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左乙拉西坦及托吡酯对难治性小儿癫痫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80例难治性癫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左乙拉西坦及托吡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脑损伤指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神经递质[多巴胺(DA)、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脑损伤指标及神经递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F-1、 S-100β、NSE、IL-6、TNF-α、MDA降低,SOD、DA、5-HT升高,其中研究组变化幅度更大,且疗程结束后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左乙拉西坦及托吡酯可减轻难治性小儿癫痫患儿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进而减轻患儿的脑损伤程度,提高其神经递质水平和临床疗效。
难治性癫痫也被称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是指传统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癫痫[1]。难治性小儿癫痫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可能与神经细胞功能异常,影响脑内的信号传递有关,临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2],托吡酯是治疗小儿癫痫的常用药物,其能有效阻断神经元异常电位发放,降低中枢神经兴奋性递质表达[3]。但其往往需要长期服药且药量难以准确把握,药量较小则难以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较大则容易导致注意力下降、感觉异常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左乙拉西坦也是临床常用的抗癫痫药物,该药物具有广泛的适应证,可以用于单独或与其他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4]。在中医学中,癫痫被称为“痫证”,其病因病机复杂,涉及内外、虚实多种因素[5]。中医理论认为,癫痫的主要病机是肝风内动、痰火扰心、心肾不交等,温针灸是经典的中医治疗方式,可以刺激神经系统,调整神经传递功能[6],因此,本研究将温针灸联合左乙拉西坦及托吡酯用于难治性癫痫患儿的治疗中,旨在探究三者联合对难治性小儿癫痫患儿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80例难治性癫痫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儿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6.57±1.15)岁;病程7~15个月,平均病程(11.47±1.48)个月;典型失神型癫痫16例,强直性痉挛型癫痫11例,失张力型癫痫13例。对照组患儿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6.62±1.12)岁;病程7~16个月,平均病程(11.51±1.53)个月;典型失神型癫痫15例,强直性痉挛型癫痫10例,失张力型癫痫15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选择标准(1)纳入标准:①患儿经过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癫痫,且符合难治性癫痫相关诊断标准;②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③患儿家属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①手术患儿;②肝、肾功能异常者;③对研究药物过敏者。
1.3方法对照组采用托吡酯(生产厂家: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13270,规格:100mg/片)口服治疗,2次/d,0.5mg/(kg·d),根据病情逐渐增加剂量至1.5mg/(kg·d)。左乙拉西坦(生产厂家: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043,规格:500mg/片)口服治疗,2次/d,8mg/(kg·d),视病情每周增加8mg/kg。治疗持续3个月。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研究组增加温针灸疗法,选取内关穴、涌泉穴和百会穴。常规消毒后,使用0.30mm×50mm的一次性毫针,直刺涌泉穴和内关穴,深度为0.5~1寸,平刺百会穴,深度1寸,得气后留针30min,每隔15min行针1次。在内关穴,涌泉穴针柄上穿置2cm艾条,点燃至燃尽,在针身处垫隔热硬纸片。百会穴使用固定艾灸盒。每日治疗1次,连续6d后停1d,共治疗3个月。
1.4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疗程结束后,根据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将疗效分为显效:疗程结束后,癫痫被完全控制,发作次数降低≥75%,且无复发;有效:用药后癫痫发作次数被控制,症状显著缓解,发作次数降低50%~<75%,发作次数≤2次;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7]。(2)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于治疗前后采集患儿空腹静脉血5mL,以3000r/min速度离心处理,采取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硫代巴比妥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神经递质及脑损伤指标:治疗前后,于清晨空腹抽取患儿外周静脉血5mL,3000r/min离心处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以及多巴胺(DA)、5-羟色胺(5-HT)水平。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疗程结束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脑损伤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IGF-1、S-100β、NSE水平降低,其中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脑损伤指标比较
2.3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IL-6、TNF-α水平降低,其中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4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MDA水平降低,SOD水平升高,其中研究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2.5两组神经递质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DA、5-HT水平较治疗前高,其中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两组神经递质水平比较
3、讨论
