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X线、CT和MR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间,68例在我院确诊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使用X线、CT和MRI进行诊断,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X线、CT在0~Ⅱ级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明显低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Ⅰ~Ⅱ级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X线的检出率低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的检出率,三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应用X线、CT和MRI进行诊断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MRI对该病的分级检出率更高,其应用价值较大。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自身慢性免疫性疾病,该病可以对患者脊柱和骶髂关节造成严重影响,在青壮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发病原因可能是由遗传、环境以及饮食等因素引起。相关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病理特征为脊柱附着点和骶髂关节炎症,患者临床表现多为骶髂关节病变以及下肢肿痛,无法运动,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大程度上的影响。该病早期表现不明显,容易被患者忽视,但其病程较长,致残率较高。因此,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进行影像学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鉴于此,本研究分析了X线、CT和MRI三种诊断方式对该疾病的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间,68例在我院确诊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其中,35例为男性,33例为女性,年龄在30~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65±5.94)岁;观察组,20例为男性,16例为女性,患者病程在0.5~2年之间,平均病程(1.2±0.3)年。患者在年龄、病史等方面基线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满足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②患者无意识障碍;③患者知情,并自愿签订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参试人员均进行X线、CT以及MRI三类影像学检查,具体内容为:①X射线检测。患者平躺在检测仪器上,X线在耻骨上方位置,对患者的对骶髂关节以及腰椎盆骨进行扫描。②CT检测。使用螺旋CT扫描仪,电压120kv,电流300mA,对患者骶髂和髋关节进行常规扫描。③MRI检测。使用1.5T的MRI设备进行扫描检查。
1.3 观察指标
护理人员详细记录每位患者使用不同影像学检测方法,对疾病进行检查的检出率。AS分级标准:0类患者骶髂关节活动不受疾病影响,完全正常;Ⅰ类患者关节可能遭受侵蚀或硬化;Ⅱ类患者骶关节有中度异常,侵蚀明显,但关节间隙无异常;Ⅲ类患者关节严重异常,侵蚀特别明显,关节间隙明显异常;Ⅳ类患者骶髂关节重度异常,存在完全强直。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0.0软件用于统计分析。用均值偏差(x±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比值以(%)表示,使用卡方(χ2)检测,并在各组之间进行对比。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种检测方式病变检出率对比
X线、CT在0~Ⅱ级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明显低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Ⅰ~Ⅱ级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X线的检出率低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的检出率,三者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三种检测方式病变检出率对比(n,%)
2.2 强直性脊柱炎分级检查比较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分级检查中,MRI检测方式优势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强直性脊柱炎分级检查比较(%)
3、讨论
临床医学将强直性脊柱炎归类为风湿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较高,通常发生在20至60岁的男性群体中。目前,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尚不清楚,但有一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说法认为,这种疾病在一定程度上与Hla-B27等原始基因有关,是一种自身慢性免疫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早期临床症状是下肢麻木僵直,在简单活动后,僵硬症状会有所减轻。该疾病还常常伴有食欲不振,全身乏力,身体消瘦等症状。强直性脊柱炎造成患者残疾的可能性也很高,症状较轻的情况下可引起患者的脊柱出现异常,症状严重的可直接引起脊柱重度残疾或者死亡。因此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在临床治疗中有重大意义。
在影像学中,X线与CT是检查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最常用的检测方式,原因是其价格低廉,操纵方便。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68名该疾病患者,分别使用三种方式进行检查发现,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使用MRI进行诊断效果最优,通过对X线与CT检出率对比发现,CT的早期诊断效果比X线诊断效果要好。针对上述结果,其原因可能是早期骶髂关节滑膜的软骨组织发生病变,MRI检测有较高的分辨率,所以检测结果最佳。同时X线可能会受到关节面重叠以及外部因素影响,所以其早期检测应用价值较低。
综上所述,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使用X线、CT和MRI进行诊断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MRI效果最好,所以应用价值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施崇敏.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10).
[2]洪春扣.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6).
[3]王保奇.对比X线、CT和MRI在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数字医学,2017(3).
[4]杜景俐.X线、CT与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
黄莹.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J].健康之友,2020,(1):104.
分享:
有调查显示,国内骨质疏松疾病的患病概率已经>5%,而且近些年有逐步和缓慢上涨的趋势。不但如此,此疾病逐步的朝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骨质疏松一般是因为机体中激素异常造成的,若是长期的不健康生活、吸烟和饮食结构不合理,都会使得骨质疏松的患病风险增加,进而引发机体的骨结构比较脆弱,骨骼受到损伤[1-3]。
2025-04-09在我国,从职业病病种分布看,发病最多的是职业性尘肺病[2]。根据我国2013年颁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尘肺病主要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及其他间质性尘肺共13种。
2025-03-20隐匿性骨折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骨折类型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逐渐加剧,隐匿性骨折患者的数量明显增加。该类骨折的发生位置具有隐匿性,且患者通常无典型骨折症状及相关体征表现,需要及时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影响其健康及生活质量[1]。
2025-02-26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辅助诊断在乳腺癌检测、肺结节分类、肺炎疾病分类等方面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AlexNet是多标签图像分类的开篇之作,可以更好地捕捉图像中的特征,从而更精确地对图像进行分类,但AlexNet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数据增强技术,导致参数量急剧增加[3]。
2025-01-06临床上表现为呼吸急促、心率增加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呼吸衰竭,甚至死亡[2-3]。近年来[4-5],该病作为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临床诊断的情况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其病情的发展程度做出正确的诊断是临床学者一直以来所重视的问题。
2024-12-13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现阶段临床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疾病类型[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肺癌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给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强化临床早期对肺癌的准确诊断,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早期针对性治疗方案。
2024-11-27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1]。在众多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中,数字乳腺钼靶X线摄影技术(digital mammography with molybdenum target,DM)因其高分辨率和精准性,已成为乳腺癌筛查和诊断的首选方法[2]。
2024-11-26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ontrast-enhanced mammography, CEM)是乳腺X线摄影结合对比剂的新型成像技术,其诊断能力高于常规乳腺X线摄影,与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E-MRI)相当[5]。既往关于超声、CT、磁共振影像特征与SLN转移相关已取得初步证实[6-9],但关于CEM预测SLN转移的相关研究较少。
2024-10-23癌症是世界范围内的关键健康问题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1 930万例,死亡1 000万例,年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因此,发展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是一个非常紧迫的事情。放射治疗是利用电离辐射(例如X射线,γ射线)照射肿瘤,从而杀死或减少癌症细胞。
2024-09-04胸部X线检查是一种广泛应用在临床中的胸部疾病筛查和诊断手段。对X线图像的精确解读需要放射科医生的专业判断。然而,由于放射科医生长时间阅读X线图像,容易导致视觉疲劳,增加误诊和漏诊的风险。此外,医疗资源不均衡分布可能导致一些地区缺乏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而影响胸部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2024-08-19人气:11007
人气:9688
人气:9307
人气:9136
人气:868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期刊人气:1378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252X
国内刊号:10-1022/R
邮发代号:82-759
创刊时间:200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