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新制度主义视域下本科创新教学发展路径研究

  2024-09-06    1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管理和教学方式不能有效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大学创新教学成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必由之路。基于H省内部分高校本科创新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新制度主义作为分析框架,从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要素出发,归纳总结出本科创新教学制度供给不够、教学制度依赖下的惯性阻碍、高校教学学术文化缺失等影响创新教学成效的障碍,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有组织模式培养、重构评价制度、厚植创新校园文化、深入实施数字化战略的建议。

  • 关键词:
  • 人才培养
  • 创新型人才
  • 创新教学
  • 新制度主义
  • 本科教学
  • 加入收藏

本科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根本,也是培养科学创新型人才的起点。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日益成为社会共识[1]。教学是教育活动的核心,一流本科教育无疑需要高质量的教学。然而,部分高校沿用的传统教学理念、教学管理和教学方式已经落后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形势,也落后于信息技术发展现实,造成教学无效化、学生“抬头率”低,严重影响本科教学质量,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2]。大学创新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认为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知识的构建者,在教学目标上倡导“以能力为中心”,能够克服高校传统教学对于人才培养的不利影响[3]。“传统教学”以系统知识传授为特征,“创新教学”则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特征[4]。大学创新教学理论顺应了国际学术界“以学生为中心”和“全人发展”等发展理念,与当今推进“双一流”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时代大背景相呼应。因此,高校开展创新教学是实现内涵式发展,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必由之路。本文从H省省内高校本科创新教学的现状与困境出发,以新制度主义为分析框架探索当前本科创新教学的发展路径。


1、高校本科创新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创新教学观念尚未成为主流

创新教学首先是教学观念的创新,要把“灌输式”教学变为“探究式”教学,把“传授知识”变为“探究知识”,把“接受知识”变为“培养能力”。从高校本科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有的教师对教育教学新理念理解得不够透彻,或受自身教育经历的影响,仍然选择最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有的教师没有对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或缺乏研究能力,将备课内容多年反复使用,造成教学内容滞后,不能将前沿知识和学科新动态、新成果引入课堂;有的教师讲授内容偏理论化,教学方法单一,协调能力不足。这些情况都与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要求差距较大。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一些高校的教学团队建设仍延续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以同一个教研室同一个专业方向或教同一门课程为单位进行的教学研讨活动居多,跨部门、跨学科,校企合作、产业联动等创新模式较少。部分教师不了解教学改革新思路,很少参加团队研讨与协同,合作意识薄弱,喜欢单打独斗,学校也缺乏激励机制。

1.2 青年教师教学发展机制不健全

以H省为例,全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任教师中,35岁及以下教师占比26.58%,36~45岁教师占比37.06%,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师队伍的主力军。新入职的高校教师基本为博士毕业,专业知识扎实,但在校学习期间大多缺乏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实践。青年教师入职后会接受学校组织的短期岗前培训来提升教学技能,大多数高校还实行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即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或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使青年教师尽快达到岗位的基本要求。但由于青年教师的教学理论基础薄弱,指导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H省内各高校建立了常态化的教师教学发展机制,设立了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开展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等各项工作。但各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普遍存在人员不足、专业性不强的情况,有的还挂靠在人事或教务部门,工作偏形式化,缺乏国家级的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示范带动作用不强,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教师参与培训频次不高,培训的覆盖面、受益面不足,甚至在开展教师发展服务时,还需要刻意去招募或者通过强制性的文件要求特定教师参加。此外,青年教师很难有足够的时间深入企业一线,不能直观地感受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或学科知识单一,面对市场出现的新问题、新技术,无法实现课程纵深进阶,缺乏跨学科的思维和解决各种复杂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些对于创新教学的开展形成较大的障碍。

1.3 创新教学异化为教学形式创新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课堂中涌现了大量新型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往往将看似“高大上”的信息化手段作为创新教学的重点,借助信息技术体现自己的“创新”,实际上没有将新的教学观念真正融入数字化教学。大多数高校已建成现代化的智慧教室,却忽略了数字技术赋能智慧教育的目的,让创新教学成为一种缺失教学目的的技术手段。很多高校教师反映,他们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遭遇的阻力和困难比预期的要多。尤其是在创新教学模式初期,由于现行教学评价制度的不完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有可能降低。有的教师一味追求学生评价的高满意度,盲目降低标准去迎合学生,让创新变成了一场作秀。


