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腹股沟疝,并知情同意。将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开放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对照组(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从而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普外科疾病,腹股沟疝有着较高的发病率,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1]。以往,临床上多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但存在术后恢复慢、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问题[2]。近年来,无张力疝修补术发展成为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受到临床工作者的一致认可。本研究以10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腹股沟疝,并知情同意。将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0例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6.2±7.2)岁;疝发生时间3-50个月,平均(15.2±6.0)个月。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6.4±7.3)岁;疝发生时间3-50个月,平均(15.4±6.2)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实验组采用开放性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硬膜外麻醉,取3-6cm标准腹股沟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对髂腹下神经、腹股沟区域神经进行充分游离,并保护。寻找疝囊并游离,直至疝囊颈部;打开腹横筋膜,钝性分离腹膜前间隙,针对较小的疝囊,游离后还纳腹腔;针对较大的疝囊,于靠近疝囊颈1.5cm处,做横断处理。远端止血,置于原处;近端缝扎封闭,还纳疝环口。以盐水纱布钝性分离腹膜前间隙,以善释D10补片或强生补片覆盖腹膜前间隙,并铺平。对腹横筋膜、腹外斜肌腱膜等组织进行缝扎。
对照组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硬膜外麻醉,游离精索、疝囊等,观察腹股沟管壁缺损程度,制定成型聚丙烯疝补片,将其置于精索,对腹股沟管后壁及联合肌腱浅面进行覆盖,与周围韧带进行缝合。收回精索,对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皮肤进行分层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
1.4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n)
2.2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对比。实验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的对比(x±s)
3、讨论
腹股沟疝主要是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腹腔内脏器在腹股沟缺损处向体表突出,属于解剖结构异常性疾病类型[3]。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常用方法,而术后并发症也成为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的一大难题,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但是,有研究认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会导致患者出现较多术后并发症,如术后疼痛、尿潴留等,降低其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不佳[4]。
本研究所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不仅能对全部的腹股沟区域进行修复,还能有效减少对局部组织的损伤,可控制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此外,补片完全依靠压力进行固定,能有效避免张力的存在,有利于降低尿潴留、术后疼痛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本研究中,实验组仅出现1例尿潴留,1例术后疼痛,而对照组出现7例术后疼痛,6例尿潴留,4例阴囊水肿,两组差异显著,与文献结果相符[5]。充分凸显出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安全性,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从而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繁疆,曾环洪,蓝锦文,等.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32例临床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5(3):320-324.
[2]常春,钟强文,池宇明.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7(3):252-254.
[3]崔磊,谢嵘,张清,等.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S2):4+6.
[4]杜成雄,许可,冯上利.腹股沟疝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并发症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1,15(4):264-266.
[5]李奎,舒若,郭姝婧,等.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并发症33例分析与总结[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2):49-50.
张孝堂,蔡建军,陈向东.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6):123.
分享:
儿童作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群体,各系统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对环境适应能力差、对疾病抵抗力弱,加之住院时间长、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增加了住院患儿的感染风险。护士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和执行者,要求能及时识别和评价感染风险并采取防范措施,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
2025-04-03近年来国内Hp感染率有所降低,然而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Hp感染率差异较大[5-6],中青年人群Hp感染率相比其他年龄阶段较低[7],容易引起忽视,目前针对这一年龄段人口展开Hp感染率及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较少,聊城市属中国山东,卫生条件、人口密度均不属于头部水平,针对本地区展开Hp感染现状研究有助于分析本地居民生存环境及生活质量。
2025-04-03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泌尿系统结石手术治疗取得显著成效,但术后感染问题却始终困扰着临床医生和患者[1]。术后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已有研究发现,患者自身的因素如年龄、基础疾病等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3]。
2025-04-03骨折相关性感染(Fracturerelatedinfection,FRI)是创伤骨科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逐年增高[1],治疗成功的前提是明确诊断[2],若因诊断不明而忽视治疗,极易感染迁延不愈、复发,甚至致残、死亡,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2025-03-21目前,真菌培养、痰涂片镜检与组织病理学是诊断IPFI的重要手段,其中痰涂片镜检测的阳性率偏低,真菌培养检测周期较长,且难以区分感染与定植,肺组织病理学属于有创操作,不易于广泛开展[4]。同时,血清真菌抗原作为无创性操作,现已在临床得到应用,但其敏感度仍不理想[5]。
2025-03-16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一种常寄生于胃黏膜组织的革兰氏阴性螺旋杆菌,可引起消化性胃溃疡、慢性胃炎、胃癌等疾病,属于一类致癌因子,被认为与贫血、皮肤过敏、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疾病存在联系[1⁃3]。Hp感染是世界性问题,中国属于Hp感染高发地区,平均感染率高达70%[4]。
2025-03-13研究表明,留置导尿管时间>3d,菌尿发生率几乎达100%,2%~4%的患者可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一旦发生,其病死率高达13%~30%[3]。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抗菌药物治疗,疗程长、费用昂贵,且易发生药物过敏、菌群失调等并发症[4-5]。近年来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的逐年上升,导致抗生素的选用复杂化、风险化,治疗效用降低。
2025-03-05腹腔感染是指发生在腹膜腔内的感染,其临床发生率较高,临床很多患者病情复杂,存在治疗难度大、预后不佳等问题,是临床外科的常见疾病[1]。由于我国近年来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越来越多,部分患者合并基础疾病等原因,致使腹腔感染的围术期处理更困难[2]。对于上消化道疾病如胃癌等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风险很高。
2025-02-1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的病毒,HIV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受损,最终发展为艾滋病[1];当CD4+T细胞数量下降到一定水平,容易诱发各种感染性疾病或恶性肿瘤[2]。HIV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等体液传播,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行为、血液、母婴传播[3]。
2025-02-07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是妇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由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引起,其特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白带异常、异味明显等症状。BV常常伴随阴道pH值升高、线索细胞增多、胺试验阳性等异常表现[1-2]。尤其对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由于生理变化导致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内环境改变,BV的发病率显著增加[3-4]。
2025-01-28人气:16574
人气:15502
人气:14658
人气:13932
人气:1279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期刊人气:2478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1-0274
国内刊号:44-1530/R
邮发代号:46-185
创刊时间:1998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