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患儿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在该医院手术室全身麻醉下行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和交通性鞘膜积液结扎术的患儿1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6月手术患儿93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配合,将2022年7-12月手术患儿97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FMEA,分析患儿在手术安全管理中的失效模式与失效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改进方案。比较2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麻醉诱导依从性、苏醒期躁动及术后行为改变。结果 观察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84.54%(82/97)]高于对照组[62.37%(58/93)];麻醉诱导依从性评分[(1.28±1.0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64±1.60)分];苏醒期躁动评分[(5.26±0.6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56±0.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患儿术后不良行为改变(NPOBCs)发生率[52.58%(51/97)]明显低于对照组[78.49%(7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患儿NPOBCs发生率[44.33%(43/97)]低于对照组[55.91%(52/9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EA可前瞻性评估并预防患儿围手术期风险,保障患儿围手术期安全。
儿童是手术治疗的特殊群体,其生理、心理发育均尚不成熟[1],对于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较差,且认知能力较低,无法准确表达自我,故围手术期安全风险高于成人。随着健康护理理念的推进,患儿家属对手术治疗及安全的期望值逐步提升,常规的手术配合已经不能满足家属需求[2],因此,我们需对围手术期患儿进行预见性安全管理[3]。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4,5]是一种基于多学科团队,具有前瞻性、系统性的风险分析评估工具,适用于管理护理流程中的潜在中高风险因素,找出失效模式及失效原因,计算风险系数(RPN)值,制定改进方案并实施,从而避免潜在风险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6]。本研究将FMEA应用于患儿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12月在本医院手术室全身麻醉下行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和交通性鞘膜积液结扎术的患儿1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间顺序,将2022年1-6月手术患儿93例作为对照组,年龄3~6岁;男60例,女33例;其中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72例,交通性鞘膜积液结扎术21例。将2022年7-12月手术患儿97例作为观察组,年龄3~6岁;男69例,女28例;其中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76例,交通性鞘膜积液结扎术21例。2组患儿性别、年龄及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1.2纳入标准
(1)年龄3~6岁;(2)择期且首次手术;(3)全身麻醉;(4)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1.1.3排除标准
(1)非首次手术;(2)合并其他严重疾病;(3)智力、听力障碍,不能正常沟通。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1.2.1.1对照组
应用常规手术护理配合为患儿提供围手术期安全护理。
1.2.1.2观察组
采用FMEA风险管理模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成立FMEA项目管理小组。2021年12月本医院手术室构建了由手术室护士、麻醉医师、儿外科护士及苏醒室护士共同组成的FMEA管理小组,成员接受FMEA相关知识培训并通过考核,具有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2)绘制流程图。为了便于寻找患儿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的失效模式,项目组成员梳理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操作要点并绘制流程图,按照术前访视→术前转运→术前等候→静脉穿刺→麻醉诱导→手术护理配合→苏醒室复苏→术后转运→术后访视9个环节,分别列出潜在的风险因素。(3)开展流程危害分析,计算RPN值。小组成员通过总结临床经验、查阅文献及头脑风暴法,分析可能失效原因,计算RPN值,计算公式:RPN=S×O×D,其中S代表严重程度,O代表发生频度,D代表可探测度,S、O、D评分均为1~10分。当RPN值大于125时,表示该失效模式需进行干预,数值越大,安全隐患越大,最需迫切采取改善措施,避免安全风险[7]。各流程环节的RPN值见表1。(4)制定改进方案并实施。针对RPN值大于125的失效模式,制定改进方案,全员培训考核后落实改进措施,见表2。
表1患儿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中的FMEA
表2基于FMEA制定患儿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改进方案
1.2.2评价指标
1.2.2.1静脉穿刺成功率
入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为患儿建立静脉通路,观察静脉穿刺成功情况。
1.2.2.2诱导依从性
采用诱导依从性量表,该量表具有较高信效度,包括11项有关麻醉诱导期依从性负面行为的描述,每项1分,0分代表依从性最好,分值越高,表明患儿依从性越低。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998,外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987。
1.2.2.3苏醒期躁动
采用苏醒期躁动评分量表,该量表包含5个条目,按照小儿表现的频率分为5个等级(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每个等级对应0~4分,每项之和为总分,分值越高,表明患儿躁动越明显。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60。
