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认识并总结伴淋巴上皮涎腺炎样特征的胸腺增生(thymic hyperplasia with lymphoepithelial sialadenitis-like features,简称LESA样胸腺增生)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从而减少误诊、漏诊。方法 收集贵黔国际医院病理科2019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1日诊断的LESA样胸腺增生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其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纳入2例LESA样胸腺增生女性患者,发病年龄分别为51岁和52岁。影像学上均表现为前纵隔肿物;大体上观测肿块最大径分别为7.5 cm和12.0 cm;镜下及免疫表型显示大量伴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滤泡间区见网状或巢状无异型增生的胸腺上皮、胸腺小体以及淋巴上皮病变,局灶可见囊性变、胆固醇结晶及其形成的胆固醇肉芽肿。复习文献报道的LESA样胸腺增生46例,其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表型与本组2例相似,且预后良好,但有5例患者进展为淋巴瘤。结论 LESA样胸腺增生是一种良性病变,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特征,预后良好,但少数患者可进展为淋巴瘤,需要定期密切随访。
伴淋巴上皮涎腺炎样特征的胸腺增生(thymic hyperplasia with lymphoepithelial sialadenitis-like features)是新近报道的一种罕见的胸腺良性增生。该病于2012年由WEISSFERDT等[1]首次报道,因其镜下特点形似涎腺的良性淋巴上皮涎腺炎(lymphoepithelial sialadenitis, LESA)而命名为伴淋巴上皮涎腺炎样特征的胸腺增生,以下简称LESA样胸腺增生。迄今为止,国内外仅有7篇文献报道[1-7]。本院收治2例LESA样胸腺增生患者,结合文献复习该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并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从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贵黔国际医院病理科2019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1日诊断的LESA样胸腺增生患者。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LESA样胸腺增生;②具有详细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患者临床信息不完整。本研究通过贵黔国际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贵黔2024伦审第(02)号]。
病例1:女性,52岁,于2023年2月22日因“体检发现纵隔肿物1个月余”入院。该患者无明显症状,胸部CT示“前纵隔囊实性占位,可见多发分隔,增强扫描示实质区及分隔轻度强化(图1A、B)”,于2月27日在胸腔镜下行“经剑突下纵隔肿物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可,并于3月4日出院。
病例2:女性,51岁,于2023年7月20日因“胸闷气促7年,加重1个月”入院。胸部CT提示“前纵隔囊实性占位,增强扫描示实质区不均匀强化,其内见囊状无强化区,可见分隔”(图1C、D),并于7月28日行“胸骨正中劈开纵隔肿瘤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可,并于8月9日出院。
1.2 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
手术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液体固定12~24 h,每隔1.0 cm切开,选择不同质地区域进行规范取材,并经常规脱水、透明、石蜡包埋等一系列处理后,切成3.0μm厚度的组织切片,最后在自动染色机(DAKEWE)上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均在罗氏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VENTANA)上进行,采用EnVision两步法,DAB进行显色。抗体CK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抗体CD38、CD138、TDT、Kappa及Lambda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抗体CD20购自罗氏(Roche)公司,抗体CD3、CD21购自广州安必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免疫组化染色均严格按照相应的说明书要求及步骤进行,同时设立相应的阳性及阴性对照。
