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临沂市地下水环境质量对当地经济、环境影响至关重要。通过分析临沂市地下水资源量、地下开采量和地下水站网情况,对临沂市地下水监测和环境质量展开调查,并提出对地下水资源监测、管理及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建议。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处长三角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结合点,位于鲁南临港产业带、海洋产业联动发展示范基地、东陇海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和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的叠加区域,总面积1.72万km2。本文通过临沂市地下水资源和环境质量调查,以及地下水的动态监测和分析预测,为科学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水资源统一调度配置及生态保护等提供决策依据,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1、地下水资源及开采情况
临沂市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地下水以单斜蓄水构造为主,沂沭断裂构造带为主线,将该市分割成东、西两个较大的水文地质单元。该区地下水可分为孔隙水、岩溶水和裂隙水3个类型。临沂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9.25亿m3,其中山丘区为14.18亿m3,平原区为5.36亿m3。随着近年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临沂市地下水资源量呈现逐渐递增趋势。临沂市2013—2022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21.08亿m3,水资源量变化趋势见图1。
图1 临沂市地下水水资源量变化趋势
临沂市各区地下水水资源开采量以郯城县、兰陵县、沂水县居多,罗庄区、临沭县相对较少。郯城县开采量最多为2.01亿m3,占年总开采量的13.6%,罗庄区开采量最少为0.62亿m3,占年总开采量的4.2%。
2、地下水监测站网
临沂市地下水水位监测站网由国家井网、省级井网和市级井网构成,全市水位监测井站网密度为8眼/103 km2,满足掌握主要平原区水源地动态、水资源分区和行政区地下水动态和水资源评价计算的要求。包括国家地下水监测站38处,其中地下水位监测站36处、泉流量监测站2处;省级井网地下水监测站33处,其中自动监测25站、人工监测8站。市级井网61处,主要监测除临郯苍平原区以外的山丘区地下水水位,对重点水源地和行政边界进行监测,对岩溶水、孔隙水以及裂隙水均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是对省级井网的有力补充。临沂市132处地下水监测站,按监测类型统计,浅层水有123处,深层水有9处;按监测目的统计,水源地有13处,区域控制有86处,行政边界有33处。
3、地下水环境现状
3.1 地下水化学类型
临沂市地下水矿化度主要集中在500~1000mg/L,占全市总面积的81.8%,矿化度在小于300 mg/L范围的,占全市总面积的5.8%。临沂市地下水总硬度主要集中在300~450 mg/L,占全市总面积的78.3%;总硬度在150~300 mg/L范围之间的占全市总面积的7.0%;总硬度在450~550 mg/L范围之间的占全市总面积的11.6%;总硬度在550~650 mg/L范围之间的占全市总面积的2.8%;总硬度在大于650 mg/L范围的占全市总面积的0.3%。
采用舒卡列夫分类法确定地下水化学类型。根据地下水中6种主要离子(Na+、Ca2+、Mg2+、HCO3-、SO42-、Cl-,K+合并于Na+)分析结果,将6种主要离子中含量大于25%毫克当量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进行组合,可组合出49型水,归并为12区。按矿化度划分为4组分别为A组(M≤1.5 g/L),B组(1.5 g/L<M≤10 g/L),C组(10 g/L<M≤40 g/L),D组(M>40 g/L)。全市水化学类型主要是4区A组和1区A组。其中4区A组占总评价井数的84.0%,1区A组占总评价井数的16.0%。
3.2 地下水资源质量
按照全市地下水水源地主要集中在临沭县和郯城县,《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根据综合评价,地下水的毒理学指标好于一般化学指标,非常规毒理学指标好于常规毒理学指标。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评价,地下水主要超标项目有锰、铁、硝酸盐氮、碘化物、总硬度和氨氮等。
4、建议
通过对临沂市地下水资源量、地下开采量和地下水站网情况进行分析,对临沂市地下水监测和环境质量展开调查,分析影响地下水环境质量主要问题,经过治理,化学需氧量和5日生化需氧量指标有了较大的改善,水质实现质的提升。临沂市应坚持节水优先、总量控制、保护为重的思路逐步压减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位持续抬升,进一步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4.1 整合地下水监测网络,加强地下水环境监测
对生态环境局、水文和地震中心等部门建设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站点进行整合、优化,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评价和信息共享系统,完善提升监测能力。
4.2 加强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加强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估、模拟预测等方面的研究,明确相关部门执法权限和监管职能,完善问责机制。
4.3 推进地下水污染预防、控制和修复
要综合整治面源污染,改变重点源治理轻面源防控治理模式,做到点面结合,预防为主;对畜禽养殖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规划,完善防治设施,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生态利用;加大科技兴农宣传力度,引导科学施肥,将农业肥料控制在合理的状态,降低污染系数;建立区域地下水特征污染物清单,对已污染地区开展修复试点,积极培育相关产业。
4.4 加强保护意识和法制监管体系
提高对地下水环境污染的认识与研究,积极开展保护水资源环境活动,宣传饮水水质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意识,将人为污染因素转变成人人环保行动上来,形成人与水源地共同体,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使地下水资源保护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文章来源:李蔚,张磊.临沂市地下水资源和水环境现状分析及建议[J].山东水利,2024,(09):17-18.
