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B2片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9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168例患有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将纳入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4例。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4片/次,2次/d,同时口服蒙脱石散,1袋/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维生素B2片,1片/次,3次/d。两组患儿治疗时间均为7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8.81%)显著高于对照组(89.29%)(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止吐时间、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生素B2片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可改善小儿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较好。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是一种由轮状病毒导致的儿科常见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具有腹痛、腹泻、呕吐等临床表现,易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严重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1]。目前临床上对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仍主要以补液、保护胃肠道黏膜为主。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是富含乳杆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的复方益生菌制剂,能够在肠道内增殖,提高肠道益生菌含量,促进肠功能的恢复[2]。蒙脱石散是由双四面体氧化铝构成的多层结构物质,通过口服可覆盖于消化道黏膜而吸附轮状病毒,可提高黏膜屏障的防御能力,有效抑制肠道感染[3]。目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蒙脱石散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虽有一定疗效,但仍不够理想。维生素B2为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维生素之一,是黄素酶类辅酶的组成部分,主要参与机体组织呼吸链电子传递、氧化还原反应,可辅助抗病毒药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4]。本研究选取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168例患有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小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维生素B2片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蒙脱石散治疗,以期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9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168例患有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4例、女74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20.20±4.05)个月;病程0.5~6d,平均(3.58±0.72)d。
纳入标准:符合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诊断标准者[5];年龄为6个月~6岁者;发病后未使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者;患儿家长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严重营养不良或先天性胃肠道畸形者;合并心、肝、肾等功能不全者;慢性或迁延性腹泻者;存在药物过敏史者;排除其他肠道、其他部位感染者。
1.2分组方法
将纳入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4例。其中对照组男46例,女38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20.18±4.03)个月;病程0.6~6d,平均(3.59±0.72)d。治疗组男48例,女36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20.22±4.06)个月;病程0.5~6d,平均(3.57±0.71)d。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具有临床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给予补液盐、抗病毒、纠正脱水、营养支持等。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5g/片,产品批号201702003),4片/次,2次/d;同时口服蒙脱石散[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3g/袋,产品批号201703018],1袋/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维生素B2片(湖北广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5mg/片,产品批号201702),1片/次,3次/d。两组患儿治疗时间均为7d。
1.4临床疗效评价标准[6]
显效:治疗3d后小儿大便次数、性状、全身症状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3d后小儿大便次数、性状、全身症状均有所改善,但尚未恢复正常;无效:治疗3d后大便次数、性状、全身症状均无改善,甚至呈加重趋势。
1.5观察指标
1.5.1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止吐时间、止泻时间、退热时间。
1.5.2血清炎症因子
所有小儿均于治疗前后快速抽取外周静脉血3mL,3000r/min,低温离心10min,取上清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试剂盒均由上海生工生物技术公司提供。
1.6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腹胀、便秘、剥脱性皮炎等不良反应情况。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以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若理论频数为1~5,则需校正。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8.81%)显著高于对照组(89.29%)(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的止吐时间、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两组止吐时间、止泻时间、退热时间比较
表3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4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便秘、剥脱性皮炎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见表4。
表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讨论
轮状病毒是小儿急性肠炎的常见病原体,小儿一旦感染该病毒,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将会因绒毛上皮细胞受到损伤而发生脱落,致使肠道内的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进而引发腹痛、腹泻等情况,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引发小儿脱水、营养不良等情况,故给予患有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小儿有效治疗显得至关重要[7,8]。目前临床上针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尚无特殊疗法,多采用补液、对症治疗等常规疗法以改善小儿的胃肠道黏膜、体内微生态平衡情况,虽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仍有待改进。因此,本研究探讨维生素B2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意义重大。
研究显示[9],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可以补充小儿机体胃肠道中有益微生物,促进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的修复,调整胃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另有研究表明[10,11],蒙脱石散可以吸附轮状病毒,减轻轮状病毒对胃肠道黏膜的损伤,提高胃肠道黏膜对致病因子的防御能力。本研究中,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蒙脱石散的基础上联合维生素B2可有效改善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症状。国内外均有研究证实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升高,且与病情相关[12,13],提示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疗并控制上述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维生素B2可在线粒体中葡萄糖释放能量中发挥重要作用,起到接受和传递氢原子的作用,参与细胞的生长代谢,并调控机体肠腔内糖代谢平衡,从而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增强机体抗炎症反应的能力[14]。
本研究发现,治疗后治疗组的止吐时间、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维生素B2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并能够提高其临床疗效。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IL-6、hs-CRP、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维生素B2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可以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本研究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说明维生素B2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维生素B2片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可改善小儿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较好。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2]盛玮,田玉珍.金双歧联合醒脾养儿颗粒对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疗效及对血清IgM、IgG和IgA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8,23(4):512-514.
