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对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本院确诊的儿科感染性疾病患儿共98例,所有患儿均行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单纯血常规阳性率、单纯C反应蛋白阳性率及两者联合检验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单纯血常规阳性数为56例,阳性率为57.1%,单纯C反应蛋白阳性数为60例,阳性率为61.2%,联合检验阳性数为72例,阳性率为73.5%,联合检验阳性率高于单纯血常规阳性率,也高于单纯C反应蛋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儿科感染性疾病中对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应用的临床效果显示,对检验阳性率的提升有显著作用,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儿科收治的疾病中,感染性疾病占绝大多数,小儿由于自身免疫力较低,容易受到细菌、病毒、支原体及衣原体等病原体的感染,合理有效的检验方式不但能及时诊断疾病,而且对治疗和预后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血常规是儿科感染性疾病应用最多的检测项目,具有快速、便捷、经济的优点,但检测结果也会受温度、药物及免疫调节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C反应蛋白是测定机体炎症状态的一种有效指标,受机体炎性因子的调节,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特异性。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两组联合检验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对儿科细菌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2]。我们对本院诊断明确的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测定,通过比较检验的阳性率差异,对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数据支持。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间在我院收治的儿科感染性疾病患儿共98例,包括男51例,女47例,年龄3月-12岁,平均年龄为(5.94±0.68)岁。所有患儿均经影像学及病原菌采集(包括痰液、尿液、脑脊液等)诊断明确,其中呼吸道感染患儿29例,消化道感染患儿25例,泌尿系感染患儿19例,神经系统感染患儿13例,其他感染12例。
1.2 方法
采集2ml静脉血置于抗凝管中,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以白细胞数>12.0×109/L判定为阳性;全血C反应蛋白应用全自动蛋白仪进行测定,以浓度>3mg/L判定为阳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按照相关试剂说明书进行相关操作。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及%表示,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研究发现,通过对98例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检测,单纯血常规阳性数为56例,阳性率为57.1%,单纯C反应蛋白阳性数为60例,阳性率为61.2%,联合检验阳性数为72例,阳性率为73.5%,组间比较发现,单纯血常规和单纯C反应蛋白阳性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检验阳性率高于单纯血常规阳性率,也高于单纯C反应蛋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注:与血常规相比,* P <0.05,与C反应蛋白相比,# P <0.05
表1不同检测项目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的阳性率比较
3、讨论
儿科患者多个系统均可发生感染性疾病,其中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准确的判断感染类型及程度可明显改善患儿预后。细菌培养是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最准确的手段,但是临床工作中细菌检测往往阳性率不高,而且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需要等待较长时间,不利于快速早期诊断,容易耽误治疗。临床上最常见判断感染的检验项目为血常规,其方便、快捷,通过进行白细胞计数及分析组成比例,结合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可作出初步诊断[3]。但是血常规检验受运动、气温、饮食、情绪等因素影响较大,造成准确度不高。而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C反应蛋白最早是在急性病人血清中发现的,由多种炎性因子通过刺激肝脏上皮细胞合成,能够激活补体途径,增强单核及巨噬细胞活性,是判断感染的重要指标。正常人体C反应蛋白表达较低,当机体受到病原体入侵时,触发机体炎症,机体C反应蛋白分泌增加。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在感染发生6h即可有升高表现,并且会逐步增高,24-48h达到顶峰,感染性疾病经治疗好转或治愈后会明显下降,如果疾病在治疗过程中C反应蛋白突然升高则提示病情出现复发或出现新的炎症状态。所以C反应蛋白不但能诊断感染性疾病,而且与疾病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C反应蛋白在临床中测量简便,检测结果迅捷,而且受呼吸、心率等变化影响较小,能够准确的提供检测信息[4]。近年来,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的结合研究越来越多,结果显示,两者联合明显提高了检验效率,成为检验儿科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方式。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阳性率达73.5%,明显高于单纯血常规阳性率,也高于单纯C反应蛋白阳性率,这与文献报道相吻合[5]。
综上所述,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及时联合检测不仅可以对儿科感染性疾病进行诊断,而且对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石大泉,童占青,叶培艳,等.儿科疾病应用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的诊断价值研究[J].医药前沿,2018,8(19):150.
