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华电富拉尔基200 MW三缸三排汽全背压机组改造后首次启动中,存在投入低压排汽喷水后出现轴系振动大的情况。通过对机组轴系稳定性分析汽缸变形的模拟,确定了振动发生的原因为机组原机组低压排汽喷头位置与改造后结构不匹配,低压排汽喷水直接冲刷汽封体导致其温度场突变并引起较大变形,机组动静碰磨进而引发轴系振动。针对问题发生的原因和机组实际情况提出了处理方案和运行建议,解决了机组振动问题,为同类型机组供热改造防范类似问题发生提供借鉴。
供热机组实施相关改造后既提升了供热能力,又实现了机组电负荷的灵活性调节,能以更好的调峰性能参与电力市场深度调峰[1],显著提高了机组在当前形势下的竞争力[2]。为满足市区热负荷发展和电厂节煤降耗、增收创益求生存的需要,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富拉尔基电厂#2、#3机组于2021年对机组进行了全背压供热改造,改造后启动带负荷过程中,排汽减温水投入后机组轴系振动明显增大。考虑到机组改造后转子出厂前动平衡试验及启动定速后振动良好,排除轴系转子不平衡的影响[3-4]。通过对减温水喷头位置分析和改造前后蒸汽流动的分析,认为振动增大与排汽减温水投入有直接关系。本文通过对实际运行振动特点的介绍、轴系设计稳定性的分析、减温水对静止部件变形的影响等方面研究,论证了振动原因为低压排汽减温水投入导致动静碰磨的机理,通过现场对喷头位置的优化解决了振动问题,为同类型机组供热改造防范类似问题发生提供借鉴。
1、机组介绍
华电能源富拉尔基电厂#2机组为哈尔滨汽轮机厂生产的N200-130-535/535-34型冲动式三缸三排汽凝汽式汽轮机。机组于2021年1月进行机组全背压供热改造,本次改造采用利旧的原则,蒸汽在高、中压通流部分做功后,由中压排汽全部抽出供热。改造后中压模块结构见图1,其中红色框体内原机组为中低压叶片及隔板,本次改造将中压缸内原低压套装叶轮及相应叶片全部拆除,相应位置更换为套筒并新增两圈端汽封将高温抽汽与排汽腔室隔离,同时拆除原机组低压全部隔板和动叶片。
图1改造后中压模块
2、运行情况及初步分析
机组改造后首次启动带80MW负荷运行期间,中(低)压排汽缸温度过高,试投低压缸减温水,随后中压后轴承(3号轴承)瓦振由20 μm增大至70 μm, 现场调整负荷依然无法降低瓦振幅值,被迫打闸停机。由于机组现场未架设专业振动测量设备,总结振动期间机组实际运行参数及振动特点,对本次振动进行初步分析如下:
(1) 机组低负荷运行期间,转子与低压缸内蒸汽产生摩擦生热的鼓风效应[5],排汽温度最高温度达到70℃,低压排汽喷水的投入为振动发生前后中唯一明显的变量;
(2) 3号轴瓦振动增大时基本呈平滑上升趋势,无波动或突跳现象,说明振动以基频振动为主,基本呈现普通强迫振动的振动特征[6],其主要原因为不平衡量增加,结合实际机组振动呈坡度上升,可以排除转动部件脱落的可能,初步确定为动静碰磨导致转子热弯曲而引起振动增加;
(3) 机组振动响应以3号轴承最为明显,2号轴承和4号轴承也略有上涨,考虑到中压转子产生振动激力对3号轴承影响最明显,分析振动源头大概率来自于中压转子,结合机组实际结构分析汽封体在喷水过程中出现动静碰磨的可能性较大。
为进一步查找本次事故的根本原因,制定确实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轴系稳定性设计的合理性和机组事故模拟两方面对以上分析进行逐步验证。
3、轴系设计分析
本机组轴系是由一个高压转子、一个中压转子、一个低压转子和一个发电机+励磁机转子组成,共包括5根转子和9个轴承。其中汽轮机高压转子和中压转子采用三支撑结构,低压转子和发电机组转子采用双支撑结构,轴系离散化建模如下图2所示。
图2轴系离散化动力学模型
本次改造后中压和低压转子重量均有所减轻,轴承载荷也相应减小,按照设计轴承标高和转子重量计算得到改造前后轴承载荷如表1所示,改造后各轴承比压均在0.80MPa以上,轴承载荷合理。轴系连接状态下各模态临界转速(见表2)均可以避开工作转速±10%区间[7],改造后轴系稳定性合格。