分享:
水是沙漠化治理的重要因素。通过引水工程、水利工程等途径,把远距离的水源引到沙漠地区,如修建具有调节水量功能的水库,保证农田及植被用水量,改善土壤状况,为恢复生态系统提供依据。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增强公众的节水意识,减少水资源浪费,如提高用水效率,采取滴灌和喷灌等技术,实现精确供水,避免大水漫灌带来的水资源浪费。
2025-03-31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强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统一性[1]。水土流失防治是山区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平衡的关键,福建省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自然灾害频发,建设工程面临诸多挑战,其中长汀县作为典型的红壤丘陵土壤侵蚀区[2],一直面临经济建设开发和水土流失防治的双重压力。
2025-03-30地表土壤被流动的水、风或冰带走或流失,对农田的肥力、水生态系统、环境管理和作物生产都会产生负面影响[1-2]。土壤水蚀过程受降雨、土壤系统、土地地形、土地坡度、作物覆盖状况以及管理实践等许多变量的控制[3]。泥沙迁移过程主要受径流输沙能力的影响,泥沙的迁移能力取决于径流速度[4]。
2025-03-30目前处理含油废水方法主要有重力法、气浮法、电化学法、膜分离法等。重力法池型最简单,操作方便,但占地面积大,除油效果差,排泥难度大;电化学法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但耗电量大,运行成本高;膜分离法设备简易,能耗低,无二次污染,但膜易结垢造成堵塞,维护困难,使用寿命短。
2025-03-27我国是世界上采盐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境内盐矿资源丰富,经过几十年的水溶开采,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地下采空区,据统计,全国盐穴地下空间存量约1.3亿立方米[1]。盐穴具有安全性高、密封性好、不易渗透等特点,是处理工业固废的优秀场所。由于以前盐穴粗放式开采及盐穴造腔技术水平欠缺,导致目前存在大量的废弃盐穴。
2025-03-27高级氧化法是一种在催化剂的辅助下,以羟基自由基(·OH)为氧化剂,对存在于水体中的有机物等进行氧化分解的方法。根据刘祖庆等[9]的归纳,常用的高级氧化法主要有臭氧氧化法、芬顿类氧化法、湿性高级氧化法、电化学高级氧化法、声学高级氧化法、光催化高级氧化法、辐射法等。
2025-03-27光催化剂性能优劣会直接影响光催化降解效果。因此,光催化降解有机物的关键是光催化剂的选择。作为n型半导体材料的纳米α-Fe2O3因具有良好的环境相容性、稳定性好、无毒环保、比表面积大、电子跃迁模式独特、禁带宽度窄等优点,在光催化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9]。
2025-03-26废弃矿山综合治理过程中,如何处理其中毒性成分也是治理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矿山治理复杂性突出,矿石毒性危害较大,关乎综合治理成效及技术选用。为此,正式治理之前,需要通过抽样方式测量矿山毒性成分占比,这既是为矿山综合治理负责,也是为治理人员自身安全考虑。
2025-03-26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政策的重要方向[1]。环境质量监测与治理的改进对策可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本研究旨在探讨环境质量监测与治理的现状,并提出改进对策,以期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发展,为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做出积极贡献[2]。
2025-03-23环境监测的定义涵盖对自然界进行观察和评估的过程,通过采用化学、物理和生物等技术手段及仪器设备,评估自然环境中污染物的状态。检测范围广泛,包括大气、水源以及放射性物质等。其主要目标是为环境保护策略提供数据基础,设计有效的环境修复方案,防止环境污染的发生,同时致力于提升当前环境质量。
2025-03-23人气:3765
人气:2097
人气:1819
人气:1623
人气:158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期刊人气:1820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水利
国际刊号:1672-643X
国内刊号:61-1413/TV
邮发代号:52-335
创刊时间:1990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212
影响因子:1.298
影响因子:0.360
影响因子:0.663
影响因子:0.21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