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辅助关节镜下止点内移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0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符合标准的64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分为试验组32例(应用富小板血浆辅助关节镜下止点内移技术)和对照组32例(应用传统的原位单排缝合技术)。术前及术后3、12个月分别应用VAS、Constant、UCLA等评分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术后12个月通过MRI检查对肩袖愈合水平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术后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改善更明显。术后3、12个月试验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提示试验组肩袖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辅助关节镜下止点内移治疗巨大肩袖撕裂操作简便,能够显著改善肩关节功能,有效促进肩袖愈合,临床疗效满意。
肩袖撕裂是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的常见疾病,而全部肩袖撕裂中巨大肩袖撕裂约占40%[1]。如没有及时治疗,随着肩袖组织退变及病情进展,巨大肩袖撕裂将发展为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主要方法[2],但许多研究表明其存在较高的失败率,报道最多的是其具有较高的术后再撕裂率[3],而肩袖再撕裂的发生除了跟患者年龄、术前肩袖脂肪浸润程度等有关外,还与肩袖术后的张力、腱骨愈合等因素有关[4]。因此,有必要通过改进传统的修复技术以期提高手术疗效。巨大肩袖撕裂患者中,肩袖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脂肪浸润及肌腱回缩,术中如按原肩袖解剖止点进行修复,常常导致术后肩袖的张力过高,并出现较高的再撕裂率[5]。近年研究表明[6],将肩袖的肱骨止点内移,即可完全修复肩袖组织,恢复肩袖的套样结构,又能减少肩袖组织的张力,因此可作为有效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方法之一。富血小板血浆(PRP)含有大量的活性生长因子及白细胞,能有效促进腱骨愈合,同时有效减轻术后肩关节疼痛,在肩袖修复的临床研究中获得了满意疗效[7]。而PRP联合肱骨止点内移治疗应用于巨大肩袖撕裂的国内外文献报道甚少,本研究对巨大肩袖撕裂患者均行关节镜下肩袖修复,分别采用PRP辅助关节镜下止点内移技术和传统的原位单排缝合技术,现对两种技术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旨在探讨PRP辅助关节镜下止点内移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可行性。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试验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41~69岁,平均55.5岁;左肩14例,右肩18例;病程2 h~3年;有外伤史9例,无外伤史23例。对照组男24例,女8例;年龄38~70岁,平均54.4岁;左肩13例,右肩19例;病程5 h~4年;有外伤史7例,无外伤史25例。 两组在基本信息、伤侧、致伤原因、各项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MRI明确肩袖撕裂,且有2根及以上的肌腱撕裂,或直径>5 cm的肩袖撕裂;②MRI提示肩袖组织脂肪浸润程度Goutallier分级≤2级。排除标准:①合并肩关节盂唇撕裂、骨折;②合并患肢神经损伤。选择2017~2020年漳州市医院符合选择标准的患者64例,分为试验组32例(应用PRP辅助关节镜下止点内移)和对照组32例(应用传统的原位单排缝合)。
1.3 方法
1.3.1 PRP获取:
手术当天采用自体静脉血,一般取肘前静脉或颈外静脉,应用PRP制备套装,通过2次离心后获取血小板计数为1 000×109/L左右的PRP,其白细胞计数可达12×109/L以上[8]。
1.3.2 手术方法:
