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海量信息数据的共享得以实现。尤其是近年来网络技术不断优化升级,互联网正在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极大地转变了各行业的生产建设模式。然而网络的发达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现,给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问题。随着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日益完善,其应用价值也为大众所知,作为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网络安全问题成因众多,解决途径也有所区别。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并探讨了如何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有效解决,希望能有所启发。
1、引言
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在短短几十年内促进人类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极大地改善了生活质量。但与此同时,人们对网络的依赖越深,遭受到的网络问题影响也越严重。尤其是网络安全中存在许多隐患,威胁到了用户的隐私,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困扰。重视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研发,并推动技术的广泛应用,是目前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有很高的科学性,能够保障用户信息安全,避免了多种网络风险。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维护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缺陷,使得该技术无法完全发挥出价值。
2、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维护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2.1信息管理技术中监测技术有待提升
良好的监测技术是保障信息管理技术实施效果的基础,如果监测技术实施不到位,就会导致各种恶意访问攻击计算机。这是因为在网络安全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对计算机的非法入侵。例如木马病毒潜藏在计算机系统中,会制造大量垃圾信息,占用计算机内存,导致计算机系统工作效率的下降。此外,黑客破坏计算机防火墙,对用户信息进行非法篡改和盗取,也使得网络安全问题更复杂。目前监测技术还不能及时全面地监测到网络风险,用户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提升监测技术水平刻不容缓。
2.2信息访问的控制效果不佳
在人们借助计算机进行日常工作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点击目标网站时,却进入了携带病毒的网页。当前网络环境十分复杂,如果不小心进入了恶意网站,那么计算机系统可能会遭到攻击和破坏,无法正常工作,甚至还可能出现系统全面崩溃的严重局面。这正是由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应用时,对信息访问的控制效果不足造成的。这属于较为麻烦的网络事故,一旦发生电脑会死机,这时候除了重启电脑也没有其他办法。但这又会浪费一些时间,给用户带来了不便。
3、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维护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策略
3.1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加强管理
若是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管理不够科学,那么的就算该项技术如何的科学有效,设计的再好也是不能够有效的维护网络安全的,用户的权益也得不到更好的保障,所以在维护网络安全中的作用也无法发挥和体现。因此,我们要依靠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的建立,同时加强管理力度,把控管理机制。当前,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也仅仅体现在系统的表层,对于系统内部的深层管理也无法更好的涉及到,所以,很多的网络安全隐患在发生之后,很多的用户也都察觉不到,继而也就造成了安全隐患的蔓延和传播,对用户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3.2加强风险的管控
促进网络环境的净化以及安全,要将安全防控融入到网络运行的全过程当中,多层次的并且结合实际,去做好风险的防控工作。另外,用户本身也应该养成安全防控意识,意识到各种网络风险的类型、产生的原因以及会给自身带来的不便,然后相关部门要构建一个更加的严格的防范体系,对于一些不必要的网络事故进行更好的避免,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也应该有提前制定好的应对的措施,必要时,可以把预警系统或是预报系统安装到网络中,对于一些潜在的或是将要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预警和处理,做好风险的预防以及扩散。
3.3完善安全制度
完善的安全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网络运行的安全,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日常的管理中,可以利用相应的人才管理制度,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整个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以及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人才储备,依靠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去完善管理制度,定时定点的进行相关软件和硬件的检查,保证所有的设施都处于一个安全运行的状态,这样用户也就有了一个安全的上网环境。
3.4做好操作系统的安全防护工作
良好的操作系统也是确保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前提,操作系统若是存在漏洞,那么也就一定会为网络环境埋下更多的安全隐患。所以加强系统操作的安全防护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系统防护体系的建立,能够及时的发现操作系统中的一些漏洞,并且进行及时的修复,降低黑客或是病毒入侵的机会和频率。另外,还可以将操作系统和防火墙、入侵检测等系统等相结合,提高网络安全水平。
3.5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
网络安全维护人员,是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直接使用者,技术能否发挥出应有效果,与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专业能力也有密切联系。因此,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也是保障网络安全的合理方式。首先要使工作人员意识到网络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提高其警惕性和防范意识。并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强化其专业素质,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操作。在网络安全问题出现苗头时,能够根据自身的专业能力做出分析,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为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的服务。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网络安全问题,为人们利用计算机进行工作提供保障,创建和谐可靠的网络环境。对于目前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有关部门要引起重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有效的手段予以解决。在提高我国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水平的同时,也营造了更为安全稳定的互联网环境,给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马晓莉.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20):208-209.