[2]陈锐,张丙宏.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与常规炎性标志物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7):1891-1893.
[3]李青.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16):2446-2447.
[4]高春彪.hs-CRP、血常规联合检验应用于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6):605-607.
[5]钮文思.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2):3028-3029.
赵丽萍.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评估[J].医学美学美容,2020,29(1):88.
分享:
小儿下肢慢性伤口具有治疗周期长、临床疗效差等不足,这不仅会对患儿带来身体及心理上的痛苦,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儿家庭的经济压力[2]。敷料是用于覆盖创面的材料,可以包裹或覆盖伤口,帮助创面愈合和减轻疼痛,是下肢慢性伤口换药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3]。
2025-04-21目前临床针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抗病毒、改善心肌代谢、抑制免疫反应等,虽有一定效果,但临床疗效受患儿个体因素差异影响[3-4]。卡托普利是临床常见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能减轻患儿心肌受损程度,有助于逆转或阻断心肌重塑,但单用药物效果欠佳[5-6]。
2025-04-14近几年软组织淋巴瘤中肌肉组织淋巴瘤相继有文献报道[5-6],但浅表皮下脂肪层内淋巴瘤报道较少,误诊率较高,与炎症及其他占位性病变鉴别困难,因其浅表更易被家长早期发现,治疗和预后取决于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免疫表型和症状[1],早期确诊尤为重要。
2025-03-14腹泻一般在6—8月与10—12月较易发生,引起的原因主要包括病原菌感染、菌群异常生长、免疫力不足等。小儿腹泻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腹泻,其中感染性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大肠杆菌感染引起,非感染性腹泻多由喂养不当、食物过敏等引起。
2025-03-04急性阑尾炎为儿童常见急腹症,可引起阑尾化脓、腹腔感染、穿孔等不良后果,需及时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1]。急性阑尾炎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而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表达能力有限、体格检查欠配合等因素,增加临床诊疗难度,因此,寻找快速、准确、安全的诊断方式尤为重要。
2025-02-26腺样体肥大属于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患病率为 10% ~25%, 占耳鼻喉有关病症住院人数的 40%左右, 且目前仍处于逐渐上升的趋势[1-2]。 另腺样体肥大主要为鼻咽部位淋巴组织呈病理机制性的增生,多数是因急性或慢性的鼻咽炎或者是鼻咽部位相近的组织器官炎症经反复性的刺激导致腺样体过量增生,气道窄小进而引发相应病症的发生。
2025-02-15双嘧达莫(dipyradamole)又称潘生丁,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和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是一种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可提高细胞内环磷腺苷(cAMP)和环磷鸟苷(cGMP)水平。药品说明书记载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及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临床应用广泛。相关临床指南将双嘧达莫列为肾病综合征、儿童紫癜性肾炎的用药,临床上也较多用于儿童患者。
2025-01-07拔管后吞咽障碍(post-extubation dysfunction, PED)指气管插管拔管后,食物从入口到进入胃内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吞咽障碍行为,是常见的ICU获得性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拔管后首次饮水出现呛咳、水从口角溢出、吞咽后声音改变等[2]。据报道,气管插管患儿PED发生率为29%~69%[3-5]。
2024-12-16先天性胆道闭锁(CBA)是以肝内/外胆管闭锁所致的肝胆系统病症,且是导致婴幼儿梗阻性黄疸的主要病因[1]。相关流行病学报道显示,CBA在欧美地区发病率约为5/100 000,在中国近20/100 000[2]。由于此类疾病以胆道系统持续性炎症及纤维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病情进展迅速,若未及时干预,可诱发终末期肝功能衰竭进而导致死亡。
2024-12-05鼻内类固醇激素具有抗炎、抗水肿作用,与腺样体组织GCR-α和GCR-β类固醇受体结合,抑制腺样体组织细胞增殖及炎症介质的释放,有助于缩小腺样体[6-8]。研究发现,布地奈德鼻喷剂有助于缩小腺样体体积,改善腺样体肥大患儿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OAHI)[9]。
2024-12-04人气:18547
人气:16671
人气:16005
人气:15570
人气:1529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期刊人气:1783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3865
国内刊号:21-1569/R
邮发代号:8-162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1.035
影响因子:1.188
影响因子:1.636
影响因子:0.607
影响因子:0.71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