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床旁DR检查已成为医院临床急危重及行动不便病人的常规检查,对疾病的诊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床旁摄片时,对周围病人或家属甚至医护人员产生辐射,因此必须重视辐射防护,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辐射防护三原则,特别是做好距离防护,规范操作,加强责任心和熟练的投照技能,避免重拍,同时选择合适的曝光参数和照射野,使辐射剂量整体减少,从而有效保护周边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健康,避免潜在的医疗纠纷。
床旁DR摄片已经成为医院临床急危重及行动不便病人的常规检查,对疾病诊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2],但是床旁摄片方便病人的同时,也带来了辐射问题。随着X线辐射防护各种法规的出台、宣传,加上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和健康知识的提高,辐射对健康的影响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越来越多地在医院一线工作中开展,满足临床需求已经成为放射科的首要任务,其中临床医生的床旁DR检查也与日俱增,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得不再次思考在床旁DR检查中的辐射防护问题。由于DR床旁摄片过程中,病人、工作人员及处于此环境的其他人员,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辐射,而病房墙壁、门窗及周边环境难以符合防护要求,因此在DR床旁摄片过程中如何做好辐射防护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病人的辐射剂量不论对病人的机体免疫或身体健康保障和临床治疗效果都是有帮助的[3-4]。下面就DR床旁摄片中的辐射防护进行探讨。
1、正确认识和理解临床医生的床旁摄片要求
医院临床诊疗中放射科满足临床需求是基本的工作职责,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病人是完全可以来到放射科检查,这样的床旁申请单每个技师每天都会遇到,其实根据《医用X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规定:床旁摄影仅适用于:急诊室抢救,手术中必要的放射检查,危重而不能搬动的病人,骨科牵引病人等,其他病人原则上不使用移动DR床旁检查。很显然这个规定明确告诉我们,必须把床旁摄片工作做好,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充分考虑非检查病人、家属、邻近床上不能移动的病人和相关医护人员,以免受到不必要的射线辐射。
2、床旁摄片中辐射问题一直存在
特别是在各科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监护室,一人摄床旁片,周边病床的病人,特别是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婴儿,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辐射。
2.1 用剂量仪实测
釆用JB4000型环境监测用XY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仪(上海精博工贸有限公司),迈㻞DR床旁机,15cm匀质水模,选择一个DR机房模拟三人间病房,床宽100cm,床间距100cm,模拟床旁摄片中常见的胸部仰卧前后位片,(焦板距100),曝光参数:70KV,5mAS,测试点选择六处分别是床头侧两边、床头侧床正中(非检查病人)、病房门口两边一侧靠墙体(技师曝光位置)、病房门口过道中间(医护家属人员通道)。测试方法:模拟对1床病人进行床旁摄片,对六个点进行辐射剂量测试,每个点曝光5次,测试6次,每次测试位置不变。时间:30S,单位:nSv/h,其中第一次不曝光测本底辐射剂量。
2.2 结果
病床头侧两边球管阳极端平均:4.686,阴极端平均:4.559,差值:0.127。病床两边辐射剂量无显著差异,在床旁摆位过程中确需家属帮助时,根据球管阳极效应规则,尽量在球管阴极端。