[2]凌征.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应用中的探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0):4.
刘冬梅.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维护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20(18):91.
分享:
目前,我国采取的粮食储备方案主要包括中央储备、地方储备、农户储备和粮食流通企业储备4种。其中,农户储备的数量占比超过了一半,但农户在粮食储存过程中的损失率也高达约8%,导致每年粮食损耗达到2 000万吨。另外,粮库的储备损失率在5%左右。如果将损失率降低到2%左右,那么每年至少可以多获取几百亿斤粮食。
2025-01-07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促进了无线通信网络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在不同的环境下,改变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节点分布,搭建符合通信逻辑的层级链路结构,确保指定信息的有效交换。随着人们开始依靠无线通信进行信息交换,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2024-09-19随着社会的发展,垃圾数量逐年增加。2016—2019年,全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年均增长率超过7.7%。随着垃圾产生量的增多,垃圾分类处理变得尤为重要,合理的分类处理方法将直接影响垃圾回收的价值和垃圾处理的效率。当前,我国垃圾分类制度不够完善,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也较淡薄,缺乏分类的主动性。
2024-07-2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家饲养宠物,但因工作需要,可能长期不在家,无法做到及时投喂,从而影响宠物的健康。现有的宠物饲养大多采用一次性投喂足量的食物和水等方式,使食物长期暴露在室外,容易造成细菌感染,也极易造成宠物暴饮暴食,影响宠物健康。
2023-12-19在我国电网企业中,人力资源的合理管理对于高效培养专业领域人才、提高整体资源利用率以及更好地发挥其最高能效均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存在海量的复杂数据,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无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准确地分析与判断,因而也无法充分利用各种信息系统所收集的大量数据。
2023-11-02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对计算机网络人性化和智能化的需求也更高。但是,因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网络技术发展还在不断完善,合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网络信息进行智能化的绑定和跟踪,使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进。因此,将人工智能应用到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尤为重要。
2023-09-15随着网络与信息的交互发展,可穿戴电子设备凭借其诸多便捷实用的功能逐渐应用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为满足可穿戴电子设备功能的需要,设备对供电装置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电池供电方式会带来电池体积增大、质量增重等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新的供电方式来更好地解决设备供电装置的持续供能问题。
2023-09-12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网系统应采用B/S架构建设,其中包括数据感知层、数据管理层、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表示层与终端访问层。数据感知层包括数据集中器、智能仪表等物联网设备,用于收集数据,远程监控。数据管理层包括热力站上位机,用于采集数据,发送控制信号,并对数据进行集中处理。
2023-08-29常见的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功能单一,各个传感器都是独立、分立的,只能检测一种到两种的空气质量数据,无法多样化检测空气质量浓度数据,没有和云网络平台进行连接,无法远程传输数据。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者对空气质量检测展开了深度研究,其中,文献通过融合多种室内空气质量数据,输出室内火灾发生概率,提出了一种室内火灾预警算法。
2023-08-25随着产业技术复杂度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创新主体开始突破组织边界,通过开展合作来获取互补性创新资源、降低创新的风险和复杂性,合作创新已经成为组织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形式[1]。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由于该产业具有技术更新速度快、创新难度大以及技术溢出效应等特征,合作研发成为该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形式。
2023-08-23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期刊人气:2060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技
国际刊号:1009-6833
国内刊号:11-4522/TP
邮发代号:2-741
创刊时间:200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1.646
影响因子:0.693
影响因子:0.706
影响因子:1.052
影响因子:0.19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