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分析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

  2020-01-11    12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腹股沟疝,并知情同意。将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开放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对照组(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从而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关键词:
  • 临床效果
  • 术后并发症
  • 腹股沟疝
  •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
  • 加入收藏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普外科疾病,腹股沟疝有着较高的发病率,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1]。以往,临床上多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但存在术后恢复慢、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问题[2]。近年来,无张力疝修补术发展成为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受到临床工作者的一致认可。本研究以10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腹股沟疝,并知情同意。将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0例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6.2±7.2)岁;疝发生时间3-50个月,平均(15.2±6.0)个月。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6.4±7.3)岁;疝发生时间3-50个月,平均(15.4±6.2)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实验组采用开放性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硬膜外麻醉,取3-6cm标准腹股沟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对髂腹下神经、腹股沟区域神经进行充分游离,并保护。寻找疝囊并游离,直至疝囊颈部;打开腹横筋膜,钝性分离腹膜前间隙,针对较小的疝囊,游离后还纳腹腔;针对较大的疝囊,于靠近疝囊颈1.5cm处,做横断处理。远端止血,置于原处;近端缝扎封闭,还纳疝环口。以盐水纱布钝性分离腹膜前间隙,以善释D10补片或强生补片覆盖腹膜前间隙,并铺平。对腹横筋膜、腹外斜肌腱膜等组织进行缝扎。

对照组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硬膜外麻醉,游离精索、疝囊等,观察腹股沟管壁缺损程度,制定成型聚丙烯疝补片,将其置于精索,对腹股沟管后壁及联合肌腱浅面进行覆盖,与周围韧带进行缝合。收回精索,对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皮肤进行分层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

1.4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n)

2.2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对比。实验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的对比(x±s)


3、讨论


腹股沟疝主要是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腹腔内脏器在腹股沟缺损处向体表突出,属于解剖结构异常性疾病类型[3]。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常用方法,而术后并发症也成为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的一大难题,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但是,有研究认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会导致患者出现较多术后并发症,如术后疼痛、尿潴留等,降低其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不佳[4]。

本研究所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不仅能对全部的腹股沟区域进行修复,还能有效减少对局部组织的损伤,可控制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此外,补片完全依靠压力进行固定,能有效避免张力的存在,有利于降低尿潴留、术后疼痛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本研究中,实验组仅出现1例尿潴留,1例术后疼痛,而对照组出现7例术后疼痛,6例尿潴留,4例阴囊水肿,两组差异显著,与文献结果相符[5]。充分凸显出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安全性,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从而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繁疆,曾环洪,蓝锦文,等.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32例临床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5(3):320-324.

[2]常春,钟强文,池宇明.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7(3):252-254.

[3]崔磊,谢嵘,张清,等.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S2):4+6.

[4]杜成雄,许可,冯上利.腹股沟疝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并发症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1,15(4):264-266.

[5]李奎,舒若,郭姝婧,等.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并发症33例分析与总结[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2):49-50.


张孝堂,蔡建军,陈向东.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6):12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期刊名称: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期刊人气:247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1-0274

国内刊号:44-1530/R

邮发代号:46-185

创刊时间:1998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