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用教育家精神坚定新时代师范生的教育理想信念

  2024-07-21    1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教育家精神有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涵,不仅为新时代师范生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巨大精神力量,而且也是新时代师范生坚定教育理想信念的集中体现。新时代师范生作为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其道德情操、品行素质、育人能力极大地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兴衰。由此,以教育家精神为新时代师范生坚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命之本、能量之源,发挥师范生模范作用,使其努力成为实践中的先行、先导、先锋,对于新时代全面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关键词:
  • 师范生
  • 教育家精神
  • 教育思想
  • 教育理想信念
  • 新时代师范生
  • 加入收藏

一、引言


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有责任始终将坚守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视为教育思想精炼的核心使命,始终保持初心、不动摇、不忘本,自觉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教育强国而不懈奋斗。教育家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为新时代复合型创新型专家型教师的养成提出了根本遵循,而且也是坚定新时代师范生理想信念的教育根基。当教育者们面对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和实施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时,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家的作用,引导新时代的师范生坚守教育信仰和理想,为新时代的前行注入活力和热情。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特别提出了我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1]这是对数千年中华优秀教育传统和新时代教师精神的高度凝练,有着丰富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论述与之前提出的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是一脉相通的。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转型和师资队伍建设,并对教师乃至师范生提出了殷切期望。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从“六个要”到成为“大先生”,再到教育家精神,不难看出,对新时代教师的要求和标准是越来越高。教育信念是教育者对于自身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教育理论及其基本教育主张、原则的确认和信奉。[2]通常情况下,教师职前培养阶段的师范生所形成的教育信念往往有着诸如方向性、稳定性、专一性、执着性等重要特征。孔子和陶行知都曾于青少年时期就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信念,他们不仅著书立说,还积极从事教育教学实践和办学活动。因此,要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师范生的专业理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感以及专业品质。


二、教育家精神的价值蕴涵


教育家是指拥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在教育理论领域有一定成就,在教育实践中有突出贡献,在教育界有较大影响力,并为世人所敬仰的人。[3]精神是社会的产物,马克思把自我意识作为劳动实践的一个环节,更加强调客观世界的决定性作用,认为精神的生成并非一个单纯的理性客观化的抽象思辨过程,人在客观世界通过具体劳动实践而获得的生命体悟也不可或缺。[4]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在进行教育实践中,拥有着高度的教育信念和职业道德,并将此信念与道德贯穿到他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特质。这种精神特质又源于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本质与精神本体的结合,贯穿教育家的教育价值秩序与教育行为规则各个方面,这一集体人格的精神特质即教育家精神。其价值意蕴是:

(一)教育家担负着坚定的教育信念,有胸怀国之大者的弘道使命

教育家精神首要的价值意蕴是坚定的教育信念和弘道使命。新时代师范生应该对教育有着强烈的信念和热情,坚信教育的力量和价值,并致力于推动教育的进步和发展。这种信仰应该基于对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和认同,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伟大之处就在于促进了国家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教育家陶行知年少时就立志“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他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教育理论,重视农村农民教育,创办平民学校、晓庄学校,试图通过教育来改善人民的生活。[5]这种弘道使命深刻影响着后世的教育家。师范生只有具备坚定的教育信念和胸怀国之大者的弘道使命,才能始终保持对未来教育工作的热情和动力,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为培养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育家精神中包含坚毅的道德品质,有心怀大爱的理想人格

教育家精神第二个价值意蕴就是坚毅的道德品质和心怀大爱的理想人格。教育家之所以被称之为教育家是因为他们坚守着道德规范与人格完美统一。孔子教导弟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明确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告诫弟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6]无疑为后世教师做出了榜样。可以这样认为,古代社会尊崇的理想人物形象,比如与他人为善、看重道义轻视财利、以牺牲自我完成高尚品德的君子和圣人,映射了那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在这一传统中,成为榜样、怀抱广泛爱心的教育者,便被视为教师的理想形象。教育家们正是这种理想人格的现实体现,他们为新时代的师范生扮演着正确引导和示范的角色。

