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78例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行开腹根治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肿瘤标志物、氧化应激水平、炎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排气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21.52±13.25)min、(1.52±0.39)d、(10.98±2.04)d,较对照组[(257.63±14.13)min、(2.38±0.43)d、(14.39±2.18)d]短,出血量为(209.63±12.43)ml,低于对照组的(296.87±15.38)ml,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分别为(14.63±2.08)ng/ml、(34.35±3.82)U/ml、(37.25±3.96)U/ml,较对照组[(18.28±2.24)ng/ml、(40.16±4.02)U/ml、(42.58±4.23)U/ml]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分别为(67.85±6.14)U/ml、(218.96±23.52)pg/ml,高于对照组的(55.73±6.05)U/ml、(186.74±19.68)pg/ml,丙二醛(MDA)水平为(25.37±3.19)U/L,低于对照组的(30.82±3.57)U/L,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为(20.41±2.86)mg/L、(25.96±3.12)ng/L、(69.85±5.37)ng/L,低于对照组的(26.93±3.12)mg/L、(31.52±3.45)ng/L、(78.52±6.05)ng/L,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根治术治疗胃癌效果优于开腹根治术,能降低CA199、CEA、CA125水平,减轻机体创伤,抑制氧化应激反应,阻止炎症因子活化,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广泛应用。
胃癌多起源于胃黏膜细胞,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出现腹痛、厌食、饱胀不适等症状,若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可威胁患者生命[1,2]。开腹根治术为目前治疗胃癌常用方式,其应用时间长,疗效已备受临床认可,但该术式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术中可引起强烈应激反应,加之术中出血量多,不利于术后恢复[3,4]。而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微创理念的普及,如何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减轻机体损害成为临床关注重点。腹腔镜根治术是微创术式,仅需于腹部作几个小孔即可开展手术,有助于减轻机体损伤,促进术后机体康复[5,6]。但腹腔镜根治术在胃癌中的具体疗效仍存在一定争议,还需进一步研究明确。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腹腔镜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4例;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55.36±4.28)岁;体质量指数18~26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18±1.46)kg/m2;肿瘤直径3.5~5.8 cm, 平均肿瘤直径(4.38±0.41)cm; TNM病理分期:9例Ⅰ期,18例Ⅱ期,12例Ⅲ期。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12例;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55.45±4.31)岁;体质量指数18~26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23±1.52)kg/m2;肿瘤直径3.2~5.7 cm, 平均肿瘤直径(4.34±0.39)cm; TNM病理分期:10例Ⅰ期,17例Ⅱ期,12Ⅲ期。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内科学》[7]中胃癌诊断标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且TNM病理分期Ⅰ~Ⅲ期;均接受手术治疗;精神良好;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肝肾衰竭者;凝血系统缺陷者;合并感染性疾病者;存在其他恶性肿瘤者;存在腹腔粘连、肠梗阻等;存有免疫系统障碍者。
1.3 方法
两组均完善术前检查。对照组予以开腹根治术治疗:仰卧全麻,于上腹正中剑突下6.0~7.0 cm处切口,由医生将手深入腹腔,探查肿瘤部位、大小及浸润程度等信息,评估手术可行性及确定手术方式,之后提起大网膜,电刀游离胃结肠韧带及大网膜,分离结肠系膜前叶,以荷包钳经上腹部切口夹闭食管下段并切除,待肿瘤组织完全移出后完成消化道重建,淋巴结清扫后冲洗腹腔,并逐层缝合,关闭腹腔。观察组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仰卧全麻,于脐孔位置穿刺,先建立二氧化碳气腹,维持腹内压12~15 mg, 之后于脐孔上腹10 mm处切口,置入镜头,并于左侧腋前线肋缘下方12 mm处作主操作孔,左锁骨中线平脐部5 cm处作辅助操作孔,之后借助腹腔镜视野观察肿瘤具体位置、大小等信息,明确手术切除方式,以超声刀沿横结肠分离并切断胃结肠韧带、脾侧大网膜、胰腺胃部被膜及胃网膜左血管,之后清扫淋巴结及横断胃短血管,移出肿瘤组织后完成消化道重建。两组术后均常规抗感染等处理。
1.4 观察指标
