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了解盆腔器官脱垂(POP)病人就医延迟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1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182例POP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社会影响量表和家庭关怀度指数测评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OP病人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182例POP病人中,122例病人存在就医延迟,就医延迟发生率为67.0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疾病感知水平、内在羞耻感、社会隔离和家庭关怀度是POP病人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POP病人就医延迟发生率较高,临床工作中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POP筛查服务,并建立健康支持服务系统,以提高群众对POP的认知,改善其就医行为,降低病人发生就医延迟的风险。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是由于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异常造成的盆腔器官下降,脱出于阴道内或阴道外,进而引发的器官位置异常及功能障碍,主要症状为阴道口肿物脱出,可伴有排尿、排便和性功能障碍[1]。有研究显示,成年女性POP患病率>40%,且发病率随老龄化的加剧呈上升趋势[2-3]。POP的早期评估与干预可以有效防止症状加重及并发症发生,如生活方式宣教、盆底肌训练等[4]。国外研究显示,合并骨盆疼痛、腹部疼痛、腰背部疼痛、性交疼痛、尿急和漏尿、便秘以及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困难等症状的POP病人若没有及时得到护理,其治疗时间可以长达36.41~85.80个月,POP病人发生就医延迟的概率高达84.6%[5-8]。就医延迟不仅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加重疾病进展,造成医疗费用增多,还会影响病人的社交、生活及生命质量,危害身心健康[9]。目前,关于POP病人就医延迟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POP病人就医延迟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大众及POP病人对盆腔健康问题的认知、促进早期干预治疗,进而提高POP病人及时就诊率、改善其医疗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1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182例POP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以POP病人初次出现症状至初次就诊于医疗机构的时间≥12个月视为就医延迟[10-11]。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符合2020年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妇科盆底学组发布的关于POP的诊治标准[1];2)具有良好的阅读和沟通能力;3)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疾病者;2)患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或全身性疾病者。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一般情况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所在地、自评症状严重程度、首诊异常症状。
1.2.2 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rief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 BIPQ)
BIPQ由Broadbent等[12]于2006年编制,包括疾病影响、病程、个体控制、治疗控制、症状识别、疾病关心、情绪、疾病了解度和病因9个条目,前8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11级评分法,每个条目计0~10分,最后1个条目为开放性问题,让病人列举其认为最重要的3个疾病病因;总分为0~80分,≥64分为完全了解,48~63分为部分了解,25~47分为稍微了解,<25分为完全不了解,得分越低代表病人的疾病感知水平越差。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0,信效度良好[13]。
1.2.3 社会影响量表(Social Impact Scale, SIS)
本研究采用SIS对病人的病耻感进行评估。此量表是2000年由Fife等[14]编制,由Pan等[15]于2007年将其翻译成中文。该量表包括社会排斥(9个条目)、经济歧视(3个条目)、内在羞耻感(5个条目)、社会隔离(7个条目)4个维度,共24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从“极不认同”至“极度认同”分别计1~4分,总分24~96分,24~48分表示低度病耻感,49~72分表示中度病耻感,73~96分表示高度病耻感,得分越高说明病人病耻感越强。
1.2.4 家庭关怀度指数测评表(家庭APGAR问卷)
家庭关怀度指数测评表即家庭功能评估表,是Smilkstein[16]于1978年编制,用于评估家庭功能的自评量表,主观地反映个体对家庭功能的满意度。包括适应度(adaptation)、合作度(partnership)、成长度(growth)、情感度(affection)、亲密度(resolve)5个方面,采用Likert 3级评分法,从“几乎很少”至“经常这样”分别计0~2分,总分0~10分,0~3分为家庭功能严重障碍,4~6分为家庭功能中度障碍,7~10分家庭功能良好,得分越高表示病人所感受的家庭关怀度越高。
1.3 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课题组对科室护士进行统一培训,由科室护士面对面向病人发放问卷,问卷填写前向其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征得同意后由病人匿名填写;对于文盲或视力障碍者,由护士向病人逐条阅读问卷,待病人理解后根据其回答进行填写。本研究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2份,回收有效率为91.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POP病人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POP病人就医延迟现状
182例POP病人中,自初次发现症状到初次就医时间间隔≥12个月的有122例,就医延迟发生率为67.03%,平均就医延迟时间为(52.27±82.68)个月;其中,时间最短为12 d, 最长为45年。
2.2 POP病人发生就医延迟的单因素分析(见表1)
表1 POP病人发生就医延迟的单因素分析
2.3 POP病人发生就医延迟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病人是否发生就医延迟作为因变量(未发生就医延迟=0,发生就医延迟=1),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疾病感知水平、内在羞耻感、社会隔离、家庭关怀度是POP病人发生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2自变量赋值情况