表1改造前后轴承载荷及比压对比
表2轴系各临界模态转速
4、运行模拟分析
4.1 运行模拟
为了确定低压排汽减温水投入前后静止部件的变形情况,对改造前后中压汽缸温度场及变形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静止部件结构、运行汽封参数、排汽参数等进行边界条件加载计算减温水投入前后汽缸及汽封体温度场和变形量,结果见图3和图4。
图3中压缸排汽侧汽封体喷水前后温度场对比
(左侧为喷水前、右侧为喷水后)
图4中压缸排汽侧汽封体喷水前后变形量对比
(左图为垂直径向变形,右图为左右方向变形)
通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排汽减温水投入后较投入前中压缸排汽侧汽封体变形量之差最大达到0.46 mm, 汽封体变形越靠近电端(即图4汽封序号越大)变化越明显。中压排汽侧汽封体径向设计间隙值仅为0.45 mm, 考虑到初带负荷阶段转子受热膨胀速率快于静止部件,在此时投入减温水,汽封体与转子之间间隙迅速减小并消失进而导致径向动静碰磨。
4.2 综合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上述汽封体喷水后变形的影响因素,确定机组运行时低压减温喷水投入的温度限制,将上述模拟计算排汽温度由70 ℃更改为50 ℃、110 ℃甚至150 ℃,计算结果显示,排汽温度更改为上述任意数值对喷水前后汽封体变形量之差均为0.45 mm左右,无明显差异。根据机组中压排汽区域结构(见图5)可以看出,减温水投入前,本次改造后新增设的汽封体低压侧蒸汽流量显著低于中压排汽,其温度主要受到调端侧中压排汽蒸汽影响,运行时汽封体温度基本与中压排汽温度接近。因此,机组原喷水投入后,直接将减温水喷淋至高温汽封体,导致汽封体剧烈变形发生动静碰磨。考虑到改造前新增汽封体区域原设计为低压通流,机组运行时存在大量蒸汽流动,减温水投入后蒸汽会将减温水一同带入排汽直至凝汽器,减温水与汽缸实际接触区域距离机组通流较远,同时排汽缸及凝汽器本身温度也相对较低,减温水对汽缸远端汽缸的冷却不足以造成汽缸大幅变形。机组原减温水喷头位置是适应与改造前机组蒸汽流动特点的,但对于供热改造后的机组蒸汽流动和结构来说存在风险。
图5改造后中压缸排汽区域结构及减温水喷头位置示意图
5、处理措施及效果
按照运行模拟分析结果,排汽减温水投入导致改造新增汽封体变形甚至发生动静碰磨的问题与排汽温度无直接关系,与中压抽(排)汽温度有直接关系,对于供热机组抽汽参数必须要满足用户要求,因此,无法通过运行控制调整避免喷水时动静碰磨振动。为彻底解决减温水投入带来的振动问题,现场对减温水喷头位置进行了调整(见图5),调整后减温水喷头远离中压新增汽封体,改变了喷头朝向,避免了减温水投入后直接冷却汽封体。机组再次启动及后续运行中,投入排汽减温水后机组轴系振动稳定,处理效果良好。
6、结论及运行建议
通过对富拉尔基电厂全背压改造#2机组初次带负荷期间排汽减温水投入后机组振动情况分析,结合机组轴系稳定性设计数据和汽缸模拟结果,对比改造前后机组结构特点,形成结论如下:
(1) 机组改造后轴系稳定性设计合理,3瓦振动问题的原因为排汽减温水投入后直接喷淋至中压排汽侧新增汽封体,导致汽封体急剧受冷形变引起动静碰磨进而导致振动增大;
(2) 汽封体形变与低压排汽温度无明显关联,主要受到中压抽(排)汽温度影响,为保证机组供热要求,现场通过调整减温水喷头位置及朝向有效解决了减温水投入后机组的振动问题;
(3) 国内三缸三排汽机组多数投运时间较长,机组实际减温水喷头可能发生过更换或改动,在机组供热改造中,应重点关注中压排汽端喷头位置和朝向,避免改造后减温水直接喷淋至汽封体、内缸等部套引起热变形导致机组振动。
参考文献:
[1]谭政.火力发电机组深度调峰技术研究[J].环球市场,2019,50(23):175.
