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浅谈关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研究及应对策略

  2020-02-19    37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金融产业和技术进步相结合的产物就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业务随着网络经济平台的不断拓展得到了新的突破,虚拟的互联网因为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机制的不健全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文章对互联网金融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研究了当前互联网金融的主要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如何规避与防范做出了合理建议。

  • 关键词:
  • 互联网
  • 分析研究
  • 金融风险
  • 风险规避
  • 加入收藏

一、引言


在通信移动设备以及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加快了不同形式的互联网模式与传统金融业务结合的步伐,促进了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并不是彻底颠覆传统的金融业,而是在传统金融行业的基础上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行业的发展,各种风险也会随之产生,由于金融业务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下完成,所以安全风险无处不在,由于制度因素及非制度因素会使资金、财产、信誉等遭受预期、非预期甚至灾难性损失的可能性,再加上监管制度的不完善以及法律的空白,许多不法分子便会趁虚而入,扰乱互联网金融环境,针对这种现状,政府及监管部门一定要加大监管制度,做好风险规避及防范工作,净化互联网金融市场。


二、互联网金融的基本内涵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的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运用现代化通信技术来实现资金的融通、支付、投资等新型的金融业务模式,主要依托云计算与大数据在互联网平台上形成金融业态服务体系。在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使金融业务具备了“透明度强、协作性好、参与度高、操作便捷”等特征,目前,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网络支付结算、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等十余种业务,用户只要运用网络与终端进行连接,便能自行的完成业务操作。互联网金融对促进小型企业发展以及扩大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开了新的大门,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促进金融创新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主要风险


1.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会体现在网络金融交易平台上,互联网金融交易都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相当于交易双方在虚拟的环境下进行金融交易,这样一来,给交易者的身份真实性验证增添难度,使交易者身份确认、信用评价方面的信息不准确,加大了信用风险。另外互联网金融监督体系的不完善也大大增加了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许多新的金融服务平台以门槛低、收益高、服务便捷的特点活跃于金融市场,由于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所以无法真正运用有效的金融经营模式,导致交易中出现金融诈骗等问题,而且互联网金融管理体系主要是依托传统的监督机制,政策法规方面还不够健全,我国互联网金融跨行业、跨部门交易的特点非常强,出现了一种混合式的经营模式,导致监管模式错位、职权受限、沟通不协调等问题,许多不法分子会利用监管中的漏洞,在互联网金融交易时进行非法集资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最后,在进行第三方支付时,买卖双方也容易信息泄露,用户信息安全与隐私无法得到保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 技术风险

科学技术始终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技术的选择是维护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首要因素,由于技术选择不当,经常会出现网站遭黑客攻击、系统软硬件发生故障、电力中断等问题,致使互联网金融机构造成严重损失,为了使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各项技术得到快捷、有序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网络以及用户信用体系建设。国内的信息应用技术还存在一些难题,存在加密技术不过关、TCP/IP安全性弱等问题,使互联网金融风险提高。

3. 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机构违反法律进行操作或者交易主体在交易过程中没有遵守相应义务所导致的。当前的保险法、银行法等主要都是针对传统的金融业务,不适合现代化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互联网金融业务实施过程中的个人信息保护、交易者身份认证、资金监管等多方面因素都没有明确规定,所以在互联网金融交易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交易主体之间的责任模糊。另外,电子合同及电子签名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漏洞,电子合同虽然具备快捷、方便的优势,但是电子数据比较容易消失,一旦操作失误,电子数据便会被抹掉,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所以一定要对后台技术进行完善,在信息操作过程中要格外细微、谨慎,避免数据信息丢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 信息泄露风险

许多不规范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缺少行业标准,业务监管制度不健全,为了能够保证交易双方信息的准确性,需要对用户的姓名、年龄、住址等大量个人信息进行存储,由于平台对客户的信息没有做好保密措施,或者网站的保密技术被黑客破解,导致信息安全道德风险以及个人资料泄露的事件时常发生。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信息传输,所以在传输的过程中信息很容易被盗取或篡改。针对信息泄露的风险,互联网金融机构必须在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加密、使用、销毁等各个环节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保护机制,有效降低数据信息风险。


四、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互联网金融是政府部门、监管方、金融机构以及用户共赢的新生态,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一定要通过四方共同防控,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监管与防控措施如图所示:

图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监管与防控措施

1. 国家及政府层面

国家及政府要全面加大互联网金融监管力度,确保互联网金融发展满足宏观调控及金融稳定的要求,大力维护金融用户的合法权益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设立严格的准入门槛,主要侧重交易秩序,规范交易流程,对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市场进行严格整顿,取缔私自设立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并给予相应处罚。另外,要推动行业的自律意识以及用户的道德意识,通过自律与道德来约束互联网金融环境健康发展。政府部门要设立专门机构来保护金融用户权益,针对由于金融管理或技术问题造成的用户损失要全力进行追回并补偿。

2. 金融机构方面

对于互联网金融机构来讲,必须要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识别,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首先,互联网金融机构要选择合适的运行模式,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对金融机构进行定位,以用户的利益为出发点,加强互联网金融的有效管理,实施安全审批与准入机制,满足安全标准之后再上线运营,促进并确保互联网金融健康稳步发展,以行业准入来替代政府审批,保证金融机构行业行为的规范性,针对第三方支付、理财、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建立起专门的管理机构,运用互联网的优势来提升机构的核心业务价值。其次,金融机构要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技术进行完善,对金融技术进行标准化处理,与国际网络安全标准接轨,增进互联网金融系统的协调性。降低信用体系风险,对贷款信用额度进行规范化管理,对征信资源实施统筹共享,构建信用数据配套服务体系,使互联网金融业务得到合理的规划与控制,提高互联网金融业务实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最后,互联网金融机构要加强内部控制,不断完善机构内部规章制度,培养金额方向复合型人才,规范金融业务流程,使互联网金融业务规范、有序的实施。

3. 监管机构方面

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部门一定要制定信息安全标准以及技术规范,对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实时监管以及预警提示,实施互联网金融机构安全准入与退出机制,加强机构内部控制,成立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保障客户与资产安全,针对我国主要的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专项整治,严格遵守“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监管原则,对于不合格的金融机构严惩不贷,保障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4. 用户方面

互联网金融用户要做好自身安全防控,提高安全意识,对互联网金融活动保持警惕,能够辨别金融平台的合法性,一旦遇到互联网诈骗,需要第一时间与消费商户进行联系,检查资金去向,最大可能挽回财产损失。经常使用互联网金融的用户一定要掌握互联网金融知识,了解互联网诈骗的常用手段,当遇到消费返利、动态收益、推荐奖等敏感词语是一定要提高警惕,保持戒备心理,判断资金收益的合理性,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正确运用法律手段来进行保护。


五、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创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捷,但是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平台体系尚不完善、缺乏技术水平、监管力度不充分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互联网金融风险,威胁着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形势,为了将风险产生的损失降至最低,要求政府及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及社会公众共同努力,全面维护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常付.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J].中国商论,2019,(13).

[2]祝文峰,程梓豪.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防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3]关宏,刘嘉祥.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探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9,(6).

[4]张晓芳.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业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J].财会学习,2019,(12).

[5]李晖,祁召娣.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其控制研究[J].辽宁经济,2019,(1).


江尔静.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9,(28):126-12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新通信

期刊名称:中国新通信

期刊人气:290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办单位: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技

国际刊号:1673-4866

国内刊号:11-5402/TN

邮发代号:2-76

创刊时间:1999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