床曝光时,2、3床受到的辐射剂量均值:3.179,本底均值:0.722,床旁技师曝光位置剂量均值:1.408,本底均值,0.977,病房门口过道正中区剂量均值:0.471。本底均值,0.919,显然随着距离增加,辐射剂量明显减少,完全符合辐射剂量衰减规则,可以客观与病人或家属沟通,辐射剂量极低,消除顾虑。由于床旁DR摄片时周围环境难以符合防护要求,摄片技师也不同程度受到辐射,通过本组监测数据分析,曝光时技师安全距离尽可能大于5米,曝光时非检查人员和医护人员避免在病房门口停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
3、面对辐射我们仍然要完成床旁摄片任务
技师去摄床旁片,要尽可能把辐射减少到最低,要最大限度减少群体辐射。
评估临床医生开的床旁申请单,对不符合条件的病人主动与临床医生进行有效沟通,避免不必要的床旁摄片。出去摄床旁片时带上必须的防护用品备用。到达病房时,确认病人信息后,主动与周边床的病人或家属打招呼取得配合,尽量暂时离开病房,视情况给于家属或病人适当防护。
在重症监护室中,由于空间大、病人多,病情严重,各种监护设备和治疗通道几乎都不能移动,医护人员也多,防护重点是医护人员,特别是育龄期备孕的或已怀孕的人员,若有移动防护屏尽量使用,使辐射剂量降到最低,对于邻近床的病人视情况也应当给予必要的防护措施,曝光时候必须大声告知所有医护人员暂时回避或到移动防护屏后。
儿科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更应该重视辐射防护[5],由于新生儿对X线辐射较成人有更高的的敏感性和更大的潜在风险,特别是性腺,在没有家人陪伴的情况下,我们要有道德底线,必须给下腹部做铅布防护,甚至使用婴儿胸部X线摄片防护架。由于婴儿床较小尽可能移动到移动防护屏后摄片,避免对周围婴儿的辐射。
术中摄片因C臂专科自己使用,操作使用的临床医生防护意识淡薄,应该特别提醒重视,由于场地特殊,无菌环境,防护的重点同样是医护人员,曝光时告诉短暂的离开。床旁摄片技师的防护,由于DR床旁机型号较多,有线控的,有遥控的,目前DR床旁机曝光预置可任意调整,基本上离开到安全距离才会曝光,因此技师自己的防护有时会忽略了,由于床旁摄片的长期性,技师曝光时要穿上较轻巧的防护服。
4、总结
我们必须重视DR床旁摄片中的辐射防护,在实际工作中始终贯彻辐射防护的三原则即辐射实践正当化,辐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当量限值[6]。目前DR床旁摄片中的辐射,与传统的床旁机相比辐射剂量明显减少,但我们仍然要给病人或家属及环境中的医护人员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消除过虑,不要盲目的恐惧。
在床旁摄片较多的重症监护室配备必要的移动防护屏、铅衣等合格的防护用品,在各种防护中,距离防护是最有效的,对于医护人员和非检查人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在曝光时远离床旁机,可避免不必要的辐射。在具体技术操作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投照技能[7],认真摆位,尽量避免重拍,把焦板距缩到最短距离(100cm左右),缩小照射野,把曝光参数减到最合理的范围,使辐射剂量整体减少,从而有效保护周边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同时也避免了潜在的医疗风险。
参考文献:
[1]孙涛.合理便用床边摄影的必要性和科学性[J].中国医疗装备,2011,26(7):106-107.
[2]于新设,周雷.床旁X线摄影的防护[J].黑龙江医药,2011,24(I):108-109.
[3]陈春新,胡寅进,郑芳.放射卫生防护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0,(6):104-105.
[4]毕子珍.基层医院X线防护策略初探[J].山西医药杂志,2009,(6):557-558.
[5]邵为景.小儿胸部床旁摄影与防护[J].中国实用医药,2010,12(5):239-240.
[6]余建明.医学影像技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第3版,14.
[7]林黎娟.床边胸片拍摄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辐射卫生,2008,17(2):229.
杨江茂,朱晓艳,黄莹,等.床旁DR摄片中的防护问题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3):255-256.
