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传媒不但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且承载着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各种信息,最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音乐是声音信息衍生的特殊形式,对人们精神文明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下文就以少儿音乐艺术作为研究对象,从传媒的视角展开探析,在分析传媒的本质与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传媒与音乐艺术的融合对少儿音乐艺术的促进。
一、传媒的本质与含义
传媒就是指传播各种信息的媒体,或称媒介,是信息资讯等传递的载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发出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需要通过一定的桥梁来实现信息的传递,而这种桥梁就是一切能够携带和传递信息的物质工具。只要有信息的地方,必然存在一定的媒介,两者是共生的[1]。麦德鲁汉曾经有个惊世骇俗的命题:“媒介即是信息。”他强调媒介对于人类社会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其作为一个载体所承载的信息,而在于媒体本身是人体的一种延长,改变了人类感知世界、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方式,并通过这种改变影响了世界各方面的发展。
在没有语言文字时,人类身体是传播信息的媒体,随后逐渐发展出了语言、文字以及对各种工具的应用,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报纸、广播、电视到今天的网络,传媒的形式不断丰富,又反过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因此,从人类发展的宏观角度来说,传媒的本质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钥匙,各种信息依靠传媒在人类社会间传播和发酵,打开一扇扇崭新的文明大门。但从今天社会对传媒的普遍认知的微观层面来分析传媒的本质,传媒则更多代表的是由社会上的大众传播媒体所诞生出的产业经济。传媒产业经济正是由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大众或小众传播媒体围绕信息发布获取人的注意力资源并对此资源进行二次销售而形成的一个经济体系,这也是传媒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然结果[2]。
传媒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种类不断丰富,从单纯的生活信息到经营生产信息再到提供给人类精神享受的信息。各种艺术形式正是在信息丰富的过程中出现的,因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能够为人类带去精神享受的信息,而要探讨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就离不开对艺术信息进行承载的传媒的研究。因此,了解传媒的本质与含义,对推动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媒与音乐艺术融合
(一) 传媒为音乐艺术培养提供最前沿的资讯
艺术本身也是一种信息,是人类将各种信息以一定的审美价值标准进行重构而形成的,不同的信息形式诞生出不同的艺术形式,如人类的文字信息衍生出了书法艺术,视觉信息衍生出了绘画艺术,而音乐艺术即是由人类的语言发展形成的。艺术源于生活,是因为艺术信息需要生活信息的补充[3]。就音乐艺术来说,由于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会获取各种声音信息,并由此会对声音产生一种较为普遍的审美共识,音乐艺术正是在生活信息的基础上按照审美共识对声音进行加工形成的艺术。因此,音乐艺术的发展需要不断为其充实各种生活信息。传媒是生活信息传播的渠道,尤其是今天各种新型媒体的出现与迅速发展,使得音乐艺术的传播者能够利用各种传媒迅速、广泛地获取各种生活中的最新信息,并进行筛选融合,创造出更多符合审美价值标准且具备一定生活内涵的音乐作品。在大众传媒时代,音乐艺术丰富了传播的内容,提高了人类的精神水平,同时传媒技术的发展又为音乐艺术的培养提供着新鲜血液,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 广播、电视、网络为音乐艺术培养提供广阔的平台
传媒与音乐艺术的融合还体现在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媒体为音乐艺术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各种艺术形式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在于不断丰富人的精神生活。这就需要艺术信息能够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受众,使更多的人接受与认可这些艺术作品。只有如此,才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推动艺术发展的工作中,为艺术的发展输送人才、提供素材、投入精力与资源。就音乐艺术来说,在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媒体出现之前,音乐信息只能依靠人与人的面对面传播,表演者通过现场演唱或演奏的方式将自己的音乐传递给听众,由于声音传播有一定的距离限制,能听到音乐的受众很少,一些音乐甚至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进行传播,这就导致音乐意艺术的上升空间受到影响,只能在一定审美价值的基础上进行创造,而无法吸收多元的文化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同时也缺乏对传播渠道的开发。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打破了以往时空的限制,不仅使听众可以随时随地欣赏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更通过各种信息的融合,促进了多元文化与音乐艺术的融合,从而创造出更多符合时代特征,具有更深内涵的音乐作品。此外,在传媒经济的影响下,音乐作品受众的增多,也为音乐市场带来了更多活力,吸引了更多人、财、物资源投入到音乐事业的发展中,使得音乐艺术培养的平台更为广阔。