(三)教育家精神中包含以教育为志业的职业态度,因材施教的育人能力

教育家精神第三个价值意蕴就是以教育为志业的职业态度和因材施教的育人能力。“志业”这个名词最初用来区分从业者对于职业的态度。一般意义上,“职业”是大部分人谋生的一种方式,根本提及不到对从事职业的热爱。相反“志业”则是从业人将其职业视为生命的一部分,甘愿为之奉献终身。教育家是那些视教育为自己的志业,他们不将教育视为追求生计的途径,也绝不将其视为仅仅基于特定规则和知识进行的专业性工作,而是坚守教育基本规律和真正价值。另外,因材施教的育人能力就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结晶,古代教育家王阳明根据学生的资质和性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悟性高的学生,他引导其深入思考;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他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深入心灵,有的放矢。新时代师范生只有将教育视为志业,并且拥有因材施教的育人能力,才能为我们的民族培育出一批批甘于奉献的智士。


三、教育家精神与师范生的教育理想信念的内在统一


时代需要精神,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家精神与加强新时代师范生教育理想信念具有内在一致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家精神爱国、求实、奉献、创新的内核尚未过时,弘扬教育家精神不仅是历史的需要,更是时代的呼唤。在新的时期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师范生教育信念教育更彰显了教育家精神作为教育者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时代意蕴。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教育家精神的思想保证,也是保持师范生教育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蕴含着新时代师范生要将“小我”融入“大我”的宏大理想追求,对于培育新时代师范生理想信念而言,既要与“小我”的个人理想相结合,又要将“小我”理想信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融合。从古代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到近代的教育家们的教育救国事迹,其中都饱含家国大义,深藏着胸怀天下、志存高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正是因为坚定教育理想信念,新时代的教师乃至师范生才会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教育事业前仆后继、鞠躬尽瘁。不论任何时期,教育者都必须坚固教育家精神、坚定教育方针、坚守教育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但是,在新时代有一些教师却出现与教育家精神所倡导的坚定教育方针相悖的情况,在我们的师范生队伍中,也有人对理想信念心存怀疑,认为那是虚无缥缈,不可达到的高度。丧失教育理想信念情况的出现,不仅损害师范生们自身发展,更不利于教育事业的有效建设,新时代师范生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用教育家精神中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来武装个人的精神世界。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教育家精神的本质特征,也是保持师范生教育理想信念的根本宗旨。“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出自南朝宋刘义庆著《世说新语》开篇《德行第一》的第一则第一句,意思是说“言行足以为士人的法则、举世的示范”。[7]“言为士则、行为世范”高度凝练了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深刻反映了社会各界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美好期待。保持师范生的教育理想信念的根本在于师范生把师德修养作为专业发展的根基,牢记师范生的专业发展中理想信念的本质,这与教育家精神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本质特征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只有牢牢把握教育家精神中师德的精神实质,才能保持新时代师范生的教育理想信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师范生能否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发扬以身示范的道德情操已成为师范生保持教育理想信念的关键。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保持师范生教育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教师们要深信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学生都有着各自的兴趣、天赋和潜力,只有通过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育的核心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发智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努力创造一个开放、包容、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创新。同时,致力于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根据他们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引导和培养。只有当学生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被支持时,他们才会对学习产生热情,才会主动去探索、去成长。在启智润心的过程中,教师们也要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人格,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情感、有责任感的公民。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公民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成为有爱心、有同情心、有担当的人。总之,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保持师范生教育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新时代师范生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努力创造一个充满爱和智慧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最好的支持。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内核,也是保持师范生教育理想信念的具体要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们所需的知识与教师们的知识储量有直接的关系。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的知识更迭速度加快,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正一步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由于当前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学生们的学习需求也随之越来越多样化。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孩子的教育质量、水准要求越来越高。这一系列因素都无时无刻要求教师的能力素养要不断提高。但有些教师基于此种压力,再加上对于本身的教育理想信念的追求意识淡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就出现偏差,认为只教好自己的本学科知识就够了,创新意识薄弱。但正因为知识的更迭,建设教育强国的需求,教师的教育理想信念才应该更加坚定,更要保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牢记“学不可以已”的古训。勤于学习、笃行不怠,追求真理、勇于创新,持续加强知识储备,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教育工作者必须发挥教育家精神,在建设教育强国之路上走在最前头。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育家精神的灵魂所在,也是保持师范生教育理想信念的道德基础。这一仁爱之心使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幸福,以真挚的爱和关怀引导学生走向光明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8]好的老师应该是仁师。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与教师教育理想信念之间的内在统一体现在它们共同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教师的教育理想信念植根于对学生的爱和关怀,而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则是这种爱和关怀的具体表现和行动。通过乐教爱生,教师能够用自己的快乐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影响学生;通过甘于奉献,教师能够以真挚的爱和责任心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教育家精神的使命担当,也是保持师范生教育理想信念的终极目标。教育师范生背负“使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9]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10]只有教育者秉持着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才能避免其陷入“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尴尬。教师应做到关心时政热点,关注国际时局,响应祖国召唤,练就过硬本领,真正将“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把个人教育理想信念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立鸿鹄之志,做奋斗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力拼搏。广大教师应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要求,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添砖加瓦,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为践行和平发展理念作出贡献。