分享:
卫星在太空执行长期任务时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在太阳辐射和空间高低温循环的影响下,卫星天线桁架温度变化可能高达四百多摄氏度。剧烈的温度变化可能会引起热致振动现象,影响天线性能,甚至可能导致卫星不能在预定轨道内运行。因此,在卫星天线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必须考虑太阳热辐射的影响,并进行空间环境下热力分析,以确保天线桁架的稳定性和天线性能的可靠性。
2024-12-04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关闭是处置设施运行终了时针对处置设施进行的活动。包括在废物安置完成后,通过覆盖近地表处置设施,回填或封闭地质处置库及其通道,并终止和结束所有相关建筑设置的活动,使处置库永久封闭。由于放射性废物本身的特性,在处置场运行期间并不能保证放射性核素衰变到对人与自然无害的程度,因此在处置设施关闭后也需要对其进行监护。
2020-08-28在水冷反应堆中,活化腐蚀产物是放射性输运的重要载体。研究表明,在反应堆系统运行、维修维护及退役等环节,对辐射防护、个人和集体剂量以及安全分析等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活化腐蚀产物(ActivatedCorrosionProducts,ACPs)。因此,对于水冷反应堆来说,回路中活化腐蚀产物源项的精确计算很有必要。
2020-08-28在目前放射诊断学的范围中,CT检查对患者而言是电离辐射强度较大的一种X射线检查,而性腺(男性睾丸或女性卵巢)属于对辐射敏感程度较高[1]的人体器官,甚至有可能诱发电离辐射的遗传效应,且性腺是辐射诱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而引起遗传缺陷所涉及的组织[2]。根据放射检查最优化原则[3,4,5]在其作为非检查部位时,必须给予特殊防护,以避免患者接受不必要的电离辐射[6,7]。
2020-08-28射线探伤在锅炉、压力容器、机械制造、化工、轮胎生产等行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射线探伤的应用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产生的射线对周围环境也产生一定的辐射影响。如果管理不当,泄露的射线会危及周围的环境安全及人体健康。目前,对射线探伤行业的安全监管已成为基层环保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
2020-08-28人类依靠太阳的光和热延续繁衍,依靠手机联络传递信息,依靠CT去检查身体,依靠核能优化我们的能源结构构筑更加清洁的环境,无论是生活在地球上或是空间站的每一个人都处在辐射的环境中,但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关心的辐射而言,我们更通俗的划分为“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辐射看不见、摸不到,我们需要依靠专业的仪器设备、科学的技术手段去监测和防护。
2020-07-09指出了核能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在不断地改善着人类能源需求的同时,如何保证核安全与辐射安全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探讨了核安全与辐射安全的定义,概述了核安全的发展历史,进而提出核安全与辐射安全对策:包括建设应急组织体系、提高专业人员素质、重新确立基准威胁、建立基本信息数据库、建立全国性核辐射监测网5个方面,以期对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2020-07-07移动式屏蔽检查热室可模块化地拆卸、运输、组装并实现简单检查功能,具备了较好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但同时,由于要兼顾机动性和灵活性,带来了辐射防护工作实施的一系列新问题。为解决相关问题,本文在参考现有核设施辐射防护体系建设标准的基础上,梳理了移动式屏蔽检查热室辐射防护剂量限制体系,开展了移动式屏蔽检查热室辐射防护解决方案研究。
2020-07-06针对放射性从业人员对辐射防护的需求,柔性防护材料无铅化在保障对X射线有效屏蔽的同时,亦可避免铅中毒对人体的危害。X射线不同能区的最优屏蔽材料设计,可满足工作人员在不同工作场所下对防护装置的高效和舒适性要求。本文通过理论计算与蒙特卡罗模拟相结合方法,针对不同X射线场所下的防护材料进行设计计算。
2020-07-06世界人口增加、社会生产力提高使得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化石能源的日趋短缺,迫使各国科学家将研究重心转移至新能源方面。本文综述了核电站防辐射涂料的辐射环境、相关标准及部分耐核辐射的树脂和功能填料,如:碳纳米管-环氧杂化树脂、纳米二氧化铈-石墨烯-环氧杂化涂层、碳化硼、钛酸盐、钼粉、钒盐及铬铁等,这些新材料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20-07-06人气:6685
人气:6543
人气:5431
人气:5262
人气:500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期刊人气:586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科技
国际刊号:1000-3436
国内刊号:31-1258/TL
邮发代号:4-403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505
影响因子:0.359
影响因子:0.033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