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和贝米肝素治疗产后出血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新郑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70例产后出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皮下注射8.0mg贝米肝素钠注射液,3次/d;治疗组皮下注射0.4mL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1次/d,根据患者凝血状态加以调整。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观察病情。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活化部位凝血活酶时间(APP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P、D-D、APPT、PT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CRP、D-D、APPT、P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较贝米肝素治疗产后出血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的CRP及D-D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产后出血是产科较为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至今仍居于产妇死亡原因之首,同时也极易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会导致产妇出现休克的症状[1,2]。该病病情十分复杂,会对患者其他脏器产生较大的损伤。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药物为肝素,但该药疗效不佳,近年来有医学专家提出采用低分子肝素对产后出血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进行治疗,效果较为理想[3,4]。
当孕妇处于妊娠晚期时,正常妇女机体中的凝血、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均呈现显著性的变化,血液中的凝血酶、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升高,机体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功能显著下降,血液呈高凝状态[5]。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主要包括补充血小板及注射肝素、抗凝血酶III、低分子肝素进行阻断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抑制血栓形成等。本研究主要比较了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产后出血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新郑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70例产后出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8.98±5.45)岁;剖宫产39例,顺产31例;初产妇42例,经产妇28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8.92±5.47)岁;剖宫产19例,顺产16例;初产妇20例,经产妇15例。治疗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8.77±5.40)岁;剖宫产20例,顺产15例;初产妇22例,经产妇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通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在5~10分,诊断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年龄>18岁;患者知情同意[6]。
排除标准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娠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及其他凝血功能障碍疾病者;难产与阴道助产者。
1.2药物
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由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5mL∶2500U,产品批号20140914、20160105;贝米肝素钠注射液由LaboratoriosFarmacéuticosROVI,S.A.生产,规格0.2mL∶2500抗XaIU,产品批号20140018、20163484。
1.3分组和治疗方法
对两组产后出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等基础性治疗。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8.0mg贝米肝素钠注射液,3次/d;治疗组皮下注射0.4mL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1次/d,根据患者凝血状态加以调整。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观察病情。
1.4.临床疗效评价标准[7]
(1)临床特征及基础性疾病完全得到控制,并消除;(2)临床症状及体征消退;(3)相关凝血功能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痊愈是上述3项均符合;有效是符合3项中的任意2项;无效则为患者病情未见明显好转,甚至病情出现恶化。
1.5观察指标
1.5.1血清CRP及D-D水平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1d清晨在空腹状态下抽取3mL肘静脉血,静置半小时后分离血清。血清CRP及D-D水平均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使用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测仪(型号为AU-2700型)进行测定分析。
1.5.2活化部位凝血活酶时间(APPT)和凝血酶原时间(PT)
选用全自动血凝仪使用散射光凝固法检测APPT和PT。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临床疗效以百分比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血清CRP、D-D、APPT、PT水平均以x±s表示,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清CRP、D-D、APPT、PT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CRP、D-D、APPT、P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5vscontrolgroup
表2两组观察指标比较(x±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讨论
如果产妇在分娩时出血、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失衡,会导致微循环出现障碍,极易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严重者甚至还会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临床研究表明,产后出血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对产妇的生命健康产生极大威胁,该病起病急、进展快,只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才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挽救其生命[8]。产后出血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治疗原则主要是针对疾病的发病原因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时向患者体内补充凝血因子及抗凝、抗纤溶等治疗,以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理发展过程进行阻断,重构凝血功能平衡,旨在最大程度地缓解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对机体其他器官产生的损伤[9,10]。
临床上常规治疗产后出血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药物是普通肝素,但大剂量肝素具有非常强的抗凝效果,极易导致患者血小板数量显著减少,因此其临床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提出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产后出血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1]。低分子肝素的抗凝因子Xa的活性水平要显著高于普通肝素,生物利用度是普通肝素的3倍,可以迅速及持续性地对血栓具有拮抗作用,血小板数量也不会出现锐减的现象[12]。同时,低分子肝素还能够对细胞因子的释放起到抑制作用,从而使得血液黏稠度变小,可有效抑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继续产生。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低分子肝素比贝米肝素治疗产后出血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疗效显著。
CRP作为一种典型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近年来也被广泛用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中。CRP主要是由活化巨细胞所分泌出的细胞因子对肝细胞产生刺激性作用的前提下产生的,炎性疾病、手术创伤及组织损伤等方面的因素均会诱使机体中的CRP水平显著上升,待病变消退之后,其水平又快速下降,直至恢复至正常水平。有临床研究表明,血清CRP水平上升的凝血纤溶系统的活性水平要显著大于CRP水平正常者,提示CRP水平与机体凝血纤溶系统的活性存在密切的相关性[13]。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上升可作为临床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有研究结果表明,D-D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前状态显著上升[1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及D-D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及D-D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提示,低分子肝素可通过降低患者血清中的CRP、D-D水平发挥效果。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治疗产后出血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CRP及D-D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仲,李鑫,朱然,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标准对脓毒症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19,58(5):355-360.