2、本科教学创新制度障碍剖析


知名社会学家理查德·斯科特提出关于新制度主义的广义界定:“制度包括为社会生活提供稳定性和意义的规制性(regulative)、规范性(normative)和文化—认知性(cultural-cognitive)要素,以及相关的活动与资源。”[5]以新制度主义为分析框架,本文认为本科教学创新存在以下障碍:

2.1 本科创新教学制度供给不够

规制性要素特别强调明确、外在的各种规制过程,如规则设定、监督和奖惩活动。制定相关制度,规定事情应该如何完成,并规定追求所要结果的合法方式或手段[6]。高校是一个理性的学术组织:它的组织目标明确,为学校内部的各种行为提供了具体的规则与规章,其中包括教学。在这个组织中,除了教学制度的执行者——教师,还有其他成员,比如教学制度的制定者——管理人员和教学制度的受益者——学生,他们各司其职。新制度主义认为,只有当制度创新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创新主体才具有意愿或动力供给制度[7]。就目前的情况看,一些高校的理念有待更新,对教学改革的主动规划不够或缺乏前瞻性,制度的制定停留在一味模仿的阶段,没有认真研究制度的创新怎样与本校实际情况结合得更好,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意愿和主动性来自愿加入。

2.2 教学制度依赖下的惯性阻碍

规范性要素则是指社会生活制度中“说明性、评价性和义务性的维度”,规定想要达到一定的目的必须有合法的方式或手段[6]。一方面,传统的教学观念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大部分教师对教学的认知仍停留在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主的阶段,对传统观念依赖性强,且在一些现有的教师管理考核制度下,受教师评优评先、职称晋级的政策导向或重科研轻教学思想的影响,不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学内容、学习先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对待教学“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另一方面,相对于知识水平的评价,创新教学实质上更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很多高校的教师教学评价全凭个人经验,或评价方式虽多样化,如开展了领导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但评价过程难免受形式主义或人情因素等惯性思维影响,使一些指标成为“摆设”,无法真实有效地为教学保驾护航,降低了评价的专业性和公平性。有的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不区分教龄长短、教授的课程类型、不同的授课方式等,对所有教师采用同一标准来评判,失去了评价的真实意义。

2.3 高校教学学术文化缺失

从文化—认知性要素来看,理查德·斯科特在“文化—认知”一词中使用了连接号,强调了文化和认知之间的联系,“外在的”文化框架完美地建造了“内在的”理解过程[6]。虽然学界对创新教学一直呼声不断,很多高校在校级层面上也组织开展了教学改革,但校园的教学学术文化淡薄依然是普遍现象。教学学术是指把教学视为学术形式的一种,与发现(研究)、应用、整合等其他三种学术形式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理念,并要求教师把教学活动公开化、同行互相开展评价。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只有全程贯穿思维性的模式,才能提升教学的创新性和挑战度,为教学带来新的思路。然而,在各种大学排名、各种评估的压力下,高校管理层将主要精力放在改善办学条件、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等方面,再加上教学改革进程慢、见效慢,因而相对忽视了教学质量建设。此外,高校迎接各种评估、检查、考核所涉及的行政事务,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使得教师个人在开展创新教学研究时力不从心。


3、新制度主义视域下本科教学创新发展路径探索


3.1 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有组织模式培养

制度是相对稳定的规则和有组织的实践操作的积累,它嵌含在意义结构和资源结构之中[8]。高校有必要从各个层面来把握好与本科教学发展相关的各要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采用专业化的方式发展教师,让教师从原本的自我探索、个人经验过渡到制度化、组织化、专业化的培训。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政策引领和保障外,高校还要利用好教师发展中心这个平台。高校教师发展中心通过开展多样化、专业化的活动,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等,开放教学资源,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引领示范作用,为教师提供互学互鉴的教研交流平台,促进教师持续创新教学的发展理念,自下而上发起教学改革行动;通过发挥组织优势,指导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的基层教学组织,打造教学共同体,做到资源共享,尤其针对青年教师发展提供更强有力、更精准的指导,让他们在组织中历练成长,激发青年教师自身的学习动机和动力。教育行政部门除了在政策的制定和资源分配等方面给予教师发展中心支持外,还应该搭建各中心之间的沟通平台,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各高校在依托教师发展中心这个平台发挥作用时,在政策上也要进行持续且精准的支持,给予教师发展中心宽松和灵活的活动空间,积极发挥和引导各院系在教师发展中的作用,与教师发展中心形成合力,为教师发展提供有力且长远的支持和保障。