3、讨论
3.1 POP病人就医延迟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182例病人中,有122例(67.03%)POP病人存在就医延迟,即首次发现症状至初次就医时间≥12个月。Shitu等[11]的研究结果显示,埃塞俄比亚南部POP病人就医延迟时间≥12个月的有82.0%,与本研究结果略有差距。此项研究出现就医延迟的原因可能为:埃塞俄比亚的基础医疗设施较为有限,大多数医疗机构集中在城市,而偏远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一些农村地区可能只有基础的卫生诊所,缺乏现代化医疗设备和专业医疗人才[8]。而我国拥有现代化且较为先进的医疗设施,建立了广泛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村诊所,以满足不同地区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实施了一系列的医疗卫生改革政策,包括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全面建设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3.2 POP病人发生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
3.2.1 年龄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是POP病人发生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P<0.01),这与冷芳群等[17-18]的研究结果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开始出现衰退,可能导致病人对症状的感知减弱,或将症状归因于年龄自然变化的结果,从而忽视了潜在的疾病征兆。老年病人往往同时面临多种健康问题,可能导致对某些症状的关注度降低。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老年人可能面临孤独感和社交隔离,缺乏家庭或社会的支持,导致主动寻求医疗帮助的意愿降低。因此,年龄增长可能在多个方面影响病人的就医行为,医疗机构应了解相关因素,在医疗保健服务时应关注年长群体的特殊需求,加强对其健康教育和医疗服务的个性化,同时为其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这将对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医疗体验产生积极影响。
3.2.2 疾病感知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疾病感知水平低是POP病人发生就医延迟的危险因素(P<0.01)。既往研究表明,疾病感知水平是病人做出就医行为的重要预测因子[19-20]。POP病人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下坠感、腰酸背痛以及长时间站立导致的劳累、乏力,容易被忽视而不选择寻医。同时,一些女性可能对POP症状缺乏了解,误认为是正常的老化过程,而不是潜在的病理改变。Moloczij等[21]将就医行为决策过程分为症状识别、解释症状、协商对策、采取行动等步骤。症状识别是决策过程的第1步,识别出POP症状、感知到症状的严重性可以缩短作出就医决策的时间,病人对疾病严重程度的高感知水平对其就医行为有促进作用。Zhang等[22]的研究显示,高水平的疾病感知是病人发生就医延迟的保护因素,对疾病知识高水平的掌握有利于病人对自身病情的判断,有效地寻求治疗,从而避免就医延迟。因此,医疗机构人员要提高公众对POP的认识,促使女性主动寻求医疗帮助。具体形式可以为:1)教育宣传。制定广泛的教育宣传计划,通过各种媒体渠道传播关于POP的知识。2)互动性健康平台。利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程序建立一个互动性健康平台,提供关于POP的信息、症状自测工具、专家在线答疑等服务。3)社区工作坊。在社区组织盆腔健康工作坊,邀请医生和专业人士向女性群体介绍POP,并进行答疑解惑,提供自我检查和保健的建议。
3.2.3 内在羞耻感和社会隔离
本研究结果显示,内在羞耻感和社会隔离水平高的POP病人更易发生就医延迟(P<0.05)。内在羞耻感是个体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或因某些个人特质或经历而感到的羞愧、不安或自我否定的情感体验[23]。POP病人由于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问题,其会对自身健康问题产生负面的情绪反应,不愿意公开或分享症状,担心被指责或被社会贴上负面标签,进而选择延迟就医或者避免寻求医疗帮助,导致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社会隔离是个体感知到的与社会缺乏联系或被排斥的程度。由于社会对于妇科疾病存在偏见,对POP认知不足,缺乏理解与支持,病人担心被社会排斥、孤立或歧视,不愿意诉说存在的健康问题,选择延迟就医或者避免接受医学治疗[24]。张亚亚等[25]的研究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病人进行调查发现,由于疾病涉及私密生殖器官,难以启齿,导致述情障碍、病耻感严重,害怕疾病被发现、被揭露,病人倾向于选择回避的应对方式,避讳就医。因此,应积极开展公共教育和宣传活动,加强社会对POP的认知,减少对妇科疾病的污名化;并通过创建病人支持群体、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病人面对和克服内在的羞耻感,减轻社会隔离感,促使病人更早地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改善治疗效果。
3.2.4 家庭关怀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的家庭关怀度是POP病人就医延迟的保护因素(P<0.01)。家人是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之一,家庭关怀度是评估家庭功能及获得家庭支持的主要指标,在个体心理健康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6]。有研究显示,家庭关怀度水平高的病人在获得更多家庭资源支持时,更倾向于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具备良好的情绪以调节心理状态,有利于病人及时就医[27]。反之,家庭关怀度低的病人则未能获得良好的家庭支持,或家庭关系疏远会使病人对外界刺激或生理结构病理变化产生回避的不良影响,常表现出宿命感和消极的求医态度,尤其是无经济来源的老年人群[28]。因此,应加强对POP高危人群的支持,开展家庭健康教育活动,建立社区健康支持网络,为家庭提供更多的健康资源和信息。
4、小结
综上所述,POP病人就医延迟发生率较高。年龄、疾病感知水平、内在羞耻感、社会隔离和家庭关怀度是POP病人发生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为了缩短POP病人就医延迟时间,建议开展健康教育活动、POP筛查服务及建立健康支持系统,提高社会对POP相关疾病的认知,改善病人的就医行为,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就医延迟的发生风险。本研究的就医延迟时间是通过病人自我报告获得的,存在回忆偏倚或报告偏倚,且本研究仅选择1所三级甲等医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未来可纳入不同层级医院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盆腔器官脱垂的中国诊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0,55(5):300-306.
