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普通床旁血糖仪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及观察组25例,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动态血糖变化、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索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血糖水平标准差(SIB)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每天胰岛素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时,予以动态血糖监测,能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促使血糖尽快达标,减少胰岛素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女性妊娠期间出现葡萄糖耐量降低,或出现明显的糖尿病症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血糖控制效果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若血糖控制不佳,极易出现新生儿畸形、早产、巨大儿等并发症。目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仍以饮食、运动控制疗法为主,但其血糖控制效果欠佳。胰岛素泵输注通过模拟人体胰岛素生理性分泌功能,以此减少一次性大剂量输注胰岛素产生的低血糖情况[2]。动态血糖监测是指对患者血糖变化进行连续性24h记录,并能准确储备血糖数值,形成血糖数值变化曲线,对胰岛素治疗起到准确的指导意义。因此,本研究探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更为客观、合理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等综合检查,与《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3]中妊娠期糖尿病标准相符;②经饮食、运动疗法控制后血糖仍存在异常;③单胎妊娠。排除标准:①妊娠前合并糖尿病者;②伴严重感染、出血倾向等其他系统疾病者;③妊娠期合并酮症酸中毒者;④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2~35(27.47±3.19)岁;孕周24~36(28.75+2.26)周;孕次1~3(1.61+0.32)次。观察组患者年龄22~36(28.05±3.21)岁;孕周24~36(29.02±2.25)周;孕次1~3(1.58+0.30)次。两组患者年龄、孕周、孕次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认证批准,患者知情并签署相关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人院后指导其正确饮食,合理运动,积极控制血糖。两组患者均采用胰岛素泵治疗:上臂皮下持续24h输注胰岛素,监测血糖结果,调整胰岛素基础量及餐时剂量,采用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R)。对照组患者于床旁血糖仪监测,即晨起空腹、三餐后2h抽取指尖血,以血糖仪监测血糖水平,记录血糖记录单,调整胰岛素泵剂量。观察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佩戴动态血糖检测仪,记录血糖水平标准差(SIB)、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剂量。两组均治疗8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态血糖水平,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8周末采用动态血糖检测仪监测动态血糖水平变化,包括SIB、LAGE、MODD;记录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统计两组治疗期间每天胰岛素使用剂量。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态血糖水平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前SIBLAGEMO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SIB、LAGE、MOD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SIB、LAGE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ODD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LAGE、MO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SIB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
2.2两组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使用剂量比较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每天胰岛素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多是因女性妊娠期间饮食结构、激素水平改变,以及妊娠期间进食大量的高营养物质,使体内孕酮、雌激素及催乳素等激素水平显著提高,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敏感性降低以及胰岛素抵抗加重等,进而出现高血糖状态[4]。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长期高血糖状态,会造成血管痉挛、血管病变,进而出现妊娠期高血压,诱发羊膜分泌异常;持续高血糖甚至会诱发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早产等并发症,影响产妇分娩安全。
临床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时,其关键是控制母体血糖。因母体激素变化,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可造成酮症酸中毒现象。随着胰岛素应用,采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作用时间平稳、持久,能够相应提高胰岛素使用安全性。胰岛素泵的使用,与传统皮下注射相比,输人方式模拟人体生理胰岛素分泌特点,持续24h输入,可维持机体基础水平,减少一次性大剂量胰岛素输入造成的低血糖;根据胰岛素分泌特点,精准控制胰岛素使用量,设定不同时间基础胰岛素剂量,可平稳有效控制孕妇血糖。
为了提高胰岛素使用安全性及有效性,更好监测血糖水平,采用动态血糖监测,能连续、动态反映患者24h的血糖差异变化,并完整储存24h血糖数值。使临床医师可发现患者在不同阶段的血糖改变,如进餐、治疗、运动时的血糖,进而为临床治疗及饮食指导提供客观依据。此外,动态血糖监测无需反复针刺采血,实现动态无创检测目的。同时,医师可根据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制订准确、合理的降糖方案,以此实现血糖质量控制,提高胰岛素注射安全性与有效性。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LAGE、MO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究其原因,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时,采用动态血糖监测可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模拟人体生理状态,合理安排胰岛素治疗,有效控制血糖各项指标,提高血糖控制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每天胰岛素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分析原因,胰岛素泵联合24h动态血糖监测,持续24h胰岛素输入,可维持较好的基础水平,同时根据24h动态血糖监测储存的血糖波动情况,调整胰岛素输人量,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胰岛素浪费,提高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可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促使血糖尽快达标,减少胰岛素用量,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文英,彭桂玉,陈晓辉,等.胰岛素泵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7):1521-1523.
[2]蔡余,王小蔓.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8,25(1):65-68.
[3]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合并糖尿病协作组.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7,24(8):45-52.
