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模式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于我院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应用整体护理。比较两组应激指标、负性情绪评分、各临床指标恢复时间、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应激指标、负性情绪评分、各临床指标恢复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将整体护理模式应用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中,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普及。
子宫肌瘤为良性肿瘤,临床常采用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且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发挥出了积极的价值[1]。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仍然会有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不但会对其治疗依从性带来影响,同时也会导致其在手术期间发生应激反应,继而对治疗进程带来不利影响。针对于此,需积极开展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然而常规护理方法缺乏系统化且内容过于单一,因此并不能够满足患者的实际所需。而整体护理模式则会在实施的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并从围术期展开综合性、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特点,在提升患者预后效果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于我院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手术指征,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盆腔手术病史或其他生殖系统疾病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严重脏器疾病者,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者。按照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年龄21~50岁、平均(36.88±2.48)岁,已婚39例、未婚14例,已生育33例、未生育20例,单发性肌瘤35例、多发性肌瘤18例;试验组:年龄22~49岁、平均(36.74±2.52)岁,已婚38例、未婚15例,已生育34例、未生育19例,单发性肌瘤34例、多发性肌瘤1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术前按照常规流程完成健康宣教及检查工作;术后常规指导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并予以心理护理。试验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1)术前。①优化健康教育:结合患者认知度不同展开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通俗易懂的描述方式讲解疾病产生的原因、常见治疗方法、预后效果等,并耐心解答患者所提疑问;②优化病房护理:为患者营造出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使之身心得到放松;③优化心理护理:同患者深入交流,获取信任,了解其焦虑、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然后制定出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计划。(2)术中。陪同患者进入到手术室内,并同手术室护士共同配合完成术前麻醉准备工作,对患者予以积极的安慰与鼓励,使其术前紧张情绪能够得到良好改善,降低自身机体应激反应的发生率;同时,手术期间需注意不要与患者,或与其他医务人员谈及关于病情的相关内容,使患者能够处于更加放松的状态。(3)术后。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对其是否存在不适症状加以询问,若有异常问题出现则及时向医生反馈,并使用恰当的护理干预。待患者排气后,指导其适当摄入营养丰富的半流质食物,然后逐步过渡至普通食物,并指导患者应当尽早下床活动,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建立气腹10 min、手术完成后的应激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心率、血糖水平。(2)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的负性情绪,分数越高表明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3)对比两组各临床指标恢复时间,包括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4)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3种。(5)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术后皮下血肿、肩背部疼痛、切口感染。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建立气腹10 min、手术完成后的应激指标比较
建立气腹10 min,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分别为(87.46±8.15)、(120.55±10.24)mmHg,心率分别为(80.14±7.62)、(87.49±6.87)次/min,血糖分别为(5.46±0.33)、(6.04±0.49)mmol/L;手术完成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分别为(84.04±6.28)、(105.10±7.17)mmHg,心率分别为(79.15±6.36)、(84.77±5.58)次/min,血糖分别为(5.32±0.58)、(6.11±0.63)mmol/L。试验组不同阶段的应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407、16.086、5.215、4.836、7.147、6.716,均P<0.05)。
2.2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55、0.191,均P>0.05);护理后试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98、7.419,均P<0.05)。见表1。
表1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2.3两组各临床指标恢复时间比较
试验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49±0.43)、(2.43±0.67)d,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26.17±4.58)、(37.25±8.03)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15.65±3.24)、(26.28±5.52)d,导尿管拔除时间分别为(4.41±0.46)、(6.19±1.53)h。试验组各临床指标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96、8.726、12.091、8.111,均P<0.05)。
2.4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满意30例、一般满意22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8.11%;对照组:满意24例、一般满意21例、不满意8例,护理满意度为84.91%。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0,P<0.05)。
2.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肩背部疼痛1例,发生率为1.89%;对照组:术后皮下血肿1例、肩背部疼痛4例、切口感染2例,发生率为13.2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7,P<0.05)。
3、讨论
子宫肌瘤在妇科疾病中较为常见,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患者患病初期的子宫肌瘤较小,此时症状并不明显,无须经特殊处理。但对于症状较为显著,甚至出现贫血等症的患者来讲,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临床医治,以提升其生活质量[2]。常见的治疗方法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虽然该治疗方法的优势包括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手术切口小等方面,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仍然会有负面情绪,导致诊治进程受到影响[3]。为保障患者能够拥有更高的预后效果,在对其实施手术治疗的同时,还需要积极配合科学的护理措施。其中,常规护理方法具有较大局限性,而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更为理想。
本文结果显示,试验组各应激指标、负性情绪评分、临床指标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分析原因:整体护理属于现代化护理模式的一种,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对患者社会需求、心理需求加以重视,并重点关注物理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对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与常规护理相比,其更具人性化、科学化特点。另外,该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加以优化,确保患者在围术期的护理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
综上所述,患者在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过程中,采取整体护理模式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提升预后效果,且并发症更少,患者满意度更高,适合深入探讨与使用。
参考文献:
[1]岳士霞.整体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中的运用效果研究[J].糖尿病天地,2021,18(6):219.
