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宫颈癌是否具有遗传性?相信很多人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都。当前宫颈癌的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很多有宫颈癌病史的家庭都会感到非常困扰,担心自己的女儿会遗传宫颈癌,那么宫颈癌是否真的具有遗传特性,引起宫颈癌的患病原因又是什么呢?文中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大家提供帮助。
首先我们必须先明确宫颈癌的患病原因,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宫颈癌的最主要患病原因就是HPV病毒的持续感染,宫颈癌是我们唯一一种已经明确了致病原因的妇科恶性疾病,所以我们对于宫颈癌的了解也相对深入一些,宫颈癌和一些带有明显基因致病特征的遗传性疾病有较大区别,由于外界感染HPV病毒是主要的致病原因,所以宫颈癌当前并不能确定为遗传性疾病,但是通过大量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宫颈癌疾病带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特征,也就是说,一个家庭中,如果孩子的母亲患有宫颈癌,那么其女儿患宫颈癌的可能也会相对来讲大一些,有些人可能会产生疑问了,认为这不就是遗传吗?其实,家族聚集性特征和遗传并不相同,很多家族聚集性特征的疾病只是因为一家人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以及所接触到的事物比较相近所以可能在某一疾病的患病概率上整体偏高一些,但是这和由于基因原因引起的遗传性疾病是有区别的。一般情况下,例如乳腺癌、肠癌这一类疾病就带有比较明显的遗传性特征。他们都是由于基因上存在特定的致癌基因,所以在后代中容易通过基因传递导致获得致癌基因,且大多数遗传性的外界致病因素大多不明确,多认为与生活习惯等广泛性因素有关,但具体无法确定,而宫颈癌有明确的外界致病因素,那就是HPV感染,所以我们对于宫颈癌是否具有遗传性是偏向于否定结论的[1]。
对于存在宫颈癌患者的家庭来讲,我们应该主要从日常生活环境生活规律以及其他因素上来对宫颈癌进行预防,上文中我们也谈到了宫颈癌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特征,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这种特征很可能与相似的生活习惯、相似的环境等因素有关,所以一定要注意日常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看是否存在容易导致宫颈癌的相关内容,这里我们对宫颈癌的具体情况再做一下具体分析:因为我们明确了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所以们在分析宫颈癌的过程中主要是对HPV病毒感染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就是卫生问题,因为家中的女儿很多生活习惯会和妈妈有相似性,或者直接学习妈妈的生活习惯,所以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问题,尤其是内裤,一定要经常换洗,正常情况下女性内裤应该做到一天一换,并且要严格进行清洁,如果家中有患妇科疾病的,一定要区分清洗,并且内裤和其它衣物也要进行区分清洗,避免交叉感染。另外就是生活中一些其他方面的相似性,例如作息、饮食、其他生活习惯等,宫颈癌呈现出一定的家族聚集性与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的相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尽量要在生活中注意健康饮食并且保障规律的作息。
宫颈癌作为影响女性健康的重要杀手之一,其是否具有遗传性当前医学界尚无明确定论,但是多数研究者认为宫颈癌不具有遗传性,原因就是我们已经确认了患宫颈癌的最主要致病原因是HPV病毒持续感染,所以这种能够明确外界致病因素是主要患病原因的疾病,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将外界感染作为主要的病因,而较少考虑其遗传性,但也有少数研究人员,对宫颈癌患者基因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在她们的基因中存在某种特殊的基因内容,而带有这一基因内容的女性患宫颈癌的几率偏高,所以宫颈癌的遗传性研究又被重视起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最终我们还是没有找到宫颈癌遗传性证据,这种被发现的特殊基因内容也并不能直接导致宫颈癌的发生,研究人员认为,存在该特殊基因内容的人群的确更易患上宫颈癌,先前的研究结果是具有实际意义的,但是这种特殊基因内容不能证明宫颈癌是遗传性疾病,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特殊基因内容能够让宫颈癌患病几率变高的主要原因是它能降低了人感染HPV病毒之后的自我清除能力,也就是说这种特殊基因内容让人感染HPV病毒之后变为持续感染进而引发宫颈癌的概率变大了。人类对于HPV病毒是具有一定自我清除能力的,尤其是年轻女性,HPV感染虽然常见但持续感染症状不会特别普遍,相当大一部分女性能够在感染HPV病毒之后的数月内通过自身免疫系统将其清除,但是如果携带这种基因就会导致女性自身清除HPV病毒的能力下降,进而容易造成持续感染,那么患者也就更易患上宫颈癌。通过这个结论我们其实能够从不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医学界普遍认为宫颈癌不具有遗传,就是因为,即使存在家族聚集性特征并且部分人群有特殊的基因内容,但是这些都不能改变宫颈癌的致病原因是HPV持续感染造成的这一结论,且具有家族聚集特征的宫颈癌家庭也不一定都有这种特殊的基因内容,所以当前我们对于宫颈癌是否会遗传还是保持否定态度[2]。
很多人担心宫颈癌会和其他一些癌症一样有遗传性,担心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也会患上宫颈癌,但是这种担忧从当前医学界对于宫颈癌的理解来看是没有道理的,宫颈癌是一种致病原因比较明确的妇科疾病,只要我们能够有效控制HPV持续感染的症状就能够非常有效的防止宫颈癌的发生。并且,在这里我们还要明确一个情况,那就是HPV持续感染并最终形成宫颈癌的时间非常漫长,首先HPV长时间无法清除会引起癌前病变,也就是医生常常谈到的CIN,但是宫颈癌前病变也不能绝对和宫颈癌联系在一起,即使是CIN3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最终也不一定发展成宫颈癌,所以我们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宫颈癌,了解其疾病特点,只要我们能够注意生活习惯,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和常规妇科检查,就能够提前发现宫颈疾病,及时明确病情并进行科学治疗[3]。宫颈癌虽然危险,但是随着现代医学技术不断发展,我们已经有一系列方式发现宫颈疾病并防止其进一步发展成为宫颈癌,所以女性朋友们一定要重视自身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要在感到不适的时候及时去医院就诊,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的预防宫颈癌。
参考文献:
[1]浙江大学.一种鉴定宫颈癌遗传易感性的检测试剂盒:中国,CN201811434610.7[P].2019-02-19.