①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理淋巴结数、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②肿瘤标志物:术前及术后1 d, 采集两组5 ml空腹血,离心处理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变化。③氧化应激水平:术前及术后1 d, 采集两组5 ml空腹血,离心处理后,采用ELISA法检测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变化。④炎症水平:术前及术后1 d, 采集两组5 ml空腹血,离心处理后,采用ELISA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⑤并发症:肠梗阻、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胆道损伤等。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手术情况
观察组手术、排气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2.2 肿瘤标志物
观察组术后CA199、CEA、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肿瘤标志物对比
2.3 氧化应激水平
观察组术后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氧化应激水平对比
2.4 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观察组术后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2.5 并发症
对照组出现2例肠梗阻,4例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胆道损伤;观察组出现1例切口感染,1例肠梗阻。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51%(8/39)]低于对照组[5.13%(2/39)],有统计学差异(χ2=4.129,P=0.042)。
3、讨论
3.1 胃癌病因及治疗现状
胃癌病因复杂,临床至今仍未完全明确,普遍认为在慢性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等共同作用下可促使胃黏膜细胞发生癌性突变,从而逐渐转变为胃癌[8,9]。手术是当前唯一可根治胃癌的手段,通过切除肿瘤组织及周围受侵袭组织,能彻底清除肿瘤细胞,避免其向周围扩散,以达到根治目的[10]。开腹手术既往较为常用,其操作较为简单,于腹部作一切口即可明确腹腔内肿瘤组织信息,且视野清晰,有利于彻底切除肿瘤组织,提高预后生存质量。但传统开腹手术切口较大,术中组织损伤严重,易引起术后并发症,加之繁琐的手术步骤,使得出血量多,严重影响术后机体康复[11]。
3.2 临床指标与胃癌的关系
CA199、CEA、CA125为常见肿瘤标志物,监测其水平变化能评估手术治疗效果。其中CA199、CA125均为胃肠道恶性肿瘤标志物,在胃癌中特异性高,且水平随着肿瘤进展而升高;CEA为广谱肿瘤标志物,当机体存在恶性肿瘤时会随着肿瘤细胞代谢进入血液循环。SOD、GSH-Px、MDA可反映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其中SOD、GSH-Px属于抗氧化物质,能加快氧自由基清除,MDA则为氧化终产物,与应激反应程度存在正相关;当手术引起机体损伤后可促使氧化与抗氧化失衡,表现为SOD、GSH-Px下降,MDA增高。CRP、IL-6、TNF-α为常见炎症因子,当手术对机体造成损伤时,可引起损伤部位强烈炎症反应,促进上述因子大量释放,且损伤越严重炎症反应越强烈。
3.3 腹腔镜根治术优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排气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出血量较对照组低,术后CA199、CEA、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CRP、IL-6、TNF-α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根治术治疗胃癌效果显著,能减轻机体损伤,降低氧化应激及炎症水平,加快肿瘤标志物复常,且并发症少。其原因为腹腔镜根治术为微创手术,相较于开腹术式,仅需于腹部作几个操作孔仅可开展手术,能减轻手术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亦可避免腹腔长时间暴露,降低腹腔感染风险,且腹腔镜视野清晰,便于操作医师仔细观察肿瘤位置等情况,制定适宜手术方案[12]。同时,在腹腔镜视野辅助下术中操作更为精细化,能精准切除肿瘤组织,减小对周围血管及神经组织损伤,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腹腔镜手术符合当代微创理念,对机体创伤小,故手术应激反应轻,能减少儿茶酚胺及多种细胞因子释放,避免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过度活跃,进而利于术后机体恢复,且切口愈合后瘢痕小,满足患者对美的需求。但腹腔镜手术对操作医师技术要求较高,术中还需尽可能谨慎精细化操作,相信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大力普及,操作医师的手术熟练度会越来越高,更为微创化完成手术。
综上所述,腹腔镜根治术治疗能降低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姚家虎,吴斌,吴申伟.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血清学检查结果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2021,27(3):39-45.
[2]刘俊英,刘腾,王超,等.腹腔镜辅助与开腹D2胃癌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治疗效果的前瞻性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21,26(3):200-205.
[3]公宇,张月明,朱继庆,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21,43(8):861-865.
[4]曾伟立,尹福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J].实用癌症杂志,2021,36(1):172-174.
[5]徐超,周厚民,王云强,等.开腹与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18(4):93-96.
