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许昌某高校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制定教育对策。方法:于2023年10月至2023年11月期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许昌学院在读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该群体的生殖健康状况及人口学基本情况数据,统计单因素分析行卡方检验。结果:调研对象中,有性行为者的白带异常情况、生殖系统炎症情况及患性病比例显著高于无性行为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有38.76%的调研对象知晓宫颈癌相关知识,妇科检查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2.52%;性行为传播疾病知识和避孕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0.17%和69.91%;70.78%的调研对象认为学校现有的生殖健康教育活动完全不能满足需求。结论:许昌某高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掌握具有局限性,且该群体对生殖健康教育有迫切需求,高校可制定规范的生殖健康教育对策,以促进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生殖健康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1]。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后期,其生殖系统已经发育成熟,但与生殖相关的性心理、性行为却仍处于探索期和迷茫期[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性态度和性行为逐渐开放,《2019—2020年全国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当代大学生有较为开放的性观念,但与之对应的性知识却较为匮乏,以学校为途径接受性教育的群体仅占52%,且大学生对学校性教育的整体评价偏低[3]。徐加伟等人的调查研究显示,超过70%的高校女大学生存在生殖系统健康问题,62%的有月经不调、月经痛等情况,23.8%的存在白带异常等问题,由于生殖健康知识的缺乏,导致大部分女大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缺乏足够的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4]。
大量研究显示,有效的生殖健康教育能够显著降低大学生生殖健康问题风险[5]。但是,高校在开展生殖健康教育中普遍存在方式不当、效果不佳等问题,无法对大学生形成有效的心理及行为干预,该现象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充分了解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现状,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调查许昌某高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状况,分析产生生殖健康问题的原因并探讨此类问题的预防及解决方法,可为提高本校生殖健康教育水平、改善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现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23年10月至2023年11月在许昌学院校内对600名在读女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研,平均年龄(18.5±1.5)岁。纳入标准:(1)本校在读女大学生;(2)对本次调研内容及目的知情且同意;(3)有能力理解且自行完成问卷。
(二)实验方法
本课题组于2023年4至7月进行问卷设计,并对问卷发放及回收工作进行培训。本次问卷调查的特殊性在于所涉问题具有敏感性和隐私性,为保证被调查者能放心填写,调查前对被调查者进行充分解释和说明,在征得被调查者同意后,由统一培训过的调研组成员,指导学生按要求填写,强调匿名、保密原则,现场发放调查问卷,并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7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83%。
为保障问卷在信度及效度两方面的可靠性,本研究在正式调查前,进行了预调查,预调查共发放问卷260份,收回有效问卷232份,结合预调查表现及相关专家的意见,对问卷问题进行调整。正式调查结束后,统计出其信度和效度,Cronbachα为0.814,KMO系数为0.855,均有较好表现。
(三)统计方法
本次调研收集问卷后进行统一编码,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数据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运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参与调研对象的一般情况
调研对象平均年龄(18.5±1.5)岁。以来自农村(423人,73.57%)和非独生子女(530人,92.17%)大学生为主,家庭年收入3万以下大学生所占比例最大(254人,44.17%),母亲受教育程度以中学为主(321人,55.83%),92.52%的调研对象来自双亲家庭,2.61%来自离异家庭,跟父亲生活,4.87%的调查对象来自离异家庭,跟母亲生活,见表1。
表1参与调研对象的一般情况
(二)女大学生有性行为者与无性行为者生殖健康现状比较
有性行为者的月经规律情况与无性行为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有性行为者的白带异常情况、生殖系统炎症情况及患性病比例显著高于无性行为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认知情况
98.96%的学生了解女性生殖系统构造,99.13%的学生了解阴道炎临床症状,分别有98.26%、92.87%的学生知晓艾滋病传播途径和艾滋病预防措施,宫颈癌相关知识和妇科检查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较低,仅占38.76%和52.52%,60.17%的女大学生知晓性行为传播疾病知识,69.91%女大学生知晓避孕知识,见表3。
表2女大学生有性行为者与无性行为者生殖健康现状比较(n,%)
表3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认知情况
(四)女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现状及需求
60.52%的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获取途径为互联网;仅有18.43%的女大学生认为学校现有的生殖健康教育活动能满足需求;分别有66.78%的女大学生希望学校开设生殖健康专题讲座,62.78%的女大学生希望学校开设女性健康咨询室。
表4女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现状及需求
三、讨论
(一)女大学生性行为对生殖健康状况的影响较大
生殖健康在人类社会的延续中起重要作用。女性生殖系统的精细结构与功能,决定了其在生殖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也使得女性相较于男性,在生殖健康维护上需面对更多潜在的风险与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与女性自身的健康相关联,同时还深刻影响着家庭结构的稳定、后代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人口质量与可持续发展[6]。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只将已婚妇女列入服务对象,这就使得未婚女性的生殖健康服务未能得到保障,女大学生群体也位列其中,作为青年中的特殊群体,婚前性行为、意外妊娠等现象在女大学生群体中日益凸显,这些行为往往伴随着心理压力、生理损害乃至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对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需引起足够的重视[7]。