[3]李志毅,朱兰,徐涛,等.中国城市地区女性盆腔器官脱垂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19,99(11):857-861.
[9]李敏,周敏,王肇元,等.糖尿病足患者就医延迟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23,38(19):125-128.
[13]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160-161.
[17]冷芳群,周奕杉,廖晨帆,等.四川省农村地区居民就医延迟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23,45(2):193-199.
[18]陈代权,林淑芳,周银发,等.2010—2019年福建省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23,45(1):96-103.
[24]喻琳.基于PERMA模式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病耻感干预方案的构建研究[D].成都:成都医学院,2023.
[25]张亚亚,侯佳文,毕晓玄,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病人述情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23,37(3):554-559.
[26]郑寒,易伟,沈江山.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病耻感与家庭关怀度的关系[J].透析与人工器官,2022,33(1):96-98,108.
[27]张艳,胡德英,刘义兰,等.妇科肿瘤患者医学应对及负性情绪在家庭关怀度与心理弹性间的中介作用[J].护理学杂志,2023,38(12):89-92.
[28]王晶晶,白晨晓,张泽懿,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锻炼行为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36-42.
文章来源:韩姗,李方方,陈瑶瑶,等.盆腔器官脱垂病人就医延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循证护理,2024,10(20):3713-3717.
分享:
妇科护士是医疗团队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妇科工作繁重多样化,使得妇科护士工作压力大、职业倦怠感明显,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有研究表明,护士在应对工作压力的过程中展现出的高度责任感,有助于护士将个人价值观与机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从而积极推动机构的运营,提升护理服务的整体水平。
2025-04-10通过改善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功能,可以有效缓解因肌肉紧张、炎症或其他盆底功能障碍引起的疼痛。盆底康复护理虽可一定程度地缓解慢性盆腔痛患者的症状,但其效果往往受到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积极心理护理作为一种辅助手段,通过心理干预和情绪调节,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应对机制,从而提高康复护理的效果。
2025-03-21子宫肌瘤为女性常见疾病,当其较大时需通过手术切除,然而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在手术期间实施高效、优质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手术效果,促使患者术后快速康复[1]。子宫肌瘤手术造成身体创伤,患者术后会承受疼痛感,同时也易发生心理应激反应,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因此加强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非常有必要[2]。
2025-03-03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宫腔镜检查作为妇科门诊中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其应用日益广泛 。然而,患者在接受宫腔镜检查时由于对检查过程的不了解和对疼痛的恐惧,往往会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这会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还可能对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常规护理模式在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检查依从性方面存在局限性。
2025-02-06辅助生殖技术是采用促性腺激素诱导排卵,旨在帮助不孕不育家庭实现怀孕愿望,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为其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卵巢多卵泡发育、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双侧卵巢异常增大等,若没有及时干预,OHSS可能会引起血管栓塞、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2025-01-28异位妊娠是指胚胎着床在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常导致流产、输卵管破裂,病情较为严重 。腹腔镜手术是治疗异位妊娠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疾病本身和手术作为应激事件,加之患者角色转变、疾病知识缺乏等因素影响,极易引发一系列负性情绪,影响手术顺利开展,且会诱发或加重患者心理问题,不利于术后恢复 。
2025-01-23卵巢黄体破裂是妇科急症中常见的一种情况,患者通常因腹部疼痛前来就医,检查时会发现腹腔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若出血量过大,必须立即采取手术干预,以免对生命构成威胁。然而,对于出血量较小的患者,保守疗法更为适宜,因破裂口通常能自然闭合。
2024-12-14随着外科微创手术和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已经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腹腔镜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对腹腔和盆腔的脏器干扰小、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切口小且美观、住院天数短等优点。但腹腔镜用于妇产科患者术后会出现肩部酸痛和膈肌酸痛、肋间牵扯痛等非切口的疼痛,发生率在35%~80%,多持续48~72h后自行消失。
2024-12-02乳腺癌是当前女性的高发性恶性疾病,严重威胁女性群体的健康和生命。化疗是乳腺癌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具有治疗效果好、适用群体广、治疗起效快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良反应,其中癌因性疲乏就是常见并发症。随着中医影响力的逐步扩大,人们对中医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基于中医思想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应运而生。
2024-11-18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是由于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异常造成的盆腔器官下降,脱出于阴道内或阴道外,进而引发的器官位置异常及功能障碍,主要症状为阴道口肿物脱出,可伴有排尿、排便和性功能障碍[1]。有研究显示,成年女性POP患病率>40%,且发病率随老龄化的加剧呈上升趋势[2-3]。
2024-10-24人气:22395
人气:18516
人气:15955
人气:15530
人气:1525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
期刊人气:16605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省护理学会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6493
国内刊号:14-1272/R
邮发代号:22-130
创刊时间:1987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690
影响因子:0.241
影响因子:1.185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0.07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