[2]何宝珍.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0,33(21):161-163.
[3]李丹.舒适护理在妇科子宫肌瘤切除术整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2):63.
文章来源:董雯雯,姜维梅.整体护理模式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4,41(01):63-65.
分享:
妇科腹腔镜手术是现代微创外科技术的代表,凭借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麻醉是手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效果直接关系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的术后康复质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麻醉管理要求提供足够的镇痛与肌松效果。
2025-04-23随着医疗诊疗水平的提高,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对舒适化诊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全身麻醉苏醒期进行吸痰、拔除气管导管等操作时,通常会出现呛咳、躁动等不适,使患者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1]。拔除气管导管时引起的不良症状,如果不采取干预措施,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
2025-04-21腹腔镜手术在临床发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是胸科疾病诊疗的主要手术方式[1]。随着医疗器械的创新和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开始向着微创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对于传统的腹腔镜手术,需要按照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为了避免受到气管插管的影响引起不良反应,临床建议使用非气管插管麻醉。
2025-04-21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作为微创手术方式,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子宫疾病,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功能性子宫出血等,此手术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而受到越来越多患者和医生的青睐[1]。然而,尽管其优势明显,手术过程中仍需关注麻醉要求、术前准备时身体的暴露、以及术中使用的低温液体和二氧化碳气腹等多种因素。
2025-04-17老年人多合并隐匿性慢性疾病,存在年龄相关性脏器功能减退等情况,手术及麻醉时间的延长会明显增加手术风险,严重者可出现多脏器衰竭。有研究显示,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的死亡率高达21%[2-4]。因而如何缩短腹腔镜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发生率成为外科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2025-04-16胆囊疾病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目前主要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是目前临床治疗胆囊疾病首选的治疗手段[1]。尽管LC术后疼痛程度不及开腹手术,但有研究显示,仍有30%~50%的患者面临术后疼痛的困扰[2]。
2025-04-15腹股沟疝为普外科常见疾病类型,其病理特征为腹腔内容物通过腹股沟解剖结构薄弱区域异常移位,形成体表可触及的异常膨出物[1]。在腹股沟疝的治疗中,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方法。传统的腹股沟疝手术主要为开放手术,往往存在创伤大、术后复发率高及易出现疼痛等情况[2]。
2025-04-15子宫肌瘤作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病症,通过手术剔除可有效治愈。现阶段,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临床应用较为普及,在手术创新上具有微创治疗,快速康复的特点。但是采用腹腔镜技术对于患者心理、身体及预后产生一定影响。在患者围术前、中、后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围术期患者自身所产生的应激反应。
2025-04-07隐睾为男性胎儿时期,睾丸未能下降至阴囊内,隐睾位置处于腹股沟内环扣以上称为高位隐睾,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可能引发成年后少精或无精,甚至产生癌变,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1]。目前,腹腔镜手术是治疗高位隐睾的首选方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够被患儿与家属所接受。
2025-03-25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属于微创手术,适用于肿瘤位于胃的中远端的患者,可清除肿瘤病灶,并清扫淋巴结,以达到尽量根治的目的[1]。但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在切除病灶的同时,会对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造成一定影响,故术中需重建胃肠道,以改善患者胃肠功能,
2025-03-18人气:22455
人气:18547
人气:16670
人气:16001
人气:1556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腹腔镜外科杂志
期刊人气:108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山东大学
出版地方:山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6612
国内刊号:37-1361/R
邮发代号:24-171
创刊时间:199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