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目的:分析ICU重症脑损伤患者应用镇静镇痛及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ICU重症脑损伤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时间是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以入院编号为准,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43例对照组施以传统护理,43例实验组施以镇静镇痛及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住ICU时间更短,护理后的睡眠质量和VAS评分更低,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0%)低于对照组(11.6%),护理满意率(97.7%)高于对照组(83.7%),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ICU重症脑损伤患者,实施镇静镇痛及针对性护理能降低死亡率、缩短住ICU时间,改善睡眠质量和疼痛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ICU重症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需要长时间住院治疗,由于没有家属陪同,且疼痛感强烈,容易产生焦躁、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有报告研究显示,该类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镇静镇痛处理,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减轻患者的躯体和心理不适感,促进疾病恢复[1]。基于此,本文将我院86例ICU重症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实施镇静镇痛及针对性护理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ICU收治的重症脑损伤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选时间是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根据入院编号将其分为两组:43例实验组中女性16例(37.2%)、男性27例(62.7%);年龄在29~70岁,平均为(58.4±3.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5例、高处坠落11例、其他7例。43例对照组中女性13例(30.2%)、男性30例(69.8%);年龄在30~70岁,平均为(58.3±3.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8例、高处坠落10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不大(P>0.05),以下研究可行,且经伦理学机构批准。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患者要求[2]:符合重症脑损伤诊断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上;家属知晓本次研究。(2)排除的患者有:精神病史和认知障碍;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严重肢体残缺等。
1.3方法
1.3.1对照组
施以传统护理,观察患者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合理固定和放置导管,注意患者的饮食、皮肤护理等。
1.3.2实验组
施以镇静镇痛及针对性护理。具体包括:(1)镇静镇痛。组建镇静镇痛小组,找寻相关文献和指南,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镇静镇痛方案,并对组内成员进行培训。评估患者的病情时,主要利用NRS评分和Ramsay评分结果,其中NRS评分>6分,微量泵注芬太尼,剂量为每小时0.7~1.0μg/kg;NRS评分为<4分,芬太尼剂量为每小时0.5~0.7μg/kg;NRS评分为4-6分,芬太尼剂量为每小时0.2~0.5μg/kg。Ramsay评分为3-4分,泵注右美托咪定,剂量为每小时0.2~0.4μg/kg;Ramsay评分为5-6分,右美托咪定剂量为每小时0.4~0.7μg/kg。(2)促醒干预。对于昏迷患者,护士和家属应每日促醒干预,例如:护士在护理操作中,呼唤患者的姓名,向患者说明操作要点和目的;家属在探视时间内,在患者耳边小声说话,主要是生活中难忘的、有趣的人和事,促使昏迷患者尽快清醒。(3)心理护理。对于清醒患者,讲解镇静镇痛的作用和效果,耐心回答患者疑问,提高用药配合度。对于有不良情绪的患者,及时进行疏导,和患者主动交流,介绍预后良好的案例,帮助患者提高治疗信心。在家属探视时,给予患者患者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产生家庭温馨感,重建生活信心。(4)并发症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出现表皮淤血、小出血点等症状时,结合CT结果制定处理方案。同时观察和处理不良反应,警惕并发症发生,例如:加强呼吸道护理,管道更换时做好安全防护,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帮助患者按摩活动肢体,每间隔2h翻身1次,防止压疮和静脉血栓等。
1.4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的住ICU时间,在护理后利用PSQI量表评估睡眠质量,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睡眠时间等项目,分值0-21分,得分越低说明睡眠越好[3]。利用VAS量表评估疼痛程度,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剧痛。(2)比较两组的死亡率和护理满意率。其中,死亡率是30d内的死亡情况;护理满意率于出院前1d,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判定,分值0-100分,其中<60分为不满意;60-90分为比较满意;>90分为非常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类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类资料以表示,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住ICU时间、睡眠质量和疼痛评分比较
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住ICU时间更短,护理后的睡眠质量和VAS评分更低,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患者住ICU时间、睡眠质量和疼痛评分比较
2.2患者死亡率、护理满意率比较
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更低,护理满意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患者死亡率、护理满意率比较[n(%)]
3、讨论
在ICU科室,重症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病,多伴有并发症,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对此类患者是否进行镇静镇痛治疗,目前临床上一直存在顾虑。镇静镇痛治疗可以使患者“休眠”,降低氧耗和代谢率,减少应激反应,提高舒适程度。但是,大剂量的镇静镇痛药物,会抑制患者呼吸,个别患者还会出现口腔感染、压疮等并发症,这些现象的出现可能和缺乏针对、有效的监测和护理相关[4]。
在镇静镇痛治疗中,观察患者病情,合理选择药物和剂量,每天实施唤醒计划,加强心理护理,并积极防治并发症等,能够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而且,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还能够减少镇静镇痛治疗期间的副作用,减轻强烈刺激带来的损伤,为患者各器官功能的恢复赢得更多时间[5]。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住ICU时间、睡眠质量和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说明镇静镇痛处理能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睡眠质量,促进病情转归。出院调查发现,实验组30d内未出现死亡现象,对照组死亡率为11.6%;且实验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和庞璐的研究结果一致[6]。说明针对性护理的实施,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保驾护航,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针对ICU重症脑损伤患者,实施镇静镇痛及针对性护理能降低死亡率、缩短住ICU时间,改善睡眠质量和疼痛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崔慧.ICU重症脑损伤患者应用镇静镇痛及针对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2017,25(4):142-143.
