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土地资源调查管理是政府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高效的土地调查与管理,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缓解我国土地资源短缺的压力。遥感技术以宏观、综合、动态、快速、准确的优势为国土资源管理与调查提供了先进的探测与研究手段,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高质量可靠的土地信息,为相关部门后续的土地规划利用奠定基础,实现国家土地资源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1、引言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但人口众多,人均占地面积较少,土地资源紧缺,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国土资源最大化合理利用,对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十分重要。国土资源调查的目的是国家对土地资源强化管理,明确土地利用情况以及利用效率,对于今后推行一系列的土地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遥感技术是一种基于电磁信息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解译判读、归类分析、综合研究,将电磁信息通过影像形式展现的探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和自然资源变化监测。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进行信息采集和大规模数据分析,加快国土资源调查的工作效率,提高土地调查工作质量,是国土资源调查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可以促进国土资源科技化、技术化、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2、遥感技术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九大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进一步推进国土资源法制化进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守住耕地、生态红线。国土调查是查明土地资源状况的重要方式。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可以明确当前国土资源利用现状,更新维护土地调查数据,准确记录土地基础信息,健全土地调查、监测、统计制度,实现国土资源有效管理。
陆地国土是国土调查的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土地类型、土地面积、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变化情况、重点是永久耕地农田现状,专项土地变化情况、土地权属及变化情况、土地自然资源条件及土地经济社会条件。通过加大国土资源管理技术投入,完善土地资源统计并进行实时监控。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遥感技术就被运用于国土资源调查。遥感技术具有信息收集速度快、调查成本低、数据准确度高等优势,同时,遥感技术有利于新资源的发现,有利于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预警,实现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和趋势监测,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地面遥感图像全面记录了地表物质的分布特征和规律,有利于自然资源的空间定位和成分识别。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划分土地资源的类型和空间分布,实现土地资源的多空间尺度观测。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分析了不同区域的土地分布情况,实现了土地分类。2017年启动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将遥感影像技术与第三次国土调查的地理信息数据相结合,构建遥感正射影像图,提取所需的土地资源信息,得到动态的土地信息,实现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第三次国土调查项目任务重、数据量大、工期短、对调查质量要求高,因此,高效准确的遥感技术集成是必然趋势。
3、遥感技术的具体应用
将遥感影像技术与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相结合绘制土地调查图就是遥感正射影像图。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土地光谱特征信息,并根据不同时期土地的图像特征对土地信息进行划分。将土地利用现状与以往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我国土地信息的动态变化。通过土地调查,可以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为制定合理的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重要的信息基础。利用遥感技术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土地类型和空间布局,实现对土地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确定土地分布,划分土地类型。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成为现实,同时也为区分土地利用类型、合理规划土地开发提供了信息资源。同时,遥感技术可以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处理。通过计算机的自动识别和遥感解译,能够将土地位置、形状、范围等信息数据化处理。遥感技术能够将采集到的遥感信息数字化并传输到成图系统绘制成不同需求的遥感地图,实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及时更新,有助于工作人员了解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权属信息,为合理土地规划、充分土地利用、科学土地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第三次全国国土资源调查共分为四部分,分别是业内专家判读、实地资源调查、数据资料收集、结果整理入库。主要包括前期调查方案的制订、早期资料的汇总、相关调查人员的培训、相关调查数据的整理细化、调查地图的制作、外出实地调查、调查结果整理汇总并建立数据库。其中,在实地调查时,选择正射影像图作为调查时的基础地图,选择适当的比例尺,利用现有资料和测绘技术,并通过计算机将实际情况进行数据化记录,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数据作为主要信息源,并用GPS、DEM、卫星影像定位技术和航空摄影技术对遥感形成影像进行校正。这充分体现了遥感技术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遥感技术为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保障。
4、遥感技术的要求
遥感影像选取起始时间为2017年7月初,截止时间为2018年8月底。遥感影像需要采用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高于0.2m的遥感技术影像分辨率,即购买影像设备分辨率高于2014年分辨率,采购完成后报告省厅经政府最后审批方可投入使用。此外,若是所使用分辨率无法覆盖调查范围,可以采用分辨率为1m的遥感影像技术。
在信息识别工作开始前,需要采用相应技术对调查区域正面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在信息提取和制作底图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基于土地正射影像图进行信息提取,分析土地属性,勾绘图斑边界,进行地图制作,整理调查结果并发送到相应单位,进行内外业调查工作。内业负责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外业负责实地考察,特殊用地是土地调查主要工作之一。
遥感影像权属界线的绘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农村土地遥感影像权属界线、国有土地遥感影像权属界线和争议土地遥感影像权属界线。在农村权属界线绘制过程中,需要对比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界线并判断是否有偏移,出现偏移则需要重新投影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补充调查。在国有土地遥感影像权属界线绘制过程中,主要绘制除了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剩余的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的权属界线。在争议土地遥感影像权属界线绘制中,新增争议土地争议双方应该制定协议规定争议界线。
由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过程中山坡、沟渠、河流等被绘制成线状图形,“三调”时需要对线状图形物面化并完成影像绘制。绘制时需要先勾勒边界,无法判断边界的需要根据影像特征或者外业调查结果进行补充。此外,农村道路和公路用地宽度在1-8m范围之内,公路用地宽度范围大于8m。在建道路未明确土地利用范围可以暂时不进行调查。道路绘制只需绘制主干道路,但需要保证道路完整性。
5、遥感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前景展望
5.1 遥感技术在国土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遥感技术在国土调查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分别是不成熟的自动化提取水平和不完善的高分辨率数据源。目前,高于0.2m的分辨率遥感数据无法包含所有调查范围的土地资源,会造成信息提取不准确,需要进行实地调查,不可避免会造成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并减慢工作速度,发展更高分辨率和更高质量的遥感技术仍是国土调查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随着遥感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遥感数据总量和规模庞大,有限的自动化水平制约了数据资源的分析和运用,只有通过综合处理才能实现国土资源调查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5.2 遥感技术在国土调查方面的前景展望
遥感技术逐渐朝着实时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土地利用状况的调查形成了一整套科学、高效、合理的调查技术。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遥感的分辨率也会稳步提高,大面积、高精度、实时观测不再遥不可及。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的出现,国土资源调查会朝着越来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遥感技术获取空间数据信息会更加快速准确,遥感技术动态监测管理也会逐渐常态化,高质量的遥感数据会推动国土资源调查管理不断高质量发展,建立国土资源利用信息数据库,科学管理自然资源,高效实现土地利用现代化和自然资源利用合理化,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结语
遥感技术具有观测范围广、工作效率高、成像影像清晰、信息准确度高、调查质量好、节省资金成本等诸多优势,使得国土调查工作可以按时高质量完成,掌握真实有效的土地数据,客观准确地获得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更好地服务了土地合理规划和高效利用。随着信息化、智能化遥感技术的出现,我国土地信息数据能够及时获取和更新,实现有效的信息融合,为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遥感技术在国土调查中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土地资源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信息支撑,是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和维护广大农民权益的重要基础,对有效保护国土资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瑾.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为例[J].农业与技术,2019,39(17):179-180.
