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观察多库酯钠片治疗抗精神病药物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6—9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100例抗精神病药物致便秘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生活调理;试验组予以多库酯钠片,以2周为1个疗程,视便秘改善情况决定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腹痛或腹部不适症状评分、排便次数评分、大便性状评分、排便满意度评分,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00%vs. 78.00%,χ2=7.162,P=0.007)。治疗1、2周后,2组腹痛或腹部不适症状评分、排便次数评分、大便性状评分、排便满意度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多库酯钠片治疗抗精神病药物致便秘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大便性状,增加排便次数,提高患者排便满意度,且安全性较高。
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有效药物,但由于抗精神病药物具有外周抗胆碱能的作用,可抑制肠道的分泌和蠕动功能,导致超过50%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可发生便秘[1]。药源性便秘指由于服用药物导致的排便不畅、费力和(或)粪便干硬、排便次数减少。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3次[2]。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便秘是重性精神疾病治疗受限的一种药物不良反应[3]。便秘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包括肠梗阻、缺血性肠病、结肠穿孔、吸入性肺炎和细菌败血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1]。多库酯钠是一种磺酸钠盐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粪便软化剂的活性成分,可通过参与粪便形成,结合水分和脂肪类物质浸入粪便,起到软化粪便和润滑肠道的双重作用,有利于粪便排出,提高排便的舒适感,从而缓解便秘给患者身心造成的痛苦与伤害。现观察多库酯钠片治疗抗精神病药物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6—9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100例抗精神病药物致便秘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36.74±16.13)岁。试验组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36.38±17.28)岁。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大便干燥、硬结、排便困难等症状;(2)年龄18~80岁,性别不限;(3)生命体征平稳,能配合治疗。排除标准:(1)既往有器质性疾病所致便秘、习惯性便秘,或者原发性便秘或长期依赖泻药排便的患者;(2)合并癫痫者;(3)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4)存在精神障碍不能正常交流者;(5)观察期间因其他原因退出者;(6)对试验药物过敏者;(7)治疗依从性差者。剔除标准:(1)因不良反应未按照规定完成试验者;(2)试验期间未按照规定用药或不符合纳入标准以及失访患者;(3)试验过程中病情恶化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生活调理: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膳食纤维类物质,多饮水,合理运动,培养定时排便习惯。试验组予以多库酯钠片(湖南华纳大药厂有限公司生产)300 mg口服,每天1次,在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同时给药,以2周为1个疗程,视便秘改善情况决定疗程。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腹痛或腹部不适症状评分:无症状为0分;偶有症状或每天出现症状1~2次,症状轻微为1分;每天出现症状3~5次,但尚能忍受为2分;症状难以忍受为3分。(2)排便次数评分:每周≥3次为0分;每周2次为1分;每周1次为2分;每周0次为3分。(3)大便性状评分:以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进行分类,其中分散的硬团为1型;团块状为2型;干裂的香肠状为3型;柔软的香肠状为4型;软的团块为5型;泥浆状为6型,水样便为7型。评分标准:4、5、6、7型为0分;3型为1分;2型为2分;1型为3分。(4)排便满意度评分:非常满意,自然排便无疼痛为0分;一般满意,排便略困难或疼痛轻为1分;不满意,排便困难或疼痛,但尚能忍受为2分;非常不满意,排便很困难或疼痛明显,难以忍受为3分。(5)不良反应。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满意度4项总分较低;有效:治疗后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满意度4项总分改善≥4分;进步:治疗后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满意度4项总分改善1~<4分;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00% vs. 78.00%,χ2=7.162,P=0.007),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试验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与试验组腹痛或腹部不适症状评分、排便次数评分、大便性状评分、排便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对照组与试验组腹痛或腹部不适症状评分、排便次数评分、大便性状评分、排便满意度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2。
2.3 不良反应
