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研究双能X线测定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为临床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提供更为有效科学依据,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200例,运用双能X线测定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诊断方式,分析不同年龄段骨质量测定结果、不同性别骨密度测定结果。结果 年龄>60岁患者骨质量≤X-2.0SD、≤X-2.5SD均值均低于年龄≤6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60岁患者中,男性骨密度>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年龄段中,男性骨密度和女性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疾病作为一类全身性质的代谢疾病,此疾病好发群体为绝经妇女以及老年的男性。因为机体会有进行性骨量减少的问题以及骨组织的结构出现退变,致使脊柱的生物力学和序列发生一定的改变。而运用双能X线测定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症,可依照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综合性判定患者的骨密度,提升诊断价值。
骨质疏松疾病作为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此疾病的好发群体为>60岁的老年人,而且在51~60岁的绝经女性群体中此疾病的患病概率也较高。有调查显示,国内骨质疏松疾病的患病概率已经>5%,而且近些年有逐步和缓慢上涨的趋势。不但如此,此疾病逐步的朝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骨质疏松一般是因为机体中激素异常造成的,若是长期的不健康生活、吸烟和饮食结构不合理,都会使得骨质疏松的患病风险增加,进而引发机体的骨结构比较脆弱,骨骼受到损伤[1-3]。所以,对骨质疏松实施高效的诊断和对症治疗至关重要。诸多学者认为,骨密度变化可以较好地辅助医生对骨质疏松症进行诊断。其中,对活体骨矿物质具体含量加以测定能够辅助医生对患者的骨代谢基础相关理论进行研究,进而高效地对骨质疏松疾病诊断与治疗。双能X线测定骨密度诊断方式不但能够对骨质疏松疾病进行诊断,还能够对机体骨折的风险和身体成分进行评估,对治疗的效果动态化的监测,诊断和科研运用前景较为广阔[4-6]。基于此,本文将研究双能X线测定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症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年龄≥60岁患者100例,年龄<60岁患者100例;年龄48~80岁,平均(65.19±8.68)岁;身高160~181cm,平均(170.29±3.54)cm;体质量44~89kg,平均(67.29±10.29)kg。纳入标准:(1)确诊为骨质疏松;(2)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3)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合并类风湿、风湿以及强直性脊柱炎等其它骨科类疾病患者;(2)服用抗癫痫药物以及激素药物的患者;(3)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有关内分泌疾病的患者;(4)长期卧病在床的患者;(5)处于哺乳期亦或是妊娠期的女性。
1.2方法全部患者接受双能X线骨密测定,具体操作为:需检查电流和电压,引导患者处于平卧体位。在对患者检查之前需告知其正确的深呼吸方式,使得患者可拥有放松、平和心态,接受更为高效的检查。在实施检测的过程中,运用X线照射其异常部位,处于低能和高能的两种光子峰影响下,将患者身体穿透,进而完成扫描,将所获得的数据信息传递至电脑系统内,对其骨密度加以分析。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1)分析不同年龄段骨质量测定结果。(2)分析不同性别骨密度测定结果。
1.4统计学处理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不同年龄段骨质量测定结果年龄>60岁患者骨质量≤X-2.0SD、≤X-2.5SD均值均低于年龄≤6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60岁患者中,骨质量≤X-2.0SD的患者70例,平均(43.23±20.31)岁,骨质量≤X-2.5SD的患者30例,平均(41.56±19.23)岁;年龄≤60岁患者中,骨质量≤X-2.0SD的患者52例,平均(76.53±19.58)岁,骨质量≤X-2.5SD的患者48例,平均(68.55±11.58)岁。组间骨质量≤X-2.0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432,P<0.01),组间骨质量≤X-2.5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135,P<0.01)。
2.2分析不同性别骨密度测定结果在51~60岁年龄段中,男性患者骨密度>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年龄段中,男性骨密度和女性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年龄≤50岁男性患者中,骨密度平均(1.23±0.14),年龄51~60岁男性患者中,骨密度平均(0.12±0.05),年龄61~70岁男性患者中,骨密度平均(0.04±0.03),年龄>70岁男性患者中,骨密度平均(1.06±0.26);年龄≤50岁女性患者中,骨密度平均(1.20±0.11),年龄51~60岁女性患者中,骨密度平均(0.04±0.02),年龄61~70岁女性患者中,骨密度平均(0.04±0.02),年龄>70岁女性患者中,骨密度平均(1.02±0.16)。
3、讨论