三、传媒对少儿音乐艺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少儿音乐是音乐艺术中的一种,其主要面向的受众为青少年儿童。少儿音乐艺术是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启蒙手段,通过欢快的音乐节奏以及具有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的歌词,能够对少年儿童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塑造,同时对少年儿童大脑中的一些抽象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从而对儿童的全面发展起到推动作用[4]。传媒作为音乐艺术信息的载体,同样对少儿音乐艺术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少儿音乐艺术的发展,需要我们从传播媒体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
(一) 传媒改变少儿音乐创作的观念
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在传播速度、广泛性和即时性上有了质的飞跃,现代传媒的这些优势为人们构建起了一个更加丰富的虚拟世界,即由各种信息构建的世界。在这些信息中,不仅有自己熟悉的,更有许多外来文化与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之间的碰撞,产生了新的火花,使得人的思维观念不断发生转变,人的眼界更为开阔,思维更具高度。而观念的转变,使得人们对音乐信息的重构有了更多的思路。这样的音乐创作观念确实能够创作出具有正确文化观念的少儿音乐作品,但随着时代的变革,这种音乐创作观念下的作品,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缺少对时代信息的吸收与融合,不符合新时代少年儿童发展的特点。但大众传媒的发展成熟,使得少儿音乐的创作者能够了解到国内外少年儿童培养的新的理论和时间成果,同时能够对时代元素进行吸收利用,进而转变少儿音乐的创作观念,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符合新时代审美价值标准和文化标准的少儿音乐作品。
(二) 传媒丰富少儿音乐制作方式
传统的少儿音乐制作方式主要是通过作曲家谱曲,然后根据一定的内容进行填词,再找演唱者把音乐表演出来,现场进行录制,这就对表演者、录音场地和作曲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且音乐的表现效果较为单一,许多少年儿童喜欢的元素无法在音乐中充分还原。但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子计算机与电子合成器的诞生,音乐艺术制作进入了数字时代。少儿音乐制作可以通过音乐软件对音乐信息进行更加多样的融合。再比如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民族音乐元素,也可以利用电子合成器等进行巧妙地衔接融合,从而使少儿音乐更具民族文化特色,能够让少年儿童通过聆听音乐了解到更多民族文化,帮助少年儿童从小树立民族情怀。
(三) 传媒促进少儿音乐审美观念形成
审美是一种对美的评判观念,虽然一个范围内的人群有一个普遍的审美共识,但人作为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审美也会产生许多不同的见解。在多媒体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传媒将声音、动画与影像等信息内容融为一体,推动了音乐艺术形式的不断丰富与创新。与此同时,由于少年儿童的审美价值判断标准刚刚构建起来,仍不够成熟,因此各种新式的音乐形式能够帮助少年儿童不断构建属于自己的审美判断标准,形成具有个性的审美观念。
(四) 传媒改变少儿音乐教育方式
现代传媒技术的开放性、自由行、人性化等特点为少儿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改变。首先网络的高度开放,使各种音乐资源得以在网络上进行共享。其次,根据现代传媒中丰富的音乐教育素材,创作者可以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量身打造出更多符合少年儿童年龄特征与性格特点的具有温度的音乐教学课程,使音乐教育更有针对性。最后,学校中多媒体教室的应用,使音乐老师可以利用各种现代数码产品展开教学,为学生带来更多生动活泼且具有个性化的课堂体验,提高了音乐教学效率。
四、结语
音乐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形式,离不开传播媒介的承载与传递。少儿音乐艺术是少年儿童成长中的重要精神食粮,而现代传媒的迅速发展,正逐渐转变着少儿音乐的制作观念、制作方式和教育方式,并帮助少年儿童构建自身的审美观念,为少儿音乐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与教育手段,推动了整体少儿艺术的发展。因此,在未来的传媒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去将更多信息资源与传媒技术应用于少儿音乐艺术的创新中,从而为少年儿童创造出更多有益的音乐作品。
注释:
[1]柴伦党.少儿音乐美育教育教学探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1(03):117—119.