1.3文献复习
在PubMed数据库和知网数据库中查询自2012年首次报道至2023年9月1日的所有关于LESA样胸腺增生的文献报道。在PubMed进行高级检索,对所有字段检索“LESA”或 “Lymphoepithelial Sialadenitis-Like” 和“Thymic Hyperplasia”;在知网数据库输入主题词“LESA”或“淋巴上皮涎腺炎样”和“胸腺增生”,并对文献报道及本文收集的LESA样胸腺增生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2、结果
2.1巨检
2例患者均经手术完整切除肿物,术后肿物外观形似增大的胸腺,大小分别为7.5 cm×7.0 cm×1.5 cm、12.0 cm×10.0 cm×4.0 cm。其表面呈灰棕色,边界清楚,切面均呈囊实性,囊腔内含灰红半透明胶冻样物,而实性区呈灰白灰褐色、结节状,质地均匀(图2A、B)。
图1 2例LESA样胸腺增生患者的胸部CT表现
箭头示纵隔肿物呈囊实性,其内不均匀强化并可见分隔A、B:病例1;C、D:病例2;A、C:CT平扫;B、D:增强CT
2.2镜检
低倍镜下见纤维脂肪组织将实性区分隔成结节状,其内见大量淋巴滤泡样结构;部分区域呈囊性变(图2C、D)。高倍镜下,淋巴滤泡样结构为含有生发中心和套区的淋巴滤泡;囊腔被覆扁平上皮;滤泡间区可见上皮巢状或网状增生,上皮细胞无异型性;周围淋巴细胞可浸润至增生的上皮巢内,形成淋巴上皮病变;另外,滤泡间区可见成熟的浆细胞、淋巴细胞及增生的胸腺小体,部分胸腺小体扩张;少数区域可见胆固醇结晶及胆固醇肉芽肿形成(图2E~H)。
2.3免疫组化
淋巴滤泡表达B细胞标记CD20,滤泡间区可见CD20阳性的B细胞、CD3阳性的T细胞以及CK阳性的上皮巢及胸腺小体;而TDT阳性的未成熟T细胞大部分缺失(图2I~L);另外,CD21示淋巴滤泡FDC网存在且完整,滤泡间区还可见CD38阳性的浆细胞,kappa及Lambda染色未见轻链限制性表达。
2.4治疗及随访
2例患者均经手术完整切除肿物,随访截止时间为2024年1月8日,2例患者分别随访5.5个月及10.5个月,目前患者均存活且恢复良好,无复发及转移。
2.5文献复习
在PubMed数据库及知网数据库中检索到关于LESA样胸腺增生文献7篇(46例患者)[1-7],加上本组2例,共48例。对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表1)。48例LESA样胸腺增生患者,男女比例为1.35∶1,发病年龄32~80岁,中位年龄51岁,肿瘤最大径1.0~24.0 cm,肿瘤中位最大径7.0 cm。其中41例(85.4%)患者无明显症状,5例(10.4%)患者因肿块压迫而引起相关的症状,2例(4.1%)患者有重症肌无力。14例(29.2%)患者同时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文献报道的病理镜下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与本组2例相似。LESA样胸腺增生预后良好,手术切除后无复发及转移报道。但据文献报道,有5例(10.4%)患者进展为淋巴瘤,其中4例(8.3%)进展为MALT淋巴瘤,1例(2.1%)进展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因此,该病仍需要定期密切随防。
图2 LESA样胸腺增生的大体、镜下形态学特点及免疫表型
表1 48例LESA样胸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预后情况
3、讨论
正常人胸腺位于前上纵隔,出生时胸腺质量约25 g,在青春期时增至最大,此后逐渐被纤维脂肪组织代替并萎缩[8]。胸腺增生包括胸腺滤泡增生(TFH)、真性胸腺增生(TTH)、反弹性胸腺增生及LESA样胸腺增生[9]。胸腺滤泡增生是最常见的一种胸腺增生类型,好发于青年女性,中位年龄约24岁,定义为不管胸腺体积大小如何,髓质内出现较多淋巴滤泡,可伴有生发中心,而胸腺皮质结构存在,且皮髓质界限清楚[9]。真性胸腺增生定义为胸腺体积和质量增大,超过了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而组织学上表现为正常的胸腺形态[10]。反弹性胸腺增生是在严重疾病、化疗、放疗或放射性碘消融术治疗6~24个月后发生的胸腺反应性增生,极少数患者甚至发生在60个月以后,胸腺常轻度增大,镜下表现为正常胸腺的组织学结构[9]。LESA样胸腺增生是一种新近报道并且罕见的良性胸腺增生。该病于2012年由WEISSFERDT等[1]首次报道,由于其形态学形似涎腺淋巴上皮病变,因此命名为LESA样胸腺增生。自首次报道以来,LESA样胸腺增生文献共报道46例。PORUBSKY等[4]粗略估计LESA样胸腺增生发生率约2%,考虑到转诊的偏倚,其实际发生率可能低于2%。由于目前临床和病理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常导致该病容易被漏诊、误诊。