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类疾病以及高血压疾病等均是度老年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的疾病,需将有效与科学的治疗方式引入其中,对疾病高效的控制,进而使得其生存质量明显提升,降低患者痛苦[7]。骨质疏松发病年龄越来越早,可以看出,此疾病对居民的身心健康会造成巨大的威胁[8]。而骨骼为身体中关键性组成成分之一,不但有支撑身体的作用,还能够发挥出维持机体平衡的作用。但是若是患者出现骨质疏松,骨骼受到损伤,其骨组织结构出现退化,机体的钙代谢出现异常,会使得机体的平衡被破坏。此疾病患者症状表现一般为全身无力、肌肉酸痛,有的时候会有痉挛症状出现。如果患者的病情没有被高效控制,会引发患者出现残疾症状,甚至会出现死亡。患者若是长时期地处于骨质疏松阶效段,其生活的行为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患者一般表现为活动受限等,患者需承受加大的疼痛感,还会出现不良情绪[9]。对于骨质疏松疾病治疗中,临床一般运用保守的相关治疗措施,要求患者卧床休息。可因为此修复过程的时间比较长,很容易使得患者出现多类并发症,亦存在突发性的危险,将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方式作为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术式,可此方式下麻醉的风险相对比较大,手术会对机体造成的创伤比较多,会使得患者出现极大的痛苦[10]。
在对骨质疏松疾病治疗中,特别是早期疾病治疗至关重要,越早发现疾病,尽早接受治疗,会比较容易治愈。加之,尽早的对骨质疏松患者早期治疗,可减少患者出现骨折和脊柱变形的风险[11]。对此,骨质疏松疾病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不但可以及时和尽早的判定疾病,亦可经过诊断的结果给予患者对症的治疗。因为骨质疏松危险比较大,所以需度疾病实施早期和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预防中可从以下两个层面入手:一方面,高发人群对疾病的预防。需加强日常的功能训练,促使血液循环通畅,做到强壮筋骨,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讲。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需引入合理化的防摔干预措施,进而减少骨质疏松出现的风险。引入双能X线测定骨密度方式,对其骨密度与骨质量测量,进而针对性干预,有效避免病症进展为骨质疏松[12]。另一方面,积极预防骨折的出现。有研究证实,因为骨质疏松症致使骨折出现的概率已经超出了23%,可表明骨质疏松作为引发骨折出现的高危因素。但需意识到骨折预防的基础与前提为对患者骨质量、骨密度判定,了解患者是否患骨质疏松。上述均可论证骨质疏松诊断的重要性[13]。
在患者被确诊之后,依照其骨质疏松的具体程度,实施对应性和有效性的治疗,进而高效缓解患者病情的发展,对骨折加以预防。运用双能X线骨密度仅诊断方式优势为流程比较简单,而且此种诊断方式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性比较低,可被广泛地运用[14]。而临床中常规运用骨密度检测的方式包含:单光子吸收法、定量CT法、双光子吸收法和双能X线密度测量法等。双能X线测定骨密度测定技术能够比较精准的对骨矿物质含量测定,进而判定患者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疾病。此项诊断技术和其他的放射性诊断技术比较之下,其放射性比较低,一次放射量大约是3.7mRad,是普通胸片诊断中放射量1/10左右,对机体损伤比较低,此种诊断技术已经变成世界上公认的一种骨密度测量的方式。诊断的基本原理为射线会穿过受检物,呈现出衰减的趋势,其衰减量和被测物密度表现出正相关,经过对射线衰减量进行计算就可获得骨密度。此作用主要机制是运用X射线对机体实施二维平面的扫描,可比较清晰地了解到病灶平面结构,而后传输至计算机加以运算,获得其具体的骨密度。此种操作用时比较短、操作较为便捷,测定骨密度准确度比较高,不但可对骨质疏松严重程度评估,亦可测定骨折的实际状况[15]。
本次研究中,年龄>60岁患者骨质量≤X2.0SD、≤X-2.5SD均值均低于年龄≤6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51~60岁年龄段中,男性患者骨密度>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年龄段中,男性骨密度和女性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次研究证实,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方式可明确患者骨密度,对不同性别、年龄患者实施对应性检测,准确度较高。
综述所述,运用双能X线测定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症,可依照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综合性判定患者的骨密度,提升诊断价值,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方式可推广与运用。
参考文献:
[1]张美娜,黄火明.双能X线测定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症结果分析[J].上海医药,2020,41(16):24-25,29.
[2]佟静,季志民,高翔.双能X线骨密度仪椎体骨密度测定骨质疏松症临床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6):68-69.
[3]赵敏.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25羟基维生素D3和骨代谢指标水平变化及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20,41(6):721-723.
[4]韩学明,孙忠良,徐建华,等.绝经后中国女性跟骨定量超声和双能X线检查骨质疏松症的对比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0,26(8):1154-1158.
