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在难产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价值评价。方法:研究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50例难产产妇为对象,护理上实施预见性护理,作为第Ⅱ组,并以我院同期难产产妇50例为第Ⅰ组,护理上实施常规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难产产妇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率、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难产产妇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第Ⅱ组难产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第Ⅰ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第Ⅰ组,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第Ⅰ组,满意度明显高于第Ⅰ组,经X2检验对比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难产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价值高,可有效的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提升产妇满意度,值得推广。
难产指的是因产妇或胎儿等因素造成孕妇分娩进程延缓,对母婴结局造成不利影响。临床上处理难产为确保母婴安全,多行剖宫产分娩,但因剖宫产带来较大创伤和较多并发症,产后产妇可出现感染、出血和抑郁等并发症,而新生儿也可继发吸入性肺炎等风险,因而需加强妊娠期、分娩期和分娩后期的护理工作,最大程度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健康[1]。本研究探讨了预见性护理在难产护理中的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50例我院分娩的难产产妇为对象,作为第Ⅱ组,并以我院同期分娩的难产产妇50例为第Ⅰ组。第Ⅰ组难产产妇50例中,年龄最小22岁,最高34岁,平均年龄(26.51±1.39)岁;初产妇36例,经产妇14例。胎儿预测体重2.8-4.5kg,平均(3.13±0.42)kg;孕周38周~42周,平均孕周(39.78±2.41)周;第Ⅱ组难产产妇50例中,年龄最小23岁,最高36岁,平均年龄(26.75±1.32)岁;孕周38周~42周,平均孕周(39.09±2.63)周;初产妇37例,经产妇13例。胎儿预测体重2.7-4.5kg,平均(3.12±0.42)kg。两组难产产妇年龄、孕周、产次、胎儿预测体重等可比性高,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第Ⅰ组难产产妇护理上实施常规性护理。包括产前教育、心理疏导、分娩中细心操作,分娩后产褥期保健知识宣教和新生儿照护指导等。
第Ⅱ组难产产妇护理上实施预见性护理。(1)妊娠期。告知产妇保持愉悦心情,促进胎儿健康成长;注意休息,合理进行有氧运动,以左侧卧位进行休息;穿着宽松、柔软衣物,避免穿高跟鞋和紧身衣。(2)产前。定期产检,了解胎儿发育情况,并进行胎儿体重评估,根据体重评估结果对产妇进行分娩知识的讲解和选择分析[2]。(3)分娩期。做好剖宫产、阴道助产准备,备好相关急救措施应对新生儿窒息和大出血。(4)分娩后。应用抗生素进行感染的预防性用药,并协助产妇调整体位,避免褥疮的发生;加强对产妇产后的心理疏导,及早进行母婴接触和吸允,减少产后抑郁发生率。并指导产褥期护理要点、新生儿抚触、沐浴、脐部护理和科学喂养知识,使产妇尽快适应角色变化,并加速产后康复[3]。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难产产妇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率、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难产产妇满意度的差异性。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检验方式为χ2检验。P<0.05为组间或组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依据。
2、结果
2.1 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率的比较
第Ⅱ组难产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第Ⅰ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第Ⅰ组,P<0.05。见表1.
表1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率的比较
2.2 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和难产产妇满意度比较
第Ⅱ组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第Ⅰ组,满意度明显高于第Ⅰ组,P<0.05。见表2.其中,第Ⅰ组有2例产后出血、2例产后感染和2例产后抑郁;第Ⅱ组有1例产后出血。第Ⅰ组新生儿有2例窒息、1例吸入性肺炎、1例臂丛神经损伤;第Ⅱ组新生儿有1例窒息。
表2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和难产产妇满意度比较
3、讨论
预见性护理是指根据可预见、推测的以及结合以往临床经验中可获知的医疗风险,预先采取有效护理方法进行预防的护理方式[4]。预见性护理属于临床新型护理途径,符合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从患者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患者预后的改善,并给予其最佳护理干预,有效规避不良医疗事件的发生。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难产护理中,从妊娠期、产前、分娩期和分娩后四个阶段实施预见性措施,有效降低了剖宫产率,改善了母婴结局[5-6]。
本研究表明,第Ⅱ组难产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第Ⅰ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第Ⅰ组,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第Ⅰ组,满意度明显高于第Ⅰ组,提示预见性护理在难产护理中的价值高,可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提升产妇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改霞.预见性护理在难产护理中的价值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24(4):73-74.
