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的8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用药方式将80例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0例分娩后立即给予缩宫素治疗)和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氨甲环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效果、出血量以及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患儿剖宫产后2h、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大(x2=1.250,P=0.264)。结论: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良好,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实施。
剖宫产是一种通过外科手术方式切开母亲腹部和子宫来分娩婴儿的方法。世界卫生组织(WHO)强调,剖宫产应仅在有明确医疗指征,且对母亲和新生儿生命健康有潜在益处时进行。产后出血是剖宫产后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会对产妇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导致产妇出现低血容量症状,如心慌、出冷汗、血压下降等,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1-2]。因此,产科医生对产妇产后出血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来保护产妇的健康和生命。剖宫产术中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有多种,有药物治疗如缩宫素、卡贝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的使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的使用;有非手术治疗(如双手压迫、宫腔球囊填塞、主动脉压迫);外科手术干预(如子宫压迫缝合术、子宫动脉结扎术或子宫切除术)。在产后医学中,宫缩素被广泛用作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线药物,通过刺激子宫肌层的收缩,促进关闭开放的血管,减少子宫出血。但是,单一使用缩宫素无法有效控制产后出血,且缩宫素有受体饱和现象,无限制加大剂量反而效果不佳,并出现副反应。2017年 11月 WHO发布了氨甲环酸治疗产后出血指导建议,氨甲环酸应用被视为一种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提供紧急产科治疗产后出血。氨甲环酸被临床用于产后出血治疗中,治疗由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引起的各种出血情况,包括急性或慢性、局限性或全身性的出血[3-4]。基于此,本次研究探讨分析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效果,选取本院产科 2022年 3月—2024年 3月的 8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2年 3月—2024年 3月的 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80例研究对象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年龄25~32(27.16±1.02)岁;体重 59~65(62.37±4.05)kg;孕周39~41(40.16±0.33)周;身高 152~169(163.37±1.24)cm。对照组:40例,年龄 24~33(28.10±1.13)岁;体重 58~64(61.20±3.45)kg;孕周 39~41(40.07±0.42)周;身高 150~168(161.78±1.13)cm;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会同意和批准。
1.1.1 纳入标准 (1)符合《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23)》[5]中相关标准;(2)患者以及家属了解研究意义、目的,愿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无交流障碍,依从性高;(4)资料齐全。
1.1.2 排除标准 (1)与本次研究中的氨甲环酸、缩宫素等药物成分发生过敏;(2)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3)孕妇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内科疾病,如心脏病、肾脏病、肝脏病等;(4)伴有肝肾功能不全;(5)合并有肿瘤等重大疾病;(6)具有精神病史,依从性差;(7)临床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实施剖宫产。
对照组:待胎儿分娩出后,立即给予子宫肌层注射 20单位缩宫素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34020474;企业名称:马鞍山丰原制药有限公司),根据血控制情况给药,必要时予缩宫素 20U+晶体液 500mL静脉滴注,24小时用药量控制在 60单位内。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 1.0g氨甲环酸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227024;企业名称:湖南省赛隆药业(长沙)有限公司;规格:5mL∶0.5g];观察组宫缩素治疗和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1)出血量:统计对比剖宫产后 2h、24h的出血量。在术前,将产妇剖宫产术中所有用于吸收血液的敷料、消毒巾、垫单等称重,记录下初始重量。在剖宫产后 2h将这些物品再次称重,减去初始重量,得出的差值即为失血量;剖宫产后24h出血量测量同剖宫产后 2h出血量测量方法一致。
(2)凝血功能指标:采集静脉血 5mL,采用深圳市科力易翔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的离心机(型号:TDZ4A-WS)获取样本后,采用(北京格美胜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全自动凝血分析 仪 (规 格:CS-5100;注 册 证 编 号:国 械 注 准20162220783)检测患者术前、术后 24h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部分凝血活酶(APTT)。
(3)不良反应:包含恶心呕吐、腹泻以及胸闷等。
1.4 统计学方法以 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剖宫产后2h、24h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剖宫产后 2h、24h的出血量比较 (mL,x±s)
2.2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术后 24h,观察组凝血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x±s)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大(x2=1.250,P=0.264),见表 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讨论
产后出血是剖宫产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发生与子宫收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子宫过度膨胀、羊水栓塞以及胎盘因素等息息相关[6-7]。为了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预防和及时处理至关重要。因此,临床专家不断探索优化治疗策略,提高母婴的健康水平。
药物治疗是产后出血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宫缩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激素,其在医学上有多种用途,特别是在产科。宫缩素可直接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促进子宫整体收缩,从而帮助止血和预防产后出血。由于产后出血病因复杂,单纯宫缩素治疗无法满足病情需求,临床往往结合其他药物进行全面治疗。氨甲环酸,也称为止血环酸,是一种抗纤溶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由纤溶系统异常激活导致的出血,如手术后出血、创伤性出血等[8]。纤溶系统是人体内负责溶解血液凝固后形成的血栓的系统,以维持血液流通的平衡。在产后出血等病理状态下,纤溶系统的活性增强,纤溶酶的产生增加,导致过度溶解凝血块,从而引起出血。氨甲环酸通过抑制纤溶酶的活性来发挥作用,能有效减少纤溶酶对纤维蛋白的分解作用,从而减少血液的流失,达到止血的效果[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刨宫产后 2h、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相对于缩宫素单一治疗,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治疗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量;究其原因:氨甲环酸可减少纤溶系统的活性,防止纤维蛋白被过度分解,而缩宫素可以增强子宫收缩,促进血液凝固成块;两药联合使用发挥协同效应,多角度控制出血,提高治疗效果。FIB、PT和 APTT是凝血功能检查中常用的指标,在孕妇的产前检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临床用来评估孕妇的凝血功能状态。在孕期和产后,定期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凝血功能异常,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如输注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或使用凝血因子等,以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保障母婴安全。本次研究显示:术后 24h,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相对于缩宫素单一治疗,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治疗有效改善凝血功能,究其原因:针对子宫收缩乏力进行靶向治疗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改善孕产妇健康状况的关键。缩宫素在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中发挥积极意义,但是,单一缩宫素的效果不够理想。缩宫素联合氨甲环酸在治疗严重产后出血(尤其是在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安全性方面,研究显示: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大(x2=1.250,P=0.264);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治疗不会额外增加不良反应,进一步说明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治疗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剖宫产患者给予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治疗可有效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风险,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实施。
参考文献:
[3]刘叶廷,吴彦英,李凤娇,等.氨甲环酸联合卡孕栓与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评估[J].河北医药,2023,45(2):221-223,227.