[5]刘海波.定量CT和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比较[J].实用放射学杂志,2020,36(6):945-948.
[6]申丹妮,宋飞鹏,胥毅,等.能谱CT与双能X线吸收法对骨密度测定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8):1276-1278.
[7]周厚地,黎黎,刘瑶,等.单个或多个不同部位骨密度检测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效果评价[J].西部医学,2022,34(1):104-108.
[8]方圆,郑熙,刘振霞.老年女性慢性腰痛患者腰椎X线与腰椎骨密度一致性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20,27(24):17,96.
[9]吴林清,陈运崇,张国如,等.血清SM4D水平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27(3):392-395.
[10]郑坤杰,刘晴晴,耿建林,等.血清胃饥饿素水平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骨密度相关性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27(3):401-404.
[11]杨龙江,刘四清,孙景景,等.尿戊糖素水平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相关性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27(6):851-854.
[12]杨帆,蒋小波,曹洪义,等.IOF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联合定量超声骨密度筛查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27(9):1339-1342,1360.
[13]苟昱钦,姚亮平,邓国权.QCT腰椎骨密度测定检测诊断骨质疏松的应用探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6):92-93.
[14]韦玮,李剑,黄林海,等.血清镁浓度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0,26(1):54-58.
[15]刘雪峰,伦晓名,郁万江,等.QCT与DXA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27(4):475-480.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纪标水.双能X线测定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症结果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5,40(04):49-51.
分享:
有调查显示,国内骨质疏松疾病的患病概率已经>5%,而且近些年有逐步和缓慢上涨的趋势。不但如此,此疾病逐步的朝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骨质疏松一般是因为机体中激素异常造成的,若是长期的不健康生活、吸烟和饮食结构不合理,都会使得骨质疏松的患病风险增加,进而引发机体的骨结构比较脆弱,骨骼受到损伤[1-3]。
2025-04-09在我国,从职业病病种分布看,发病最多的是职业性尘肺病[2]。根据我国2013年颁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尘肺病主要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及其他间质性尘肺共13种。
2025-03-20隐匿性骨折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骨折类型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逐渐加剧,隐匿性骨折患者的数量明显增加。该类骨折的发生位置具有隐匿性,且患者通常无典型骨折症状及相关体征表现,需要及时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影响其健康及生活质量[1]。
2025-02-26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辅助诊断在乳腺癌检测、肺结节分类、肺炎疾病分类等方面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AlexNet是多标签图像分类的开篇之作,可以更好地捕捉图像中的特征,从而更精确地对图像进行分类,但AlexNet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数据增强技术,导致参数量急剧增加[3]。
2025-01-06临床上表现为呼吸急促、心率增加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呼吸衰竭,甚至死亡[2-3]。近年来[4-5],该病作为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临床诊断的情况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其病情的发展程度做出正确的诊断是临床学者一直以来所重视的问题。
2024-12-13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现阶段临床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疾病类型[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肺癌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给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强化临床早期对肺癌的准确诊断,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早期针对性治疗方案。
2024-11-27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1]。在众多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中,数字乳腺钼靶X线摄影技术(digital mammography with molybdenum target,DM)因其高分辨率和精准性,已成为乳腺癌筛查和诊断的首选方法[2]。
2024-11-26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ontrast-enhanced mammography, CEM)是乳腺X线摄影结合对比剂的新型成像技术,其诊断能力高于常规乳腺X线摄影,与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E-MRI)相当[5]。既往关于超声、CT、磁共振影像特征与SLN转移相关已取得初步证实[6-9],但关于CEM预测SLN转移的相关研究较少。
2024-10-23癌症是世界范围内的关键健康问题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1 930万例,死亡1 000万例,年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因此,发展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是一个非常紧迫的事情。放射治疗是利用电离辐射(例如X射线,γ射线)照射肿瘤,从而杀死或减少癌症细胞。
2024-09-04胸部X线检查是一种广泛应用在临床中的胸部疾病筛查和诊断手段。对X线图像的精确解读需要放射科医生的专业判断。然而,由于放射科医生长时间阅读X线图像,容易导致视觉疲劳,增加误诊和漏诊的风险。此外,医疗资源不均衡分布可能导致一些地区缺乏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而影响胸部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2024-08-19人气:18547
人气:16670
人气:16001
人气:15567
人气:15291
我要评论
友情链接
期刊名称: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期刊人气:3785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学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6-7108
国内刊号:11-3701/R
邮发代号:82-198
创刊时间:199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388
影响因子:0.021
影响因子:1.038
影响因子:0.279
影响因子:0.14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