本研究对575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性行为与女大学生生殖健康有密切关系,该群体中有性行为者的白带异常情况、生殖系统炎症情况及患性病比例显著高于无性行为者,该结果提示性行为对女性生殖健康存在直接影响。此外周婕等人的研究指出,在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未婚女性中,依然有50%以上的未婚女性对意外妊娠抱有侥幸心理,反映出该群体在生殖健康行为上的认知与实践之间存在脱节。该群体对生殖健康问题的接受度较高,态度较为积极,但日常行为上重视度不足,此现象可能与生殖健康知识的掌握度不高有关[8]。以上结果均提示女大学生的性态度逐渐开放已成为事实且不容忽视,高校作为教育培养的主阵地,需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生殖健康教育的重任。特别要强调的是,针对未婚怀孕、人工流产等敏感话题,应以科学、客观的态度进行阐述,明确其潜在危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育观和科学的性观念,从而在源头上减少生殖健康风险的发生。
(二)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认知情况
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在生殖健康知识掌握上呈现不均衡现象,具体表现为女性生殖系统的构造、阴道炎临床症状及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认知度较高,相关题目正确率分别可达98.96%、99.13%、98.26%和92.87%,这一结果体现了近年来公共卫生教育与健康宣传的成效。然而,调查同时指出,女大学生在特定领域的知识掌握上存在显著短板。该现象可能源于多方面原因:一方面,宫颈癌及妇科检查等话题的敏感性可能导致其在日常交流及教育过程中的回避,加之相关信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与障碍;其次,避孕与性行为传播疾病的知识往往受到社会传统观念、文化禁忌以及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制约,使得这些关键信息难以被全面、准确地传达给目标人群。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尽管女大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性与生殖健康相关信息,但这种碎片化、非系统的学习方式往往难以形成全面而深入的理解。特别是避孕知识与性行为传播疾病防治知识的匮乏,不仅增加了女大学生面临意外妊娠、人工流产及性传播疾病感染的风险,还可能对其身心健康造成长期负面影响。因此,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生殖健康教育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三)女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现状及需求
在当前我国公共卫生与医学教育领域,针对青春期及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状况的深入调研,虽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其研究多聚焦于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程度与知晓率上,而对于月经周期异常、生殖系统炎症频发、性传播疾病等实际健康问题的具体调查与分析则显得相对匮乏。这一现象不仅限制了我们对女大学生生殖健康全貌的精准把握,也阻碍了有效干预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有文献研究显示,60%以上的女大学生在面对生殖系统疾病时,缺乏正确的自我护理技能与治疗知识,这直接导致她们在遭遇健康挑战时的无助与盲目。特别是在性传播疾病的预防与管理上,知识匮乏尤为显著,这不仅增加了感染风险,也影响了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有效治疗。更为严峻的是,当生殖系统出现异常时,多数女大学生倾向于依赖网络问诊或自行购药,这种非专业的处理方式往往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对她们的生殖健康构成了潜在且巨大的威胁[9]。
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女大学生在生殖健康知识获取途径上的局限性。理论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作为正规且高质量的信息来源,应成为女大学生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主渠道。然而,实际调查显示,仅有33.91%的学生表示其生殖健康知识来源于父母长辈的教导,这一比例远低于预期,反映出家庭在生殖健康教育上的缺失与不足。同时,45.22%的学生知识来源于课堂教科书,虽为重要渠道之一,但显然未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而针对特定主题的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其影响力更为有限,仅占9.57%,表明学校在课程设置与活动组织上仍有待加强。值得注意的是,同学朋友间的交流、互联网、光盘、小说等非正式渠道,却意外成了女大学生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且占比远超正规教育来源。这一现象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信息时代的特征,即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与多样性,但同时也暴露出正规教育的不足。由于非正式渠道的信息往往缺乏权威性与准确性,容易误导学生,进而对她们的生殖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故强化学校与家庭在生殖健康教育中的协同作用,制定合理有效的教育对策十分迫切。
本研究通过调研分析,揭示了女大学生对生殖健康教育的迫切需求。数据显示,高达66.78%的女大学生表达了希望学校能够开设生殖健康专题讲座的强烈愿望,这一比例不仅反映了学生对专业、系统生殖健康知识的渴求,也凸显了当前高校在生殖健康教育方面的供给不足。同时,62.78%的女大学生期待学校设立女性健康咨询室,进一步说明了她们在面临生殖健康问题时,渴望得到专业、私密且及时的指导与帮助。
鉴于上述现状,高校作为女大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主阵地,应当积极承担起生殖健康教育的重任,不仅要在课程设置上做出调整与优化,更需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如举办专题讲座、设立健康咨询室等,全面提升生殖健康教育的质量与覆盖面。具体而言,专题讲座可围绕生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常见妇科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避孕方法的科学选择与应用等方面展开,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殖健康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而女性健康咨询室的设立,则为女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便捷的渠道,以便她们在遇到具体健康问题时,能够及时获得专业医师或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与帮助,有效缓解焦虑情绪,促进身心健康。此外,高校还应注重生殖健康教育的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结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广泛宣传,提高整体认知水平;又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开展分层次、有重点的教育活动,确保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同时,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女大学生群体在性与生殖健康知识领域的认知具有局限性,这一现状对她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鉴于性教育与生殖健康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高校需制定规范化、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进行关注与干预。从而加强女大学生对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康月娟,李丽,王雪敏.商丘地区职业女性生殖健康调查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1):1363-1366.