2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3、讨论
便秘是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是抗精神病药物诱导的胃肠道动力减退、腺体分泌减少导致。抗精神病药物致便秘的发病机制可能是胆碱能、组胺能和5-羟色胺能受体的拮抗作用,母体药物和代谢物均会对胃肠蠕动有一定影响[4]。朱玉娟等[5]研究表明,便秘与抗精神病药物品种、剂量明显相关,与病程和性别也有相关性。在所有的抗精神病药物中,氯氮平最易引起便秘。本研究选取的100例抗精神病药物致便秘患者中78%为精神分裂症,22%为焦虑或抑郁症,治疗多以第二代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奥氮平等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文拉法辛等为主,且90%以上患者存在联合用药。患者治疗前便秘症状总评分均≥4分,有65%的患者总评分≥6分。以粪便干硬为主要便秘临床症状,其中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的Ⅰ型和Ⅱ型占60%,此外排便次数每周少于2次的患者占54%,有18%的患者对便秘难以忍受。
表2 对照组与试验组腹痛或腹部不适症状、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满意度评分比较
高龄、精神病症状支配引起拒食、拒水等导致水和膳食补充不足,以及嗜睡、生活懒散、病区封闭式管理等导致活动缺乏,均会加重便秘[6]。由于便秘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从而导致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排斥,服药依从性降低,进而导致精神疾病的复发,甚至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肠梗阻、粪便嵌塞、肠穿孔等,给患者造成生命威胁和损害[7]。赵云青等[8]对1 937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有97例(5.01%)发生急性肠梗阻,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71岁老年人、≥90 d住院时间、>5年服药时间、服用氯氮平、有腹部手术史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急性肠梗阻相关。氯氮平致便秘的病死率较粒细胞减少症的病死率高出近10倍[9]。据报道,肠梗阻的病死率为7.3%~38.0%,而粒细胞缺乏症的病死率为3%[10]。
由于部分精神疾病患者缺乏自知力,自诉能力差,即使有大便干燥、排便不畅也不会表达,拒向医护人员诉说,因此难以及时发现患者的便秘症状,可导致便秘持续和加重。国外一项报道发现,36.6%(184/503)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有便秘症状,其中仅18.5%(34例)便秘患者主动寻求便秘治疗[11]。尚士渲等[12]报道显示,42.3%(224/530)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有便秘症状,其中仅16.2%(36例)便秘患者主动寻求便秘治疗。因此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对年老体弱、长期卧床及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剂量较大者,尤其服用具有较强抗胆碱能作用药物者更应严密观察大便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临床干预抗精神病药物致便秘,建议行相应的预防措施[13],通过使用肠道软化剂、泻药、补充含纤维较多的饮食或增加体液摄入等治疗便秘[14]。在通便药物的选择中,应尽量避免长期滥用泻剂,随意且反复滥用刺激性泻剂或灌肠排便的方式来促进排便,这会导致肠道应激力减弱而加重便秘。
多库酯钠是粪便软化剂,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改善患者粪便性状的药物,其在作用机制上与传统泻剂具有本质区别。多库酯钠为一种磺酸钠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口服后可在肠道内促进水和脂肪类物质浸入粪便,然后膨松为一团松软的块状,同时该块状因体积增大膨胀,间接刺激肠道蠕动,通过物理性润滑肠道排便,作用更加温和[15],此外,口服后人体基本不吸收,药物主要随肠内容物排出体外,长期应用安全有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1、2周后,2组腹痛或腹部不适症状评分、排便次数评分、大便性状评分、排便满意度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用药1周后68%的患者无大便硬结的情况,用药2周后所有患者均排软便,且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证实经多库酯钠片治疗后患者腹部不适感减轻、大便性状改善,排便的满意度提高。
有研究发现,多库酯钠片联合聚乙二醇较单用聚乙二醇具有更好的肠道准备效果,更有利于肠道病变的检出[15]。另外一项研究发现,多库酯钠片与生血通便颗粒联合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便秘气血亏虚证患者疗效显著[16]。对老年性慢性便秘的研究发现,多库酯钠片与莫沙比利联合使用可发挥协同作用,可改善患者粪便性状,缓解排便困难的症状,且安全性较高[17]。研究发现,多库酯钠片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在粪便性状评分改善上显著优于乳果糖,患者的排便满意度更高[18]。关于多库酯钠治疗抗精神病药物致便秘研究较少,国外一项多库酯钠治疗氯氮平诱发的胃肠道动力减退致便秘的研究显示,在使用氯氮平的同时应用多库酯钠和番泻叶有助于缩短平均结肠传输时间近2 d,胃肠动力减退患病率与胃肠动力不足患病率显著降低,并指出多库酯钠和番泻叶联合方案是改善胃肠道动力减退和便秘的一线药物[19]。
综上所述,多库酯钠片治疗抗精神病药物致便秘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大便性状,增加排便次数,提高患者排便满意度,且安全性较高,解决精神疾病患者因便秘导致的治疗依从性差的问题,值得在精神科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功能性胃肠病协作组.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J].中华消化杂志,2019,39(9):577-598.
