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通过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认知状况,为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现状调查问卷,对就读于Y大学的20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认可程度较高,但缺乏深层次了解。不同专业大学生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中3个条目的知晓程度及7个条目的认可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家应加大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宣传力度,高校也应采取措施积极宣传“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激发大学生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了解兴趣,提高其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知晓和认可程度,以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在我国的进一步落实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患慢性病、失能失智、高龄老人的特殊护理及其医疗需求不断增加[1]。60岁老人余生约2/3的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的状态,因此利用互联网将社区居家医养与养老服务模式相结合成为当下应对我国养老问题的有效措施[2]。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发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互联网+护理服务”是指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医疗机构为依托,借助互联网线上申请护理服务,由专业护士为主导的护理服务[3,4,5,6],患者通过互联网线上申请护理服务,专业护士根据患者需求提供上门服务[7,8,9]。根据单文生等[10]的研究发现,乌鲁木齐的慢性病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知晓率偏低,认知不足。虽然国家层面目前大力支持“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发展,但是具体落实尚存在很多困难。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各行各业的主流力量以及信息接受的主体,对信息的接纳能力更强,更应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及认知,以便后续工作的推进。本研究旨在以Y大学的大学生为主体,调查此群体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认知状况,从而为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落实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设计
研究类型为非实验性研究中的横断面调查研究。
1.2研究对象
以Y大学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涵盖本科、专科、研究生各培养层次,不限专业,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纳入标准:(1)Y大学在读生;(2)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留学生。
1.3调查工具
1.3.1一般资料调查表
本调查表自行设计,包括专业、生源地、学历。
1.3.2“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认知调查问卷
借鉴张佳燕等[11]设计的“互联网+护理服务”现状调查问卷,编制大学生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认知调查问卷,包括2个维度12个条目,即“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认可程度(8个条目)、“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知晓程度(4个条目),该问卷内容效度为0.980,在本研究中为0.978。
1.4调查方法
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于2022年11月21日—25日开展线上调查,向Y大学各培养层次学生发放电子版调查问卷,设置每个问题为必答项。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发放203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2.2大学生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知晓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了解程度总体而言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在知晓程度的4个条目中,除对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地区的了解程度外,不同专业在剩余3个条目中均存在知晓程度的差异(P<0.05),见表2。
2.3大学生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认可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认可程度较高,但在大学生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认可程度的8个条目中,除节约患者医疗支出这一条目外,其他7个条目均存在不同专业的认知差异(P<0.05),见表3。
3、讨论
3.1大学生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认可程度高
本研究显示,在调查的203名大学生中,多数对于“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认可程度较高。然而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否为医学类学生,了解“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人数比例均未超过33%。由此可知,大学生对于“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知晓程度较低,还需进一步提升。造成此种结果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3个方面:(1)可能是由于近几年来,信息量迅速增长,从浩瀚如烟的信息资源中迅速而准确地获取某一领域特定的信息变得十分困难[12]。(2)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产品的发展,碎片化阅读/学习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迅速流行。大学生在浏览信息资源时,仅走马观花地“看一眼”,印象不深。(3)对大部分大学生而言,使用互联网多是为了娱乐或仅查询与自身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除非必要,否则极少了解其他相关知识。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信息获取更偏重休闲娱乐内容,同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但与娱乐内容相比,学习类信息明显较少[13]。总体而言,大学生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相关信息获取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本研究结果中显示的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了解程度较低。
表2大学生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知晓程度
表3大学生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认可程度
3.2非医学类大学生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知晓程度和认可程度较低
本调查显示,与医学类大学生相比,非医学类大学生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知晓程度和认可程度均更低(P<0.05)。虽然知晓程度总体较低,但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了解程度、对国家下发的“互联网+护理服务”相关文件的了解程度、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相关平台的了解程度3个条目,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仍存在差异(P<0.05)。就大学生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认可程度而言,虽然总体上大学生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认可程度较高,但在本研究中的8个条目中,除节约患者医疗支出这一条目外,其他7个条目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仍然存在认可程度上的差异(P<0.05)。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属于医学专业的范畴,尤其是护理专业,教师与学生均会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知识信息,各高校在医学专业的教学中也加强了相关知识的补充学习。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医疗产业的密切结合,为医学生提供了新的创业机遇[14]。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大力推行“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上海、浙江、广东等多地发布有关实行“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也发布了相关试点工作的文件。这很大程度上导致当代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将未来的就业眼光与就业目标集中于“互联网+”行业,会在课余时间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因此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知晓程度与认可程度较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而言要高。
4、局限性及展望
本研究样本收集仅选取吉林省的某一所高校,调查范围较为局限,且仅调查203名在读生,样本含量较少,代表性不强,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因此,未来研究或可扩展到多个高校、多个年级,以增加研究结果的代表性。
据全国老龄委预测,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到2035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8.7%,且会伴随高龄化、少子化等诸多社会问题,而传统的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养老需求,因此“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将成为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从大学生个人、高校、国家3个层面采取措施,以提高大学生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知晓和认可程度。
4.1增强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当代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主流,对信息的接纳能力更强,因此更应提高大学生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知晓和认可程度。就大学生本身而言,除学习专业知识外,也应增强对课外知识的获取能力,增强对社会热点问题与国家政策的关注程度,积极主动了解“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因此大学生在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同时,要加强自我管理,注重提高自身对于信息的获取能力。可以通过浏览国家或学校的相关网站获取与“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相关信息,在了解国家相关政策的同时,还可开阔自身的视野,拓宽自身的知识面。
4.2鼓励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信息获取引导作用
高校作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阵地,除教授大学生专业知识外,还应做好对大学生的引导与指导作用。目前,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发展面临专业人员短缺和专业服务水平不高的短板。因此高校应在加强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宣传和引导力度的同时,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如积极鼓励医学类高校开设或扩大相关专业招生规模。同时,随着近些年高校网络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高校可利用互联网举办与“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相关的科普系列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还可利用学校公众号、网络视频号等向学生推送与“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相关的资讯;学校图书馆可举办与“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相关的知识类竞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以达到增强大学生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认可和知晓程度。此外,“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发展,还可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因此高校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其的就业指导,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了解与“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相关的资讯。
4.3加强国家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管理
国家层面应当加强对于“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管理,完善与“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发展相关的方方面面。目前,我国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发展面临着法律法规缺位、宣传力度不够、存在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应当首先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16],完善与此模式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安全性,提高用户与医务人员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信任度。完善服务类型,使大学生以及年轻患者均可在线咨询自身或家属相关的健康状况。据了解,微信、微博、抖音、QQ等传播媒介更具信息交互共享的特点[13],也更受当代大学生的喜欢,因此国家可通过与微信、QQ等的合作,利用以上传播媒介宣传“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相关信息,使大学生在利用这些软件娱乐放松的同时也可了解相关知识,从而达到增强宣传力度的目的。国家还可与百度、夸克等搜索引擎合作,开辟专门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咨询窗口,做到真正的“有问题找网络”。国家除了可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及时高效提供相关资讯,还可加大投资,在高校医务室开设“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服务项目,使学生在校也可获得除校医外更加专业全面的服务,以使“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以上方式提高大学生对于“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知晓和认可程度。
参考文献:
[1]张泽宇,田翀,方鹏骞.基于健康老龄化的我国“十四五”期间医养结合体系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1,38(7):493-495.
