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伴随着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们观念的改变,电化教育在当今的教学当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认可,并且也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在教学当中对电化教育的有效运用,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电化教育也是经过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早期的个人应用到后面的推广范围越来越大,电化教育也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本文主要就从三个方面对于电化教育的创新推广展开探索,以下为详细内容。
电化教育指的就是教学者通过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对学习者进行在线教育,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而这种教学方式从刚刚出现,到现在的广泛应用,必然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历程,本文主要从早期电化教育的推广方式、电化教育区域化推广和扩散方式以及电化教育创新推广历程的反思与展望三个方面对此展开了分析。
一、早期电化教育的推广方式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电化教育在我国就已经被人们逐渐认识,已经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了,早期电化教育的推广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其一,在具体的场景使用当中被群众所认可接受。上个世纪普及教育的过程当中,学者陶行知为了促使群众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加容易且深刻的掌握相关知识,会利用幻灯片、图片等方式将知识展现出来,从而是普通大众更易于接受。与此同时,还会将电化教育手段的作用和效果进行了讲解,从而使群众对于电化教育有了更多的认识,对其今后的扩散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其二,电化教育在教学当中的作用是被一批具有长远眼光的优秀教师扩散开来的。学者陶行知在组件工学团时,就号召了很多优秀教师尽自身的能力在教学过程当中最大程度的使用电化教育,比如通过广播等对于教育知识进行传播,使其形成活动教科书的等。与此同时还推行社会即学校的教学理念,通过电化教育这种教育手段,使群众对于国家的形式有了更多了解,引导更多人参与到抗战的战线当中。
其三,一系列电化教育手段的利用,充分的激发了群众学习的兴趣,也实现了教学材料的更加平民化,提高了教学效果。而陶行知先生还认为教材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之中,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此外,他还认为无线电、图书等都是更好的教育手段,通过在教育当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激发群众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二、电化教育区域化推广和扩散方式
起初,电化教育仅仅只是被小部分人所接受,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观念的改变,电化教育的规模才逐渐扩大,其扩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政府组织的推广活动;其二,大学组织的推广活动。在电化教育的社会区域推广当中,主要是通过电影、广播等形式的悬窗,并借助政府、大学等机构的力量,通过硬件环境的建设,教学资源的充分开发,才能够为电化教育的推广提供一个更好良好的环境。因此,电化教育也有这一定的地域特征。
从政府层面而言,电化教育的推广主要是通过电影和播音这两种方式实现的,此外,还有针对性、计划性的通过环境硬件的创设,培养优秀技术人员。可以说为了促进电化教育的推广,政府前后创设了81个电影教育巡回是教育,并建立了播音教育指导区。另外,商务印书馆、中国广播电视台等等都积极的参与到了电化教育工作当中,做了大量的推广工作。
从大学层面而言,早在电化教育的发展阶段,大学就积极参与了资源开发、项目建设等各种活动。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制作电影教学片,通过电影教学将知识传播给群众;其二,通过与国外学校的交流合作,充分借鉴国外经验,促进了我国电化教育的推广;其三,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优秀电化教育技术人。
三、电化教育创新推广历程的反思与展望
结合电化教育创新推广历程而言,可以得出如下的反思和展望:首先,电化教育得到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根本原因在于能够像群众输送大量有价值的科学知识,并且也因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得到政府的重视,之后的推广规模才得以扩大;其次,电影播音等技术的应用对于电化教育的推广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今后的电化教育推广当中,也需要通过对信息技术的重视来促进推广工作的开展;再就是如果某一项新技术具有极大的优势也极强的可操作性,并为群众所使用,那么该项技术的推广将会变得更加容易,推广效果也更加理想。最后,领导者对于新技术的推广和创新是最为重要的存在,在传播过程当中占据着极高的地位。因此早期电化教育的推广工作当中也会将优秀教师作为电化教育的推广者。此外,也需要注意推广的技术需要与群众生活相联系,避免推广工作当中遇到更多困难,重视观念本土化,结合社会现实等,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推广效果。
四、小结
当前,电化教育尽管已经备受认可,应用广泛,但是在电化教育的推广的任何一个阶段,在难以避免的出现各种阻碍电化教育推广和创新的因素,此外,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电化教育的理念和推广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电化教育的推广当中,就十分有必要借鉴历史发展经验,结合社会实际情况,采取更好的推广方式,最终实现电化教育在实际教学当中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仕品,张剑平.基于创新推广理论的教师教育信息化实施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04).
[2]高洁.创新推广理论及其对信息化教育的启示——以教育博客的发展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08(05).
[3]散国伟.创新推广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软件导刊,2005(Z1).
[4]徐红彩.技术在教育中的创新推广[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1).
魏志光.电化教育的创新推广[J].人文之友,2019,(11):126. DOI:10.3969/j.issn.2096-4684.2019.11.114.
分享:
国内小湾、锦屏一级、瀑布沟、溪洛渡等水电厂[2-3]的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均配置了筒形阀系统,截止目前已安全运行接近10年,为水轮发电机组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机组单机容量大型化,筒形阀的尺寸也逐渐大型化,接力器、控制系统、管路等部件均布置于水车室内,较大地压缩了筒形阀检修的操作空间,提高了检修难度。
2024-11-28课程思政强调在专业课程上实现思政,落脚点在思政教育,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和方向。高职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思政教学中需要将专业知识传授、运营技能训练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结合,把稳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因此本文主要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背景下,对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期望对我国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2021-08-19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带来契机,并且教学创新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持,能够充分保障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智慧录播系统作为信息时代下的产物,在教学中能够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功能齐全、使用简单,还能把课堂教学数据化、可视化,同时具有庞大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学效果非常显著,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推进精品课程的建设。
2021-08-12在线课程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河北科技大学材料力学教学团队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开展了在线教学,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效。本文以《材料力学》课程为例,介绍了在线课程教学设计,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在线资源建设、在线教学方式以及在线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为高校在线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1-02-06本研究的对象是笔者就读高校2018级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70名学生,选取他们作为在线教学评价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些学生来自两个班级,在延迟开学期间,他们本学期合班在线学习了教师专业发展这门课程,该课程的课任教师组织学生就“疫情之下的在线教学”开展了“结构化研讨”活动。
2021-02-02如今,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仅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规模就已经超过了11.3亿。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在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尤其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互联网成为学校、教师以及学生搭建课堂为国战“疫”的重要阵地。
2021-02-01托福考试成绩是国外留学申请及入读的硬性要求之一,托福考试也因此成为近些年颇具热点的项目,被很多地区高校引进和实践。我校考试中心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引进托福考试项目,并投入建设完成托福考场。本文就江苏商贸学院考试中心的托福考场建设情况为例,从建设背景、前期建设准备、考场施工建设和考场监考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具体论述了标准化托福考场的建设过程。
2020-12-30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自古希腊柏拉图最早在世界范围内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中国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理念起,教育公平追求已经跨越了数千年的发展,“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成为得到普遍共识的三个具体实现层次。
2020-12-10疫情期间的在线教育取得了积极成效:“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家校融合”的一体化教学空间框架基本形成、师生信息化教育理念和素养得到较大提升、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重要改变、教师在线学习、教学和教研均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得以有效开展。
2020-12-10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学习从e-Learning开始转向U-learning。泛在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每时每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刻任何地方获取所需任何信息方式的学习,换句话说,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无论在任何地方都能随时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
2020-12-10人气:9788
人气:7455
人气:7339
人气:6461
人气:587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远程教育杂志
期刊人气:2830
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672-0008
国内刊号:33-1304/G4
邮发代号:32-126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3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47
影响因子:5.17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