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手术方式如下:①取侧卧位,患肢悬吊牵引(重量4~5 kg),采用肩关节镜常规入路,首先探查盂肱关节,行关节腔清理,初步探查肩胛下肌腱撕裂情况,如存在肩胛下肌腱撕裂,则应用单排锚钉将肩胛下肌腱缝合固定在肱骨小结节处。②对肩峰下间隙进行探查,并进行全面清理,若存在较多骨赘或间隙较窄,则行肩峰成型。对肩袖发生撕裂的具体程度进行仔细探查,并进行充分的松解,松解范围包括肩袖间隙、肩袖关节囊侧及滑囊侧。③常规进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固定或切断术,对于年龄<60岁、屈肘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则应用锚钉将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固定在肱骨结节间沟处;而对于年龄>60岁、屈肘功能要求较低的患者,则行切断术。对照组应用射频及磨钻对肩袖肱骨止点印迹进行新鲜化处理,应用单排锚钉将巨大肩袖撕裂缝合固定在原解剖印迹(往往是高张力下的缝合),若肩袖的回缩程度过大可选择部分修复。试验组:①应用组织抓钳抓取肩袖,确保巨大肩袖能在无张力或低张力下缝合,评估肩袖的实际缝合位置;应用射频及磨钻磨除部分肱骨头软骨(约0.5~1 cm),并对缝合骨床进行新鲜化处理,应用单排锚钉将巨大肩袖撕裂缝合固定(无张力或低张力下的缝合)。②关节镜监视下,将注射器针头植入肩袖缝合位置,术毕,将肩关节腔的冲洗液充分排净,然后将5 ml PRP注入肩关节腔。
1.3.3 术后处理:
试验组术后再进行2次注射PRP,分别为术后7 d和14 d, 每次均应用彩超引导于肩峰下肩袖缝合位置注入5 ml PRP。两组术后均应用肩外展支具固定6 w。术后第2天进行肩关节被动外展功能训练,并进行耸肩运动训练。术后第3周开始进行肩关节被动内外旋功能训练,并进行钟摆运动训练。术后第5周开始进行爬墙运动训练。术后第7周开始拆除肩外展支具,肩关节主动功能训练可开始进行。
1.3.4 治疗效果评价:
①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评分、UCLA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②术后12个月行MRI检查评估肩袖愈合情况。Boileau等[9]按照肩袖实质部与肱骨附着点的连续性是否中断将肩袖愈合分为3个等级:完全愈合(连续性完整);部分愈合(非肩袖全层的连续性中断);再撕裂(肩袖全层的连续性中断)。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R4.12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及方差分析。
2、结果
参与研究的每位患者都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持续时长为13~29个月,均值为16.9个月。患者都没有出现粘连、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3、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改善更明显;术后3、12个月试验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术后12个月MRI提示试验组肩袖愈合情况(完全愈合28例,部分愈合3例,再撕裂1例)优于对照组(完全愈合19例,部分愈合9例,再撕裂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5,P=0.032)。
表1 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手术前后Constant评分和UCLA评分比较
3、讨论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有效方法,该手术需重点关注的方面为:必须对肩袖进行充足的松解,肱骨止点坚强的固定,恢复肩袖的袖套结构,术后系统的康复训练。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修复技术主要有单排锚钉缝合技术、双排锚钉缝合技术,且实际效果都较为优良[10,11]。在对肩袖进行修复时运用较为广泛的方式为:将锚钉固定在肩袖的肱骨解剖止点,并对撕裂的肩袖进行缝合,对于中小型肩袖撕裂,一般能在无张力或低张力下缝合,术后肩袖愈合情况良好。然而,对于巨大肩袖撕裂,常常是在高张力下缝合,术后肩袖再撕裂率高。即使应用缝线桥缝合技术以增加腱骨之间的压力,但由于应力主要集中在内排锚钉,内排锚钉处肩袖再撕裂率仍较高,严重影响术后临床疗效[12]。而且,部分患者术后肩关节疼痛反而比术前严重,跟术中肩袖缝合张力过高有密切的关系。
本研究应用肩袖肱骨止点内移治疗巨大肩袖撕裂,可明显减少肩袖缝合张力,实现无张力或低张力下缝合,促进肩袖愈合,减轻术后疼痛。而且巨大肩袖撕裂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多数人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锚钉固定在肩袖解剖印迹时常常出现把持力不够,甚至发生拔钉现象。通过止点内移,磨除部分股骨头软骨,将锚钉固定位置内移,该处的骨质较硬,把持力明显增强,这样缝合固定肩袖更牢固。王进等[13]对巨大肩袖撕裂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60例患者并以随机方式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肱骨止点内移及缝线桥两类技术予以治疗,随访6个月,对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各项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对比,发现肱骨止点内移技术组明显优于传统的缝线桥技术组。