四、教育家精神对师范生的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导向


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重要部署、落实中央系列精神指示的实际行动。教育家精神是对一代代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长期扎根中国大地的育人实践中形成的精神特质的高度凝练,具有鲜明的中国属性和时代特征,对于师范生教育工作中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师德能力、增强教书育人的能力、提升生涯发展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新时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保持师范生教育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

(一)以教育家精神的爱国教育为引领,丰富理想信念教育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教育家精神的思想保证和基础,发扬教育家精神中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师范生保持先进性,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精神动力和首要条件。着眼于从教育家精神树立坚定教育信念,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第一,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师范生需要通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学习,了解教育的本质、教育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以及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同时,鼓励他们阅读有关著名教育者的经典著作,学习优秀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经验。通过理论学习和思考,师范生能够从理论层面深化对教育价值、教师职责的认识,从而形成独属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信念。第二,注重师范生的实践培养。教育理论必须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如大学和高中小学建立联系提供机会让师范生参与教学实践,包括实习、观摩、教学辅导等。通过亲身体验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师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挑战和需求,培养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实践中的反思和总结也能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素养。第三,开展专题讲座和研讨会。师范类院校加强交流意识,可以互相邀请优秀的教育家、教育专家和教育行业从业者来给师范生做讲座,分享他们的教育经验和教育理念。通过听取他们的讲解和与他们进行交流,师范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激励,加深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师范生参加相关的研讨会或论坛,让他们有机会与其他同行交流和分享教育心得,拓宽视野,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知识和经验。培养师范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通过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注重实践培养,开展专题讲座和研讨会等方式可以帮助师范生深化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和认同,提升其教育意识和素养,为未来的教育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以教育家精神的奉献精神为支撑,强化师德能力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基本的发展动力,而师范生作为未来教育的主体,他们所具有的师德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因此,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师范生师德能力,加强师范生的教育理想信念尤为重要。第一,师范生必须正确理解和认识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工作者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追求。它包括献身精神、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等内容。第二,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师范生的师德能力,其一需要加强师德教育课程设置。学校应当将师德教育融入课程体系,使师范生在系统学习中认识到师德的重要性,并通过实例分析、案例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和反思师德的内涵和价值。其二要丰富实践环境,提供丰富的教育实践机会。比如,开设教育实习、教育调研、教育支教等活动,让师范生走出校园,深入社区、深入农村,真实感受教育现状,理解教育的实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三应构建良好的师德文化环境。在校园内,我们可以设立教育家精神的宣传栏,定期推出师德人物,进行师德讲座,形成对师德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最后我们还要不断提升师范生自身的教育实力。学校应当鼓励师范生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教育比赛,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实现教育家精神的真正落地。总的来说,教育家精神是师范生应该追求的方向,强化师范生的师德能力是一个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师范生应当在心怀敬畏,敬畏教育,敬畏每一个孩子,敬畏生命的态度下,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坚定教育理想信念,让教育在我们的手中播下希望的种子,照亮未来的灯塔。

