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城市荒野景观与城市生态认知

  2024-07-25    1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城市荒野景观作为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丰富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韧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基于城市荒野景观与城市生态概念,从多种维度分析城市荒野景观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探讨城市荒野景观与城市生态的构建策略,以期为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绿地系统发展提供科学引导。

  • 关键词:
  • 城市生态
  • 城市荒野
  • 城市荒野景观
  • 生态环境
  • 自然景观
  • 加入收藏

1、城市荒野景观与城市生态概念与发展


20世纪中后期,西方学者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荒野生态伦理思想”是对“社会发展”与“自然”对立情况的反思。2007年英国谢非尔德大学主办了一次“城市中的荒野”主题学术研讨会,会议中首次提出“城市荒野景观”这一概念。其中安娜·乔根森[1]对其进行初步的解释与定义:“城市荒野景观”是指城市中以自然而非人为主导的土地,并能自我发生生物群落演替的地方,这种荒野景观有大有小,不限于林地、棕榈地、废弃场地等。此次会议促进了城市荒野景观概念的发展与传播,但这时的概念初步形成,还缺乏整体性与严谨性。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建设与自然区域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国内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城市荒野景观”这一概念。当《城市荒野景观》[1]这一译文传入国内后,引起了国内学者广泛关注。这部著作主要集中在如何利用城市中的废地营造特定的生物群落,从而保护与恢复城市生态的多样性,实现城市荒地的“再野化”发展。

在城市荒野景观的概念中包含着两个基本特征:自然生态群落能够自我地发生演替变化且以自然关系为主导;在城市中不受人类干预的同时,具有动态保育能力的城市荒野废地,因此城市荒野景观具有荒野的无序性与自然的野性。这些特征决定了城市荒野景观与城市生态建设与发展、城市扩张、城市收缩与转型等一系列的城市进程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城市的郊区废地与原本自然土地被开发,自然的生态群落被破坏,自然植被被占据,进而形成了城市的工业园区。随着城市的发展与转型,原本被城市发展所占据的场地,历经数年的无人看管后,被自生植物占据主导地位,这种自生植物不断演替形成自我的生物群落进而发展成“城市荒野景观”。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会进入收缩期,城市中原本被管理着的土地会因失去管理后重新占领城市空间,进而成为城市的主导,公共用地逐渐重归荒野。城市荒野景观因其变化性与时间性会经历:城市开发空间用地-回归自然荒野,这种动态平衡的发展历程。

城市荒野景观的概念基于“自然荒野”一词所构成的空间维度与文化语境的交叉维度。荒野在狭义上是指荒凉的自然景观;在广义上则是指没有经过人为干扰的自然环境,是一种最原始的自然环境状态。在计成的《园冶》中所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其景观的营造与“荒野景观”有着特定的相似之处,同时荒野景观中植被所具有的自然演替的特点与“宛自天开”的特点相契合。

城市是以人为主体,具有人工环境的生态系统,同时城市也是开放的系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城市自然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相结合,城市生态是改善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目的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城市荒野景观能为城市提供高效的生态服务功能,是调节城市生态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城市荒野中的“自然场所”即有植物群落自发生的场地,这种场所提供的生态价值相对于人工规划绿地会更加稳定,在生态价值方面。“城市荒野景观”可为城市提供更高的涵养功能,提供更加丰富稳定的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韧性,这种多样性的生态价值构成了城市生态功能的效率性特征。