[2]杨延洁.BlS监测在重症颅脑损伤及镇静镇痛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探讨[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12):110-111.
[3]刘娜.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程序化镇痛、镇静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探讨[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8,13(5):204-205.
[4]高庆林,应伟国.程序化镇静镇痛在重症监护室颅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6):1090-1091.
[5]卫智琳.应用细节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263.
[6]庞璐,王强,李兴华,等.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程序化镇痛、镇静治疗及护理干预研究[J].家庭医药,2019,22(9):276-277.
窦贤萍.ICU重症脑损伤患者应用镇静镇痛及针对性护理的效果分析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0):113-114.
分享:
慢性肾衰患者主要通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方式延缓患者肾衰时间,稳定病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便于患者多次血液透析,提高透析效率,减少穿刺频率,且使用时长通常为1~2年,但具体使用期限主要依赖于患者的家庭自我护理效果、应对方式、家庭支持情况,而提高自护效果需进一步研究自护效果与应对方式、家庭支持间的相关性。
2025-01-17肠造口术在临床较为常见,通常用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对于挽救生命安全、延长生存周期具有重要意义[1]。由于肠造口术会改变正常排便途径和排便方式,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不良影响,且肠造口术后排便不受控制导致患者易出现自卑、焦虑等负性情绪,严重降低生活质量[2]。
2024-12-09心脏瓣膜病主要是由心脏瓣膜狭窄或/和关闭不全所致,多呈现慢性发展的过程,若不及时诊治,可引起心脏瓣膜及其附属结构发生解剖结构或功能异常,会影响患者心身健康甚至还会危及其生命安全。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心脏瓣膜置换术是临床常用的术式之一。
2024-11-20心房颤动(简称为房颤)是指患者心跳频率较快但无规律,心肌丧失正常收缩功能,并表现为快速不协调蠕动和心房受损,无法正常收缩[1]。房颤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是引起患者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又会导致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2]。
2024-10-24随着高糖、高油、高盐饮食的逐渐增多,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出现肥胖病人,临床上认为肥胖是导致病人出现各类慢性疾病的元凶之一[1-2]。高血压伴肥胖是临床心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类心血管慢性疾病,此疾病通常与病人自身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年龄以及是否合并脂肪肝、高脂血症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联[3]。
2024-10-10老年痴呆症是指发生在老年期的各种痴呆,预计到2049年,我国老年痴呆症全人群发病率将达到0.965 1%[1]。随病情进展老人的工作学习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明显减弱,易发生走失、跌倒、自伤或伤害他人、妨碍治疗等不安全行为。为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照顾者会对痴呆老年人实施身体约束。
2024-09-25肾穿刺活检术又称肾脏活体组织检查,其为在无菌B超定位下,使用细小穿刺针进行局部穿刺,再经光镜和电镜检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肾脏疾病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然而,肾穿刺活检术属于有创性检查,患者对其认知不足,且心理弹性处于较低水平时,易引起身心应激反应,导致术中无法良好配合,同时会增加术后高血尿、肾周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
2024-08-19灵性照护被定义为护理人员采取陪伴、支持、安慰等方式帮助患者找寻生命的意义,促进患者心灵舒适[2]。灵性照护是人文关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护理教育中增加灵性照护方面的内容,不仅有利于护理本科生深入理解灵性照护内涵及正确认识整体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而且能促使其提升灵性照护认知水平[3]。
2024-07-26为持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结合我院护理发展“十四五”规划工作和医院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需要,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在全面分析2022年护理质量存在问题和影响病人安全质量短板的基础上,2023年以护理质量监测指标为抓手,重点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夯实基础护理质量,提升专科护理品质。
2024-07-24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的5大特点。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增加,在西方国家,脑卒中是仅次于冠心病和癌症的第3位最常见的死亡原因。照顾者在改善病人预后、降低再入院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康复效果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2024-07-17人气:16236
人气:15684
人气:14909
人气:13197
人气:1135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天津护理
期刊人气:5769
主管单位: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天津中心妇产科医院,天津护理学会
出版地方:天津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6-9143
国内刊号:12-1260/R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690
影响因子:0.241
影响因子:1.185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0.07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