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花生果腐病是当前花生生产的主要病害,对花生产量影响大,防治困难。本文对花生果腐病发病症状和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
花生果腐病,又称烂果病,是近年来突发于我国北方花生种植区的一种新型土传病害,在河南、山东、河北、辽宁等花生主产省均有发生。由于花生果腐病具有分布范围广、危害重、难防治等特点,对花生生产的影响呈逐年加重之势,已经成为河北省及我国北方花生产区的主要病害。据调查,花生感染果腐病,一般可导致30%~100%的花生荚果腐烂,普通病情地块可造成20%的减产,病情严重地块减产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目前,花生果腐病已经严重威胁到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安全,加强对果腐病的有效防控势在必行。
1、花生果腐病发病症状
1.1 荚果感病症状。
花生果腐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花生荚果腐烂。发病初期,荚果果皮上出现深褐色的小块病斑,随后病斑逐渐扩大并扩展到整个荚果,内种皮发黄,籽粒发育不良,比正常籽粒小。多数荚果果嘴端先被侵染,轻者造成整个荚果或半截荚果变黑,严重的整个荚果都为深黑色,果皮和果仁腐烂。
1.2 受害植株症状。
从结荚期一直到成熟期均可感染花生果腐病。从地上部看,花生果腐病受害植株地上部与正常植株无差异,而地下部分老果腐烂或全部荚果腐烂。发病早受害重的植株,表现茎叶浓绿、叶部病害轻,至收获期也无明显落叶症状,不死秧,拔出病株可见根系繁茂,根部外表皮发黑,荚果几乎全部腐烂。田间一般整株发病或点片发生,严重时整个地块发病。
2、花生果腐病发生原因
诱发花生感染果腐病的因素较多,发病原因也比较复杂。经调查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病原菌复合侵染。
病原菌侵染是导致花生感染果腐病的主要原因。据报道,花生果腐病为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性病害,该病病原菌种类复杂,不同区域病原菌也有差异。王传堂等对山东莱西和河北行唐两地的花生果腐病病原鉴定,认为镰刀菌可能是导致这两个地区花生烂果的主要病原。李术臣等对石家庄、保定等地的花生果腐病病原鉴定,花生果腐病主要是由茄镰刀菌和群结腐霉复合侵染引起,茄镰刀菌和群结腐霉菌是河北省花生果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孙伟明等对河北省多地的花生果腐病病原鉴定,花生果腐病是由侵脉新赤壳菌侵染而引起的病害。于静等对全国各大花生产区的花生果腐病病原鉴定,群结腐霉菌是引起花生烂果的主要致病菌。邢晓丽等对河南省中牟县采集的花生病株病原菌进行鉴定,认为该病原菌主要侵染源为镰刀菌,次要侵染源为腐霉菌。
2.2 不利的气候条件。
花生生长中后期,先遇到严重干旱或高温干旱,造成花生长势弱、抗性下降,此后又遇到较大的降雨,有利于病原菌侵染,导致花生果腐病加重。这种先旱后涝引起的烂果,以沙土地较为严重,且同一地块地势高的地方烂果较重。花生结荚期至饱果成熟期,连续降雨或突遇大雨田间积水,土壤湿度大,透气性差,散墒不及时,导致果腐病加重。这种后期多雨引起的烂果,以黏土地较为严重,且同一地块,地势低洼的地方烂果较重。
2.3 不良的土壤环境。
花生果腐病是一种土传病害。花生连作地块,土壤中积累的病原菌逐年增多,同时花生根系还会分泌一些有毒物质,再加上化肥的过量施用,造成土壤板结、养分失衡和盐渍化程度增高,花生生长的土壤环境明显变劣,极易诱发花生果腐病。近年来调查发现,土壤缺钙、含钾量过高的地块,花生果腐病较重。
2.4 其他病虫害的影响。
花生根腐病、茎腐病、白绢病等病害的交互侵染,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啃咬荚果造成损伤,也是诱发和加重花生果腐病的原因。
3、花生果腐病综合防控技术
目前,在花生生产上,对果腐病尚无特效药物和专用防治技术,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控技术。
3.1 轮作倒茬,平衡施肥,改良土壤微环境。