1.2.2.4术后不良行为改变(NPOBCs)
采用患儿术后行为量表(PHBQ),从广泛焦虑、分离焦虑、睡眠焦虑、饮食失调、攻击性和术后抑郁6个方面评估患儿术后身体及心理体验,是术后行为评估的标准量表。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30。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2组手术室护士静脉穿刺结果比较
观察组手术室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2 2组患儿麻醉诱导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依从性评分[(1.28±1.0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64±1.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14,P<0.01)。
表3 2组手术室护士静脉穿刺结果比较[n(%)]
2.3 2组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5.26±0.6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56±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4,P<0.01)。
2.4 2组患儿NPOBCs发生情况比较
根据PHBQ评分,2组患儿NPOBCs的发生次数均随时间逐渐减少。术后1 d,观察组患儿NPOBC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患儿NPOBC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儿NPOBCs发生情况比较[n(%)]
3、讨 论
FMEA是国际标准组织评审委员会推荐使用的风险管理工具[8],国内学者已将其广泛应用于医疗流程改造、防范给药差错、医院感染管理[9]及手术风险管理[10],均取得了良好成效。
3.1FMEA有助于改善护理流程中的薄弱环节
FMEA是一种量化的风险评估工具,小组成员根据工作现况对各流程环节进行打分,前瞻性地识别中高风险因素,发现薄弱环节,从而预防问题的发生[11]。本研究应用FMEA发现儿童术前宣教成效较低,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针对儿童的术前访视工具[12],小组成员通过循证,根据患儿心理特点及行为能力重新制作儿童术前访视手册,并采用卡通视频的形式生动形象地阐释手术相关知识,同时规范了护士术前访视的流程,培训沟通技巧,增强与患儿及家属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轻松欢乐的环境下宣教术前必要的准备工作。实施FMEA后,不仅完善了术前访视体系,还优化了访视流程。
3.2FMEA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FMEA的本质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的过程[13],通过根因分析和流程改进提升护理质量。近年来也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14]。本研究中,建立静脉通路环节,患儿由于年龄小,与家属分开时会产生分离性焦虑[15],易哭闹,依从性差,增加穿刺静脉难度[16]。为提升静脉穿刺成功率,小组成员制定整改措施,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更新护理理念,采用家庭参与式护理,实施围手术期父母陪伴。有研究表明,家庭陪伴可增加患儿安全感,有效配合护理操作[17]。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FMEA后,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得到了有效提升(P<0.05)。为了巩固成效,本医院手术室会将改善措施作为长效机制执行,不断提升护理质量。
3.3FMEA有助于降低医疗风险发生率
FMEA目的是消除或减少潜在风险因素,防患于未然,常用于护理风险管理[18,19,20,21]。本研究中,手术和麻醉的创伤刺激、陌生的环境、与父母分离、医务人员的态度及技术等均会对患儿造成刺激,使患儿围手术期诱导依从性降低、术后躁动,甚至发生NPOBCs。小组成员从管理、技术、理念、制度多维度探讨患儿围手术期安全中潜在的危害因素及改进措施,实施FMEA后,患儿麻醉诱导依从性显著提升,苏醒期躁动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患儿NPOBCs发生率也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实施FMEA可提前发现潜在风险,并提出改进措施,规避围手术期安全风险因素,减少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提升科室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在患儿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中应用FMEA切实可行,其不仅能前瞻性识别流程中的失效模式,排除风险因素,还能修补护理中的薄弱环节,预见性防范风险,保障患儿围手术期安全,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崔焱,仰曙芬.儿科护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7.
[2]梁敏琴.安全管理在小儿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4):132-133.
[3]蒲娟.小儿外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2(1):231-232.
[4]徐银花,桑依毛,俞惠,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3):1609-1612.
[5]魏万宏,郭敏,宋晓启,等.基于共词聚类的FMEA在我国医院管理中研究热点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3):47-50.
[7]秦德华,赵素华,马淑雅,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预防眼科手术病人眼别错误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9,33(16):2878-2880.
[9]张悦,陈艳,孙雯敏.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医院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8):22-24.
[10]李宝钏,何小霞,陈雷,等.麻醉科医院感染的调查与预防措施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6):1388-1390.
