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观察磁共振成像(MRI)在卵巢良性病变诊断鉴别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并经病理证实的30例卵巢肿块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0例卵巢良性病变中单侧病变28例,双侧病变2例;共检出35个良性肿块,MRI发现33个,其中卵巢单纯性囊肿8个,卵巢成熟型畸胎瘤11个,卵巢巧克力囊肿10个,卵巢囊腺瘤6个;MRI检出率达94.29%,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0.00%。结论:MRI对鉴别卵巢良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为治疗提供依据。
卵巢肿瘤为妇科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因早期症状不明显,且卵巢良性肿瘤的种类较多,术后治疗及复发机率不一,发现时已是囊肿较大,不利于卵巢组织保留,对卵巢功能影响,故早诊断及鉴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随着医疗技术发展,MRI分辨率较高,具有多方面和多层次成像,可从立体成像对肿瘤定位,能够较好地显示卵巢正常解剖和异常病变,在卵巢病变与鉴别诊断中至关重要[3,4]。同时相关研究表明,MRI诊断良性卵巢肿瘤的准确率较高[5]。故笔者将MRI应用于卵巢良性病变诊断鉴别中。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并经病理证实的30例卵巢肿块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1)均经病理学证实;(2)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2)合并心、肺等器官严重衰竭及血液系统性疾病患者;(3)不愿参与本研究者。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患者共30例,均为女性,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6.23±5.07)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病程(10.32±3.04)个月。主要表现为经期腹部疼痛、附件压痛、体检发现盆腔肿块、痛经及月经紊乱等。
1.2 研究方法
采用SiemensAVANTO1.5超导MRI扫描扫面,联合相控阵线圈。充盈膀胱,范围:脐至耻骨联合。所有患者先行平扫,常规行轴位T1WISE、T2WIFSE、T2WI脂肪抑制,矢状位、冠状位T2WIFSE,扫面参数:T1WITR/TE:460ms/10ms,FOV:42cm×42cm;T2WITR/TE:3200ms/105ms,FOV:36cm×36cm,层厚:5mm,层距:1mm。增强扫描: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Gd-DTPA20ml,流率为2.0ml/s,最高剂量≤30ml。T1WI连续扫描,每3层扫描时长30s,共扫描10次,总时间为200s。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诊断准确率和MRI表现。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表示,以P<0.05为差异显著。
图1-3女,65岁,单纯性卵巢囊肿。病灶边界清楚,囊壁光整且薄,囊内T1WI低、T2WI呈高信号(图1-2),压脂T2WI呈高信号(图3)。
图4-6女,40岁,畸胎瘤。肿块信号混杂,病灶内可见小斑片状的低信号区,为钙化和骨组织,所有病灶T1WI、T2WI均可见高信号(图4-5),压脂T2WI呈低信号(图6)。
2、结果
2.1 MRI对良性卵巢肿瘤诊断结果分析
30例共35个良性肿块,MRI发现33个,检出率达94.29%,其中28例为单侧卵巢肿块,2例为双侧卵巢肿块。均经手术病理证实,33个卵巢良性病变中卵巢单纯性囊肿8个,卵巢成熟型畸胎瘤11个,卵巢巧克力囊肿10个,卵巢囊腺瘤6个。30例中有3例为多发病灶,术前未能完全正确定性,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0.00%,见表1。
2.2 MRI表现
2.2.1 卵巢单纯性囊肿:
病灶边界清楚,壁囊光整,且薄,囊内T1WI、T2WI呈长信号(图1-2),压脂后呈高信号(图3),增强后无强化。
2.2.2 卵巢成熟型畸胎瘤肿块:
信号混杂,病灶内可见小斑片状的低信号区(见图4-5),为钙化和骨组织,所有病灶T1WI、T2WI均为高信号,脂肪抑制后可呈低信号(图6),增强扫描后囊内呈结节轻度强化。
2.2.3 卵巢巧克力囊肿:
MRI为不均匀信号或混杂信号,1例有液平面,5例病灶边缘与周围组织有分解界不清的粘连信号。
2.2.4 卵巢囊腺瘤:
4例肿瘤为囊性,T1WI、T2WI呈长信号,脂肪抑制后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呈轻度强化或无明显强化。
3、讨论
卵巢肿瘤患病率较高,且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女性生活和工作[6]。因女性卵巢较小,解剖位置较深、位置容易变化,且病变类型较为复杂,早期难以发现病灶,诊断难度较大,故大多数患者在产生明显症状后就诊时已发展为巨大包块,导致卵巢保留组织少,卵巢功能受损[7,8]。故卵巢肿瘤病变诊断及鉴别对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
表1MRI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与组织病理结果对照[(n)%]
临床上常采用超声诊断,但易受肠内气体影响,且组织分辨率较低,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参数和多方位成像等优势[9]。可根据病变成分判断肿块性质,能够展示各个解剖结构,显示卵巢病变大小、性质、形态等,故分析盆腔肿块时发现良性肿瘤的典型和不典型MRI表现可提高诊断准确率。MRI增强可反映卵巢肿瘤组织血供状态,并提供肿瘤生物信息,按照不同强化特点预测肿瘤性质[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35个良性肿块,MRI发现33个,检出率达94.29%,其中28例为单侧卵巢肿块,2例为双侧卵巢肿块,均经手术病理证实,33个卵巢良性病变中卵巢单纯性囊肿8个,卵巢成熟型畸胎瘤11个,卵巢巧克力囊肿10个,卵巢囊腺瘤6个,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0.00%。与文献报道MRI诊断良恶性肿瘤准确度为85%~92%相近[12]。说明MRI对卵巢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较高。
卵巢良性肿瘤多为单侧发病,生长缓慢,且为圆形或椭圆形膨胀性生长。以囊性多见,分隔厚薄均匀,囊液信号多样。当肿瘤呈囊性并伴脂液平面时T1WI和T2WI呈高信号是诊断畸胎瘤依据;巧克力囊肿伴出血根据出血时间呈不同信号,脂肪抑制可鉴别出血和脂肪;浆液性囊腺瘤为单囊或双囊,呈T1WI、T2WI高信号;分隔多,因囊液内容呈不同信号,增强扫描囊壁无或轻度强化,且囊液无强化。
综上,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视野大及多方位扫查等优势,能够判断卵巢肿瘤形态学信息,诊断卵巢良性肿瘤的类型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朱征涛,邱文伟.超声与MRI在筛查及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病变中应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5):115-117,134.