[2]张小木.测绘新技术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406(8):34-35.
[3]肖国铃.遥感技术在第三次国土调查中的应用[J].福建建筑,2020,260(2):117-120.
[4]范淑媛,李光辉.浅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J].西部资源,2019,90(3):177-178.
[5]张小木.测绘新技术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406(8):34-35.
文章来源:王萧.遥感技术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的应用研究[J].华北自然资源,2021,(06):105-107.
分享:
泛在测绘被定义为用户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认知环境与人产生关系时使用和构建地图的活动和能力[1]。泛在测绘服务于近乎实时定位的大众行业,时空位置信息是这类应用的数据基础,除了专业的测绘数据,一些非专业的包含空间位置的众包数据也逐步成为测绘行业应用的重要数据来源。
2023-10-30近年来,随着无人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快速、高精度的空间大数据处理模式已被广泛应用。摄影测量作为空间大数据的重要采集方式自然存在大量社会需求,同时这对摄影测量人才的数量和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高校对于摄影测量人才的培养也必须顺应社会需求发展,即在摄影测量学课程设计方面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2023-09-05房产测量主要是利用测绘技术和方法,采集和表达房屋物权的有关信息,为房屋产权、产籍和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利用、交易、征收税费及城镇规划建设提供数据和资料。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居民住宅逐渐增多,对房产测量的精度与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目前房产测量的局限性,提出了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大面积房产测量平面图绘制的方法。
2023-08-30为促进无人机航测技术在电网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分析了无人机摄影测量系统的组成、特点、应用范围与作业流程,介绍了其在电网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包括在线路规划与地形图测量、电网应急救灾、电力巡线、电力线上异物处理中的应用。但受技术因素的影响,无人机在空中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姿态不稳定、飞行时间偏短、航拍面积较小等问题。
2022-04-08现阶段民用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可以通过转换、融合的方式,生产出满足军方使用的成果数据,但这种方法耗时长,成本高。从推进双方成果深度融合的角度出发,应从标准化的视角,建立标准化融合工作机制,构建军民通用的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推动基础类标准的融合,尝试成果类标准的研制。推进军民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及标准融合有利于统筹军民测绘力量。
2022-01-21在智慧城市这一概念提出之后,三维GIS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充分,也达到了更好的实践效果。三维GIS是当下和未来GIS技能发展趋势的主要方向,它使空间信息不再局限于二维平面内。文章从三维空间数据库模型、物联网、三维可视化、互联网+GIS等方面对三维GIS技术及其在智慧城市中应用进行综合分析,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2021-12-25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支柱型产业之一,矿业起到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作为矿山开采的基础条件,测绘质量提升属于行业重点探究的一个课题。无人机属于现阶段一种新颖的数据采集载体,与传统人工方式相比,存在着工作质量高、效率高、操作简单、机动性高等相关特点[1]。同时,无人机测绘技术将地面的地物、地貌空间具体状况体现出来,能够满足大比例尺成图要求。
2021-12-16促使智慧城市智能服务的领域不断延伸。智慧城市建设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其涵盖电力工程、交通工程、经济建设等多个方面[1]。因此,通过在智慧城市测绘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构建信息联通平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突破地理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为城市建设服务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使智能化服务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2021-12-15土地资源调查管理是政府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高效的土地调查与管理,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缓解我国土地资源短缺的压力。遥感技术以宏观、综合、动态、快速、准确的优势为国土资源管理与调查提供了先进的探测与研究手段,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高质量可靠的土地信息,为相关部门后续的土地规划利用奠定基础,实现国家土地资源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2021-12-15随着信息化进程与城市规划设计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城市建设已经向着"智慧城市"的方向进行发展。"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的目标之一,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合理利用当下相关信息化技术与设备,不断推进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在对国土空间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利用先进的信息测绘技术以及定位系统,可不断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2021-12-15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测绘
期刊人气:1734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主办单位:中国测绘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005-6831
国内刊号:11-3629/D
创刊时间:199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71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236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