应用肩袖肱骨止点内移治疗巨大肩袖撕裂应注意以下情况:①巨大肩袖撕裂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肌腱回缩,因此术中应进行充分的肩袖松解,松解范围包括肩袖间隙、关节囊、肩袖关节囊侧及滑囊侧。其中肩袖间隙松解常应用肩袖间隙滑移技术,主要松解肩袖间隙及喙肱韧带,可使冈上肌腱由内向外的移动度增加1~2 cm[5]。Hatakeyama等[14]研究表明,松解喙肱韧带时同时进行上关节囊的松解,能使缝合固定后肩袖组织减少44%的张力;而没进行上关节囊松解时仅能使固定后肩袖组织减少25%的张力。松解冈上肌腱及冈下肌腱间隙时容易损伤肩胛上神经,因此不进行常规的松解。②植入锚钉时应确保锚钉与骨面垂直,以获得最大的把持力,达到坚强的固定。本研究常规应用单排锚钉缝合技术,至于选用单排锚钉缝合技术还是双排锚钉缝合技术,目前临床上仍有争议[10,11]。
新近研究表明,PRP能够促进腱骨愈合、组织修复,是当前再生医学的热点课题之一[15]。肩袖撕裂术后,由于该部位血供较差,腱骨愈合困难,往往出现疤痕愈合,而不是形成直接止点的愈合,其生物力学强度明显下降[16]。PRP富含大量的生长因子,可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及肩袖细胞的增殖,同时可促进肌腱周围血管增生,在肩袖愈合过程中可起到生物强化作用,促进肩袖愈合[17]。谢求恩等[18]对兔的肩袖腱骨愈合进行试验研究,在肩袖修复后8 w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发现PRP组的肩袖最大拉断负荷明显大于非PRP组,且组织学研究发现PRP组的肩袖愈合更接近于直接止点的愈合,表明PRP能显著促进腱骨愈合。
同时PRP中的活性生长因子及大量白细胞能清除炎性细胞、减轻术后肩关节炎症反应,减轻患者术后肩关节疼痛,以利于术后康复。Takase 等[19]进行体内外研究表明,肩袖损伤后PRP能明显促进C2C12 细胞增殖,同时抑制C2C12 细胞成脂分化潜能,减少肩袖组织中脂滴的形成,从而减轻脂肪浸润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PRP辅助关节镜下止点内移治疗巨大肩袖撕裂,能够显著改善肩关节功能,有效促进肩袖愈合,临床疗效满意。然而本研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样本量少,肩袖肱骨止点内移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尚缺乏生物力研究证据等。
参考文献:
[4]韩庆欣,张磊,张晟,等.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5年以上临床随访结果:术后再撕裂率及再撕裂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21,40(6):427-431.
[5]郑小龙,唐康来.巨大肩袖撕裂治疗的研究进展.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21,35(1):8-13.
[6]沈海良,周骁栋,叶秋杰,等.关节镜下肩袖肱骨止点内移技术与传统技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伤,2020,33(4):312-316.
[8]吴市春,林文祥,徐伟华,等.富血小板血浆辅助三股腓骨长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20,34(6):713-719.
[10]王宸,杨璞,张辉,等.双侧肩袖撕裂患者单侧肩袖修补对非手术侧的影响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20,34(11):1399-1404.
[13]王进,宁仁德,陈光,等.关节镜下肩袖肱骨止点内移技术修复巨大肩袖撕裂[J].临床骨科杂志,2020,23(5):673-676.
[15]李亘,杨仁豪,庄澄宇,等.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肩袖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22,42(4):258-264.
[16]谢兴琴,张怡,赵新新,等.血小板衍生物在组织再生研究和应用中的标准化管理[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21,35(3):392-398.