中医对癫痫的治疗有着深刻而独特的理解,癫痫被称为“痫证”,其病因病机主要涉及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内因通常是指脏腑功能失调,如肝风内动、痰湿壅盛等;外因则可能涉及外感风邪[8]。温针灸结合了针刺和温热治疗的双重效果。通过在针刺点附近燃烧艾绒来加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调和气血,驱散寒邪。根据中医理论,温针灸可以帮助平肝熄风、化痰开窍,从而降低癫痫发作的频率和强度
在癫痫发作过程中,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可以引起局部的微环境改变,例如局部血流改变和血脑屏障的损伤,并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加剧神经元的损伤和功能失调。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的过量产生及抗氧化防御系统失衡引起的。在癫痫发作时,大量神经元的同步放电可以增加细胞的代谢需求,导致氧化应激反应的增加。MDA是脂质过氧化的最终产物之一,在癫痫患者中,MDA水平的升高反映了细胞膜受到氧化损伤。SOD是一种主要的抗氧化酶,负责清除超氧自由基。SOD活性异常,可能表明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失衡,炎症介质可以增加氧化应激,反之氧化应激也能激活炎症细胞,释放更多的炎症因子。这种相互作用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神经元的进一步损伤和癫痫发作的频率增加[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IGF-1、S-100β、NSE、IL-6、TNF-α、MDA水平更低,SOD水平更高,提示温针灸联合左乙拉西坦及托吡酯可以减轻难治性小儿癫痫患儿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进而减轻患儿的脑损伤程度。分析原因在于,针刺治可以调节人体的经络系统,涌泉穴位于足底,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中医认为肾藏精,主水,涌泉穴能够养肾安神,清肝泻火。通过刺激涌泉穴可以帮助平息内动的肝风,调和肾水,从而减少癫痫发作的频率[10]。内关穴位于心包经,心包在中医中被视为“心之外壁”,负责保护心脏。通过针灸内关穴,有助于宁心安神,进而调节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对抗癫痫发作的神经电过度活动,有研究显示,内关穴为“痫三针”的重要穴位之一,有助于平息心神,减轻心理压力,从而间接帮助控制由情绪波动引起的癫痫发作[11],肾与脑有密切的关系,肾精充足则脑髓得到滋养,有助于稳定神经系统的功能。百会穴位于头顶,是督脉之会,多条经络在此交汇。针刺百会穴可以调节大脑神经功能,对治疗癫痫及其引发的头痛、眩晕等症状效果显著[12]。而温针灸是一种结合针刺与灸法的治疗方式,不仅通过针刺刺激穴位,还通过灸法的温热效应增强疗效。温针灸能够深入肌肉层和经络,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代谢,进而有助于减轻脑部的炎症反应,稳定神经元的状态。而患者炎症反应的减轻,有助于平衡和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减少细胞的氧化损伤,从而减轻患者脑损伤水平。
5-HT和DA是在大脑中起重要作用的神经递质,主要影响情绪、奖励和运动控制。癫痫儿童的DA和5-HT的水平可能与疾病的严重性、发作的频率和类型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DA、5-HT水平更高,提示温针灸联合左乙拉西坦及托吡酯可以提高难治性小儿癫痫患儿的神经递质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分析其原因可能与研究组患者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得以控制有关,百会穴位于头顶,按照中医理论,百会穴是“百脉之会”,有调节人体精神、清醒头脑的作用,针刺百会穴可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刺激大脑释放神经递质,从而对癫痫的治疗产生辅助作用,涌泉穴作为肾经的起点,有强壮身体、调和阴阳的功效,刺激涌泉穴可能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和影响自主神经系统来发挥作用,间接影响大脑的化学环境和神经递质的平衡[13],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温针灸联合左乙拉西坦及托吡酯可以减轻难治性小儿癫痫患儿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进而减轻患儿的脑损伤程度,提高其神经递质水平和疗效。
参考文献:
[1]殷乐,尤卫艳,戚胡敏.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左乙拉西坦片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3,39(10):1376-1380.
[2]万鑫,王新强,袁凯杰.甲泼尼龙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癫痫患儿疗效的影响因素[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3,18(2):115-116,124.
[3]查林灿,刘达,李永东,等.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等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27):129-132.
[4]王正江,韩斯庆,郑永强.左乙拉西坦联合癫痫康胶囊对难治性癫痫患者脑电图频段功率的影响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12):143-145.
[5]李宇航,程为平,闫慈爱,等.针灸治疗癫痫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23,16(4):808-816.
[6]朱瞻基.祛风定痫汤联合温针灸辅助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研究[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5):792-795.
[7]李云林,谭泊静,龚铭鲲,等.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迷走神经刺激术机械刺激效应对疗效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4):365-368.
[8]付伶俐,惠波波,张晓乐,等.中医药治疗难治性癫痫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23,45(7):1227-1232.
[9]马婷.桂芍镇痫片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0):1632-1634.
[10]于瑶,程光宇,程为平,等.基于复杂网络及数据挖掘探析针灸治疗癫痫的选穴规律[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4,28(2):43-48.
[11]张京铮,席悦.“痫三针”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及对脑电图、血清NSE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学,2022,42(9):120-122.