[6]冯伟静,曾伟,周雪涛,等.腹腔镜下远端早期胃癌根治术治疗效果及其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2,21(5):501-505.
[7]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第九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64-367.
[8]谢博文,臧潞,马君俊,等.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或联合替吉奥新辅助化疗方案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21,24(2):138-144.
[9]李洪涛,张军,熊国栋,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疗效和肿瘤微转移指标的影响[J].临床消化病杂志,2020,32(3):187-190.
[10]李沣员,宣哲,徐皓,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行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和直接行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近期疗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1,20(5):519-527.
[11]詹宜,王炜,李震寰,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癌症进展,2021,19(2):178-182.
[12]何小霞,李宝钏.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及疼痛因子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1,31(6):23-26.
文章来源:常方圆,邢继丹,刘姗姗等.腹腔镜根治术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24,39(03):490-493.
分享:
子宫肌瘤作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病症,通过手术剔除可有效治愈。现阶段,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临床应用较为普及,在手术创新上具有微创治疗,快速康复的特点。但是采用腹腔镜技术对于患者心理、身体及预后产生一定影响。在患者围术前、中、后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围术期患者自身所产生的应激反应。
2025-04-07隐睾为男性胎儿时期,睾丸未能下降至阴囊内,隐睾位置处于腹股沟内环扣以上称为高位隐睾,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可能引发成年后少精或无精,甚至产生癌变,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1]。目前,腹腔镜手术是治疗高位隐睾的首选方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够被患儿与家属所接受。
2025-03-25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属于微创手术,适用于肿瘤位于胃的中远端的患者,可清除肿瘤病灶,并清扫淋巴结,以达到尽量根治的目的[1]。但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在切除病灶的同时,会对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造成一定影响,故术中需重建胃肠道,以改善患者胃肠功能,
2025-03-18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常见术式,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轻微、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然而,手术仍然属于侵入性操作,会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也会影响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稳定,使手术效果与术后恢复受影响。而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不仅能够稳定患者术中生命体征,还能减轻术后疼痛,减小手术与麻醉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有利于术后恢复。
2025-03-17急性胰腺炎(cutepancreatitis,AP)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胰腺微循环结构破坏,分泌的胰酶自我激活并消化,造成胰腺充血、水肿,进一步发展为出血及坏死的炎症性病变。该病常见诱因是大量饮酒、高脂血症等,随着疾病进展,尤其是当发生炎症瀑布反应后,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1]。
2025-03-13结肠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高发疾病类型,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可出现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安全。现阶段,直肠癌的临床治疗策略主要在于实施根治性手术以切除肿瘤,术后结合放疗与化疗进行综合治疗。
2025-03-10随着超声引导可视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腹横肌平面阻滞逐渐被广泛应用,王金丽[2]等人的研究中发现TAP神经阻滞能进行精准麻醉,提高手术安全性,且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但是为短期术后镇痛,后期需要大量的镇痛药物缓解术后疼痛,无法满足患者的要求,降低术后舒适度。
2025-02-27目前对于胆管结石多采用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创伤较大,术后结石复发率高,且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恢复。腹腔镜、胆道镜为常见的微创术式,可有效清除结石,减轻手术创伤,但该术式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结石残留的情况,在临床应用存在局限性,因此需要寻求更加高效的手术方式[1]。
2025-02-19目前,超声引导下的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为常用的术后镇痛方式,其在脊柱T6~L1之间注入麻醉药物,使得这一区域的神经进行被阻滞,从而可以起到效的镇痛作用[1]。其中单点TAPB通过在腹横肌平面上进行单点注射麻醉药物,以达到局部麻醉的效果,其优点在于操作简便、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适合于大多数外科医师操作[2]。
2025-02-19目前针对结肠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九十年代末引入腹腔镜手术技术治疗结肠癌,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显著改善了术后恢复和短期结果,一些机构将腹腔镜手术视为结肠癌手术治疗的标准程序[2]。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在于术后舒适度提高,术后镇痛药用量减少,恢复更早[3]。
2025-02-17人气:22374
人气:18513
人气:16600
人气:15949
人气:1552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腹腔镜外科杂志
期刊人气:1073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山东大学
出版地方:山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6612
国内刊号:37-1361/R
邮发代号:24-171
创刊时间:199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