结合文献和本组2例LESA样胸腺增生,总结该类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如下:①发病年龄32~80岁,中位年龄51.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②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或因肿块压迫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③影像学上常表现为前上纵隔的肿物,界限清楚,局灶囊性变;④大体上,病变胸腺体积明显增大,切面呈灰白灰褐色结节状,局灶囊性变;⑤镜下见大量具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胸腺上皮及胸腺小体增生、淋巴上皮病变及胆固醇结晶,囊性变区域被覆扁平上皮,上皮细胞无异型性;⑥免疫组化示淋巴滤泡表达B细胞标记CD20、CD79a, CD21染色示FDC网存在并完整,滤泡间区见成熟的CD3阳性T细胞、CD20阳性B细胞及CD38阳性浆细胞,以及CK阳性的胸腺上皮巢及胸腺小体,而具有大量不成熟T细胞的皮质区几乎完全消失;⑦LESA样胸腺增生预后良好,手术切除后无复发及转移报道,但据文献报道,该病仍有进展为淋巴瘤的风险。
该病变需要与胸腺常见的疾病进行鉴别,如胸腺瘤、胸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真性胸腺增生、胸腺滤泡增生、多房胸腺囊肿以及Castleman病等。①胸腺瘤是一种上皮源性肿瘤,由不同比例的梭形或卵圆形肿瘤性上皮和未成熟的T细胞构成。而LESA样胸腺增生上皮无异型性,并且未成熟T细胞几乎完全消失。其中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性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 MNT)是一种罕见的胸腺上皮性肿瘤,形态学上与LESA样胸腺增生相似,同样具有囊性变、淋巴间质及缺乏未成熟T细胞。然而,MNT可见短梭形或卵圆形的肿瘤性上皮巢被淋巴间质分割成结节状,而无增生的胸腺小体及淋巴上皮病变[11]。②胸腺MALT淋巴瘤常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中位年龄63岁,发病年龄通常比LESA样胸腺增生晚10年。虽然胸腺MALT淋巴瘤同样表现为显著的淋巴细胞增生,并可见淋巴滤泡增生及淋巴上皮病变,局灶可伴有囊性变。然而,胸腺MALT淋巴瘤是单核细胞样或浆细胞样的肿瘤性小B细胞弥漫增生,肿瘤细胞可包绕或破坏反应性淋巴滤泡,并浸润胸腺上皮形成淋巴上皮病变,并且胸腺上皮及胸腺小体少见。Ig基因重排示肿瘤细胞克隆性重排。而LESA样胸腺增生淋巴细胞无异型性,常呈多克隆性增生,并伴有显著的胸腺上皮以及胸腺小体[7]。③真性胸腺增生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胸腺体积增大超过了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而形态学表现为正常胸腺皮髓质的组织学结构。④胸腺滤泡增生是最常见的胸腺增生,女性好发,中位年龄24岁,常伴有重症肌无力。镜下髓质区见伴有或不伴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增生,但皮质区正常结构存在并且皮髓质界限清楚。而LESA样胸腺增生皮质区几乎全部消失。虽然广泛并长期的胸腺滤泡增生皮质区也可消失,但LESA样胸腺增生还可见胸腺上皮巢状增生以及淋巴上皮病变。⑤多房胸腺囊肿(multilocular thymic cyst, MTC)是一种继发性胸腺囊肿,常与胸腺瘤或潜在的多系统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HIV感染、风湿性疾病或重症肌无力有关。镜下囊壁被覆立方或鳞状上皮,囊壁可见慢性炎症细胞、炎性坏死、胆固醇性肉芽肿及局灶纤维化[12-13]。MTC囊壁也可见淋巴滤泡,不同的是LESA样胸腺增生淋巴滤泡呈广泛增生。⑥Castleman病(C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血管滤泡特殊性增生的淋巴结病,也可以形成单发的纵隔肿物。形态学上分为透明血管型及混合/浆细胞型,其可形似LESA样胸腺增生,可见淋巴滤泡增多,滤泡间区可见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但不同的是透明血管型CD的生发中心萎缩,并且可见玻璃样变的小血管长入生发中心,套区淋巴细胞呈分层状排列,形似“洋葱皮”[14]。
综上所述,LESA样胸腺增生是一种罕见的胸腺良性增生,目前主要治疗方式是通过手术完整切除,预后良好。但该病仍有进展为淋巴瘤的风险,特别是MALT淋巴瘤,因此需要密切随访。
参考文献:
[2]张小鹰,梅开勇,王浩,等.伴淋巴上皮涎腺炎样特征的胸腺增生临床病理学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21,28(5):362-366.
[6]王磊,蓝松,彭娟.淋巴上皮涎腺炎样胸腺增生1例[J].诊断病理学杂志,2023,30(6):617-618.