2、城市荒野景观在城市生态发展中的价值


2.1生态价值

城市荒野景观逐渐成为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有与其他整齐划一的景观不具备的生态价值,其是基于“社会-自然”这2种相互作用的概念来考虑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路径[1]。例如,法国景观设计师吉尔斯·克莱门特所说“我们必须为介于城市和乡村审美范畴之间的区域建立新的价值”,这种新的价值被定义为“第三类景观”,即荒野景观,是针对生态的,而不是视觉的景观概念,荒野景观所提供的景观价值即:物种丰富度、城市野趣、生态多样性保育价值等,这是其他景观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城市荒野景观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表现为: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和更多的城市水源,为城市生物提供了更多的栖息地,增加了城市生物的多样性,调节了城市气候等。城市荒野景观的生态价值在城市生态空间中的表现为:城市荒野景观是以自然为主导,这种主导性为动植物提供更加适宜的栖息地,荒野景观的生物多样性与高度人工化的绿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自然演替的生物群落更能抵御自然的变化,其多样性与自我维持的能力不仅能给城市提供生产食物和药物的供给服务,为城市提供“荒野体验”的野趣服务,还能为改善城市气候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除此之外,城市荒野景观还具有特殊的生态审美价值,这种生态审美价值成为城市的另一种生境,即:城市生物的多样性引起人们对荒野生物多样性的感知,进而形成特殊性的自然审美野趣。例如:芝加哥堆填的自然湖滨公园的荒野景观,是由于一场大火致使原本的居民建筑被摧毁,后来废弃建筑被堆入湖中,进而形成了新的荒野土地。该区域在后来被建立起了葛兰特公园,同时被赋予了“永远开放,清晰,自由”的主题,这种公共湖畔的想法和堆填场创建“自由土地”的想法很快就被效仿。这种“自由土地”不受人类的干预,经过多年自然演替后,形成自我的生态群落,成为居民的自然游乐场,公园通过疏浚和堆填的方式将天然湿地转变为可以划船和捕鱼的湖面,并设置了路径、草坪和遮阴的高地,最终受到居民的广泛欢迎。

2.2社会价值

“非自然之地的自然史”城市荒野景观并非是原始的自然荒野,荒野是特定的生态系统,反映了生物对于环境的适应性。城市荒野景观是建立起生态系统并对其进行保护,是地方的生态建构叙事性,更适合自然的领域[4]。例如在芝加哥“湖滨公园”的案例中,荒野景观发挥了其独特的社会价值,即作为无管理的自然区域和人工修建区域的“过渡带”,为社会提供自然探索的活动区域,其充满着自然野趣,并且有着低维护成本的特点。又如美国芝加哥高架护坡案例,其采用荒野景观作为生态与社会经济上的线性场地的方案,通过分段改变植被结构和大众参与的方式来提高审美的可接受度,用色彩鲜艳的植物来美化社会的公众区域[2]。因此,将城市荒野景观作为人类开放空间和城市生态调和的“催化剂”既是对城市绿地建设的要求,又是对城市居民寻找自然因素的积极回应。

这种野性的自然公园为人们休闲和娱乐提供了理想的环境,荒野是儿童玩耍消遣的理想场地,具有很强的启发作用,儿童可以在荒野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野性”,他们可以在荒野中“搜寻资源”、采摘野果等。荒野也为年轻人提供了私密空间和社交场地,年轻人在自然荒野中可以摆脱城市的约束和喧嚣,去尽情享受自我。同时城市荒野还能承载挑战性的冒险活动,是人们放肆大笑或进行“自然野性”体验的场所。与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要素互动,不仅能让人们缓解压力,还能改善身心,促进人们正面情绪的产生。城市荒野景观场地内的自然元素能长期维持着一种和谐的关系,是能为人们提供“远离现代文明”的场地。


3、城市荒野景观与城市生态构建策略


利用城市荒野景观营造城市生态的主要措施以自然演替为主导、低干预、保护现存用地,在城市中自然的野地、湿地等地方设置自然保护区。城市荒野景观不仅充满野性美,同时具有自我的生态群落与物种,以及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该区域也能缓解城市发展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早期人们对于荒野带有负面印象并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认为城市荒野景观与经人工设计的景观并无差异;城市荒野景观是野性、恐惧、不具有游憩价值等。这些概念是由于人们的主观臆想和没有科学指导和系统的取证所导致,这种误区使人们对于城市荒野景观的积极作用是模糊的。因此需要不断纠正意识,增加人们对城市荒野景观的认知。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对城市荒野景观的认知也在不断改变,在了解城市荒野景观的功能作用后,对荒野的无序感和野性感充满了向往。

3.1构建城市生态场地

构建城市生态场地可充分与生态修复的荒野景观相结合,在原本遭到破坏的城市用地上,加入本地生物,从而形成新的生态群落,进而打造出异质化的生境,构建完整的栖息地,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与长期发展[3],打造城市生态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地带性原生荒野:草地、森林、湿地等多种自然荒野景观。在城市生态建设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场地的各方面因素,进而打造适合区域环境的景观,采用利用率高且高生态价值与高效益类型的景观。

