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定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98例足月妊娠引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小剂量缩宫素)与观察组49例(小剂量缩宫素+子宫颈扩张球囊+临床护理),比较两组产后2h出血量、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阴道分娩率与宫颈成熟率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阴道分娩率与宫颈成熟率指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子宫颈扩张球囊可有效改善足月妊娠引产产妇预后,提高其引产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临床上,产妇常于妊娠晚期因胎儿原因、母体因素应用人工引产方式终止妊娠[1],其宫颈成熟度与引产成功率成正比。近几年临床常采用子宫颈扩张球囊对足月妊娠引产产妇作相应宫颈成熟促进治疗,可通过机械压迫作用加快产妇宫颈成熟度以达至提高其引产成功率的目的[2,3,4],效果显著。为系统分析、研究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本文作如下内容表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定2018年7月3日至2019年3月14日期间本院收治的足月妊娠引产患者,总计98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子宫颈扩张球囊方法的一组(49例)作为观察组,使用小剂量缩宫素方法的一组(49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3~39岁,平均为(29.19±4.24)岁,对照组年龄24~38岁,平均为(29.45±4.35)岁。比较以上一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1)98例入组研究对象均已知情同意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年龄不小于20岁者。排除标准:(1)认知障碍、视听障碍、失语或精神分裂者。(2)缩宫素禁忌证。(3)胎儿宫内死亡。
1.2方法
1.2.1对照组:
小剂量缩宫素,方法:将2.5U缩宫素溶于500mL氯化钠注射液(0.9%)并作相应静脉滴注治疗,起始速度为8滴/分钟,间隔15min后再调整至12滴,后应视患者有效宫缩情况酌情进行调整,最高速度为40滴/分钟[5]。
1.2.2观察组:
小剂量缩宫素+子宫颈扩张球囊+临床护理,方法: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患者子宫颈扩张球囊治疗,常规消毒备皮,截石位下作宫颈球囊操作,并于宫颈管辅助下将40mL氯化钠注射液(0.9%)充入球囊[6],后应逐渐加大球囊内液体量直至容量达80mL。产妇活跃期结束后球囊会自动脱落,若期间产妇无临产现象,球囊放置1d后即作拔除操作且需于半小时后进行人工破膜。
护理对策,放置宫颈球囊前需将球囊放置术目的、过程及相关配合措施对患者进行详细讲解,球囊露出部分期间护理人员需保证将其牵拉至患者宫颈口外侧并将其位置放置正确,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疼痛。过程中亦需对患者不适感、阴道流血、胎心音、宫缩、自然破水等情况进行严密观察[7],每2h对其血压进行检测一次,维持其放置期间营养摄入量。此外,若患者有抑郁、恐慌、紧张等心理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根据自身所学心理学知识、以往临床护理经验对患者进行对症心理辅导,提高患者治愈信心。
1.3观察指标:
观察评测两组足月妊娠引产患者的产后2h出血量、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阴道分娩率与宫颈成熟率指标数据。新生儿Apgar评分标准:<4分,视为重度窒息;在4~7分,视为轻度窒息;在7~10分,视为正常。
1.4统计学处理:
SPSS21.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上,两组足月妊娠引产患者的阴道分娩率与宫颈成熟率指标用“百分数”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上,两组足月妊娠引产患者的产后2h出血量、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与新生儿Apgar评分指标用“±s”的方式表示(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足月妊娠引产患者临床各项指标:
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指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足月妊娠引产患者临床各项指标(x±s)
2.2比较两组足月妊娠引产患者分娩情况与宫颈成熟情况:观察组阴
道分娩率与宫颈成熟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见表2。
表2对比两组足月妊娠引产患者分娩情况与宫颈成熟情况[n(%)]
3、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持续进步,民众对剖宫产、分娩知识的认知水平相应上升。妊娠晚期引产是一种主要通过药物使用、人工护理等方式促进足月妊娠产妇产程以达至终止妊娠目的的有效手段[8,9,10]。为降低妊娠期间胎儿、产妇的危险性,保证其引产效果,提高产妇宫颈成熟率较为关键。以往采用缩宫素居多,激素半衰期较短且价格较低,可诱导产妇宫颈成熟,促进产妇前列腺素分泌,应用较为广泛[11]。但该药物使用期间易会导致产妇宫缩时间延长,引起产妇宫颈扩张及子宫平滑肌收缩,且亦有宫缩乏力、产程疲劳的风险[12,13,14,15],于分娩效果不利。此外,由于产妇的个体差异性,各人的缩宫素耐受程度均有不同,用药后效果与预期标准往往有极大差异。故为保证引产效果,现阶段常采用子宫颈扩张球囊对产妇进行引产治疗,该助产器械是一种机械性、新型的促宫颈成熟装置,作用机制主要有:(1)球囊对产妇宫颈产生压力期间会增加其接触蜕膜内源性前列腺素分泌并对宫缩产生诱导[16,17,18,19];(2)球囊可通过在产妇宫颈内外口供应温和、稳定的张力提高其宫颈管机械性扩张能力[20,21,22,23]。本次研究在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子宫颈扩张球囊联合小剂量缩宫素治疗方法,可有效诱导产妇宫颈自然扩张,提高产妇引产安全性,减少新生儿窒息情况,效果显著。如上文结果所示,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阴道分娩率与宫颈成熟率指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通过结果对比亦能证明子宫颈扩张球囊联合小剂量缩宫素方法在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效果较单纯小剂量缩宫素方法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在足月妊娠产妇引产期间应用子宫颈扩张球囊联合小剂量缩宫素方法,可有效减少产妇出血量与产程时间,保证产妇的妊娠安全性,提高产妇的阴道分娩率,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郭剑红.子宫颈扩张球囊引产的护理干预和护理效果[J].中外医疗,2018,37(26):154-156.