[2]戚欣,邓湘宁.高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现状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0):166-167.
[3]于小洁.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2.
[4]徐加伟,罗梦云,董媛媛.上海市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性科学,2020,29(7):136-140.
[5]沈庆君,赵春梅,李洁明.广州4所高校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0,28(7):986-989.
[6]张煊,王珏,沈艳.女性生殖健康教育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分析: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为例[J].科普研究,2019,14(1):59-63,109.
[7]仰少君,金微娜,殷明红.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16):3197-3200,3176.
[8]周婕,徐青,陈艳.300例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生殖健康知-信-行及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0,28(12):1955-1959.
[9]周楠,林其羿.我国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需求的现状与启示[J].中国性科学,2019,28(3):143-146.
基金资助:许昌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24YB008);
文章来源:李璐瑶,田思源.许昌某高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4,(27):117-120.
分享:
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经历了反复着床失败和早期流产等问题,而非整倍体胚胎的存在被认为是导致这些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筛查(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ies, PGT-A)可用于筛选整倍体的胚胎进行移植,从而获得更佳的结果。
2024-11-25隐匿性阴茎是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阴茎肉膜发育不良,限制阴茎伸出;②阴茎表面附着皮肤异常,将阴茎束缚于腹壁;③肥胖导致会阴部脂肪堆积,掩埋阴茎体。隐匿性阴茎治疗最常采用离断阴茎浅悬韧带、阴茎根部背侧皮肤行V-Y推进皮瓣等方法。
2024-10-12近年来,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在中国,超重人群发生率增加34.3%,肥胖人群发生率增加16.4%[1]。肥胖影响女性生殖健康和妊娠结局[2]。研究[3]发现,肥胖与生育能力下降有关,肥胖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导致月经周期紊乱,稀发排卵或无排卵。
2024-09-23生殖健康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后期,其生殖系统已经发育成熟,但与生殖相关的性心理、性行为却仍处于探索期和迷茫。
2024-09-21妊娠28周前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的妊娠丢失称为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据统计,RSA患者再次妊娠后胚胎丢失率接近40%,加上RSA病因复杂,西医主要针对其病因治疗,如手术、激素、抗凝及免疫调节治疗等,方法单一且疗效不佳,所以RSA的诊治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2024-08-15卵泡期长方案是在早卵泡期给予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降调节,抑制内源性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峰值的出现,但卵子的最后成熟与排卵需要LH峰的作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与LH的β亚单位在结构和功能上类似,氨基酸序列约80%吻合,可以同样作用于LH受体,发挥与LH相同的作用。
2024-08-09TORCH由Andre Nahmia于1971年首次提出,为一组会造成先天性宫内感染的病原体,其中“To”代表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Toxo)、“R”代表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C”代表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H”代表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1]。研究发现,人细小病毒B19等其他病原体也可造成宫内感染等。
2024-08-02近年来,不孕症发病率有所上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implantation, IVF-ET)在辅助生殖中得到广泛应用。但IVF-ET的临床妊娠率较低,为30%~35%。针刺是中医疗法的一种,由于其不良反应少、使用便捷,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研究表明,针刺可改善IVF-ET的妊娠结局。
2024-07-26Rett综合征(RTT)由RETT医生于1966年首次提出,是一种X连锁基因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MECP2)突变引起的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该病主要影响女性,导致严重的认知障碍和身体残疾,也是女性智力残疾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在过去20年里,RTT在女孩中发病率约为7.1/100 000。
2024-06-27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是临床中最常见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由位于染色体Xp21.1的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基因(又称DMD基因)突变引起。大多数患者为男性,女性一般为致病基因携带者。DMD在活产男婴中的发病率接近2.86/万(1/3 500)。
2024-05-28人气:15294
人气:14843
人气:10435
人气:9753
人气:964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
期刊人气:3138
主管单位: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甘肃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
出版地方:甘肃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1-1246
国内刊号:62-1167/R
邮发代号:54-85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640
影响因子:0.29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9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