[2]高梅.MRI检查在卵巢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1):118-120.
[3]袁永丰,曾亮,祝新,等.高场强MRI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10):1408-1411,1418.
[4]唐晓雯.MRI技术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最新进展[J].放射学实践,2017,32(2):186-189.
[6]乔永明,谢朝阳,代瑞,等.磁共振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25在诊断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1):82-86.
[7]王娟婷,彭剑峰,夏学文,等.卵巢囊性病变的MRI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9):1719-1722.
[9]申洋,周延,何为,等.基于IVIM模型的扩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核磁共振在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35(3):410-414.
[10]赵德官,吴宇.核磁共振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2):99-102.
[11]曹雪峰,杨琼英.卵巢肿瘤的MRI特点及鉴别诊断分析[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8,24(4):19-20,38.
[12]王娟婷,彭剑峰,夏学文,等.卵巢囊性病变的MRI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9):1719-1722.
[13]高梅.MRI检查在卵巢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1):118-120.
李燕,张岩,胡中华.MRI在卵巢良性病变诊断鉴别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10):125-127.
分享:
核磁共振中的表观弥散系数(ADC),是描述组织结构中水分子弥散速度快慢的基础指标,是MRI-DWI中最常用、也是最基础的一项指标,可用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4]。近年来MRI-DWI逐渐应用于乳腺疾病诊断中,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MRI-DWI及ADC值用于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25-04-17作为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通常症状发生较早,多以月经周期延长或过多等为特征,大多患者在行体检时得到确诊。 然而,尽管该肌瘤为良性,但也有恶化风险,约占 0.3% ~ 1.39%;且子宫肌瘤含有多种病理类型,众所周知,不同病理类型所对应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其所代表的病情严重程度也各有差异。
2025-04-03根据组织病理学的不同,胶质瘤可以细分为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少突星形细胞瘤。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级系统将胶质瘤从低度恶性(Ⅰ级、Ⅱ级)到高度恶性(Ⅲ级、Ⅳ级)进行划分。尽管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在过去数十年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非侵入性预测患者生存期方面的研究仍较为滞后。
2025-03-19脑膜癌在实体肿瘤患者中的发病率为4%~15%,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强度[2]。由于脑膜癌的特殊转移特性,其诊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迫切需要开展新的诊断工具和方法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脑膜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头颅MRI检查和脑脊液等辅助检查,但在一些不典型的病例中,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受到一定的限制[3-4]。
2025-02-20脊柱结核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1],也是脊柱相关疾病中发病率较高、危害较大的一种,根据相关医学研究报道指出,当前在全世界范围内脊柱结核已经超越脊柱肿瘤成为脊柱相关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以“早发现早治疗”为核心原则[2],越早的治疗介入和干预其病情控制效果越好,预后结果越佳。
2025-02-17卵巢癌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是妇科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些年,呈现出明显升高趋势,对女性健康造成较大影响[1]。卵巢癌患者若能在发病早期接受系统全面的治疗,可大大延长生存时间,甚至达到早期治愈的效果,获得理想预后[2]。但由于发病早期患者并无明显症状表现,导致早期检出率较低,
2025-02-11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 CC)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第2大常见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占所有肿瘤的1%。CC作为一种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致命性恶性肿瘤,根据其解剖位置不同可分为肝内胆管癌与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ECC),其中ECC占CC的80%~90%。ECC好发于肝管和壶腹部之间的胆道系统,因早期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患者预后差。
2025-01-24随着人口老龄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此类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给社会造成重大的经济负担。研究发现,氧化损伤导致的神经细胞凋亡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
2025-01-18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是一类多原因所致的临床症候群,其临床特征为胼胝体压部可逆性损伤,于2011年由Garcia-Monco等首次描述RESLES,随后诸多研究者陆续报道该病。RESLES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神经精神疾病,可引起头痛、恶心、认知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甚至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2025-01-14影像学检查是目前临床诊断纵隔型肺癌的重要手段,其中,CT和MRI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扫描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横断面图像,较好地反映肿瘤的大小、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此外,CT增强扫描还可评估肿瘤的血供情况,有利于进一步判断肿瘤的性质[3]。
2025-01-02人气:18547
人气:15567
人气:11015
人气:10365
人气:999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
期刊人气:4639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5131
国内刊号:44-1592/R
邮发代号:46-276
创刊时间:200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91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84
影响因子:0.173
影响因子:2.4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