(三)以教育家精神的求实态度为标杆,增强教书育人能力

教育家精神被视为师范生教书育人的重要标尺。教育家精神还包含热爱教育事业、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不断自我提升和追求教育理想等方面。以教育家精神为标准,增强师范生教书育人能力。第一,培养师范生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怀。作为师范生,应该以热爱教育事业为初心,内心深处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理解并体验到教育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愿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付出努力。第二,注重师范生的全面发展。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关注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鼓励他们在学术、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全面发展。要了解师范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并促进其全面发展。第三,不断鼓励师范生进行自我提升。作为教师,要追求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师范学院及各类学院应大力鼓励师范生积极参与教育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深化对教育理论、教育法规、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要加强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寻找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途径。第四,追求教育理想。树立师范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并为之奋斗。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师范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以身作则,成为学生良好的榜样,引导他们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另外教导师范生要与同事、学生及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增强师范生教书育人能力的核心是培养教育家精神。通过热爱教育事业、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不断自我提升和追求教育理想,师范生可以成为优秀的教师,并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四)以教育家精神的创新态度为契机,提升生涯发展能力

教育家精神为提升师范生生涯发展能力提供了不竭动力,以教育家精神为追求,提升师范生生涯发展能力,第一,各类学校可以建立导师制度,为师范生提供指导、支持和帮助。导师可以是有丰富教育经验的教师、教育专家或相关领域的从业者,他们可以为师范生提供指导和建议,分享实际教学经验和教育智慧,帮助师范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理论。第二,开设教育创新平台。社会各界可以积极建设和支持教育创新平台,为师范生提供展示才艺、交流分享的机会。这些平台可以是教育科技企业、教育研究机构、学校等,师范生可以通过参与教育创新项目、竞赛、论坛等活动,拓宽视野,提高创新能力,在实际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教育改革。第三,提供师范生持续学习机会。可以鼓励师范生继续深造,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可以建立专门的奖学金、培训计划等,支持师范生在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同时,也可以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教育研讨会等活动,为师范生提供学习和交流平台,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第四,建立师范生评价体系。社会各界可以与教育部门共同建立明确的评价体系,对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进行全面评估。这不仅包括考核师范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还应关注其教育观念、师德师风等方面的培养。评价体系应该客观公正,激励师范生持续学习和提升教育能力。最后,加强行业合作和交流:社会各界应加强与教育部门和师范院校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探讨教育发展和师范生培养的问题。可以开展教育政策研究、教育项目合作等,为师范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并促进教育实践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以教育家精神为追求,可以通过建立导师制度、开设教育创新平台、提供持续学习机会、建立评价体系等多种方式,提升师范生生涯发展能力。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共同为培养高素质的教育人才而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五、结语


时代发展再一次证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支撑,是党建工作中筑牢教育强国根基的重要保证。以教育家精神中蕴藏着的教师教育理想信念价值意蕴来指导新时代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教育,以爱国、求实、奉献、创新的精神实质来引领创新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活动,这明确了强教必先强师的重要性。新时代师范生要坚定教育理想信念,自觉主动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让教育家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带领全体教育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做到教育应该是以人民为中心并且教育也应为人民服务,真正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N].人民日报,2023-09-10(01).

[2]李淑云.师范生教育信念研究[J].现代交际,2019,(22):135-136.

[3]申国昌.从陶行知看教育家的内涵及品性[J].中国德育,2016,(23):75-77.

[4]刘爱玲.马克思早期精神观及其当代启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04):100-108.

[5]方金奇.理解教育家精神的三个维度[J].理论导报,2023,(10):52-53+55.

[6]刘颖.习近平关于教育目的重要论述的理论品质[J].现代交际,2023,(12):36-43+122.

[7]段会冬,姚颖,刘巧巧,等.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与生成路径(笔谈)[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3,23(06):44-58.

[8]徐婧怡,邵献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在逻辑、价值意蕴与主要路径[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3,39(12):1-11.

[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10]孙秀玲.坚持胸怀天下的理论溯源、百年历程及现实启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04):120-127+156.


文章来源:王璐佳,马香莲.用教育家精神坚定新时代师范生的教育理想信念[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4,34(04):54-5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期刊名称: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期刊人气:644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教科院高教研究所,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研究会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教育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