[2]张冰.艺术与生活的双螺旋逆转———鲍德里亚日常生活审美化思想探究[J].学术研究,2015(02):150—156.
[3]曾琼,张金海.中国传媒经济研究20年回顾与反思[J].新闻大学,2014(02):143—147.
[4]刘俊.论传媒艺术的科技性———传媒艺术特征论之一[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01):93—100.
付晓雪.传媒视角下少儿音乐艺术的发展[J].当代音乐,2019,(5):86-87.
分享:
据统计,全国抖音日活跃用户已达8亿,其他热门的短视频平台如快手、小红书、西瓜、土豆、腾讯微视,央视各类短视频等,可达10亿以上的用户。受众在观看短视频的同时可发表评论,反馈意见和感受。如果将短视频矩阵宣传应用于农业发展,无疑会获得更大的宣传效果和更多的社会效益[1-2]。
2024-07-2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这意味着我国正逐渐从单一的经济总量增速和效率目标转向多元化、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新的发展理念。
2024-06-24辅导员的设置通常以年级为单位,换言之,每位辅导员会跟着学生轮转,与学生的陪伴时间为4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媒介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新闻宣传工作路径的探索应首先明确该工作在思想引领方面的重要性。宣传效果的体现应适度结合当前大学生个性化倾向,强化校园媒体“喜闻乐见”表征,创新表现形式和提高关注量和阅读量。
2024-04-15随着期刊评价逐渐趋于科学、理性和国家支持力度的加大,中文期刊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就整体而言,国内期刊仍普遍存在小、散、弱的不足。因此,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和定位,积极推动刊媒融合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以微信公众号为端口,集文章查询、信息发布、微店、云直播课堂等于一体的《中国给水排水》刊媒融合平台初步形成。
2021-11-25近年来,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呼声越来越高,讲好地域故事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补充。视觉性在当下文化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甘肃既有的片面化形象和刻板印象,提出打破标签化的标识,用影像展现多元甘肃生态;以实物和生活方式为视觉修辞,用视频讲好甘肃故事,展现甘肃独特文化;借力综艺节目引领新风尚。
2021-11-11全媒体背景下,医院宣传必须利用多种传播载体、深挖优质内容、创新表现形式、建立有效分发机制,从渠道、内容、形式三个维度建立立体、高效、互动的宣传格局,第一时间传递客观准确的信息、讲述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营造积极、正面的舆论环境,凝聚起全民抗疫的澎湃力量,构筑坚实的免疫屏障。
2021-11-11随着5G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新媒体从PC端到移动端的迅速覆盖,传统媒体迎来了一波最为严峻的发展形势。一度处于舆论主导地位的传媒在新技术的冲击和更替下,处于显而易见的弱势。纵观全国,市级传媒机构携自身优势成为当地文化产业的领军,但也不可避免受到冲击,传统的内容、发行、广告“三驾马车”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传媒发展格局。
2021-11-01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为旅游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信息化的旅游体验,国内的旅游景区不断地进行大胆的尝试。本文从调研西安文化古迹类旅游景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搭建“智慧旅游”线上服务入手,分析其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APP等新媒体形式传播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进一步对“智慧旅游”信息服务体系进行评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2021-05-26随着数据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舆论的诞生方式和传播途径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虽然主流媒体依旧担负着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重任,但新媒介的浪潮滚滚而来,导致媒介舆论环境纷繁复杂,呈现参差不齐的传播主体,信息传播不确定性凸显,昨天还是被深信不疑的“新闻”,但今天就被辟谣为无中生有,全媒体下的“后真相时代”让人无可奈何。
2021-05-26本文基于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论断,从媒介与社会二者关系的角度探讨中国近代报业的更迭。本文认为中国近代报业的变迁经历了三个时期:外国人办报时期、政论—政党报刊时期、大众—分众报刊时期。麦克卢汉的这个论断从媒介本体论视角出发揭示了媒介对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但是他将媒介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性因素不免有些极端。
2021-05-26人气:6018
人气:2058
人气:1907
人气:1839
人气:176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传媒观察
期刊人气:2059
主管单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新闻
国际刊号:1672-3406
国内刊号:32-1712/G2
邮发代号:28-106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261
影响因子:0.214
影响因子:0.221
影响因子:0.417
影响因子:0.28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