3.2 以学习效果为中心,重构评价制度

高校要重视教师教学的创新,就必须有完善的评价体系作为保障。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检查教学进展情况,以便于教师及时地调整、创新和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最终的预定目标。检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效果,最重要的就是检验他们是否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包括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传统的学习评价制度侧重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因此,要构建新的评价制度,教师在最初设定教学目标时,就应首先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价值目标出发,从之后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来验证目标设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学校层面来看,传统的评价方式耗时耗力,还达不到想要的评价结果,可充分利用专门的机构和信息系统,如雨课堂、Blackboard等学习管理系统,采集和分析评价信息,不仅能大大减少教师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工作量,也能为之后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科学依据。由此看来,系统地采集和分析信息,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控整个学习过程,更好地将学习评价融入整个教学过程。

3.3 创新校园文化,推动共识形成

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具体表现,教学学术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中之重,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可以从制度的规制性、规范性与文化—认知三个要素上发展学术文化。从规制性要素来看,高校在提倡学术自由的同时,也需要制定出带有强制性的政策来保障教学学术文化的顺利开展,发挥政策的激励、指导、惩罚等功能,对教师的教学学术活动进行约束和促进。从规范性要素来看,全校师生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分子,须明确自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高校要强调教师的自律和学术道德素养的养成,加强对学生刻苦钻研精神的培养,促进全体师生科研信念和学术价值观的形成。从文化—认知要素来看,校园文化的创新不仅受制度环境的影响,也受文化观念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要凸显大学的教学职能,与时俱进,在促进教育教学方式创新转变的同时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

3.4 深入实施数字化战略,赋能教学创新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步伐,这就需要高校教师拥有面向未来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数字化能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成功推动了传统学科的转型升级,打破了学科之间的束缚。在现代化教学中,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实际上也是在创新和改进整个教学和学习过程。高效的数字资源建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有效提升学生对教学的实际参与程度有极大的帮助,有利于打造教师指导、学生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有效实现学生自主、互动学习。高校在努力做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从政策上激励教师进行数字化改革和创新,从组织和管理上不断优化,助力数字时代教师转型。


4、结语


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着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本科教学处于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校教学改革要始终保持回归教育本质、回归教学本身、回归学生本位的初心,不仅要构建好外部环境,从制度上提供保障,还要在调动内部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上下功夫。除了政策引领外,高校还需要将教师发展制度化,通过有序的组织,长远、有规模、有计划地推动教师教学能力内涵式发展,促进教育教学方式创新转变。相比规制性和规范性制度,文化—认知性制度的影响更为广泛,要强化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充分发挥组织职能。只有将新制度主义的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使其相互联系、取长补短,才能更加长期有效地促进教师全面发展,让创新教学落地生根,培育更多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岩.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J].中国大学教育,2017(11):4-12.

[2]王洪才.一流本科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9(1):11-15.

[3]王洪才.大学创新教学:缘起·现状·趋向[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71-79.

[4]王洪才.论大学传统教学与大学创新教学[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7,5(4):10-19.

[5]斯科特.制度与组织:思想观念与物质利益[M].3版.姚伟,王黎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56.

[6]刘隽颖.教学成为学术之道: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制度重构[D].厦门:厦门大学,2019.

[7]刘义.新制度主义视角下大学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4):93-97.


基金资助:湖南省“十四五”教育规划一般资助课题“一流本科教育视域下省属高校创新教学实践路径研究”(XJK22BGD053);


文章来源:陈卓,曹丹.新制度主义视域下本科创新教学发展路径研究[J].科教文汇,2024,(17):1-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期刊名称: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期刊人气:113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主办单位:国防科技大学

出版地方:湖南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672-8874

国内刊号:43-1330/G4

创刊时间:1999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