[4]符海萍.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对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及改善凝血功能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3,7(17):56-58.
[5]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23)[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3,58(6):401-409.
[6]刘杰,徐来,范金蕾.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12):120-122.
[8]黄江佼,吴荣贺,韦春兰.评估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预防效果[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3,7(8):43-45.
[9]谭欢.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22,29(12):72-73.
[10]杨冬冬.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31):4502-4503,4506.
文章来源:许小英,邱伟群,陆雯静.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2024,37(06):1368-1370.
分享:
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属于产后出血最为常见的原因,占比高达70%以上[1]。缩宫素是目前临床用于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重要药物,通过增强子宫收缩力来促使子宫血窦闭合。但该药的作用时间较短,且对子宫下段的作用不明显,单独应用的效果不甚理想[2]。因此,临床多考虑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2025-04-15剖宫产具有多种优势,能解决难产等问题,但是剖宫产术也会存在一定问题与难点,主要由于剖宫产产妇宫颈没有得到有效扩张,在术中切断子宫平滑肌会提高产妇出血风险,使产妇术后出血发生率明显提高[1]。当剖宫产产妇分娩后24h阴道出血量>500mL,则可判定产妇为产后出血,并对产妇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
2025-03-10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产妇出现明显的阴道出血,且出血量超过500ml,若不及时采取止血方法,短时间内产妇可出现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可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1]。目前,由于生育而导致的母婴死亡率在不断下降,但是自然分娩率仍需进一步提高[2]。
2025-02-08凶险性前置胎盘(perniciousplacentaprevia,PPP)是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是指怀孕28周以后,胎盘位置异常地低于胎先露部,附着在子宫下段下缘,甚至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导致胎盘在分娩过程中可能无法正常剥离,容易引发大出血[1-2]。
2025-01-24妊娠糖尿病(GDM)作为妊娠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母婴健康造成的危害较大,孕妇体内胰岛素样物质增加,导致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无法正常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可能引起羊水过多、胎儿生长过大等问题,增加剖宫产率。产后出血(PPH)常在剖宫产术后出现,重症 PPH 易导致产妇失血性休克、继发性贫血,甚 至 威 胁 产 妇 生 命 安 全。
2025-01-21世界卫生组织(WHO)强调,剖宫产应仅在有明确医疗指征,且对母亲和新生儿生命健康有潜在益处时进行。产后出血是剖宫产后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会对产妇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导致产妇出现低血容量症状,如心慌、出冷汗、血压下降等,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1-2]。
2024-12-19由于患者早期妊娠终止术后体质虚弱,易出现子宫出血,且对常规西医药物耐受较差,因此临床多采用中成药物治疗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中医学认为,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多是由于患者流产后脏腑功能和内分泌机制失调,致使气机失常,血行不畅,外加风热痰浊瘀阻胞宫,进而表现为气滞血瘀和子宫出血不止等。
2024-11-27近年来我国二胎政策逐渐开放,剖宫产率有所升高,产后出血成为剖宫产术后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1]。目前临床上治疗产后出血主要采取药物治疗,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采取手术治疗方式,快速控制出血。欣母沛主要通过对子宫平滑肌起到刺激作用促进平滑肌收缩、促进宫颈软化扩张;麦角新碱作用于子宫平滑肌促进子宫收缩,有效预防产后出血。
2024-10-28产后出血是临床常见且严重的分娩并发症之一,若未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严重者可产生失血性休克等情况,成为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1]。临床需尽早选择合适的药物减少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缩宫素作为治疗产后出血的常用药物,虽能改善子宫出血的情况,但其仅能够刺激子宫上段位置的收缩,从而导致止血效果不佳[2]。
2024-10-28宫缩乏力是引发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如不及时干预,会危及患者生命[1]。缩宫素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常用药物,但该药半衰期短,且存在受体饱和效应,止血效果有限[2]。卡贝缩宫素是人工合成的长效缩宫素类似物,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安全性高等优势[3]。
2024-10-12人气:18558
人气:15584
人气:15092
人气:14861
人气:1305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
期刊人气:8061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7210
国内刊号:11-5539/R
邮发代号:80-372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21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69
影响因子:0.345
影响因子:0.32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