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宅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碳排放亦随之不断上涨。为落实“双碳”目标,控制住宅建筑碳排放量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厦门某住宅建筑为例,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分析了碳排放测算方案,得到其碳排放总量为22573.1tCO2,单位面积碳排放为1.46tCO2/m2。最后给出了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推广绿色建材、优化围护结构性能、提供设备能效水平、加强居民绿色低碳意识等减碳措施,为住宅建筑碳排放测算和控制提供参考。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根据《2023年中国统计年鉴》,2022年,我国城镇人口达到9.2亿人,占比为65.22%,而为满足城镇居民的居住需求,住宅建筑的建设量也在不断增大,2020年全国住宅建筑竣工面积占总面积的78%[1]。为助力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目标的实现,开展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了大量研究,Leifr[2]将全生命周期定义为原料生产、原材料建造、建筑使用、拆除和处理等4个阶段。Deepak[3]将全生命周期定义为建材生产、建造、建筑使用、建筑维护和拆除等5个阶段,主要是将建筑使用和维护分开,维护阶段产生的碳排放量较大,较为重要。刘念雄[4]分析城市住区建筑碳排放量,并将全生命周期分为建材准备、建造施工、建筑使用和拆除。马彩云[5]分析了福建省4个装配式建筑的碳排放量,并与现浇建筑进行对比,最后给出了相关减排建议。
本研究以厦门某保障房居住小区作为研究对象,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研究碳排放测算方法,得到碳排放量,分析各阶段碳排放的特点,最后给出相关减碳降碳建议,为住宅建筑绿色低碳化运行提出一定的参考。
1、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模型
根据相关研究,本文将建筑全生命周期分为五个阶段:建材生产阶段、建造阶段、使用阶段、寿命终止阶段、建筑拆解后建材再利用、回收阶段。
(1)建材生产阶段包含3个过程:原材料提取与加工、二次材料输入的加工(如回收加工)、运输到制造商处、制造。
(2)建造阶段包含2个过程:运输至工地、施工。
(3)使用阶段包含7个过程:使用、维护、修理、更新、翻新、运行能源消耗、运行水消耗,其中使用、维护、修理、更新、翻新可合并成一个模块进行计算。
(4)寿命终止阶段包含4个过程:拆除、运输到废弃物处理、再利用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处理。
(5)建筑拆除后建材的再利用、回收阶段。
根据住宅建筑的特点,碳排放测算边界为:建材生产阶段、建材运输阶段、建造阶段、运行阶段、拆除阶段。
1.1 建材生产阶段
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SC为建材生产阶段产生的碳排放(kgCO2);Mi为第i种建材的消耗量;Fi为建材碳排放因子(kgCO2/单位建材数量)。其中,建材消耗量可以通过查询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材料清单的方式获取。
1.2 建材运输阶段
建材运输碳排放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ys为建材运输碳排放量(kgCO2);Mi为第i类主要建材的消耗量(t),根据项目相关技术资料确定;Dij为第i类建材采用第j种运输方式的平均运输距离(km),根据供应商与施工现场的位置确定;ETj为第j类运输方式下,单位重量运输距离的碳排放因子kg CO2/(t·kg)。
1.3 建造阶段
建造阶段碳排放主要集中于施工过程中消耗的电、汽油、柴油、燃气。消耗量统计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施工工序能耗估算法,即根据各分部分项工程和措施项目的工程量、单位工程的机械台班消耗量和单位台班机械的能源用量逐一计算,汇总得到建造阶段能源总用量;二是施工能耗清单统计法,即通过现场电表、汽油和柴油的计量进行统计,汇总得到建造阶段的实测总能耗。根据现场实测数据进行统计汇总,理论上可行,结果准确可靠,但只能在施工结束后计算,且各个工地统计的数据存在差异,统计精度有限。因此本文采用施工工序能耗估算法。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EJZ为建造阶段产生的碳排放,kgCO2;EJZ,i为计算周期内消耗的第i种能源总量,kg/a,m3/a;EFi为碳排放因子,kgCO2/kg,kgCO2/m3。
式中,EJZ为建筑阶段总能耗;Efx为分部分项工程总能耗,Ecs为措施工程总能耗,为电力排放因子。
式中,Qfx,i为分部分项工程中第i个项目的工程量,ffx,i为分部分项工程中第i个项目的能耗系数,Ti,j为第i个项目单位工程量第j种施工机械台班消耗量(台班),Rj为第i个项目第j种施工机械单位台班的能源用量,当有经验数据时,可根据经验数据取值,Ejj,i为第i个项目中,小型施工机具不列入机械台班消耗量,但其消耗的能源列入材料的部分能源用量,i为分部分项工程中项目序号,j为施工机械序号。
式中,Qcs,i为措施工程中第i个项目的工程量,fcs,i为措施工程中第i个项目的能耗系数,TA-i,j为第i个项目单位工程量第j种施工机械台班消耗量(台班),Rj为第i个项目第j种施工机械单位台班的能源用量,i为措施工程中项目序号,j为施工机械序号。
1.4 建筑运行阶段