[4]贾晓炜,栾进.胰岛素两种给药方式对妊娠糖尿病疗效的比较[J].武警医学,2017,28(5):483-486.
[5]庞雅玲,杨丽华.胰岛素泵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产妇血糖控制及新生儿的影响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4):5501-5503.
[6]邓惠宜,周丽华,谢志岳,等.24h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6,27(16):2689-2690.
杜思林,高丽萍.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研究[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9,17(05):444-445.
分享:
衰老焦虑是指个体在衰老过程中,对于身体、精神和个人未来可能遭受的不利损失的担忧和预期。与普通焦虑不同的是,普通焦虑更关注当前的问题,而衰老 焦 虑 则 更 多 关 注 未 来 和 特 定 的 老 龄 化 问 题。研究表明,衰老焦虑在中年女性中尤为普遍,这种与衰老相关的心理问题可能引发抑郁、认知障碍和生活满意度降低等一系列后果。
2025-04-05MZT有更高的产科风险,如双胎输血综合征、胎盘早剥、流产或早产等[1],严重威胁母儿健康。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与更高的MZT发生率有关,文献报道约为0.7%~5.6%[2],而自然妊娠中MZT的发生率仅为0.4%,其具体发生机制仍不清楚。助孕患者限制多胎妊娠风险最直接的方法是移植单个胚胎[3],但仍不可避免MZT的发生。
2025-04-01分娩为女性特有的生理过程,而分娩时多数产妇承受剧烈疼痛,其中初产妇多疼痛剧烈,不利于产妇顺利进行分娩,可能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故而临床较为重视产妇的分娩镇痛干预[1-2]。缓解产痛为分娩镇痛的主要目标,此外,镇痛时需保证胎儿与产妇的安全。随着医学的发展,目前临床无痛分娩技术逐渐趋于成熟,取得了较好的分娩镇痛效果[3-4]。
2025-03-17孕期体重增长幅度是评估母体与胎儿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适宜的体重增长是确保胎儿正常宫内生长发育的前提.然而,过度的孕期体重增长(exGcessivegestationalweightgain,EGWG)将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等风险,并可能导致产后出血、剖宫产、产后乳汁分泌不足、产后体重滞留等不良结局[1G4].
2025-03-17围产期危险因素较多,孕妇受外界因素影响,会出现较多的健康问题,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贫血、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等。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引起一些新生儿不良反应,包括腹泻、黄疸和湿疹[1-2]。近些年,伴随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加强,一系列的围产期保健知识应运而生[3]。
2025-03-10子宫颈环扎术分为病史指征性、超声指征性和体格指示性的环扎术,后者也称为紧急宫颈环扎术(emergencycervicalcerclage,ECC),或救援性宫颈环扎术(rescuecervicalcerclage),是一种在无临产、感染或胎盘早剥等情况下,治疗妊娠中期宫颈扩张和(或)胎膜膨出,延长胎龄的有效干预措施[1]。
2025-03-06女性怀孕后,每天所吃的食物除了供给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外,还要用于维持体内胎儿生长发育[1]。合理的营养摄入不仅有助于维持孕妇自身健康,提高免疫力,减少孕期疾病的发生,还可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2]。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孕妇膳食营养状况虽然得到明显改善,但仍面临着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的双重挑战[3]。
2025-02-27随着围产医学的不断进步,如何安全有效地促进宫颈成熟和加速产程,已成为产科医生面临的关键问题。低位水囊引产作为一种非药物性的引产方法,因其具有一定的优势,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其通过对宫颈的机械性刺激,模拟胎儿先露部位对宫颈的压迫,可促进宫颈局部的生物学变化,进而实现宫颈成熟和诱发宫缩[4]。
2025-02-21未足月胎膜早破有约3%的临床发病率,且近年来日益提升,即便积极保胎,破膜后1周内分娩的孕妇仍然占总数的1/2左右,1/3的早产诱发因素为未足月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率为13%~60%,若围生儿发生了宫内感染,则会具有显著较高的病死风险[1]。亚临床宫内感染指临床症状不典型,但有绒毛膜羊膜炎,经胎盘病理学检查确诊[2]。
2025-02-19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可导致感染、贫血甚至休克发生,会严重影响产妇产后泌乳、子宫复旧、身体恢复和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对于产后恶露不绝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包括抗感染药物、缩宫素等,但缩宫素半衰期较短,药理效应具有非线性特点,长时间大剂量使用临床疗效有限[4]。
2025-02-11人气:22359
人气:18503
人气:16584
人气:15928
人气:1551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期刊人气:3006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出版地方:四川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5250
国内刊号:11-9273/R
邮发代号:62-322
创刊时间:200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240
影响因子:0.891
影响因子:1.479
影响因子:0.89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