[2]曲立娟,朱学源,王蕾.高危型HPV诱导宫颈癌发生过程中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变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0):194-195.
[3]曹蓉蓉,刘云春.宫颈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仪器,2017,15(6):24-30.
唐春林.宫颈癌是否会遗传[J].健康必读,2019,(36):255.
骨发育异常可在胎儿时期通过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骨发育异常的种类繁多,严重者可导致胎儿死亡或新生儿死亡[3]。各系统的骨骼发育异常通常是隐匿的,骨骼的形态变化和骨骼中矿物质的变化随着时间推移不断积累,四肢畸形、疼痛、肢体僵硬和关节活动受限可由胎儿时期表现出来,并长期不可逆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
2025-03-25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涉及众多多巴胺能系统相关基因、5-羟色胺相关基因、谷氨酸受体基因、血管病危险因子基因、炎症因子基因等,但其易感基因难以明确[2],诊断主要取决于病人的病史,缺乏可靠的临床标志物,已经尝试了多种方法来识别偏头痛基因,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方法是对罕见的单基因偏头痛亚型的家族进行连锁分析。
2025-02-27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染色体异常、母体生殖道异常、内分泌失调和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RSA不仅给女性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导致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如未能及时找出病因并进行有效治疗,还可能面临终身不孕的风险。在RSA的妊娠结局预测中,凝血指标检查一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
2025-01-24Angelman 综合征( Angelman syndrome, OMIM105830)又叫快乐木偶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自 1965 年 Angelman 综合征开始被认识后,临床病例报道不断增多。 其主要发表机制是由于 15 号染色体 15q11. 2⁃q13 区域母源性缺失、印记异常、父源性单亲二倍体或者泛素蛋白连接酶 E3A(biguitinprotein ligase E3A, UBE3A) 基 因 突 变 引起。
2025-01-23青海口岸的蚊种鉴定主要以形态学鉴定为基础,但实际操作中,由于部分蚊虫复合组之间的特征界限较模糊,传统的形态学鉴定难以满足精确鉴定的需求,利用PCR鉴定成为趋势,可以和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共同使用,相互弥补。西宁海关所属曹家堡机场口岸和格尔木机场口岸位于高海拔地区,平均海拔2 500 m以上,属于典型的高原气候。
2024-12-20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经历了反复着床失败和早期流产等问题,而非整倍体胚胎的存在被认为是导致这些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筛查(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ies, PGT-A)可用于筛选整倍体的胚胎进行移植,从而获得更佳的结果。
2024-11-25隐匿性阴茎是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阴茎肉膜发育不良,限制阴茎伸出;②阴茎表面附着皮肤异常,将阴茎束缚于腹壁;③肥胖导致会阴部脂肪堆积,掩埋阴茎体。隐匿性阴茎治疗最常采用离断阴茎浅悬韧带、阴茎根部背侧皮肤行V-Y推进皮瓣等方法。
2024-10-12近年来,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在中国,超重人群发生率增加34.3%,肥胖人群发生率增加16.4%[1]。肥胖影响女性生殖健康和妊娠结局[2]。研究[3]发现,肥胖与生育能力下降有关,肥胖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导致月经周期紊乱,稀发排卵或无排卵。
2024-09-23生殖健康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后期,其生殖系统已经发育成熟,但与生殖相关的性心理、性行为却仍处于探索期和迷茫。
2024-09-21妊娠28周前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的妊娠丢失称为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据统计,RSA患者再次妊娠后胚胎丢失率接近40%,加上RSA病因复杂,西医主要针对其病因治疗,如手术、激素、抗凝及免疫调节治疗等,方法单一且疗效不佳,所以RSA的诊治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2024-08-15人气:16600
人气:15950
人气:15528
人气:15244
人气:1473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
期刊人气:2056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7-3639
国内刊号:31-1727/R
邮发代号:4-575
创刊时间:199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474
影响因子:2.876
影响因子:0.89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15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