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智媒时代高校朋辈教育的网络空间建设路向

  2024-07-25    1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智媒时代的到来,不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工作要求,也成为朋辈教育网络空间建设过程中的有效抓手。针对当前高校朋辈教育的网络空间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建设能力不足、认同度降低、引领作用削弱等现实困境,高校要做到全程贯通、全员升级、全效聚合,打造朋辈教育的三维数据库,构建多部门协同发展的育人共同体,凝聚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建设新思路,建设行之有效的朋辈教育网络空间,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不断提升育人实效。

  • 关键词:
  • 大学生
  • 智媒技术
  • 朋辈教育
  • 网络思政教育
  • 网络技术
  • 加入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1],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朋辈教育是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形式。该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同年龄段的大学生群体作用,通过经验分享、交流互动等形式沟通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经验,引发群体共鸣。目前,朋辈教育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有效抓手。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传统媒体传播的现实场域和发展路径被重塑,引发了新媒体技术的巨大变革,智媒时代已经来临。智媒技术的传播方式、受众反馈和舆论影响不仅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更为教育教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多样化、教学形式智能化带来了发展契机。智媒时代,探究朋辈教育的网络空间建设路径符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新、因势而进的发展要求,对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朋辈教育网络阵地的建设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高校朋辈教育的实效性

网络已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和认知外界的主要平台,一定程度上,智媒时代的到来能够丰富教育形式,提升朋辈教育的实效。第一,大部分高校的朋辈教育停留在以线下教育为主,难以引发学生对榜样人物的广泛关注和深入学习,媒体融合意味着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建设,传统的朋辈教育形式显得过于单一甚至索然无味,因此应发展多渠道、多媒介的朋辈教育,扩大教育的辐射面。第二,高校学生不再适合被动学习,而是要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朋辈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索。第三,高校学生不仅需要单一的学科知识,更应具备综合的专业交叉的理论素养和认知能力,智媒时代的信息融合可让多维度的专业交叉学习成为可能。

(二)有助于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具备传播速度快、载体多元化、呈现形式新颖等特点,将朋辈教育融入其中能够及时有效地讲好典型故事,增强传播时效。一方面,传统的朋辈教育形式惯于使用官方网站、线下平台等进行宣传表彰,抑或是通过课堂教育的形式进行学业互助帮扶,一定程度上囿于传播媒介的固定性,使得传播时效滞后。网络平台的建设使得朋辈教育的传播形式更具灵活性和传播力,做到即时报道,扩大传播辐射面,并且随时随地都可以被学生检索阅读。另一方面,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面前,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延伸,必须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黏住学生,在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承载力强、接收时间短、传播形式多样的智媒时代抓好网络文化育人和主流意识形态工作。

(三)有助于拓宽立德树人工作的创新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灵活性和多元化的特点,能够多维度激发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第一,朋辈教育网络阵地的建设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为朋辈教育提供更多的交流互动和宣传展示的渠道和途径,同时网络平台的建设可以打破校际、院系和专业之间的隔阂,通过“供给侧”改良,丰富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实现横向和纵向的交融,从而形成全新的朋辈教育形式。第二,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治校理念下,“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过程更应该注重网络阵地的建设,充分发挥朋辈教育的育人黏性,打造网络服务、朋辈教育、科技助力等多维度的数字化创新育人阵地,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生态,用智慧服务助力学生社区高质量建设。


二、高校朋辈教育网络空间的建设现状


(一)高校朋辈教育重线下建设轻线上空间,使得网络空间建设能力不足

朋辈教育有助于发挥同龄学生群体的辐射带动作用,其网络空间的建设能够充分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当前各高校对朋辈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为之制定相关的朋辈教育评价体系、规章制度的高校更是少之又少,这就导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缺少开展朋辈教育的契机,直接降低了教育效果。

现阶段,各高校朋辈教育多以传统的线下朋辈教育形式为主,通过线下主题教育、学业帮扶、研讨沙龙等方式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各高校缺乏媒介融合的常态化建设机制,一味地停留在经验派的形式化宣传教育,很少结合学生特点和教育趋势进行创新,宣传教育的效果很难引起共鸣。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方面并不具备专业能力,从而难以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网络空间建设中的独特价值,使得朋辈教育的网络空间建设仅能停留在推送、采访以及视频录制等形式,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此外,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日渐暴露出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代沟,导致对朋辈教育网络空间的建设难以满足当前“00后”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二)信息化时代重客观形式轻主观需求,导致对朋辈教育作用认同度降低