[18]谢求恩,何江,谢心军,等.续筋接骨液与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促进兔肩袖腱骨界面愈合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0,28(8):1-7.
文章来源:吴市春,林文祥,徐伟华等.富血小板血浆辅助关节镜下止点内移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24,45(03):604-607.
分享:
目前全层肩袖损伤的治疗方案较多,对于中、大型损伤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小型损伤患者常采用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关节镜技术发展,关节镜辅助下缝线桥手术因其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等特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4-5]。然而有研究显示,缝线桥手术若张力不均或过早活动会引起解剖结构异常,术后再撕裂发生风险较高[6]。
2025-04-23TDP灯,全称为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是一种基于物理治疗原理的医疗设备。TDP治疗板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与人体细胞的吸收特性高度匹配,能够深入人体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TDP灯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其电磁波能够穿透人体组织,作用于病变部位,缓解疼痛,促进炎症消退,加速组织修复。
2025-04-19对于膝关节骨创伤患者,手术是首选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选择何种手术方法能够获得最有效的治疗效果,是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对膝关节骨创伤患者,以往多采用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采用开放式手术可以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这种手术方式对机体造成的创伤性大,增加术中出血量,同时也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025-04-07外侧半月板在膝关节生物力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分配载荷和保护关节软骨。 盘状半月板是半月板的一种先天性形态变体,呈圆盘状,不仅失去了正常半月板的半月形形状,覆盖了 70% 以上的胫骨外侧平台,还存在盘状半月板基质中的环状胶原纤维系统的分解及分化不良的血管的情况。
2025-03-29滑膜软骨瘤病(synovialchondromatosis,SC)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实体肿瘤,分为原发性滑膜软骨瘤病(primarysynovialchondroma,PSC,也称为Reichel综合征[1)]和继发性滑膜软骨瘤病(secondarysynovialchondroma,SSC)[2],可累及膝关节、髋关节、肘关节、踝关节和肩关节[3],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度降低,症状可持续数年[4]。
2025-03-24胫骨平台骨折常伴有一定程度的软组织及半月板、韧带损伤,治疗不当可致膝关节僵直、畸形愈合等功能障碍,严重的可致膝关节慢性疼痛、行走活动受限,再次手术不仅手术难度大且效果不佳[1-2]。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虽疗效肯定,但有创伤大、骨折愈合慢的缺点,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3-4]。
2025-02-14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是维持膝关节后向稳定的主要结构,也是膝关节旋转稳定的中心。其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损伤,其发病率尚不明确,但好发于我国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受伤机制包括膝关节受到前后向暴力、膝关节极度屈曲且股骨受到向下的力以及膝关节过伸,常见于骑摩托车及踢足球所致损伤。
2025-02-13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后者包含腓骨近端截骨术、关节镜清清理术和膝关节置换术[2-3]。研究证明,关节镜清理术及腓骨近端截骨术能显著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尤其是关节镜清理术,由于其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和成本较低等优势,受到广泛推崇[4-5]。
2025-01-28ACL断裂后可严重影响患者膝关节的稳定性,导致运动功能受限,易出现关节软骨、半月板等结构损伤,致关节退行性病变。故ACL损伤应尽早重建以恢复膝关节稳定型[2]。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现已成为临床治疗ACL损伤的主要手术方式[3]。
2025-01-25冻结肩从西医的角度可考虑为一种肩关节周围组织慢性无菌性炎症,而在中医学属于痹证范畴,又被称为“肩凝”“肩痹”“漏肩风”,因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群被命名为“五十肩”。冻结肩患者临床表现以肩关节各个方向活动受限同时伴有肩关节疼痛为主,严重者出现夜间疼痛,影响睡眠,病程久者可出现三角肌萎缩[2-4]。
2025-01-16人气:11018
人气:9700
人气:9317
人气:9153
人气:870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期刊人气:1378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252X
国内刊号:10-1022/R
邮发代号:82-759
创刊时间:200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