[2]秦燕君.子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临床疗效[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8,26(10):916-918.
[3]冯锦春.子宫颈扩张球囊在妊娠引产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外医疗,2018,37(29):140-142.
[4]付艳艳.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与人工破膜联合催产素引产在足月妊娠计划分娩引产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12):1637-1638.
[5]许晓琴.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导管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9):4145-4146.
[6]林小磊.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9):1155-1156.
[7]李香兰.子宫颈扩张球囊与欣普贝生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使用效果与安全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4):2147-2149.
[8]丁少容,梁燕.子宫颈扩张球囊与缩宫素静脉滴注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3):141-143.
[9]王敏芳.子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8,8(10):96.
[10]萧春燕.护理干预在子宫颈扩张球囊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5):49-51.
[11]金枝,杨建恩,黄艳莉,等.子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110-112.
[12]刘颖菊,阮和云,许丽湖,等.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在晚期妊娠孕妇促宫颈成熟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4):661-663.
[13]莫务琼.子宫颈扩张球囊应用于瘢痕子宫孕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的护理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7,7(20):136-138.
[14]吴雄辉,陈丽娟,莫菊兰.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引产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75-76.
[15]陈丽梅.子宫颈扩张球囊在延期妊娠引产中促宫颈成熟的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7,4(25):72.
[16]张海花,冯海嫦,黎丽嫦.子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对产妇宫颈Bishop评分、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7,41(12):1170-1172.
[17]欧阳丽芬,曾祥林,谢元莉,等.子宫颈扩张单球囊和双球囊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0):59-60.
[18]刘晓惠.子宫颈扩张球囊联合催产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效果和成功率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9,17(3):242-244.
[19]张红丽.子宫颈扩张球囊与催产素的引产效果比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19):91-93.
[20]李淑蕊.子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7):811-813.
[21]赵雪飘.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应用于足月妊娠产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中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31):141-142.
[22]屈婉红,韩香妮.子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催产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J].海南医学,2019,30(3):342-344.
[23]李海鹃.子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8):1206-1207.
张金荣.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6):294-295.
分享: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宫腔镜检查作为妇科门诊中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其应用日益广泛 。然而,患者在接受宫腔镜检查时由于对检查过程的不了解和对疼痛的恐惧,往往会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这会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还可能对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常规护理模式在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检查依从性方面存在局限性。
2025-02-06辅助生殖技术是采用促性腺激素诱导排卵,旨在帮助不孕不育家庭实现怀孕愿望,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为其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卵巢多卵泡发育、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双侧卵巢异常增大等,若没有及时干预,OHSS可能会引起血管栓塞、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2025-01-28异位妊娠是指胚胎着床在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常导致流产、输卵管破裂,病情较为严重 。腹腔镜手术是治疗异位妊娠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疾病本身和手术作为应激事件,加之患者角色转变、疾病知识缺乏等因素影响,极易引发一系列负性情绪,影响手术顺利开展,且会诱发或加重患者心理问题,不利于术后恢复 。
2025-01-23卵巢黄体破裂是妇科急症中常见的一种情况,患者通常因腹部疼痛前来就医,检查时会发现腹腔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若出血量过大,必须立即采取手术干预,以免对生命构成威胁。然而,对于出血量较小的患者,保守疗法更为适宜,因破裂口通常能自然闭合。
2024-12-14随着外科微创手术和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已经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腹腔镜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对腹腔和盆腔的脏器干扰小、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切口小且美观、住院天数短等优点。但腹腔镜用于妇产科患者术后会出现肩部酸痛和膈肌酸痛、肋间牵扯痛等非切口的疼痛,发生率在35%~80%,多持续48~72h后自行消失。
2024-12-02乳腺癌是当前女性的高发性恶性疾病,严重威胁女性群体的健康和生命。化疗是乳腺癌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具有治疗效果好、适用群体广、治疗起效快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良反应,其中癌因性疲乏就是常见并发症。随着中医影响力的逐步扩大,人们对中医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基于中医思想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应运而生。
2024-11-18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是由于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异常造成的盆腔器官下降,脱出于阴道内或阴道外,进而引发的器官位置异常及功能障碍,主要症状为阴道口肿物脱出,可伴有排尿、排便和性功能障碍[1]。有研究显示,成年女性POP患病率>40%,且发病率随老龄化的加剧呈上升趋势[2-3]。
2024-10-24乳腺癌属于妇科恶性肿瘤,临床以手术、化疗治疗为主。既往常采用外周静脉输液的方式向患者提供化疗药物,但该类药物刺激性、毒性较大,且多次穿刺易对皮肤造成损伤,从而影响治疗的依从性[1]。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能减轻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提升患者化疗期间的舒适度,同时也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4-10-10目前对PFD的保守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凯格尔训练、电生物反馈治疗、盆底磁治疗等。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发现各种治疗方式均有其优势和不足。但采用磁电联合、优势互补、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治疗方式,突破了单一治疗的局限性,也为后续的家庭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24-09-25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极高的恶性肿瘤,其患者群正趋于年轻化[1-2]。乳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为外科手术治疗,但因手术的特殊性,术中易损伤患者患肢局部淋巴管及部分运动肌群,导致患者术后出现患肢淋巴水肿、上肢功能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影响患者日常生活[3]。
2024-09-20人气:21810
人气:18310
人气:16266
人气:15707
人气:1493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护理
期刊人气:7242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武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3768
国内刊号:42-1787/R
邮发代号:38-116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690
影响因子:0.241
影响因子:1.185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0.07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