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中国临床工作发展水平的迅速发展,有关儿科用药安全性的问题也被重视起来,占有重要位置。儿科安全用药,是通过采用专业手段及方式促进儿科用药的安全性的提升,从而保证用药安全性,现如今我国儿科安全用药还存在着许多相关问题,如儿科用药剂量和剂型不准,缺少良好的市场管理以及儿科药研发力度小等问题,所以推广合理用药知识,加大用药安全管理力度,促进儿科药物研究力度有重要意义。
提高儿科用药的安全性,才能更好地发挥药物作用及其效果。目前,关于儿科用药的安全性问题,在国内外拥有相对丰富的研究资料。国内的儿科用药安全问题与国外相比,突显出更多尖锐的矛盾。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科学文献资料,针对儿科安全用药的相关问题,做出一定的综述探讨,旨在提高儿科用药的安全性[1]。
一、儿科安全用药的重要意义
从生理学与病理学的角度来说,儿科安全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儿童与成人的用药差距非常大,就拿口服给药途径而言,成人通常存在一定强度的首过效应,且自身的肝脏代谢反应比较好,有助于快速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达到药物的保健治病功效。但是儿童不一样,在儿童口服给药的过程中,儿童的身体器官、组织、功能等发展尚未完善,因此,更加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其次,从一定角度上来说,儿童用药更加容易产生副作用,这种副作用的身体伤害程度远远超过成人。所以,提高儿科用药的安全性,这是当前临床中应当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2]。
二、儿科安全用药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目前,在我国儿科安全用药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良的问题,极大影响儿科安全用药的进展。
(一)儿科安全用药的现状
在儿科安全用药中,存在着很多不良的影响因素。就目前国内儿科安全用药的发展现状来看,还有很多临床医生及其临床药师缺乏良好的安全用药理念,在工作中没有意识到儿科安全用药的重要性与存在问题。而从国家药品行业的发展角度来看,我国儿科安全用药的问题比较尖锐,国家在儿科安全用药管理的现状方面,缺乏良好的执行力与领导力。诸多不良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儿科用药的安全性。
(二)儿科安全用药
存在的主要问题儿科安全用药中,存在着监管机制不完善、药物剂型与剂量把握不准确、药物研发工作力度不足等的重要问题。
1、缺乏良好的监管机制
就当前的监管体制来看,我国对儿科安全用药管理的力度有待提升,儿科安全用药的管理机制不完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对于儿科安全用药的问题,尚未给出明确的管理措施与监督机制。这两部法律是国家药物发展中的权威性法律法规,但是在对儿科安全用药方面,没有做出相应的概念界定、管理条例与职责确定。因为法律法规机制监管力度不大,无法引起临床用药的高度重视,导致在临床用药中频繁发生各种不良的儿科用药风险问题[3]。
2、药物剂量把握不准
药物剂量把握不准确,这是当前临床儿科用药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从临床药师或护理人员的角度出发,在对患儿的日常用药管理中,部分药师及其护理人员对于小儿用药的剂量做出准确的判断,要么导致用药剂量过大,给患儿机体带来严重的损害;要么用药剂量不足,无法发挥药物治疗效果。而从家长的角度来分析,很多家长缺乏良好的安全用药知识,就拿前几年市场应用比较广泛的阿司匹林药物来看,很多家长在给感冒患儿用药过程中,追求药物效果的及时性,按照成人剂量,结果适得其反,这与医院对家长药物知识的普及力度不足存在一定的关系。
3、药物研发力度不足
药物研发力度不足,这是我国医药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所谓的药物研发力度不足,就是指针对儿童用药的研究领域狭窄,范围比较小,与当前儿科用药需求的结合力度不足。就当前我国医药市场的儿童用药剂型来看,很多胶囊、片剂、丸剂、酊剂等药物,都是以成人为标准的,但是也同样适用于患儿。从病理学的角度来看,药物的剂型与男女个体差异性、年龄差异性等存在很大的关系。但是我国药物研发中,还没有规范儿科用药。药物剂型的不规范,对于儿科用药的安全性,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针对儿科安全用药问题的对策
针对我国儿科用药安全问题,可以从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宣传药物知识、推进药物研发工作等的角度出发,提高儿科用药的安全性。
(一)加大监管力度
在我国相关的药物法律法规中,国家应当严格规定相关的儿童用药管理条例。将儿童用药的安全性纳入法律管理的重要范畴,明确各种影响儿童用药安全性的不良因素。重点对我国医药市场进行监督与管理,扫除一系列的儿童不安全用药障碍。对于市场中各种宣传治疗儿科疾病的药物,要加大管理力度,证实药物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检查各种药物证书,避免不法分子有利可图,影响我国医药市场的良好发展。
(二)宣传药物知识药物
知识在儿科安全用药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医生、护理人员、药师等具备完善的药物知识体系,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当前的临床工作。在临床工作进展中,医院要定期开展培训工作,重点宣传儿科用药的安全性知识,提高医院员工对儿科用药安全性的重视力度。同时,在对患儿进行药物治疗与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给家长进行宣教,提高家长的用药安全性,带领家长走出儿科用药误区,准确把握药物的剂量与使用方法。
(三)推进药物研发工作
推进药物研发工作,这是提高儿科用药安全性的重要问题,也是引导我国医药市场良性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儿科用药的管理中,国家要积极引导科研研究,加大对儿科药物的研发水平,不断拓展儿科用药的范围。密切联系儿科用药的生理学特性与病理学特性,准确把握各项剂型因素与剂量因素,研究出适合于儿童使用的药物。国家要将儿科用药发展提到重要的位置,将儿科药物研发工作继续落实到实处,保证儿科用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4]。
参考文献:
[1]齐瑞霞.影响儿科药物治疗安全的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J].海峡药学,2017,29(06):215-216.
