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霍邱县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52例,以入院时间前后顺序分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与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58±1.31)ml,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20.17±1.67)h、排便时间(27.13±2.45)h、下床时间(32.18±3.01)h、疼痛持续时间(69.25±6.46)h、住院时间(4.31±1.17)d,分别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3.85%,低于对照组的23.08%,P<0.05。结论 对腹股沟疝予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更快,并发症更少。
腹股沟疝为普外科常见疾病类型,其病理特征为腹腔内容物通过腹股沟解剖结构薄弱区域异常移位,形成体表可触及的异常膨出物[1]。在腹股沟疝的治疗中,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方法。传统的腹股沟疝手术主要为开放手术,往往存在创伤大、术后复发率高及易出现疼痛等情况[2]。伴随微创外科理念的深入发展,当前临床对外科手术术式的选择标准也不断发展,特别在术后快速康复和切口隐蔽性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创伤小及切口美观的微创手术逐渐受到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广泛关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迅速的特点,成为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常用方式[3]。基于此,本研究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霍邱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腹股沟疝患者,分析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霍邱县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52例。以入院时间顺序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26例。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29~79(54.67±5.21)岁;疾病类型:斜疝23例,直疝3例。观察组均为男性,年龄38~81(55.18±5.43)岁;疾病类型:斜疝22例,直疝4例。两组基础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确诊腹股沟疝[4];(2)满足手术指征;(3)认知正常;(4)临床资料完整;(5)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血液系统疾病;(2)心肝肾损伤严重;(3)恶性肿瘤;(4)合并股疝、嵌顿疝等;(5)拒绝参与研究。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取侧卧位,消毒铺巾后,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注入适量局麻药,待麻醉效果满意后开始手术。术中调整体位为平卧位,患侧下肢稍外展,充分暴露手术部位。在腹股沟韧带上方约2cm处做一斜形切口,长度约6~8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腹外斜肌腱膜,打开腹股沟管,暴露疝囊。将疝囊分离至颈部,对斜疝可行完全分离或横断,直疝则需游离后在疝囊基底环开腹横筋膜,将疝囊翻转。将补片置入腹外斜肌腱膜和腹横筋膜之间的腹股沟盒,用网塞将疝环堵住后,在上方加平片。对于较大的疝孔,可使用重叠修补法,即在原补片基础上再加一片补片进行重叠修补。在修补完成后,逐层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和皮肤。
观察组采用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患者入室后,采用全身麻醉,取头低脚高斜卧位,并将患侧抬高约30°。于脐下做小切口,长度1cm左右,置入Tracor建立气腹,注入CO2气体,压力维持在12~15mmHg。在脐孔上缘作10~12mm的主操作孔,两侧腹直肌外缘平脐或脐下水平分别作5mm的辅助操作孔。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明确腹股沟区解剖结构,辨认疝类型和分型。暴露腹膜前间隙,分离疝囊,直至暴露Cooper韧带。将补片剪裁成适当大小,覆盖疝孔及周围区域,将补片固定于Cooper韧带、耻骨结节、腹直肌外缘及联合肌腱。用可吸收线对腹膜进行间断缝合,覆盖补片,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指标(术后排气、排便、下床、疼痛时间与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切口感染、尿潴留及阴囊水肿)。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治疗指标观察组的手术时间(56.46±5.24)min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5.58±1.31)ml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手术治疗指标比较(x±s)
2.2术后恢复指标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20.17±1.67)h、排便时间(27.13±2.45)h、下床时间(32.18±3.01)h、疼痛时间(69.25±6.46)h、住院时间(4.31±1.17)d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比较(x±s)
2.3术后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率为3.85%,低于对照组的23.08%,P<0.05。见表3。
表3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
3、讨论
目前,外科手术仍是临床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主要方法,常规多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即通过在腹股沟区域放置补片来加强腹壁,减少疝复发。该术式技术成熟、效果良好[5]。然而,由于腹股沟区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于复杂的腹股沟疝,如较大的斜疝、直疝或复发疝等的实施难度较大,易导致修补不完全或补片放置不当,从而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同时,补片放置可影响腹股沟区的正常解剖结构,如精索的位置,从而对精索血管和神经造成压迫或损伤,影响患者的生殖功能或引起术后疼痛[6]。
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通过三个小切口进入腹腔,利用腹腔镜和专用器械在腹腔内完成疝修补操作,减小了手术创伤,受到患者的青睐[7]。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在腹腔镜下完成,对于双侧疝、复发疝、股疝和较大的疝孔修补更加方便;而且,由于腹腔镜手术的空间开阔,医生可在直视下操作,对于复杂的疝修补手术或存在多种疝的患者,操作更为简便[8];同时借助腹腔镜改善手术视野,不仅可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减少并发症发生,手术过程中更易发现并处理对侧或周围的隐匿性疝[9]。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56.46±5.24)min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5.58±1.31)ml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术式的创伤更小,出血量更少。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各恢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该术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考虑原因为,该术式属于微创手术,只需要在患者腹壁上打几个小孔即可完成手术,手术创伤小,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小,术后患者疼痛感较轻,可减少对镇痛药物的需求,且患者可更快地恢复日常活动。同时,小切口微创手术减少了细菌入侵的机会,降低了切口感染的风险。此外,该术式不破坏腹股沟管的正常解剖结构,保留了提睾肌和精索血管、神经的完整性,减少了术后因组织损伤导致的并发症[10]。
综上所述,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术中患者出血量少,恢复迅速,且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鞠雷,魏士博,尚海.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与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照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9,47(7):693-694.