花生连年重茬种植,会加重果腐病的发生和危害,连作年限愈长,烂果会明显增多。花生可以与玉米、谷子、小麦等禾本科作物换茬轮种,间隔2~3年,能够明显降低病果率,较好的控制花生烂果病的危害,但不适宜与豆科作物、蔬菜等连茬或倒茬种植。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减少钾肥施用量,增施钙、硫、锌、锰、硼等中微量肥料,后期叶面喷肥,能明显减轻花生果腐病的发生,还能明显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不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一方面,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施到土壤中,在其缓慢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和一定的热量,出现花生烧苗,引发根腐病、茎腐病,导致果腐病加重;另一方面,未腐熟的有机肥有利于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产卵繁殖,会加重地下害虫为害而引发果腐病。适当增施生物菌肥,可增加土壤中有益菌数量,有利于提高花生自身抗病性和改善土壤微环境。
3.2 选用良种,药剂拌种,减轻病原菌侵害。
不同的花生品种对果腐病抗性有明显差异,在发病区域可推广种植具有较好抗逆性和丰产性的新品种替代老品种。花生脱壳前充分晒果,以减少种子带菌率。脱壳后精选种子,剔除秕、病、虫、霉变和发芽粒,提高种子质量。播前选用杀虫剂和杀菌剂进行混合拌种,可有效预防蛴螬、根腐病、茎腐病、果腐病等病虫害的发生,是预防果腐病发生和减轻其危害的一项有效措施。可用拌种剂有:吡虫啉600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5g/L(100g药剂拌种花生12.5~15kg)、吡虫啉600g/L+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110g药剂拌种花生12.5~15kg)、62.5g/L精甲·咯菌腈(37.5g/L精甲霜灵+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50g药剂拌种花生50kg)。
3.3 加强田间水分管理,早防早治,降低病害损失。
花生生长期间,要加强田间水分管理,预防果腐病发生。花生花针期遇旱要及时浇水,防止花生过度受旱。花生结荚期遇涝要及时排水,避免土壤长期湿涝,预防烂果病发生。对花针期受旱期长,受旱较重,花生生长较差,有可能发生果腐病的地块,在花生生长后期浇水或连续降雨后,一定要注意叶面喷肥和茎基部淋喷杀菌剂,防治和减轻烂果病危害。在保证遇旱及时浇水的同时,还要注意尽量不在持续高温阶段浇水,并避开晴天中午高温时段浇水,可以采用沟灌、滴灌、喷灌等方式,以防花生田长期积水引发烂果。花生生长到结荚期,也就进入了果腐病发病期,要注意早防早治。每隔10~15d,可用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等药物连续喷施2~3次,也可以叶面喷施芸乐收等花生高产套餐,能有效预防烂果病的发生。当花生感染果腐病后,要及时打药控制,越早越好。在发病初期可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粉剂喷雾,也可使用36%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灌根,减轻果腐病为害,降低产量损失。
参考文献:
[1]王传堂,禹山林,于洪涛.花生果腐病病原分子诊断[J].花生学报,2010,39(01):1~4.
[2]李术臣,贾海民,赵聚莹,等.河北省花生果腐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05):37~39.
[3]孙伟明,时晨,张梦涛,等.花生侵脉新赤壳菌果腐病生防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防病效果[J].微生物学报,2018(09):1573~1581.
[4]于静,马骏,许曼琳,等.花生果腐病病原鉴定及化学药剂的室内筛选[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9.
[5]邢晓丽,王磊,王文斌.中牟县花生果腐病病原菌种类鉴定及药剂防治试验[J].基层农技推广,2019(01):28~30.
程增书,王瑾,宋亚辉,陈四龙,金欣欣,李玉荣.花生果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20(08):47-48.