[2]王媛媛,万晓红,黄青青,等.简化JSTH评分标准中各指标对脓毒症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的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11):837-841.
[3]郑佳能.低分子肝素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妇的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妇幼保健,201(3):542-544.
[4]苗子旋.不同剂量肝素对产后急性DIC患者的疗效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34.
[5]关莉.孕晚期妊娠高血压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8):112-114.
[6]张月梅.48例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诊治经验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3):100-103..
[7]李宇琪,翁丹卉,乔福元.14例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治分析及Takao产科DIC评分系统应用探讨[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8,27(008):575-579.
[8]王向向.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70例临床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3):70-72.
[14]王敏敏,朱珠.妊娠晚期孕妇抗凝血酶、D-二聚体检测及其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预防价值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20(1):27-29.
高丽娜,赵会菊.低分子肝素和贝米肝素治疗产后出血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比较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35(09):1882-1885.
分享:
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属于产后出血最为常见的原因,占比高达70%以上[1]。缩宫素是目前临床用于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重要药物,通过增强子宫收缩力来促使子宫血窦闭合。但该药的作用时间较短,且对子宫下段的作用不明显,单独应用的效果不甚理想[2]。因此,临床多考虑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2025-04-15剖宫产具有多种优势,能解决难产等问题,但是剖宫产术也会存在一定问题与难点,主要由于剖宫产产妇宫颈没有得到有效扩张,在术中切断子宫平滑肌会提高产妇出血风险,使产妇术后出血发生率明显提高[1]。当剖宫产产妇分娩后24h阴道出血量>500mL,则可判定产妇为产后出血,并对产妇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
2025-03-10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产妇出现明显的阴道出血,且出血量超过500ml,若不及时采取止血方法,短时间内产妇可出现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可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1]。目前,由于生育而导致的母婴死亡率在不断下降,但是自然分娩率仍需进一步提高[2]。
2025-02-08凶险性前置胎盘(perniciousplacentaprevia,PPP)是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是指怀孕28周以后,胎盘位置异常地低于胎先露部,附着在子宫下段下缘,甚至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导致胎盘在分娩过程中可能无法正常剥离,容易引发大出血[1-2]。
2025-01-24妊娠糖尿病(GDM)作为妊娠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母婴健康造成的危害较大,孕妇体内胰岛素样物质增加,导致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无法正常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可能引起羊水过多、胎儿生长过大等问题,增加剖宫产率。产后出血(PPH)常在剖宫产术后出现,重症 PPH 易导致产妇失血性休克、继发性贫血,甚 至 威 胁 产 妇 生 命 安 全。
2025-01-21世界卫生组织(WHO)强调,剖宫产应仅在有明确医疗指征,且对母亲和新生儿生命健康有潜在益处时进行。产后出血是剖宫产后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会对产妇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导致产妇出现低血容量症状,如心慌、出冷汗、血压下降等,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1-2]。
2024-12-19由于患者早期妊娠终止术后体质虚弱,易出现子宫出血,且对常规西医药物耐受较差,因此临床多采用中成药物治疗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中医学认为,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多是由于患者流产后脏腑功能和内分泌机制失调,致使气机失常,血行不畅,外加风热痰浊瘀阻胞宫,进而表现为气滞血瘀和子宫出血不止等。
2024-11-27近年来我国二胎政策逐渐开放,剖宫产率有所升高,产后出血成为剖宫产术后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1]。目前临床上治疗产后出血主要采取药物治疗,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采取手术治疗方式,快速控制出血。欣母沛主要通过对子宫平滑肌起到刺激作用促进平滑肌收缩、促进宫颈软化扩张;麦角新碱作用于子宫平滑肌促进子宫收缩,有效预防产后出血。
2024-10-28产后出血是临床常见且严重的分娩并发症之一,若未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严重者可产生失血性休克等情况,成为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1]。临床需尽早选择合适的药物减少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缩宫素作为治疗产后出血的常用药物,虽能改善子宫出血的情况,但其仅能够刺激子宫上段位置的收缩,从而导致止血效果不佳[2]。
2024-10-28宫缩乏力是引发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如不及时干预,会危及患者生命[1]。缩宫素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常用药物,但该药半衰期短,且存在受体饱和效应,止血效果有限[2]。卡贝缩宫素是人工合成的长效缩宫素类似物,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安全性高等优势[3]。
2024-10-12人气:16005
人气:14024
人气:10758
人气:9312
人气:722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实用妇产科杂志
期刊人气:3137
主管单位: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医学会
出版地方:四川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3-6946
国内刊号:51-1145/R
邮发代号:62-44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51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240
影响因子:0.891
影响因子:1.47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