[7]王震,李海,曾铮,等.胸腺原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淋巴上皮性涎腺炎样胸腺增生的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6,32(12):1338-1342.
文章来源:许文凤,王丽娜,应骐键,等.伴淋巴上皮涎腺炎样特征的胸腺增生临床病理特点[J].陆军军医大学学报,2024,46(15):1811-1816.
分享:
乳房的美观是影响女性形体美的因素之一,但因先天性发育异常、怀孕、哺乳及衰老等因素的发生,乳房可能出现明显的形态缺陷,其中,乳房下垂最为常见。目前,国内外针对乳房下垂已提出了多种术式,其中环乳晕法因其瘢痕隐蔽、对乳房血运破坏性较小而被较多东亚女性所接受。
2024-10-12假体隆乳术指通过手术将适合就医者胸廓类型的假体材料置入胸大肌后间隙,是比较受欢迎的整形手术之一。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其越来越多用于整形外科等外科领域。内窥镜辅助假体隆乳术不仅可清楚观察胸大肌后腔隙,而且能够实施更加精细的肌纤维分离等操作,更好的改善乳房形态。
2024-10-12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达1 930万例,其中女性乳腺癌(230万例,11.7%)已经超过肺癌成为最常见的癌症,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健康负担也随之加。随着治疗技术及早期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乳腺癌病人的生存率不断提高,康复期病人的数量持续增加,癌症病人的生命质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2024-10-09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癌症,占所有癌症患者的11.7%。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已经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其发病年龄主要在35~50岁,尤其是绝经前的女性患者,约占60%。乳腺癌根据病理特征可分为HER-2阳型、三阴型、LuminalA型、LuminalB型。
2024-09-20伴淋巴上皮涎腺炎样特征的胸腺增生(thymic hyperplasia with lymphoepithelial sialadenitis-like features)是新近报道的一种罕见的胸腺良性增生。该病于2012年由WEISSFERDT等首次报道,因其镜下特点形似涎腺的良性淋巴上皮涎腺炎(lymphoepithelial sialadenitis, LESA)而命名为伴淋巴上皮涎腺炎样特征的胸腺增生,以下简称LESA样胸腺增生。
2024-08-19甲状腺癌多发于女性,呈年轻化趋势,对于年轻患者在癌症根治基础上,其美观、微创亦是新时代甲状腺外科手术的要求。目前,临床上在治疗甲状腺癌患者的腔镜入路手术方案多样,主要有经口腔前庭入路(经口)、口底入路、胸前入路(经胸、胸乳、全乳晕)、腋窝入路、耳后枕部入路、颏下口腔前庭联合入路等,除了上述传统腔镜入路方式,还有机器人甲状腺手术。
2024-08-16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BIDC)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配合放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措施有利于延长生存期。研究表明,BIDC发生发展存在多个癌基因、抑癌基因的异常表达,探讨其在BIDC表达状况,对辅助诊断、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均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2024-07-04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过去的四十年中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增长达226万,首次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放射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荟萃分析显示,术后放疗可使乳腺癌患者5年局部复发率降低17%~19%,15年乳腺癌相关死亡率降低5.4%。
2024-06-27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 SWE)是一项可重复性高、不依赖于外界压力的稳定的超声弹性技术,不仅能够实时提供反映组织弹性信息的彩色编码图,而且将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放置于取样框内,还可以实时测得ROI内组织的弹性模量值:最大值(Emax)、最小值(Emin)、标准差(Esd)、与正常组织弹性值比值(Eratio),既往研究表明将以上SWE定量参数与传统超声结合能够显著提高乳腺病灶的诊断效能[1]。
2024-05-29平均住院时间可反映医院运行效率和医疗质量等指标,是集中表现医院管理、医院效能和医院绩效重要且敏感的指标[1,2,3]。据报道,2020年中国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为9.1天[4,5,6]。缩短平均住院日是提高医疗资源高效利用效率的关键环节。不少医院以专科上一年数据为基准,按降幅确定年度目标,对科室的绩效及医疗工作效能进行考核,进一步评价科室的运作效率及经济效益[7,8,9]。
2024-05-29人气:20179
人气:17846
人气:15216
人气:14528
人气:1439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期刊人气:2938
主管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主办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出版地方:重庆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0-5404
国内刊号:50-1126/R
邮发代号:78-91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