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大众了解生活之外所发生的事情从原来的报纸、广播的形式,变成了现在的电脑、手机等。大家公认的消息传播者变成了新闻媒体。但是经过了解发现,大众信任传媒是因为他们信任新闻媒体所传达的文字,因此,人们会认为传媒语言就是标准能够起到向导作用。下文根据目前的状况,规范传媒语言必须刻不容缓。
传媒所起到的作用决定着传媒语言的性质和要求,每个人的身份不同,对语言的要求也会不同,但是传媒是面向大众的,所以它必须满足大众的各项需求。传媒语言在客观上需要做到语言的准确、平实,在时空性上还要要求语言的简明、迅速,传媒传播到的是群众还必须要做到语言的通俗易懂,根据传媒的敏感性就要要求语言的锐利、鲜活。但是,在线阶段传媒语言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传媒语言对一些语言选择接受对一些语言选择排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政治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也会给传媒语言形成非常大的影响。这些变化是否满足大众传媒的语言特点呢?这需要实践操作才可以找到答案。传媒语言所面对的人群是社会里所有人,是整个社会,所以传媒语言肯定是公众语言。当然,传媒语言如果与公众语言背道而驰是万万不可的。但是,在目前的传媒语言中还是存在着很大程度的问题,有些传媒工作人员利用他的特色扭曲文化,把媚俗当作大众化,把一些流行语言当做时尚随意传播,更加看中利益,没有传播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等待解决。
1、新闻媒体和语言文字之间的关系
语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群众用来交际和思维的一种重要工具,是信息和文化传播的载体,也可以辅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满足社会的基本要求。文字是语言的书写形式,对人类文化的保留和继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发生变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词汇的产生,当然变化也并不是随意的,有时候音义结合看起来随便,但是一但这个词汇被使用就不可以随意更改,因为这个词的新生意已经被大家接受并且已经使用,所以语言的变化和发展也必须遵循着某项规定,这就是所说的规范语言。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社会没有了语言规范,随心所欲,那么社会的交流将会停滞不前,语言的发展也会就此止步。媒体语言和语言文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新闻媒体只要是指电视台、报社等个社会传播消息的一些场所,这些地方通过各种媒介像网络、报纸、广播等,当然传播信息的最基本方式就是通过语言文字。许嘉璐对新闻媒体的理解是这样的,新闻媒体对社会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是其他任何方式都不可以相比的,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语言文化的支持,广播语言不但要满足规范化,还要满足多样化,既要高雅又要活泼”新闻语言的规范又离不开新闻稿文字的规范,新闻媒体会向大众传播最新颖的消息,要做到通俗易懂、准确生动。所以传媒语言对社会的语言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新闻媒体语言存在的瑕疵
在大家看来,新闻媒体的语言就像学习的教科书,不会存在任何差错。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新闻媒体成为了文字规范的延伸。但是新闻媒体并不像大家所流传的那样,一点错误也没有完美无瑕,其实它还是存在着很多缺点的,像发音并不是像规定的那样发音,不是很标准,包含的错别字有很多,成语误用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些具有瑕疵的语言传播对语言的发展起到消极的作用。这里是现实生活中发现的一个实例。出自《文史知识》的一个例子,以文入诗,杜甫虽然不是始作俑者,但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到作者根本就是没有理解成语本身的意思,而是误用了意思。像大家经常使用都无法区分对错,如他忍俊不禁的笑了,其实忍俊不禁本身就有笑的意思,后面继续加上笑的话就会造成重复,这样的用法是不对的,但用的人多了,就不会注意这些细节,这样的情况还会有很多。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没有完全误用,语言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中介现象。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的不断发展,会出现很多新生词汇或者旧词新用的形式,这些词语的使用不符合语言规范,但是慢慢的会被群众接受并且投以使用,在这个时候就不能再探讨它的对于错了。就像“对簿公堂”,原本是指在公堂上受审讯,可是后来被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用作为双方在法庭中对峙。即使这样使用有悖于原来的意思,但大家都这样使用,也就成为“正确”的了。
3、规范新闻媒体语言的意义
新闻对大众语言文化的影响大家有目共睹,一般情况下大家在三方面观察媒体语言:新闻语语言具有什么特色、具有什么优点和新闻媒体具有规范性。在这方面,新闻媒体的语言表达规范性需要更加注意,新闻媒体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那么它的语言使用规范性大家也有目共睹,其中的语言错误会使观众或者听众误解新闻媒体所要传播的意思或者这些错误的信息表达会影响语言的发展。所以,新闻媒体语言的规范对语言文字的发展意义深远。还有就是,如果新闻媒体语言表达不规范,将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很多消极影响,不利于青少年的发展,青少年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新闻媒体的对语言的使用不规范会给青少年带来很大的影响。例如一些广告商为了博人眼球,使用一些同音、谐音的广告用语来博人眼球如卖酒的广告会表达出这样的词语“酒负盛名”消蚊广告又会写出“默默无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了解这些成语的人默默一笑但是很对青少年并不知道这些成语,他们缺少辨别能力,那么这种情况就会给他们带来误导,让他们不能区分对与错。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规范媒体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使语言文字更加规范可以使文化得到净化,只有规范的语言文字,才可以将它传播的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规范的语言文字对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影响具有很深刻的影响,这样也是保护文化的一种重要步骤。总之,新闻媒体语言的规范,语言文字的规范,对文化的传承,国家的形象都至关重要。
4、总结语
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既丰富了日常生活,也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大众传媒的出现更是拓宽了大家的视野,丰富了社会生活,但是也要努力将媒体语言做到最好,带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邵蕾.新媒体与青年亚文化的变迁[J].当代青年研究,2012.