[12]马慧,程建斌.温针灸结合推拿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脑神经递质及肢体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33):149-153.
[13]冯婿洋,王秋烜,韩景献,等.针灸治疗抑郁症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24,45(4):566-569.
基金资助:传承中华文化《国家非遗“李忠愚杵针疗法”居家保健改善手册》创化(2022JDKP0082);
文章来源:宋埸铭,姜瞭源,董远蔚.温针灸联合左乙拉西坦及托吡酯对难治性小儿癫痫的治疗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5,38(02):269-271.
分享:
急性脑卒中源于血管急性神经性障碍,好发于老年人群,主要类型包括脑梗死及脑出血等。流行病学显示,2016年,全球总死亡人数的10.2%是由脑卒中造成的,使其成为全球第二大死因。癫痫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分为早发型及迟发型癫痫,且以早发型更为常见[4]。研究显示,脑卒中后癫痫(post-strokeepilepsy,PSE)与高病死率、住院时间增加、残疾发生率增高相关。
2025-04-11最新数据表明,癫痫作为神经系统疾病,对人体 健康危害严重,全球约有5 000万癫痫患者,我国约占900万例,每年新发病例超40万例。此疾病由神经元突发异常放电引发,以抽搐、意识丧失等为主要症状,给人类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威胁。研究发现[4-6],当下针对药物难治性癫痫,主要治疗手段为致痫灶切除术与迷走神经电极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
2025-03-25癫痫的特点是自发性反复发作和无诱因发作,基本病因各不相同[2]。在临床实践中通过适当的药物预防癫痫发作[3],大多数癫痫得到良好的控制,但20%~30%的癫痫患者对药物具有抵抗性,被归类为难治性癫痫[4]。针对此类情况,手术已成为难治性癫痫的首选治疗方法[5]。
2025-03-20视频脑电 图 ( v i deo e l e c t roenc ephal o gram , V -EE G )作 为 近年来崭露头 角 的 新型 检查手段 , 巧妙地融合了 视 频 技 术 与 脑 电 图 ( e l e c troenc e phal o gram , E E G )技术 , 这种 创新 的结合使得我们 能够实 时监测 患 者的癫痫发作情况 , 并精准记录 E E G 与其他癫痫相关疾病提供 了 有 力 的 依据 , 这一技术 的 推广 与 应用 ,无疑为 癫痫 的 准确 诊断和 治
2025-03-19Dravet综合征(DS)又称婴儿严重肌阵挛癫痫,是一种罕见的严重进行性癫痫性脑病,多数在3岁以前发病,与遗传和基因突变密切相关。由于其癫痫反复发作,控制效果差,容易出现认知和行为障碍、运动及智力发育落后,因而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缺乏保障,需要建立一套适宜有效的长程管理措施。
2025-03-13难治性癫痫也被称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是指传统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癫痫[1]。难治性小儿癫痫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可能与神经细胞功能异常,影响脑内的信号传递有关,临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2],托吡酯是治疗小儿癫痫的常用药物,其能有效阻断神经元异常电位发放,降低中枢神经兴奋性递质表达[3]。
2025-02-06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脑功能障碍,由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引起,通常会导致短暂的神经功能紊乱,包括意识、行为、感知、运动等方面的异常[1]。儿童癫痫病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颅脑神经先天性结构异常、代谢缺陷、感染、外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疾病等[2]。
2025-02-05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能直观反映癫痫发作时大脑活动的变化,被广泛用作观测癫痫发作的基础信号。精准的癫痫发作预测有助于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患者提供早期医疗干预和及时的心理疏导。
2025-01-27ATP结合盒B亚家族1转运蛋白(ABCB1)又称多药耐药基因1,可编码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而P-gp属于跨膜外向转运蛋白,可将细胞内或即将进入细胞的药物外排,导致细胞内药物浓度不足,影响疗效[5]。据此推测,ABCB1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LEV治疗疗效。Siddiqui等[6]研究发现,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癫痫耐药密切相关。
2025-01-17肠道微生物群,即栖息在胃肠道中的复杂微生物群落,当肠道微生物群发生功能障碍和(或)生态失调时在癫痫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中起关键作用[2]。肠道微生物群可以通过迷走神经、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神经递质和代谢物的产生等多种途径与大脑进行交流,这种双向交流目前是已知的[3]。
2025-01-16人气:22455
人气:16002
人气:13438
人气:11119
人气:1103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期刊人气:5493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江苏省教
主办单位: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2353
国内刊号:32-1697/R
邮发代号:28-172
创刊时间:1997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