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取决于建筑运行过程中能源消耗引起的碳排放与绿地碳汇固碳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m为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kgCO2);i为能源种类;j为用能系统种类;Ei j为第j类系统的第i类能源消耗量(单位/a);ERi,j为第j类系统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第i种能源量(单位/a);Cp为绿色碳汇量(kgCO2/a);y为建筑设计寿命(a)。
1.5 建筑拆除阶段
由于缺少建筑拆除阶段相关数据,且国家和福建省无相关计算标准,因此参考《广东省建筑碳排放计算导则(试行)》,建筑拆除公式如下:
式中,X为地上层数,Y为单位面积碳排放量。
2、实际案例测算分析
本文选取厦门某保障房居住小区作为研究对象,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计算该项目碳排放量,并总结各阶段碳排放的特点。该建筑位于厦门市,地处夏热冬暖地区。项目为单栋建筑,总面积15392.42m2,地上15392.42m2,地下0m2。建筑层数31层,建筑高度90.2m。
2.1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
2.1.1 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
建筑材料消耗量数据的获取途径:一是工程预算清单、决算清单。二是根据施工图或设计方案,计算出钢筋、混凝土等主要建材和其他建材的用量,具体计算如表1。
表1 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量计算表
由表1可知,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总量为5530.27tCO2。其中钢筋混凝土碳排放占比最大,高达36.46%,其次是水泥砂浆,占比为18.43%。两者占比高达54.89%。
2.1.2 建材运输碳排放
项目根据实际的供货地点、运输距离、运输工具统计建材运输碳排放,项目的建筑均为本地建材,主要建材如砌体切块、钢筋、腻子一般从邻市调入,运输距离在100km以内。具体情况如表2。
表2 建材运输阶段碳排放量计算表
由表2可知,建材运输过程的碳排放为124.00tCO2。碳排放主要集中于混凝土运输,占比高达31.42%,其次为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占比为20.21%,两者占比高达51.63%。
2.1.3 建造阶段碳排放
根据项目的工程量清单按照公式(3)~公式(8)计算建造阶段碳排放,具体测算结果如表3。
由表3可知,建造阶段的碳排放总量为530.63tCO2。碳排放主要集中于电力,占比为57.18%,其次是柴油,占比为41.31%。
2.1.4 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
由于项目仍处于建设阶段,尚未投入使用,无法直接计算项目实际运行能耗数据。本文根据相关标准规范,采用PKPM对建筑供暖、空调、照明等能耗进行模拟,得到建筑的能耗数据,具体情况如表4。
表3 建造阶段碳排放测算表
表4 建筑运营阶段碳排放量计算表
由表4可知,项目一年的碳排放量为317.61t CO2,按照建设设计寿命50年计算,项目运营阶段碳排放为15880.47t CO2。在用能系统中,能耗较大的是空调和热水系统。
2.1.5 建筑拆除阶段碳排放
由于项目仍处于建设阶段,还没达到拆除阶段,无法实际测得其碳排放量,因此采用经验公式(10),项目拆掉阶段单位面积碳排放为32.99kgCO2/m2,因此拆除阶段碳排放量为507.80tCO2。
2.2 结果分析与建议
经核算统计,项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为22573.17t CO2,单位面积碳排放为1.46t CO2/m2。各阶段的碳排放占比情况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占比最高,高达70%;建筑运输碳排放占比最小,仅占0.53%。因此为降低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主要通过降低建筑运行阶段和建材生产阶段的碳排放。
图1 项目碳排放饼图
建材生产阶段中碳排放主要集中于钢筋混凝土,可通过优化建筑结构设计,如优先采用钢结构、木结构等结构体系来降低钢筋混凝土的用量。同时,推广绿色建材,有效降低建材生产碳排放。
建筑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主要集中于供暖和空调系统。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围护结构保温性能,从源头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提高设备能效水平,选用高性能的机组,采用高效运行策略,有效降低供暖和空调系统碳排放。另外可进一步推广可再生能源,提高建筑运行效率;同时,加强居民绿色低碳意识,从生活习惯入手,促使其主动行为节能。
3、结论
本研究以厦门某保障房居住小区为例,开展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项目建筑碳排放总量为22573.1tCO2,单位面积碳排放为1.46tCO2/m2。
(2)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占比最高,高达70%;建筑运输碳排放占比最小,仅占0.53%。因此为降低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主要降低建筑运行阶段和建材生产阶段的碳排放。
(3)可以通过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推广绿色建材、优化围护结构性能、提供设备能效水平、加强居民绿色低碳意识等措施降低住宅建筑碳排放。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3.