3.2营造次生荒野景观

营造次生荒野景观亦可作为城市生态构建的主要措施,其依据当地原生植被结构而建,具有地域性特征。次生荒野并非全程由人工干预而形成,而是荒野初期通过人工手段加速场地的自然演替,后期场地的发展完全交给自然,使场地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更加稳定的荒野状态,场地之后的植物生长状况基本会保持原有的植被群落和维持原有的生境。在此过程中已不需再加入人工干预,只需对于场地不可降解的垃圾进行处理,使植物群落结构更加稳定,保证植物有充足的自然生长空间,同时能够维持场地原有的荒野。

3.3营造类荒野景观

营造类荒野景观与次生荒野景观对构建城市生态的作用是相同的,区别在于荒野的营造手段,类荒野是创造出人类需求与自然相结合的荒野形式,这种需求可以是生态农业、生态园艺、自然农业等,其目的在于利用荒野自身的特性来创造出新型的荒野景观。在此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依然是自然,这与次生荒野景观的营造特性一样。但类荒野景观的营造过程中加强了人为属性,这种人为属性依然是与自然和谐相容的,是顺应自然而设计的。例如:瑞士艾尔河道景观的修复项目中,河道在人为的干预下划分出菱形的河道肌理,河水顺应菱形肌理,达到了自然与景观艺术的和谐场景。

3.4荒野重现与城市生态修复

城市生态公园若本身不具有完整的原生生态系统,则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生态修复,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入人工干预,但这些人工化的特性手法,后期需要较高的资金维护,并且可能会对土地造成一定的污染。利用荒野自然力量修复城市生态场地,能够保证场地更为健康的发展。利用荒野景观重现修复城市当地生态本底,采用本土生态植物更具有场地的生态适宜性、优先性,打造不同的生境类型,完善栖息地构建,推动生态系统的恢复。但在城市生态公园中,生态型是需要优先考虑的点,场地的环境气候因子是荒野重现的重要条件,因此需要选择最符合场地现状条件,并且具有较高生态效益的类型景观。

3.5新自然主义理念

城市荒野景观的另一种形式则是新自然主义理念,其受城市荒野景观中的植物群落启发形成,将生态学原理与植物美学的功能有机结合。在城市生态发展过程中利用新自然主义理念,将城市中的植物通过城市媒介扩大自然播种(城市雨水径流、风或城市建设活动),城市生态的适应性强并且能够产生大量的种子得到推广,其主要设计原则包括原地混合撒播、植物密度控制、生态层级种植。在营造城市生态过程中,首先确定场地的原型景观,之后进行场地的植物层次和群落安排,使其能具备全面的生态服务功能。


4、结语


城市生态恢复的过程非常漫长,如果急于求成地去营造城市荒野景观,那么最终形成的景观会有明显的人工痕迹,甚至会破坏城市生态。城市荒野的概念发展还是短暂的,仍是人居环境学科中一处模糊的存在,城市荒野景观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城市生态发展过程不可避免的话题。城市的快速扩张导致城市生态被无序开发,造成了城市居民与自然产生隔阂。城市荒野景观作为城市生态发展空间中的一种延续,是城市居民与自然联系的纽带,人们逐渐认同城市荒野景观具有量化城市生态的多重价值,并开始重新思考城市中荒野的价值与作用[5]。进而挖掘城市荒野景观所能提供的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生态审美价值与经济价值等。城市生境和动植物栖息地是城市生态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荒野在维护城市生境与栖息地上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城市生态也需要在自然的引导下进行演替繁衍,进而营造出真正的荒野景观。


参考文献:

[1]安娜·乔根森.城市荒野景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

[1]曹越,万斯·马丁,杨锐.城市野境:城市区域中野性自然的保护与营造[J].风景园林,2019,26(08):20-24.

[2]李敬尧.美国荒野保护观的生态哲学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大学,2017.

[3]罗明,曹越,杨锐.荒野保护与再野化:现状和启示[J].中国土地,2019(08):4-8.

[4]汪惠玲.荒野思想下的城市边缘区景观设计探析[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9.

[5]王晞月.城市缝隙:人居语境下荒野景观的存续与营造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07):11-16.


基金资助: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不止于美:当代中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伦理研究”(项目编号:18YJC760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来源:刘庆超,曹晋.城市荒野景观与城市生态认知[J].现代园艺,2024,47(14):159-160+16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现代园艺

期刊名称:现代园艺

期刊人气:202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主办单位:江西省经济作物局,江西省双金柑桔试验站

出版地方:江西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6-4958

国内刊号:36-1287/S

邮发代号:44-114

创刊时间:1978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