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恩替卡韦是当前治疗乙肝的一线药物,耐药率较低,大多患者服用后体内HBV病毒和肝硬化进展可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仍有部分患者病毒增殖无法被有效抑制,导致疾病持续进展,加速肝硬化进程[2]。中医药在治疗乙肝肝硬化方面历史悠久,有着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且安全可靠。
30
0
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病情已经不能逆转,患者的肝功能大都出现异常,导致疾病的病死率升高[1,2]。研究表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约有80%存在营养不良现象[3,4]。因此,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极为重要。辨证施膳是根据患者的疾病与体质特点,与食物的四性五味相结合,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
26
在中医古籍中并无与“肝硬化”直接相关的病名记载,根据肝硬化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黄疸”“胁痛”“积聚”“臌胀”“肝积”等范畴[2]。中医认为“郁、虚、湿、毒、瘀”贯穿慢性肝病始终,是慢性肝病核心病机[3]。本文通过分析“主客浑受”与肝硬化病因病机的相关性,发现肝硬化病因病机与“主客浑受”理论内涵相契合。
21
目前,临床常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耐药基因屏障较高,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但经长期临床实践发现,单一使用恩替卡韦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3]。中医学认为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为湿热毒邪长期羁留,导致血阴阳俱虚,痰瘀水互结形成“膨胀”“积聚”等,即为肝硬化或肝癌,故治疗上应以补肝益气、清热解毒为主要原则[4]。
16
感染与肝硬化患者的短期和长期预后不良有关,因此,合理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对于结局和预后至关重要。目前临床抗感染的主要措施仍然是抗菌药物的应用,但传统经验性的抗菌药物治疗或长期的抗菌药物应用对患者有副作用且导致了耐药的发生,甚至促进了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12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导致的慢性肝脏疾病,根据病情发展可分为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以慢性乙型肝炎较为多见。患者早期症状轻微,易被忽略,随病情进展,可逐渐出现乏力、头晕、食欲减退等症状,进而出现蜘蛛痣、肝掌、肝脾肿大等。
国外研究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的NAFLD人数为2.4633亿,相关建模预计2030年发病率将增长29.1%,达到3.1458亿[3]。NAFL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尚无特效药及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多采用运动、饮食疗法,临床用药主要为改善肝损伤和代谢综合征[4]。
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varices,EV)破裂出血是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高危食管静脉曲张(high-riskesophagealvarices,HREV)包括中度、重度EV,发生率为13.0%~20.9%[2]。HREV患者出血风险高,早期诊断HREV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时预防性干预治疗可避免发生破裂出血[3]。
24
肝硬化是一种或多种原因引发的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为组织学特征的进行性慢性肝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因肝脏变形硬化、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显著改变,临床以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为特征,常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
23
由此可见,乙肝肝硬化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在治疗上西医主要以抗病毒如使用核苷类似物或干扰素为主,而核苷类似物的使用存在耐药以及停药后复发等弊端[4]。使用干扰素虽然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但副作用较大。因此,探求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8
乙肝肝硬化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慢性肝病,其进展过程中肝脏组织逐渐纤维化并形成结节,最终导致肝硬化,临床主要特征是肝脏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而伴随疾病进一步发展,腹水、肝性脑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也会进一步增加,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
15
。据统计,肝硬化腹水患者1年病死率约为15%,5年病死率为44%~85%[3,4]。临床上西医治疗多予利尿、补充白蛋白、限制钠盐、腹水引流、经颈静脉肝内分流术等,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易出现顽固性腹水以及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目前肝硬化腹水的防治仍是临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5]。
17
近年来,随着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持续升高,胃静脉曲张出血已成为肝硬化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组织胶注入术因其显著的止血效果,成为治疗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重要手段,该技术通过向异常扩张的静脉注入组织胶以封闭其通道,有效地降低了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存率。
肝硬化是由多种病因引起后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肝内外血管增殖为组织学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其病理生理过程主要包括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结节形成,三者相互关联。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 116 万人死于肝硬化,占总死亡人数的2. 1% ,而我国成人肝硬化的患病率约为 0. 51% (700万),远高于美国(0. 27% )和欧洲(0. 10% )。
13
肝硬化是肝细胞广泛性坏死后产生的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并形成结节、假小叶破坏肝脏的正常结构,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该病存在多种病因,常见疾病类型为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与血吸虫性肝硬化[1],其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晚期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影响因子:0.920
影响因子:0.500
影响因子:0.814
影响因子:0.287
影响因子:1.623
影响因子:0.182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