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标志物诊断宫颈癌宫旁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以术中病理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根据其宫旁浸润情况分为浸润组(n=27)与非浸润组(n=69),根据其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n=21)与非转移组(n=75),单因素比较对应两组MRI诊断阳性率及血清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描述各指标及联合方案诊断效能。结果:浸润组与转移组MRI阳性率及血清SCCA、CA125水平分别明显高于非浸润组与非转移组(P<0.05)。ROC曲线显示,MRI联合血清SCCA、CA125诊断宫颈癌宫旁浸润曲线下面积(AUC)为0.748(95%CI=0.614~0.881),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2.96%、89.86%;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AUC为0.824(95%CI=0.703~0.945),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1.43%、88.00%。结论:MRI联合血清SCCA、CA125可较为准确识别宫颈癌宫旁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能为治疗前评估及预后预测提供全面而可靠的临床证据。
由于恶性程度不同,宫颈癌在细胞分化类型、浸润深度及转移能力等生物学行为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因而临床治疗措施不尽相同,但其病灶所处位置特殊,临床分期往往不易确定。既往采用的诸如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糖类抗原125(CA125)一类血清肿瘤标志物协助诊断,尽管有助于早期检出宫颈癌[1],然而评估其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等病变特征特异性不足,仍有待通过影像学检查直观呈现。磁共振成像(MRI)因具备无创、无辐射、多功能且软组织分辨率高等特点而备受肿瘤诊断领域关注[2],基于此,本研究将MRI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于宫颈癌进展特征诊断,取得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为27~78岁,平均(52.47±13.36)岁;肿瘤平均直径为(3.49±1.07)cm;国际妇产科学联盟(FIGO)分期为ⅠB期33例,ⅡA期36例,ⅡB期27例;高分化鳞癌5例,中分化鳞癌34例,低分化鳞癌57例;接触性出血36例,阴道不规则出血19例。纳入标准:(1)临床表现及阴道镜活检结果均符合宫颈癌相关诊断标准[3];(2)年龄在20~80岁之间;(3)行全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清扫术治疗获得标本病理学检测结果。排除标准:(1)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宫颈肉瘤或宫颈转移性腺癌;(2)检查前已接受任何抗肿瘤干预措施;(3)合并其他部位良恶性肿瘤。以术中病理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根据其宫旁浸润情况分为浸润组(n=27)与非浸润组(n=69),根据其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n=21)与非转移组(n=75)。
1.2检查方法
1.2.1MRI检查方法:
运用GE公司提供的SignaHDe1.5T超导型核磁共振成像仪,常规给予8通道体表相控阵线圈,扫描范围覆盖整个盆腔,行横断面FSE-T1WI序列扫描,(TR=500ms,TE=9.6ms)与横断面、矢状面FSE-T2WI抑脂序列扫描(TR=4000ms,TE=102ms);层厚5mm,层间距1mm,平均次数2,视野32cm,矩阵320×224。
1.2.2血清标志物检查方法:
清晨空腹状态下常规抽取患者肘前静脉血样5mL,低温下充分凝血并离心,提取上清采用SCCA、CA125对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运用Bio-Rad公司提供的680iMARK全自动酶标仪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血清待测标本中上述指标浓度水平。
1.3图像处理与判读规则
将影像资料拷贝至GEADW4.4工作站中,高年资医师通过Functool软件包进行后处理,以轴位宫颈不对称扩大伴宫旁组织高信号诊断为宫旁浸润阳性,以淋巴结最大直径≥10mm作为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率(%)描述,组间单因素比较实施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描述,组间单因素比较实施独立样本t检验;无特殊说明均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P<0.05提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联合诊断实施Logistic二元回归拟合,返回预测概率logit(p),将其作为检验变量与单因素诊断方案共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2、结果
2.1宫旁浸润诊断结果