[11]顾芸莹,郝桂华,李超,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重症监护室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37(6):74-77.
[14]秦莲花,杨若澜,黄双丽,等.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联合行为督导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多项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0):935-938.
[15]刘霞.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父母心理状况研究及干预进展[J].当代护士,2014,21(2):6-7.
[16]庞海燕.创新护理用具在输液患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6):723-726.
[17]曾芳.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2):164-166.
[18]宋欣,何乾峰,张毳毳,等.基于FMEA模式护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27):170-173.
[19]曾务英,杨丽蓉,张曼,等.HFMEA管理减少静脉留置针患儿相关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4):143-146.
[20]唐映莲,梁水英,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心内科患者跌倒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9,18(6):55-59.
[21]许秋月.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骨科手术患者皮肤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7):61-63.
文章来源:徐秒,金学勤.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患儿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23,39(21):3742-3745.
分享:
小儿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由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等引起,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激素治疗作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虽能有效缓解水肿等症状,但长期使用易导致患儿体貌特征改变及免疫系统受影响[1]。因此,在治疗期间,护理工作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2025-03-31高热是儿童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而高烧晕厥则是儿童发烧比较严重的时候才会出现的一种症状,通常是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初期,其临床特征是身体的某些部位会突然的发生一阵抽搐,还会伴有眼球不正常的转动、神志不清、牙齿紧闭、嘴唇发紫以及大小便失禁等,这种情况通常会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2025-03-11麦丘恩-奥尔布赖特综合征(McCune-Albright syndrome,MAS)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与体细胞突变相关的罕见病[1],发病率为1/1000000~1/100000[2],女性患病率较男性患病率高[3]。该病的发病机制与体细胞内GSA基因编码的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α亚基(GNAS)基因突变有关。
2025-02-21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或称为自闭症被认为是一种可能从产前到产后早期开始的致残性神经发育障碍,是增长最快的残疾之一,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造成了大量的健康损失。ASD主要表现为语言障碍、社交障碍和刻板的兴趣取向,属于广泛性发展障碍的一个亚型。
2025-01-16发热虽然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防御机制,但持续性高热不退,对儿童身体健康仍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引发昏迷、惊厥、脱水等生命危险[2]。发热症状,是由患儿机体内部分致热物质受到刺激后导致体温调节系统向上调整,引起机体出现温度过高的病理性反应[3-4]。
2025-01-14孤独症是以不同程度行为方式重复刻板、人际交往障碍等为特点的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多发于儿童发育时期,具有较高致残率,对儿童身心健康及家庭经济造成严重影响[1,2]。目前,尚无药物能有效治愈孤独症,临床多选择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以改善症状,提升语言表达及社交能力。
2025-01-06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是婴幼儿的常见病症,其潜伏期通常在1至3天之间,尤其在24个月以内的幼儿中最为普遍[1]。此疾病发病迅速,表现为零星或小规模暴发,主要通过呼吸道接触和空气中的悬浮粒子进行传播[2]。患儿常出现急性腹泻,部分病例可能伴随持久的发热和呕吐,导致电解质失衡,甚至可导致假性肠梗阻、惊厥等并发症[3]。
2024-12-11随着儿童的扁桃体炎性病程延长,其扁桃体出现腺体样肥大的程度也会加重,还可能对患儿的机体正常发育产生影响,在疾病得到确诊后,需尽早为患儿实施手术治疗,以使疾病得到彻底治愈。由于病变所处的位置在咽喉部,因此在手术治疗时,选择的麻醉方式通常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该种麻醉方式有利于实施呼吸道管理工作。
2024-12-10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易造成患儿免疫力低下、身体不适,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可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反复发作概率。有研究表明,在患儿治疗期间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加速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2024-12-05自闭症(ASD)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多发于婴幼儿时期,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1]。患儿发病后会出现社交功能障碍、兴趣缺失、沟通障碍等,部分患儿伴随精神发育障碍[2]。ASD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多以康复教育为主,配合药物治疗,治疗效果一般。
2024-12-05人气:16602
人气:15952
人气:15530
人气:14741
人气:1396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
期刊人气:10712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出版地方:重庆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5519
国内刊号:50-1129/R
邮发代号:78-47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