随着网络信息碎片化、网络空间虚拟化的发展,大部分信息都被凝练、缩减甚至是再加工,以争取最大的“眼球效应”和商业利益。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阶段,缺乏对信息的准确识别和理性思考,逐渐习惯于快速获取信息、片面化的解读和认知,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娱乐化、图像化、偶像化的信息,从而削弱了自身的思辨能力。

当前,绝大多数网络朋辈教育以正能量的网络推文为主,互动性不强,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难以吸引学生主动关注。在宣传表彰榜样典型时,其文字往往来源于学生骨干的访谈或是学生本人的文字撰写,量化的考核指标使得推文效果参差不齐,难以挖掘学生身上深层次、有吸引力的信息,使得宣传内容缺乏亮点。此外,高校的网络平台多由学生干部负责维护和运营,缺乏过硬的技术支撑,其形式难以跟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变化,无法满足学生对多样化表现形式的需求;缺乏专业的技术背景,难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特性和现实需求,实现精准匹配和精准推送,使得朋辈教育效果欠佳。

(三)智能媒体技术重信息传播轻意识形态,削弱朋辈教育的引领作用

智能媒体技术重构了信息传播的环境和途径,加大信息传播的深度、广度和维度,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和困境。网络催生的新业态为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但不同价值理念、意识形态交叉其中,一些不正确的意识形态在传播中对大学生价值认同和理想信念教育产生了威胁。同时,西方国家利用新媒体技术,对正处于价值观形成中的特殊群体进行强势输出,形成信息壁垒,使其难以认同主流意识形态。

一方面,网络圈层化的形成使得学生群体获取信息的途径较窄,导致朋辈教育在不同圈层中的传播差异较大。同一圈层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较为类似,导致主流价值的影响力被削弱,朋辈教育很难在某一圈层中产生共鸣,其引领作用也就很难辐射。另一方面,非主流的意识形态伴随着智媒技术的发展更具隐蔽性,智能算法嵌入到智能工具的过程中很可能携带错误的意识形态,导致其输出的内容与主流价值观相悖,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认知,使大学生的价值认同产生偏颇,这无疑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


三、智媒时代高校朋辈教育的网络空间建设路向


(一)全程贯通,打造朋辈教育的网络数据库

智能媒体技术凭借其新兴态势和前沿技术重构了网络传播环境,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要提升朋辈教育的精准性和系统性,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思政和数字赋能的总体目标,必须围绕朋辈教育网络数据库的建设下功夫,建立“信息数据库、教育素材库、榜样典型库”三维体系,发挥数据—内容—人才的联动作用,从而形成朋辈教育的网络建设新引擎。第一,精准识别,准确定位学生的主观需求,形成教育受众的信息数据库。依据学生的年龄层次、专业层次、教育经历、家庭环境等要素推测学生个性特征和具体需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搜集和分析,准确反映学生的价值取向、学习能力与行为习惯等信息,并逐步加大信息积累的深度与广度,从而汇集成学生信息数据库,可以相对准确地评估和预测学生需求,为后期精准供给朋辈教育信息和学习内容提供支撑。第二,精准供给,基于大思政理念,构建可供选择的教育素材库。基于学生偏好的数据分析结果,充分挖掘朋辈教育资源,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视角搜索、整合党建、团建、学风、心理、资助等工作中的朋辈教育元素,解码朋辈教育元素的相关特征,不仅可以提高此类教育素材采集的准确性,而且将各环节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达到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利用云共享、云传播等形式建立起朋辈教育素材库,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精准供给,满足学生的受教育需求。第三,精准定位,满足各类教育需求,打造可视化的榜样典型库。基于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不同需求,深入发掘在学业成绩、社会工作、基层就业、征兵入伍、自立自强等各个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此类学生的个性特征、技能特长、典型事迹等,以其共性分析学生培养方向,为人才培养工作指明方向,源源不断地为数据储备库输送新鲜资源。同时,利用云计算精准定位榜样典型学生与网络受众的匹配度,瞄准学生实际需求,真正做到榜样典型学生的“按需分配”,切实提升朋辈榜样的利用率和学习资源的转化率。