浸润组MRI阳性率及血清SCCA、CA125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浸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Logistic二元回归拟合所得预测概率方程式logit(p)=MRI浸润阳性×2.050+SCCA×0.520+CA125×0.004-3.871,绘制所得ROC曲线显示,SCCA与CA125诊断宫颈癌宫旁浸润截断值分别为4.91ng/mL、46.03U/mL;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AUC)为0.748(95%CI=0.614~0.881),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2.96%、89.86%,见图1。
表1两组各指标单因素比较结果
图1MRI、SCCA、CA125及联合诊断宫颈癌宫旁浸润的ROC曲线
2.2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结果
转移组MRI阳性率及血清SCCA、CA125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Logistic二元回归拟合所得预测概率方程式logit(p)=MRI转移阳性×2.654+SCCA×0.690+CA125×0.011-5.487,绘制所得ROC曲线显示,SCCA与CA125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截断值分别为4.98ng/mL、47.25U/mL,联合诊断AUC为0.824(95%CI=0.703~0.945),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1.43%、88.00%,见图2-4。
表2两组各指标单因素比较结果
图2MRI、SCCA、CA125及联合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
图3-4浸润组/转移组患者,48岁,临床分期ⅡB期,血清SCCA水平为5.32ng/mL,CA125水平为29.88U/mL;图3为FSE-T1WI图像,病灶呈均匀等信号,淋巴结平均最大直径为12mm,图4为FSE-T2WI图像,病灶呈稍高信号,已累及宫旁组织
3、讨论
SCCA最早发现于宫颈癌患者肝转移灶细胞胞浆,具有专一的蛋白酶抑制性,可通过参与细胞凋亡控制[4],由于正常生理条件下外周血几乎不能被测出,良性肿瘤与腺癌患者血清SCCA水平亦偏低,因此已被证实为鳞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CA125属于典型的高分子糖蛋白,通常分布于体腔上皮组织细胞,既往多证实在肿瘤性疾病表达强度高于非肿瘤性疾病,但近年来已有研究证实其在子宫内膜癌预测诊断中,与其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5,6],但针对宫颈癌病灶是否存在相似规律仍有待考证。本研究中,浸润组与转移组血清SCCA、CA125水平均较高,这表明出现宫旁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能一定程度表现在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中,临床早期检测便利性强,有助于尽早筛查并把握肿瘤进展程度。尽管如此,也有学者提出,通过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宫颈癌灵敏度较高,但病灶侵袭范围特点仍无法据此得出确切结论[7],需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精准定位。
诸多影像学检查途径中,超声检查快捷简便且价格低廉,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其仅能提供初步形态特征与血流分布情况,对邻近组织侵犯情况及淋巴结回声观测效果较差[8];而体层摄影(CT)则空间分辨率高且持续时间较短,然而对软组织响应性欠佳,仅限晚期宫颈癌侵犯输尿管、膀胱甚至出现输尿管梗阻及肾盂积水时方可提供令人满意的诊断影像[9];MRI则凭借无创、无辐射、多功能且软组织分辨率高等特点,成为评估宫颈癌进展特征筛查的重要方案。据相关文献报道,正常宫颈在T1WI序列下多呈均匀稍低信号,T2WI序列下则分为内带、结合带与外带三层结构,分别表现为高信号、极低信号与中等信号,该结构可作为排除宫颈癌肌层浸润的首要指征。本研究发现,MRI联合血清SCCA、CA125诊断宫颈癌宫旁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AUC分别为0.748、0.824,这表明该联合检查方案诊断宫颈癌进展特点效能较高,可通过MRI明确观察到癌灶导致的宫颈结构破坏与盆腔淋巴结形态变异,进而为肿瘤标志物提供解剖结构方面的诊断信息补充。杨蕾等[10]认为,盆腔淋巴结转移属于宫颈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由于临床分期往往无法提供确切的淋巴结转移特征,可存在阴性患者清扫淋巴结造成过度治疗,或阳性患者未能清扫引起肿瘤复发、转移,均不利于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改善,因此对其确切的诊断必要性较大。
综上所述,MRI联合血清SCCA、CA125能为宫颈癌诊断提供丰富的信息,诊断效能较为理想,有利于早期快速获取癌灶进展特征,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证据。
参考文献:
[2]余永强,李小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35(4):642-644.
[4]乔晓亮.血浆纤维蛋白原和鳞状细胞癌抗原在宫颈癌中的临床价值[J].安徽医药,2018,22(6):1123-1125.