基金: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项目(HBCT2018090201);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6226301D,19226418D);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201008).
近年来,我国农业工作者一直在研发高效优质缓释肥品种,以期通过缓释肥的施用,提高农业生产中的肥料利用率[1]。但是,缓释肥既具有肥效长、损失小等优点,又具有生产成本高、肥效见效慢[2]的缺点,故其在农业生产中不能完全替代常规速效化肥,如何结合化肥和缓释肥的各自优势进行配合施用已成为研究重点。
2023-11-27首先,有机肥与化肥相比,其不仅为农作物提供了更加全面且充足的养分,而且在改善土壤营养结构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很多地区都存在着农业生产过程中有机肥施用比例小、秸秆还田政策落实不到位、化肥过量施用等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严重阻碍和制约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1-08-05在瓜州县南岔镇进行的棉花“3414”肥料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田块肥力中等,N元素对产量的影响明显,增施氮肥和钾肥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但不是施的越多越好,氮肥、磷肥和钾肥科学合理搭配可增加棉花产量。过量施肥不仅不能提高作物产量,还会造成肥料浪费,增加投入成本,严重时还会导致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
2021-07-28化肥可有效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但化肥的科学合理施用需进行相关试验和测算,不合理的施用不仅会造成浪费,还会造成一系列的生态污染问题,导致土地丧失肥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在分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对策。
2021-07-26目前,中国农业中化肥的过量施用,不仅关系到农业投入的巨大浪费,更关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为此,2016年农业部提出化肥零增长目标,福建省也出台了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通过推广绿肥种植、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配方施肥等措施,减少化肥投入的同时,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
2021-04-01硼是植物生长和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硼在植物中的直接功能是参与植物细胞壁建成,桥接细胞壁和细胞膜;间接功能有参与糖类的运输、核酸的合成、生长素代谢、花粉管的发育、细胞膜的稳态以及光合作用等。缺硼会导致植物出现新叶枯死,老叶扭曲、变脆,叶脉木栓化破裂,花而不实,果实流胶等症状,增施硼肥能够有效提高玉米。
2021-03-29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是植物吸收的主要氮形态,介质pH对植物根系吸收不同形态氮素有重要影响。刺梨(Rosaroxburghii)是原产中国西南地区的特有树种,果实营养丰富,在食品开发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近年来种植规模日益扩大。以往的研究发现,在微酸性介质环境中刺梨对硝态氮的吸收表现出明显的偏好。
2021-03-26甜菜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在我国主要有东北、华北及西北三大产区,其中华北地区已成为我国甜菜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2018年和2019年的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了14.07万hm2和13.67万hm2,内蒙古是华北甜菜的主要产区,其2018年和2019年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2.67万hm2和13.07万hm2。
2021-03-24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蔬菜的需求也日渐增多。结球生菜因营养价值较高,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和VC,富含水分,清脆爽口,深受消费者欢迎。结球生菜的产量和品质与氮肥施用量关系密切,过量施用氮肥会造成结球生菜中硝酸盐积累和营养品质下降[1]。因此,在大兴区魏善庄镇开展不同氮肥施用量试验,研究氮肥用量对结球生菜产量、品质和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为结球生菜合理施肥提供参考。
2021-02-23为了明确花生增施中微量元素化肥的效果,特于2020年进行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增施硼、钼肥后,可促进花生根瘤菌的形成,光合优势强,为花生高产奠定了基础;在推荐配方的基础上可以减少氮、磷、钾20%的用量,既可减少化肥投入,又可获得最佳产量;将硼、钼肥作基肥施用后,最好再进行1次叶面喷肥,硼肥作基肥的喷钼肥,钼肥作基肥的喷硼肥,交叉使用效果最佳。
2021-02-23人气:7410
人气:5953
人气:5276
人气:5046
人气:472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期刊人气:3724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8-505X
国内刊号:11-3996/S
邮发代号:82-169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287
影响因子:1.181
影响因子:0.599
影响因子:2.217
影响因子:0.07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