[4]王巧侠,陈弘星,付建军.维生素B2辅助治疗手足口病90例报告[J].海南医学,2011,22(17):83-84.
[5]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4-296.
[6]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等.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48-150.
[9]张惠,段捷华,张俊华,等.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5):661-662.
[10]韩成林.双黄连粉针剂联合蒙脱石散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J].中草药,2007,38(5):745-746.
[11]羊慧丹.蒙脱石散联合常乐康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9):2019-2020.
[14]李娜,杨建云,肖炳坤,等.核黄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4):52-54.
王立东,张玉霞,王茜.维生素B_2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和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36(02):355-358.
分享: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产生与小儿免疫功能低下有着密切关联,因其呼吸道尚未发育成熟,黏膜组织对外界致病微生物等的抵抗能力偏低,因此相比于中青年群体更容易发生感染性炎症[1]。发病后患儿会出现持续性的咳嗽、高烧等症状,并伴有喘息、痰液阻塞、肺啰音及呼吸不畅等问题。
2025-04-09咳嗽变异性哮喘在1972年由Gluser首次报道并命名,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超敏反应性哮喘[1]。由于儿童免疫力较成人低,更容易发生咳嗽变异性哮喘,且发病后多难以治愈,具有容易反复发作、病程迁延、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严重等特点[2],给患儿和患儿家庭带来极大的困扰,并且影响患儿正常的身心发育。
2025-04-07小儿慢性咳嗽是儿科常见疾病,患儿发病后频繁咳嗽,疾病病程长、迁延难愈。 患儿呼吸道免疫功能差,多种病因微生物均可能导致患儿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多采取止咳化痰、抗生素等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儿慢性咳嗽临床疗效,给予患儿基础治疗同时,采取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结合氨溴索口服溶液治疗。
2025-04-03重症支原体肺炎( Mycoplasma pneumonia,MP)是一种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由肺炎支原体引起,常见于儿童时期。 儿童 MP 具有发病急、病程长等特点,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气促、等呼吸系统症状,若未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加重病情并影响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严重威胁患儿的身心健康。 早期识别MP 的临床特征并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是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
2025-03-213岁以下的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该年龄段的儿童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殊阶段,其生理和心理特点与成人及大龄儿童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对陌生环境和医疗操作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恐惧和不安,难以配合常规的检查流程,这不仅增加了检查的难度,还可能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025-03-14小儿多发性抽动症(pediatrictourettesyndrome,PTS)是以不自主运动抽动及发声抽动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1]。PTS是抽动障碍中较为严重的类型,男女发病比例约为4∶1,患病率在0.3%~1.0%[2]。该病归属中医“抽搐”“肝风”“瘛疭”等范畴。
2025-03-04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该疾病的发病群体主要为年龄低于8岁的儿童。病毒是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主要病原体,患儿常表现出气促、咳嗽以及持续高热等症状。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疾病中,青霉素是较为常用的治疗药物,但是伴随着患儿药物使用剂量的增加,其体内的耐药性也越来越高,导致治疗效果不够理想[1]。
2025-02-07检查过程小儿的不配合会影响听力检查结果,因此需要在中度至深度的程序性镇静下进行。其中水合氯醛是常用来诱导小儿中深度镇静的药物,然而该药物有显著的缺点,包括半衰期长(三氯乙醇代谢物12~24h),剂量过大容易使呼吸功能和心功能受抑制,易引起患儿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2]。
2025-01-13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黏膜炎性反应,属于婴儿和幼儿的一种常见、多发疾病类型,通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亦或为肺炎的早期表现。急性支气管炎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温突然变冷时,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鼻塞、流清涕、低热、畏寒等,若病情未及时控制,可出现肺不张、肺气肿等问题,对患儿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2025-01-10健脾消积膏主要成分有山楂、陈皮、麦芽、茯苓、神曲、甘草等药物,具有健脾消食、健脾止泻的功效,且口感甘甜,温和不刺激,制成“棒棒糖”的形式可增加小儿对中药治疗的依从性;此外,健脾消积膏便于携带,服用简单,患儿易于接受[3]。
2025-01-09人气:16684
人气:16015
人气:15304
人气:14855
人气:1403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儿科学杂志
期刊人气:5318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4408
国内刊号:21-1529/R
邮发代号:8-73
创刊时间:197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035
影响因子:1.188
影响因子:1.636
影响因子:0.607
影响因子:0.515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