[2]岳展鹏,王贤英.儿科超说明书用药现状及对策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0):153-155.
[3]叶琼瑶,孙海英.儿科临床用药安全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07):71-72.
[4]徐小琴.儿科临床用药安全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24):7980.
梅洁.儿科安全用药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饮食保健,2019,6(15):67-68.
分享: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产生与小儿免疫功能低下有着密切关联,因其呼吸道尚未发育成熟,黏膜组织对外界致病微生物等的抵抗能力偏低,因此相比于中青年群体更容易发生感染性炎症[1]。发病后患儿会出现持续性的咳嗽、高烧等症状,并伴有喘息、痰液阻塞、肺啰音及呼吸不畅等问题。
2025-04-09咳嗽变异性哮喘在1972年由Gluser首次报道并命名,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超敏反应性哮喘[1]。由于儿童免疫力较成人低,更容易发生咳嗽变异性哮喘,且发病后多难以治愈,具有容易反复发作、病程迁延、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严重等特点[2],给患儿和患儿家庭带来极大的困扰,并且影响患儿正常的身心发育。
2025-04-07小儿慢性咳嗽是儿科常见疾病,患儿发病后频繁咳嗽,疾病病程长、迁延难愈。 患儿呼吸道免疫功能差,多种病因微生物均可能导致患儿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多采取止咳化痰、抗生素等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儿慢性咳嗽临床疗效,给予患儿基础治疗同时,采取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结合氨溴索口服溶液治疗。
2025-04-03重症支原体肺炎( Mycoplasma pneumonia,MP)是一种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由肺炎支原体引起,常见于儿童时期。 儿童 MP 具有发病急、病程长等特点,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气促、等呼吸系统症状,若未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加重病情并影响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严重威胁患儿的身心健康。 早期识别MP 的临床特征并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是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
2025-03-213岁以下的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该年龄段的儿童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殊阶段,其生理和心理特点与成人及大龄儿童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对陌生环境和医疗操作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恐惧和不安,难以配合常规的检查流程,这不仅增加了检查的难度,还可能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025-03-14小儿多发性抽动症(pediatrictourettesyndrome,PTS)是以不自主运动抽动及发声抽动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1]。PTS是抽动障碍中较为严重的类型,男女发病比例约为4∶1,患病率在0.3%~1.0%[2]。该病归属中医“抽搐”“肝风”“瘛疭”等范畴。
2025-03-04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该疾病的发病群体主要为年龄低于8岁的儿童。病毒是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主要病原体,患儿常表现出气促、咳嗽以及持续高热等症状。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疾病中,青霉素是较为常用的治疗药物,但是伴随着患儿药物使用剂量的增加,其体内的耐药性也越来越高,导致治疗效果不够理想[1]。
2025-02-07检查过程小儿的不配合会影响听力检查结果,因此需要在中度至深度的程序性镇静下进行。其中水合氯醛是常用来诱导小儿中深度镇静的药物,然而该药物有显著的缺点,包括半衰期长(三氯乙醇代谢物12~24h),剂量过大容易使呼吸功能和心功能受抑制,易引起患儿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2]。
2025-01-13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黏膜炎性反应,属于婴儿和幼儿的一种常见、多发疾病类型,通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亦或为肺炎的早期表现。急性支气管炎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温突然变冷时,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鼻塞、流清涕、低热、畏寒等,若病情未及时控制,可出现肺不张、肺气肿等问题,对患儿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2025-01-10健脾消积膏主要成分有山楂、陈皮、麦芽、茯苓、神曲、甘草等药物,具有健脾消食、健脾止泻的功效,且口感甘甜,温和不刺激,制成“棒棒糖”的形式可增加小儿对中药治疗的依从性;此外,健脾消积膏便于携带,服用简单,患儿易于接受[3]。
2025-01-09人气:16683
人气:16015
人气:15304
人气:14854
人气:1403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期刊人气:229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2124
国内刊号:11-4975/R
邮发代号:82-563
创刊时间:200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392
影响因子:0.709
影响因子:1.360
影响因子:0.840
影响因子:1.98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