(二)全员升级,构建协同发展的育人共同体

在“三全育人”的育人工作格局下,抓好朋辈教育网络空间的构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汇聚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有力抓手。智媒时代的到来加快了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与此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学生、教师、高校和社会各界等均需提升站位、智能升级,打造育人共同体,共同探索朋辈教育新格局。第一,高校网络平台的运营多以学生干部为主要力量,学生作为最易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本领的中坚力量,需加强对其进行智媒技术培训。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交叉学科的学习与培养,学生了解新技术的传播特征和业务重构进程,更新技术人才的专业技术储备,使其在朋辈教育网络空间的构建中发挥作用。第二,发挥朋辈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作用,提升教师网络素养,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教师的网络平台运营能力,创新朋辈教育的形式与载体[2]。利用智媒平台开展主题教育,通过智能系统、智媒技术使得朋辈教育形式与时俱进,提供学生更易于接受的典型案例、教育素材等,保证教育作品的吸引力,增强融媒体空间的育人实效。此外,邀请专业教师进驻网络社区,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不断优化教育形式,将朋辈教育、网络思政、课堂教育有机结合,加深学生情感认同。第三,高校要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将其当作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工作对待,从顶层设计上明确网络空间建设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独特价值,切实将网络空间的建设落实到学生成长成才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加强朋辈教育过程中网络空间建设的必要性。同时,落实朋辈教育考核机制,明确网络平台在朋辈教育中的关键作用,为高校开展好朋辈教育提供参考依据和努力方向。第四,社会各界要为朋辈教育提供良性的外界环境,共同构筑网络育人的沃土。主流媒体要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为朋辈教育渲染良好氛围。融合学校典型特色与媒体传播优势,充分发挥微博、微信、QQ、抖音等平台的优势,构建学生—高校—社会三维信息传播矩阵,切实巩固融媒体平台在青年一代中的朋辈引领作用。

(三)全效聚合,凝聚科教融合的建设新思路

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移动互联网等智媒技术广受学生群体的欢迎。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智能媒体技术的有机融合成为当前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兴科技与思想教育的耦合途径。第一,强化输入层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精准推送。运用日趋成熟的云计算技术能够从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归纳、检索和整合,突破传统信息收集方式的窠臼,打破数据壁垒,如帮助整合学生处、团委、后勤等部门有关的学生信息,形成学生信息数据库;根据学生专业背景、学习进度等具体情况,及时分析学生需求,通过朋辈典型的多样化表达方式定时进行推荐与分发,有针对性地将朋辈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实现朋辈教育形式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有效转变。第二,加强互动层投入,利用“5G+VR”技术体验式教学。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中明确表示,要推动5G技术对教育专网的支撑,结合具体应用场景,研究制定网络、应用、终端等在线教育关键环节技术规范。一方面,5G技术的超高传输能力和云端储存功能,有利于实现朋辈教育的云端课堂建设,如将传统的线下学业帮扶课堂转化为线上直播课程或者网络微课,满足随时随地点播和互动的需求。另一方面,5G网络能够提升VR教学的体验度,降低VR技术融入成本,通过全息教学浸润式置身于榜样典型的学习、工作、生活氛围中,使朋辈教育可感可知。第三,提高输出层质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跟踪教育成效。当前网络朋辈教育注重网络空间的即时效果,缺乏长效反馈和跟踪机制。一方面,将遥感技术融入到朋辈教育过程中,增加对学生微观表情识别技术的应用,可收集学生受教育后的心理变化、情绪状态等动态数据,分析学生在知识、情感、意志、行动四个方面的长足进步。另一方面,建立朋辈教育网络空间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朋辈教育过程产生的网络舆情的监管,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形成良性闭环,真正发挥朋辈教育网络空间的育人实效。


参考文献:

[1]景佥,杨青.融媒体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影响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3(4).

[2]李厚锐.智能媒体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22(7).


基金资助:2023年度东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德育创新类”项目(dhsyh-dycx-202305);


文章来源:孙璐璐.智媒时代高校朋辈教育的网络空间建设路向[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4,(08):9-1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高等教育研究

期刊名称:高等教育研究

期刊人气:347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0-4203

国内刊号:42-1024/G4

邮发代号:38-73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