[5]叶辉霞,李小毛,邓柳枝,等.CA125在子宫内膜癌诊断预测中的价值[J].广东医学,2014,35(16):2562-2563.
[6]白朝怡,王颖梅,滕飞,等.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E4及CA125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7):543-546.
[7]姚春慧,李波,谭娟,等.子宫颈癌患者肿瘤标志物联合MRI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6):103-106.
[8]翁亮,柯友森.初诊宫颈癌超声特征及与病理参数相关性分析[J].医学综述,2015,21(20):3779-3781.
[9]周浩亮,李新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增强CT在宫颈癌分期和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11):1876-1878.
[10]杨蕾,张亚红.MRI对于评估宫颈癌分期和宫旁浸润以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7):120-122,136.
魏荣富,陈晓萍.MRI联合血清SCCA、CA125对宫颈癌的诊断意义[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07):97-99.
分享:
核磁共振中的表观弥散系数(ADC),是描述组织结构中水分子弥散速度快慢的基础指标,是MRI-DWI中最常用、也是最基础的一项指标,可用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4]。近年来MRI-DWI逐渐应用于乳腺疾病诊断中,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MRI-DWI及ADC值用于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25-04-17作为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通常症状发生较早,多以月经周期延长或过多等为特征,大多患者在行体检时得到确诊。 然而,尽管该肌瘤为良性,但也有恶化风险,约占 0.3% ~ 1.39%;且子宫肌瘤含有多种病理类型,众所周知,不同病理类型所对应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其所代表的病情严重程度也各有差异。
2025-04-03根据组织病理学的不同,胶质瘤可以细分为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少突星形细胞瘤。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级系统将胶质瘤从低度恶性(Ⅰ级、Ⅱ级)到高度恶性(Ⅲ级、Ⅳ级)进行划分。尽管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在过去数十年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非侵入性预测患者生存期方面的研究仍较为滞后。
2025-03-19脑膜癌在实体肿瘤患者中的发病率为4%~15%,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强度[2]。由于脑膜癌的特殊转移特性,其诊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迫切需要开展新的诊断工具和方法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脑膜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头颅MRI检查和脑脊液等辅助检查,但在一些不典型的病例中,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受到一定的限制[3-4]。
2025-02-20脊柱结核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1],也是脊柱相关疾病中发病率较高、危害较大的一种,根据相关医学研究报道指出,当前在全世界范围内脊柱结核已经超越脊柱肿瘤成为脊柱相关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以“早发现早治疗”为核心原则[2],越早的治疗介入和干预其病情控制效果越好,预后结果越佳。
2025-02-17卵巢癌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是妇科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些年,呈现出明显升高趋势,对女性健康造成较大影响[1]。卵巢癌患者若能在发病早期接受系统全面的治疗,可大大延长生存时间,甚至达到早期治愈的效果,获得理想预后[2]。但由于发病早期患者并无明显症状表现,导致早期检出率较低,
2025-02-11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 CC)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第2大常见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占所有肿瘤的1%。CC作为一种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致命性恶性肿瘤,根据其解剖位置不同可分为肝内胆管癌与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ECC),其中ECC占CC的80%~90%。ECC好发于肝管和壶腹部之间的胆道系统,因早期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患者预后差。
2025-01-24随着人口老龄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此类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给社会造成重大的经济负担。研究发现,氧化损伤导致的神经细胞凋亡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
2025-01-18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是一类多原因所致的临床症候群,其临床特征为胼胝体压部可逆性损伤,于2011年由Garcia-Monco等首次描述RESLES,随后诸多研究者陆续报道该病。RESLES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神经精神疾病,可引起头痛、恶心、认知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甚至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2025-01-14影像学检查是目前临床诊断纵隔型肺癌的重要手段,其中,CT和MRI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扫描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横断面图像,较好地反映肿瘤的大小、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此外,CT增强扫描还可评估肿瘤的血供情况,有利于进一步判断肿瘤的性质[3]。
2025-01-02人气:18547
人气:16670
人气:15567
人气:14841
人气:1401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期刊人气:4664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北京医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5-5185
国内刊号:11-3154/R
邮发代号:82-712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91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84
影响因子:0.173
影响因子:2.4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