[2]侯玉婷,李晓博,刘畅,等.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形势及技术应用[J].热力发电,2018,47(5):8~13.
[3]寇胜利.汽轮发电机组的振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4]张学延.汽轮发电机组振动诊断[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5]赵英英,党丽丽,薛海亮.某200 MW超高压汽轮机供热改造[J].热力发电,2020,36(1):51~54.
[6]牟法海,吕冬梅,曹伟,等.600 MW 汽轮发电机不稳定振动故障诊断与处理[J].大电机技术,2019,3(3):38~42.
[7]GBT 36043—2018.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动力特性技术规范[S].
文章来源:梁宝山,邵松林,贾公礼,等.200 MW三缸三排汽全背压供热改造机组轴系稳定性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2024,40(06):41-43.
分享:
某些泵站工程在前期调研中,运管人员基于一些管理经验提出提高设计扬程余量的硬性要求,如某泵站前期设计能力不够,运行中拦污栅严重堵塞,进口水位明显降低,导致脉动异常;某些改造工程为避免运行扬程进入马鞍区不稳定运行,选用整体偏高扬程段的水泵[3]。
2025-02-16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碳足迹成为评估电力物资生产、物资供应影响供应商的重要指标之一。电力物资供应商需要在“双碳”目标下的优化生产路径、能源结构,迭代升级产品,实现碳减排的同时,提高生产率,以确保可持续发展[1]。
2025-02-16云南省煤炭资源主要为褐煤,占全省煤炭总量42.1%,省内烟煤和无烟煤产量不够,省外烟煤价格较高,导致非褐煤设计燃煤锅炉供煤压力较大,所以,如何释放褐煤资源价值,弥补非褐煤设计燃煤锅炉发电指标与供煤不足的矛盾,保障云南电力稳定输出具有重要意义。
2025-02-13目前,线缆类物资是采用缠绕于工字轮线缆盘上的方式包装,但由于线缆盘“弧形设计”的特殊形态,使得多个线缆盘无法在垂直方向上直接堆叠存放,这无疑增加了存储的难度。当前,线缆盘存储方式主要以室外平置存放为主,即使是库内存储也仍基本是平置,不仅占地面积大、空间利用率低,而且线缆盘存储过程中易受外部环境影响[2]。
2025-02-10目前,去雾算法主要有基于图像复原的算法、基于图像增强的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基于图像增强的方法通过增强对比度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没有考虑退化和降质的本质原因,易出现细节丢失或者失真的现象。Choi等[3]提出无参考指标雾感知密度评估器的概念,定义图像的感知雾密度进而评估除雾算法的性能。
2025-02-10电网负荷预测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关键环节。随着新能源发电规模不断扩大,用电负荷呈现出显著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传统负荷预测方法在面对天气变化、节假日效应、经济波动和用户行为模式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时,往往难以实现理想的预测精度。
2025-02-10现有技术手段和评价体系侧重单一设备性能或局部系统的优化,技术严密性和维度相关性方面具有局限性。一方面,忽略了现实工况及相关技术,以及情景特征与业务需求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与现有技术理论脱节,缺乏评价指标的理论支撑,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数字化、透明化应用水平与建设方向[4]。
2025-02-10锂离子电池(LIB)现在广泛用于日益多样化的产品,主流的锂离子电池主要用于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公用事业规模的储能和航空航天工业等[1]。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电池容量、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起决定作用。在电动汽车领域快速增长的需求下,人们投入了大量精力来开发新型正极材料并改善现有正极材料的性能。
2025-01-25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储能系统在电力 系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电池作为储能系统的 核心组件,其寿命管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经济效 益和运行稳定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于如 何通过优化电池管理来实现成本控制和效益最大化。
2025-01-24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工科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不 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具备较强的实践 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偏重 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 养。 Graham指出,混合式学习通过整合线上和线下教 学,能够最大化学习效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和创新能力[1]。
2025-01-24人气:1709
人气:1320
人气:1306
人气:918
人气:53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电站系统工程
期刊人气:1265
主管单位: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哈尔滨电站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
出版地方:黑龙江
专业分类:电力
国际刊号:1005-006X
国内刊号:23-1334/TM
邮发代号:14-224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314
影响因子:0.446
影响因子:0.197
影响因子:0.244
影响因子:0.28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