[4]刘念雄,汪静,李嵘.中国城市住区CO_2排放量计算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9(09):1433-1436.
[5]马彩云.装配式建筑物化阶段碳足迹评价及减排策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9.
文章来源:蔡立宏.夏热冬暖地区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研究[J].福建建设科技,2024,(05):121-124.
分享:
水是沙漠化治理的重要因素。通过引水工程、水利工程等途径,把远距离的水源引到沙漠地区,如修建具有调节水量功能的水库,保证农田及植被用水量,改善土壤状况,为恢复生态系统提供依据。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增强公众的节水意识,减少水资源浪费,如提高用水效率,采取滴灌和喷灌等技术,实现精确供水,避免大水漫灌带来的水资源浪费。
2025-03-31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强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统一性[1]。水土流失防治是山区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平衡的关键,福建省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自然灾害频发,建设工程面临诸多挑战,其中长汀县作为典型的红壤丘陵土壤侵蚀区[2],一直面临经济建设开发和水土流失防治的双重压力。
2025-03-30地表土壤被流动的水、风或冰带走或流失,对农田的肥力、水生态系统、环境管理和作物生产都会产生负面影响[1-2]。土壤水蚀过程受降雨、土壤系统、土地地形、土地坡度、作物覆盖状况以及管理实践等许多变量的控制[3]。泥沙迁移过程主要受径流输沙能力的影响,泥沙的迁移能力取决于径流速度[4]。
2025-03-30目前处理含油废水方法主要有重力法、气浮法、电化学法、膜分离法等。重力法池型最简单,操作方便,但占地面积大,除油效果差,排泥难度大;电化学法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但耗电量大,运行成本高;膜分离法设备简易,能耗低,无二次污染,但膜易结垢造成堵塞,维护困难,使用寿命短。
2025-03-27我国是世界上采盐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境内盐矿资源丰富,经过几十年的水溶开采,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地下采空区,据统计,全国盐穴地下空间存量约1.3亿立方米[1]。盐穴具有安全性高、密封性好、不易渗透等特点,是处理工业固废的优秀场所。由于以前盐穴粗放式开采及盐穴造腔技术水平欠缺,导致目前存在大量的废弃盐穴。
2025-03-27高级氧化法是一种在催化剂的辅助下,以羟基自由基(·OH)为氧化剂,对存在于水体中的有机物等进行氧化分解的方法。根据刘祖庆等[9]的归纳,常用的高级氧化法主要有臭氧氧化法、芬顿类氧化法、湿性高级氧化法、电化学高级氧化法、声学高级氧化法、光催化高级氧化法、辐射法等。
2025-03-27光催化剂性能优劣会直接影响光催化降解效果。因此,光催化降解有机物的关键是光催化剂的选择。作为n型半导体材料的纳米α-Fe2O3因具有良好的环境相容性、稳定性好、无毒环保、比表面积大、电子跃迁模式独特、禁带宽度窄等优点,在光催化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9]。
2025-03-26废弃矿山综合治理过程中,如何处理其中毒性成分也是治理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矿山治理复杂性突出,矿石毒性危害较大,关乎综合治理成效及技术选用。为此,正式治理之前,需要通过抽样方式测量矿山毒性成分占比,这既是为矿山综合治理负责,也是为治理人员自身安全考虑。
2025-03-26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政策的重要方向[1]。环境质量监测与治理的改进对策可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本研究旨在探讨环境质量监测与治理的现状,并提出改进对策,以期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发展,为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做出积极贡献[2]。
2025-03-23环境监测的定义涵盖对自然界进行观察和评估的过程,通过采用化学、物理和生物等技术手段及仪器设备,评估自然环境中污染物的状态。检测范围广泛,包括大气、水源以及放射性物质等。其主要目标是为环境保护策略提供数据基础,设计有效的环境修复方案,防止环境污染的发生,同时致力于提升当前环境质量。
2025-03-23我要评论
友情链接
住宅建筑
期刊名称:福建建设科技
期刊人气:983
主管单位: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主办单位:福建省建设厅科技情报中心站,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出版地方:福建
专业分类:建筑
国际刊号:1006-3943
国内刊号:35-1165/TU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1.745
影响因子:1.093
影响因子:1.922
影响因子:0.585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