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支撑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农业及相关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经济呈现出健康的发展趋势,在农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实施保护性耕作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以秸秆留田作为肥料,在减少人工追肥次数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本文探讨了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目的及意义,以供参考。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支撑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农业及相关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经济呈现出健康的发展趋势,在农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保护性耕作既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促进耕地的健康长效发展。
1、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目的
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目的是节约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大范围实行保护性耕作可以有效避免农田扬尘、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在保证土壤肥力的情况下,使农田的经济生产能力始终保持健康的发展趋势。
2、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意义
2.1 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
实施保护性耕作,可以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和机械成本、减轻农业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减少农业生产的作业程序,从而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投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保护性耕作还具有节水抗旱的作用,能有效减少耕地的浇水次数,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种植次数,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2.2 促进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保护性耕作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和蒸发,减少灌溉次数和浇水量,还可以利用天然降水、降雪等达到节约灌溉用水的目的。保护性耕作可以有效减少农业机械对农田的破坏,利用秸秆对土壤进行追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物的含量和土壤活性,有效控制化肥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土壤和生态环境的作用。
2.3 保护环境
实施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农业生产程序,把对土壤的损害降到最小,有效保护土壤有机物和土壤活性。实施追肥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肥料使用率,秸秆还田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化肥的使用,同时也减少了化肥对土壤的破坏和污染,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3、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点
3.1 深松土壤
土壤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核心因素,所以要保证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要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深松技术对土壤进行深度的疏松,可防止土壤硬化,提高土壤活性,促进雨雪水被土壤吸收,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流失,也可降低地表蒸发量,有效减少灌溉次数和灌溉用水量。
3.2 免耕
免耕播种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对土壤的一种保护性耕作模式,是在播种之前不对土地进行整理,直接进行播种的一种种植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对土壤的踩踏和对土壤结构的损害,保持土壤有机物的活性,保护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性。免耕或者少耕,可以保持土壤原有的结构,通过土壤本身的活力提高土壤肥力,对农作物根系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3 秸秆还田
传统的耕作模式,在收割完农作物后都会将秸秆进行焚烧,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也对大气造成了污染。因此,改变传统的耕作模式,将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活性,有效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和蒸发,降低土表温度。
谢学礼.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目的及意义[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23):60,63.
分享:
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第一要素,其质量水平决定了国家以及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影响着粮食安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耕地被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了水土流失、土壤板结、盐碱化等问题。
2023-11-29为了适应经济市场和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必须得到保障。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种植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协助农民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很多偏远或者极寒地区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将不能为农作物的成长和发育提供所需水分和营养;在这样的特殊地区,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就可以采用现代技术来保证所需水资源和营养充足。
2021-05-28耕地是中国最为宝贵的资源,而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是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的基础。目前,中国现行耕地质量评价主要有原国土资源部2012年发布的《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及《农用地定级规程》(GB/T28405—2012)和原农业部2012年发布的《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二套体系。前者从自然因素、利用水平和经济投入等确定评价指标。
2021-03-26近年来,农产品安全性逐渐被重视,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以及安全性,同时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经济价值,提升经济效益。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是农业发展的趋势,大力推广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可以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农业技术的进步。无公害栽培技术的核心是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采用无公害物质代替化学物质,尽可能保证农作物的绿色安全,需要谨慎处理虫害防治和施肥问题。
2021-02-23枸杞属茄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有80多种。我国枸杞主要分布于宁夏、华北、甘肃、青海、内蒙和新疆等地区。研究证明,枸杞果实中含有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菸酸、抗坏血酸、β-谷甾醇、亚油酸、甜菜碱以及活性很强的枸杞多糖,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补虚安神、润肺护肝、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树种。
2021-01-15合理安排茬口,实行不同作物多元多季茬口轮作模式,不仅能满足加工企业对品种和供应时间窗口的需求,而且能实现轮作换茬,降低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减少连作障碍,达到降耗减污、节本增效的目的,使得经济效益最大化。通过多年研究探索,在长江中下游流域示范推广了冬春荠菜—春夏鲜食玉米—秋冬青花菜的多元多季茬口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现将该模式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2021-01-11从试验结果看,纳峰668种植密度3778株/亩,总叶片数19.5叶,株高187.4cm,茎粗18.73mm,比对照(种植密度2039株/亩,总叶片数19.0叶,株高202.6cm,茎粗19.15mm),总叶片数增加0.5叶,株高减少15.2cm,茎粗减少0.42mm。纳峰668不同种植密度的总叶片数、株高、茎粗差异均显著。
2020-12-22随着物价上涨情况的逐渐加剧,中药材的价格也在不断地提升,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药农种植中草药的积极性,但是,与此同时,大量的种植必然会导致供大于求,中药的种植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所以,能否正确地分析市场,从而有效减少中药材种植的风险是值得药农考虑的问题。
2020-11-19与传统的玉米耕作模式相比,保护性耕作技术更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主要是通过运用大量的秸秆覆盖在地面,使得操作程序更加简化,加上机械免耕或是少耕,就可以等待种子发芽了。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土地的肥沃程度,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玉米抵抗寒冷的能力,最终实现玉米的增量和增产。
2020-11-19山西省是我国11个小麦主产省份之一,小麦种植总面积约53.3万hm2,其中,旱地小麦面积占50%左右,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提高了,因此,旱地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同步提升对保障山西省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干旱是限制旱地小麦产量形成的主要问题,由于降雨分布不均匀,在休闲期采用深翻进行蓄水保墒的研究相对较多,从而休闲期深翻有利于旱地麦田蓄积休闲期降水,提高播前底墒,实现增产增效[1,2]。
2020-11-19人气:7379
人气:5882
人气:5229
人气:4953
人气:471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华北农学报
期刊人气:4579
主管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主办单位:华北六省市农科院,农学会(河北、天津、河南、山西、内蒙古)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0-7091
国内刊号:13-1101/S
邮发代号:18-10
创刊时间:196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294
影响因子:0.165
影响因子:0.223
影响因子:0.640
影响因子:0.45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