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过敏性鼻炎,是易感人群在接触致敏原后出现以突然或反复发作的鼻塞、鼻痒、喷嚏阵作、流鼻涕为主,或伴目痒、耳痒及嗅觉减退等症状的一种慢性非传染性鼻黏膜炎性病变,最新研究表明AR影响着世界范围内5%~50%的人口[1]。
19
0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 NP)为耳鼻喉科常见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鼻塞、喷嚏及瘤体,可给患者带来嗅觉障碍及头晕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现阶段,CRSw NP患者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可清除病灶,但鼻内镜手术难以对鼻腔炎症缓解予以纠正,部分患者术后鼻黏膜出现炎症反应,引起出血、水肿,导致患者在术后有较高的复发风险。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因接触变应原后,在IgE介导作用下于鼻黏膜位置发生感染性改变的变应性鼻炎,发病具有季节性,虽不危及生命,但近年来随着患病率逐年上升,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该疾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案,但避免接触变应原是减少过敏性鼻炎患病的有效预防措施,而花粉是导致过敏性鼻炎发生的常见过敏原。
26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鼻黏膜接触吸入性变应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介导的以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EOS)为主的鼻黏膜炎症,表现为阵发性喷嚏、鼻痒、鼻塞、部分伴有嗅觉功能障碍等[1]。据报道,我国成人AR发病率高达17.6%[2]。
27
研究表明,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与遗传有关,近年来,由于气候改变、环境污染、喂养失调等原因,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从1990年的2.1%增加到2011年的10.2%[3]。西医学主要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变应原特应性免疫、鼻腔冲洗等方法治疗[4]。
15
儿童鼻鼽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水样涕等为临床特征,可伴发变应性结膜炎、腺样体肥大等疾病[1],属于西医学儿童变应性鼻炎范畴。西医学认为儿童变应性鼻炎是由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2],主要通过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药物进行干预[3]。
14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由特异性致敏原引起的鼻黏膜炎性疾病,以鼻塞、流涕、发作性喷嚏为主要临床表现。大多数变应性鼻炎病人具有过敏性家族史和遗传倾向。全球范围内,约30%的成年人受变应性鼻炎影响,对病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45
全球AR患病率为10%~20%,我国AR患病率为9.6%~23.9%[2-3]。当前临床治疗AR主要采用抗组胺类药、鼻用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治疗,该类药物虽能在短期内达到改善鼻部症状的作用,但长期使用易产生较多不良反应[4-5]。针灸治疗中重度AR的安全性较高,且有效持续时间较长[6-7]。
过敏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也称变应性鼻炎,是儿科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是感受特应性变应原致敏,表现为鼻塞、喷嚏、流涕、鼻痒的慢性疾病,其患病率达15.79%[1],且随着社会进步及环境污染的增加,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本病病程较长,轻则影响生活质量,重则造成学习障碍、行为变化和心理障碍等。
过敏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是以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鼻痒和鼻塞为主要症状的慢性鼻黏膜炎症,多呈常年性或季节性反复发作,可伴眼痒、流泪等眼部症状,严重时还会造成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嗅觉减退等,甚至会引起支气管哮喘、变应性结膜炎等并发症[1]。
11
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是一种由IgE介导的I型(速发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以组胺为主的炎性介质释放和多种免疫活性细胞、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鼻黏膜组织反应。近年来,其发病率国内外均呈逐年增长趋势[1]。流行病学显示,我国成年人的发病率为8.7%~24.1%,儿童发病率为3.9%~16.8%,受AR影响的中国人口超过2亿[2]。
鼻鼽是儿科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等局部症状,有多种分型,西医学的变应性鼻炎属于本病范畴。本病或短期即愈,或反复发作,甚则伴随终生。近年来,由于空气质量下降、气候多变等因素,小儿鼻鼽的发病人数逐渐增多,成为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1]。
目前,西医治疗此病以对症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抗组胺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但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停药后易复发等局限性。中医主要采用中药、针刺、艾灸、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等进行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鼻灸器灸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疗效。
5
慢性鼻炎是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指的是鼻腔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1]。随着气候环境的恶化,鼻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慢性鼻炎的患病率高达40%[2]。在治疗慢性鼻炎上,中西医疗法各有侧重。西医药主要包括药物局部外用、内服药物以及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效果较明显,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且易复发。
22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由IgE介导的慢性鼻部炎性疾病,全球患病率为10%~20%[1];在我国不同地域间的流行病学数据差异相对较大,约为9.6%~23.9%[2]。AR的发病多与遗传、环境、免疫相关,吸烟、呼吸道反复感染、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有相关性,患病后多表现鼻痒、眼痒、阵发性喷嚏和流清涕等症状,且反复发作,缠绵难愈[3]。
6
影响因子:1.571
影响因子:1.472
影响因子:0.427
影响因子:1.938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1.881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