[2]杨成,胡凯峰,彭悦,等.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25):51-55.
[3]杨有才,徐建,王俊敏.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近期效果对比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4,30(1):74-76.
[4]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8,21(7):721-724.
[5]祖连平.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21,34(3):66-67.
[6]林永忠,林增烜,钱之远.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9,17(5):480-482.
[7]熊军辉,罗艳.腹腔镜下经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与传统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4,30(10):57-61.
[8]马国峰.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对微环境指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4,22(13):46-49.
[9]赵今,张碧涛,刘杲.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22,16(3):334-337.
[10]许华,胡明超,顾建春.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中处理疝囊方式的应用效果研究[J].腹部外科,2022,35(5):363-366.
文章来源:秦国宁.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生命科学仪器,2025,23(04):13-15.
分享:
妇科腹腔镜手术是现代微创外科技术的代表,凭借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麻醉是手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效果直接关系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的术后康复质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麻醉管理要求提供足够的镇痛与肌松效果。
2025-04-23随着医疗诊疗水平的提高,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对舒适化诊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全身麻醉苏醒期进行吸痰、拔除气管导管等操作时,通常会出现呛咳、躁动等不适,使患者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1]。拔除气管导管时引起的不良症状,如果不采取干预措施,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
2025-04-21腹腔镜手术在临床发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是胸科疾病诊疗的主要手术方式[1]。随着医疗器械的创新和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开始向着微创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对于传统的腹腔镜手术,需要按照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为了避免受到气管插管的影响引起不良反应,临床建议使用非气管插管麻醉。
2025-04-21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作为微创手术方式,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子宫疾病,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功能性子宫出血等,此手术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而受到越来越多患者和医生的青睐[1]。然而,尽管其优势明显,手术过程中仍需关注麻醉要求、术前准备时身体的暴露、以及术中使用的低温液体和二氧化碳气腹等多种因素。
2025-04-17老年人多合并隐匿性慢性疾病,存在年龄相关性脏器功能减退等情况,手术及麻醉时间的延长会明显增加手术风险,严重者可出现多脏器衰竭。有研究显示,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的死亡率高达21%[2-4]。因而如何缩短腹腔镜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发生率成为外科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2025-04-16胆囊疾病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目前主要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是目前临床治疗胆囊疾病首选的治疗手段[1]。尽管LC术后疼痛程度不及开腹手术,但有研究显示,仍有30%~50%的患者面临术后疼痛的困扰[2]。
2025-04-15腹股沟疝为普外科常见疾病类型,其病理特征为腹腔内容物通过腹股沟解剖结构薄弱区域异常移位,形成体表可触及的异常膨出物[1]。在腹股沟疝的治疗中,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方法。传统的腹股沟疝手术主要为开放手术,往往存在创伤大、术后复发率高及易出现疼痛等情况[2]。
2025-04-15子宫肌瘤作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病症,通过手术剔除可有效治愈。现阶段,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临床应用较为普及,在手术创新上具有微创治疗,快速康复的特点。但是采用腹腔镜技术对于患者心理、身体及预后产生一定影响。在患者围术前、中、后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围术期患者自身所产生的应激反应。
2025-04-07隐睾为男性胎儿时期,睾丸未能下降至阴囊内,隐睾位置处于腹股沟内环扣以上称为高位隐睾,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可能引发成年后少精或无精,甚至产生癌变,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1]。目前,腹腔镜手术是治疗高位隐睾的首选方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够被患儿与家属所接受。
2025-03-25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属于微创手术,适用于肿瘤位于胃的中远端的患者,可清除肿瘤病灶,并清扫淋巴结,以达到尽量根治的目的[1]。但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在切除病灶的同时,会对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造成一定影响,故术中需重建胃肠道,以改善患者胃肠功能,
2025-03-18人气:16671
人气:16005
人气:15570
人气:15295
人气:1484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期刊人气:2369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北京朝阳医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392X
国内刊号:11-9288/R
邮发代号:80-991
创刊时间:2007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