[2]郭春梅.预见性护理在难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6(28):241-242.
[3]陈炜.预见性护理在肩难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13(7):41-42.
[4]谭亚杰,江朵,黄丽梅等.预见性护理在肩难产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医疗,2011,30(6):164-164,166.
[5]张婕婧.预见性护理在肩难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4):938-939.
[6]王旭.预见性护理在肩难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25(15):122-122,113.
李小梅.预见性护理在难产护理中的价值评价[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22(z2):159-159. DOI:10.3969/j.issn.1672-187X.2016.z2.229.
分享:
通过改善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功能,可以有效缓解因肌肉紧张、炎症或其他盆底功能障碍引起的疼痛。盆底康复护理虽可一定程度地缓解慢性盆腔痛患者的症状,但其效果往往受到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积极心理护理作为一种辅助手段,通过心理干预和情绪调节,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应对机制,从而提高康复护理的效果。
2025-03-21子宫肌瘤为女性常见疾病,当其较大时需通过手术切除,然而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在手术期间实施高效、优质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手术效果,促使患者术后快速康复[1]。子宫肌瘤手术造成身体创伤,患者术后会承受疼痛感,同时也易发生心理应激反应,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因此加强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非常有必要[2]。
2025-03-03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宫腔镜检查作为妇科门诊中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其应用日益广泛 。然而,患者在接受宫腔镜检查时由于对检查过程的不了解和对疼痛的恐惧,往往会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这会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还可能对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常规护理模式在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检查依从性方面存在局限性。
2025-02-06辅助生殖技术是采用促性腺激素诱导排卵,旨在帮助不孕不育家庭实现怀孕愿望,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为其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卵巢多卵泡发育、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双侧卵巢异常增大等,若没有及时干预,OHSS可能会引起血管栓塞、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2025-01-28异位妊娠是指胚胎着床在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常导致流产、输卵管破裂,病情较为严重 。腹腔镜手术是治疗异位妊娠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疾病本身和手术作为应激事件,加之患者角色转变、疾病知识缺乏等因素影响,极易引发一系列负性情绪,影响手术顺利开展,且会诱发或加重患者心理问题,不利于术后恢复 。
2025-01-23卵巢黄体破裂是妇科急症中常见的一种情况,患者通常因腹部疼痛前来就医,检查时会发现腹腔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若出血量过大,必须立即采取手术干预,以免对生命构成威胁。然而,对于出血量较小的患者,保守疗法更为适宜,因破裂口通常能自然闭合。
2024-12-14随着外科微创手术和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已经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腹腔镜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对腹腔和盆腔的脏器干扰小、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切口小且美观、住院天数短等优点。但腹腔镜用于妇产科患者术后会出现肩部酸痛和膈肌酸痛、肋间牵扯痛等非切口的疼痛,发生率在35%~80%,多持续48~72h后自行消失。
2024-12-02乳腺癌是当前女性的高发性恶性疾病,严重威胁女性群体的健康和生命。化疗是乳腺癌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具有治疗效果好、适用群体广、治疗起效快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良反应,其中癌因性疲乏就是常见并发症。随着中医影响力的逐步扩大,人们对中医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基于中医思想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应运而生。
2024-11-18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是由于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异常造成的盆腔器官下降,脱出于阴道内或阴道外,进而引发的器官位置异常及功能障碍,主要症状为阴道口肿物脱出,可伴有排尿、排便和性功能障碍[1]。有研究显示,成年女性POP患病率>40%,且发病率随老龄化的加剧呈上升趋势[2-3]。
2024-10-24乳腺癌属于妇科恶性肿瘤,临床以手术、化疗治疗为主。既往常采用外周静脉输液的方式向患者提供化疗药物,但该类药物刺激性、毒性较大,且多次穿刺易对皮肤造成损伤,从而影响治疗的依从性[1]。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能减轻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提升患者化疗期间的舒适度,同时也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4-10-10人气:16583
人气:15508
人气:14681
人气:13937
人气:1279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期刊人气:4093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5-2216
国内刊号:21-1332/R
邮发代号:8-172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51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240
影响因子:0.891
影响因子:1.47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