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血清前白蛋白与脑钠肽预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临床价值

  2024-06-17    1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及脑钠肽(BNP)预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山西省儿童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住院治疗的10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川崎病组,通过心脏彩超结果将川崎病患儿分为冠状动脉损伤组(21例)及非冠状动脉损伤组(79例)。选取同时期于儿童保健科门诊体检的8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PA及BNP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A及BNP预测冠状动脉损伤的效能。结果:川崎病组与健康对照组PA、BNP、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损伤组、非冠状动脉损伤组血清PA、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A、BNP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0,0.943。结论:血清PA、BNP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关键词:
  • 冠状动脉损害
  • 前白蛋白
  • 川崎病
  •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 脑钠肽
  • 加入收藏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病理特征的急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已经超过急性风湿热,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1]。若治疗不及时,约有25%的患儿可能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 CAL),进而增加冠状动脉瘤(coronary artery aneurysm, CAA)的风险,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寻找CAL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从而帮助实现川崎病的早期识别,尽快使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避免发生严重的CAL显得尤为重要。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糖蛋白,在消化道出血、烧伤、肝硬化、胰腺炎等多种疾病中均会出现下降[2]。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是由心室和心房产生的一种肽类激素,可以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在肺动脉高压、川崎病、心肌病、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中均有助于病情的判断[3,4]。本研究通过检测川崎病患儿血清PA及BNP的表达水平,分析PA及BNP评估冠状动脉损伤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山西省儿童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住院治疗的10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川崎病组,男61例,女39例,通过心脏彩超显示的冠状动脉损伤分级标准[5]将川崎病患儿分为两个亚组,其中冠状动脉损伤组21例,男14例,女7例,发病年龄1~6(2.71±1.54)岁;非冠状动脉损伤组79例,男47例,女32例,发病年龄为3个月至9岁,平均(2.54±1.66)岁。冠状动脉损伤组与非冠状动脉损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同时期于儿童保健科门诊体检的80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男49名,女31名,年龄为6个月至6岁,平均(2.58±1.63)岁。收集川崎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川崎病组纳入标准

1)符合川崎病相关诊断标准[6];2)为初次发病,有完整的临床资料且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以不同程度的发热、淋巴结肿大、黏膜充血等为主要临床症状。

1.3 川崎病组排除标准

1)合并心、肝、脑、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2)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3)合并其他出疹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及严重感染者;4)复发性川崎病患儿;5)对治疗所需药物过敏者。

1.4 标本的采集与检测方法

收集所有受试者于入院当天或次日清晨的外周静脉血3 mL于分离胶管中,2 h内送往山西省儿童医院临床综合检验科。PA的检测:经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后,3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置于-80 ℃冰箱待检,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的CX-5型号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PA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BNP的检测:管中加入抑肽酶1 μL,混匀,随后3 000 r/min离心(离心半径10 cm)分离上层血清,采用美国亚培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BN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 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 teristic, ROC)曲线,评估PA及BNP预测冠状动脉损伤的效能。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川崎病组与健康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

川崎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BNP、WBC、CRP、PCT、E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川崎病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

2.2 冠状动脉损伤组与非冠状动脉损伤组PA及BNP水平比较

冠状动脉损伤组血清PA水平低于非冠状动脉损伤组,血清BNP水平高于非冠状动脉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2.3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川崎病是否合并冠状动脉损伤为因变量,PA、BNP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NP是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详见表3。

表2 冠状动脉损伤组与非冠状动脉损伤组PA及BNP水平比较(

表3 冠状动脉损伤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2.4 PA及BNP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预测价值

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A预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0,截断值为69.5 mg/L,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88.6%;BNP预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AUC为0.943,截断值为564 ng/L,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91.1%。详见表4、图1、图2。

表4 PA、BNP预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效能

图1 PA预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ROC曲线  

图2 BNP预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ROC曲线   


3、讨论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自限性免疫性疾病,于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首先报告[7],目前已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其并发症以冠状动脉受累最为严重[8]。由于川崎病的病因至今尚未清楚,其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易导致漏诊,从而发生CAL,因此寻找相关生物标志物对于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损伤的风险预测极其重要。

PA又称为血浆甲状腺素运载蛋白(TTR),是一种由肝细胞合成和分解代谢,由肾脏和胃肠道排出的急性时相糖蛋白[9],也是一种氧化应激抑制因子,半衰期仅为1.9 d, 可以更加有效地反映机体蛋白质的急性变化水平[10]。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可被迅速消耗用于清除体内有毒物质,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宿主防御物质[11],通常在6~8 h即可出现明显变化[9]。PA也被认为是一种营养指标,其表达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蛋白质能量的摄入、器官功能障碍、糖皮质激素和/或高剂量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激素紊乱及炎症等以不同的协同方式作用于PA在血清中的合成及分解过程,从而影响PA的表达水平[12]。孙春晖等[13]研究发现,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患儿血清PA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小板四项、胱抑素-C水平明显升高(P<0.05),表明PA、血小板四项、胱抑素-C可预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

BNP是由心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具有较强的扩张血管、排钠及利尿的作用[14],可以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从而调节体液平衡及血压,除此之外,BNP还可以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15]。BNP的半衰期较短,为15~20 min, 说明其在心肌细胞中无储存能力,因而血清中BNP表达水平的增加即意味着其合成的加速。当发生心肌炎或者左心室超负荷的情况下,会导致心肌的容量和张力改变,使得血清中BNP水平升高,心室壁应力增加BNP的合成与分泌[16]。BNP已被证实在心力衰竭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17],可以作为心力衰竭辅助诊断的生化标志物,同时BNP在肺动脉高压、川崎病、心肌病、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中均有助于病情的判断[3],从而对治疗提供指导。相关研究表明,血清BNP水平在川崎病急性期明显升高,其对于川崎病的诊断及并发冠状动脉损伤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14],但目前对于BNP在川崎病急性期时血清表达水平升高的机制还尚未完全明确[18]。梁妍琰等[19]研究显示,与健康儿童的比较,川崎病患儿血清BNP及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说明BNP及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本研究表明,PA及BNP可以作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辅助诊断指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A不是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影响因素,与孙春晖等[13]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考虑可能为样本量较小,后续可通过增加样本数量进一步进行探讨;而BNP可作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A及BNP预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AUC分别为0.910,0.943,均大于0.7,说明PA及BNP可以作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预测指标。

综上所述,通过对PA及BNP的相关检测发现,PA及BNP可能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参考文献:

[2]孙丽凤,朴辉日.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5,9(5):91.

[3]王野峰,黄希勇.脑钠肽和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原在儿童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进展[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6):470-474.

[4]陈幼芬,吴清轩,白海涛.脑钠肽与川崎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8(2):224-227.

[7]王卫平,孙锟,常立文,等.儿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64.

[11]石芳.血清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比值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19):22-25.

[13]孙春晖,乐原.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儿前白蛋白、胱抑素C、血小板四项变化及临床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21,50(12):1573-1576.

[14]刘庚英,汪顺雨,杜忠东.N末端脑钠肽前体和脑钠肽对川崎病的诊断及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1,13(4):87-91.

[15]吴志俊,金玮,张凤如,等.利钠肽家族基因与心血管疾病研究新进展[J].遗传,2012,34(2):127-133.

[19]梁妍琰,白玉新,张国栋,等.血清BNP、h-FABP对川崎病患儿的诊断价值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12):2305-2308.


文章来源:王晓文,高吊清.血清前白蛋白与脑钠肽预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临床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11):2031-203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人气:335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1349

国内刊号:14-1312/R

邮发代号:22-75

创刊时间:2003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