[2]冯晶.健康信息选择的自我呈现[J].兰州:兰州大学,2012.
杨惠栋.传媒语言的特色与规范化[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9,(11):293.
分享:
据统计,全国抖音日活跃用户已达8亿,其他热门的短视频平台如快手、小红书、西瓜、土豆、腾讯微视,央视各类短视频等,可达10亿以上的用户。受众在观看短视频的同时可发表评论,反馈意见和感受。如果将短视频矩阵宣传应用于农业发展,无疑会获得更大的宣传效果和更多的社会效益[1-2]。
2024-07-2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这意味着我国正逐渐从单一的经济总量增速和效率目标转向多元化、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新的发展理念。
2024-06-24辅导员的设置通常以年级为单位,换言之,每位辅导员会跟着学生轮转,与学生的陪伴时间为4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媒介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新闻宣传工作路径的探索应首先明确该工作在思想引领方面的重要性。宣传效果的体现应适度结合当前大学生个性化倾向,强化校园媒体“喜闻乐见”表征,创新表现形式和提高关注量和阅读量。
2024-04-15随着期刊评价逐渐趋于科学、理性和国家支持力度的加大,中文期刊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就整体而言,国内期刊仍普遍存在小、散、弱的不足。因此,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和定位,积极推动刊媒融合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以微信公众号为端口,集文章查询、信息发布、微店、云直播课堂等于一体的《中国给水排水》刊媒融合平台初步形成。
2021-11-25近年来,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呼声越来越高,讲好地域故事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补充。视觉性在当下文化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甘肃既有的片面化形象和刻板印象,提出打破标签化的标识,用影像展现多元甘肃生态;以实物和生活方式为视觉修辞,用视频讲好甘肃故事,展现甘肃独特文化;借力综艺节目引领新风尚。
2021-11-11全媒体背景下,医院宣传必须利用多种传播载体、深挖优质内容、创新表现形式、建立有效分发机制,从渠道、内容、形式三个维度建立立体、高效、互动的宣传格局,第一时间传递客观准确的信息、讲述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营造积极、正面的舆论环境,凝聚起全民抗疫的澎湃力量,构筑坚实的免疫屏障。
2021-11-11随着5G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新媒体从PC端到移动端的迅速覆盖,传统媒体迎来了一波最为严峻的发展形势。一度处于舆论主导地位的传媒在新技术的冲击和更替下,处于显而易见的弱势。纵观全国,市级传媒机构携自身优势成为当地文化产业的领军,但也不可避免受到冲击,传统的内容、发行、广告“三驾马车”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传媒发展格局。
2021-11-01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为旅游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信息化的旅游体验,国内的旅游景区不断地进行大胆的尝试。本文从调研西安文化古迹类旅游景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搭建“智慧旅游”线上服务入手,分析其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APP等新媒体形式传播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进一步对“智慧旅游”信息服务体系进行评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2021-05-26随着数据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舆论的诞生方式和传播途径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虽然主流媒体依旧担负着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重任,但新媒介的浪潮滚滚而来,导致媒介舆论环境纷繁复杂,呈现参差不齐的传播主体,信息传播不确定性凸显,昨天还是被深信不疑的“新闻”,但今天就被辟谣为无中生有,全媒体下的“后真相时代”让人无可奈何。
2021-05-26本文基于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论断,从媒介与社会二者关系的角度探讨中国近代报业的更迭。本文认为中国近代报业的变迁经历了三个时期:外国人办报时期、政论—政党报刊时期、大众—分众报刊时期。麦克卢汉的这个论断从媒介本体论视角出发揭示了媒介对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但是他将媒介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性因素不免有些极端。
2021-05-26人气:6121
人气:3040
人气:2109
人气:1973
人气:196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今传媒
期刊人气:889
主管单位:陕西省出版印刷公司
主办单位:今传媒杂志社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新闻
国际刊号:1672-8122
国内刊号:61-1430/G
邮发代号:52-157
创刊时间:199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261
影响因子:0.214
影响因子:0.221
影响因子:0.417
影响因子:0.28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