[2]宋青青,朱礼峰,贾红英.互联网+背景下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2,20(6):136-138.
[3]吴倩.实习护生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态度及影响因素[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2,29(11):110-113.
[10]单文生,邓嘉琪,张伟.乌鲁木齐慢性病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认知与需求现状分析研究[J].新疆中医药,2022,40(4):109-112.
[11]张佳燕,赵缨.上海市医院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22,36(19):3508-3512.
[12]杨笛.信息爆炸时代大学生学习模式的变迁:以“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研究”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学生为个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0):16-18.
[13]魏慧.信息碎片化视域下高校网络教育平台的解构与重塑[J].办公自动化,2022,27(24):13-15.
[14]贺群.“互联网+”时代医科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8(2):77-80.
基金资助:2023年延边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当代大学生对于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认知现状——以延边大学为例”(2023YDCXCY127);
文章来源:李晓蕾,李睿颖,吕文曼,等.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认知现状调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4,42(10):116-119.
分享:
然市场前景一片大好,但是设计现状令人堪忧,RahmaniAmirMasoud在研究中综合分析了工业物联网项目当前的设计水平,认为当前的设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业物联网项目的顺利交付。由于设计经验不足,导致79%的案例出现了成本过大的问题,64%的案例因为存在大量变更,影响了项目质量,57%的案例无法满足客户需求[2]。
2025-02-26与其他生产流程相比,有色冶金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产链流程长、工业控制系统杂的问题,同时,各生产系统因建设时期不同,工业控制系统在体系架构、软硬件配置方面具有明显差异。随着近几年来工业网络安全事件不断曝光,工业网络安全得到相关部委和企业的极大关注[2,8,9]。
2024-12-03网络攻击可以通过异常流量的检测,提前进行预测和研判,达到不被攻击的目的。现在网络流量异常检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基于传统的异常检测方法有统计分析方法[2]、签名分析方法[3]等,通过对已有的攻击信息进行分析,进而设置参数。缺点就是以经验为主,随着网络攻击类型越来越多,效果较差。
2024-12-03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1]。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攻击也日益复杂和隐蔽,给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安全带来严峻挑战[2]。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高度集成的背景下,一次成功的网络入侵可能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害[3]。
2024-12-03人工智能是计算机技术的分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提高计算机网络数据处理效率和处理水平。人工智能技术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适应能力,其应用可对网络数据进行实时监测、诊断、分析,从而提高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024-12-03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作为公安院校中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唯一专业,创立于2009年,2010年正式获得国家教委批准开始招收本科学生,2011年归属于公安技术一级学科,目前已有25所公安学校开设[3]。当前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与就业考核关联度低的问题。
2024-11-12麻雀搜索算法[3](sparrow search algorithm, SSA)是模拟麻雀的觅食行为和反捕食行为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群智能仿生算法,具有控制参数少、寻优能力强以及求解精度高等优点,已被应用于函数寻优、参数优化、WSN定位、路径规划、故障诊断和图像处理诸多问题中[4-5]。
2024-10-21在全国智慧交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尤其是随着5G时代的到来,新一代智能化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截至2023年12月末,广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突破9 000 km。高速公路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
2024-10-14传统的停车位管理系统存在不够直观、信息割裂等问题,车主短时间内很难从简单的停车位信息理解和把握停车场车位情况,无法快速直接停车;同样,服务区管理人员无法从全局角度把握停车场车位停车状况,不能快速有效地规划和管理停车;再者,传统的停车位管理系统大都采用地磁、线圈感应等设备进行车位停车状态检测。
2024-10-14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患慢性病、失能失智、高龄老人的特殊护理及其医疗需求不断增加。60岁老人余生约2/3的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的状态,因此利用互联网将社区居家医养与养老服务模式相结合成为当下应对我国养老问题的有效措施。本研究旨在以Y大学的大学生为主体,调查此群体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认知状况。
2024-05-24人气:16674
人气:16007
人气:11122
人气:10491
人气:1027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
期刊人气:3296
主管单位: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甘肃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
出版地方:甘肃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1-1246
国内刊号:62-1167/R
邮发代号:54-85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640
影响因子:0.29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9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