[5]朱玉娟,聂文红,李静.抗精神病药物导致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新疆医学,2012,42(9):146-148.
[6]屈冬燕,班春霞.住院精神病患者便秘原因及护理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2):10-12.
[8]赵云青,陈婷婷,朱震,等.老年精神分裂伴发急性肠梗阻及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5):3257-3260.
[12]尚士渲,刘杰,韩利民,等.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3):4- 6,41.
[1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S].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5:75-77.
[15]廖国海,谭诗云.多库酯钠联合聚乙二醇在便秘患者肠道准备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8):63- 64.
[16]张德生,李益亮,刘水春,等.生血通便颗粒联合多库酯钠片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便秘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1,28(4):107-111.
[17]黎幂,罗晓玲.多库酯钠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老年便秘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3):126-128.
[18]王晓辉,崔立红,闫志辉,等.多库酯钠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分析[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3,29(6):578-580.
文章来源:王娟,王硕,苏丽娟等.多库酯钠片治疗抗精神病药物致便秘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2024,17(06):142-145.
分享: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是一种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症的认知功能减退状态,日常生活能力不受影响,且未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1,2〕,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注意力和集中力下降、判断及决策障碍等〔2~4〕。每年MCI发展患者成阿尔茨海默病(AD)的转化率为10%~15%〔5〕。
2025-04-11如今该病的治疗主要是药物,其中丁苯酞的应用较为广泛,其是从芹菜籽中提取、合成的消旋体,属于新型药物,效果较好,但是其对脑小血管病伴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应用效果未得到证明。本文选取我院治疗的脑小血管病伴认知功能损害患者80例,对比丁苯酞胶囊的疗效,报告如下。
2025-03-31自我接纳是个体生存的社会性需要,为一种积极的态度并对心理问题起到缓冲作用[5]。提高患者自我接纳水平可增强其自信心,改善其社会功能[6],SCZ自我接纳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7]。目前,国外学者已关注SCZ的复发恐惧,且指出复发恐惧可能与自杀意念及抑郁呈正相关,与自尊呈负相关[2]。
2025-03-12西医常采取抗抑郁药物治疗。帕罗西汀为第三代抗抑郁药物,该品具有脂溶性,服药后可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致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缺乏等胃肠道不良反应与头痛、头晕等精神系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出现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探究中医药在该病中的治疗效果符合临床需求[2]。
2025-03-03精神病的类型相对较多,其中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结合临床治疗研究可知,精神分裂症疾病症状十分的复杂,患者的病程持续时间较长,且治疗后极易复发。精神分裂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严重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导致患者家属增加思想和经济负担。
2025-02-24在临床实践中,精神病是一个常见的疾病类别,范围广泛,涉及各种年龄段。老年精神病患者作为其中的特殊群体,面临较多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在住院环境中容易出现自杀、自伤、伤人、独自出走、毁坏物品等行为。
2025-01-28有研究[4]表明,欧洲国家的躯体形式 障碍患病率为1.1%~11.0%,中国约为9%。目前,躯 体形式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常采用药物 治疗该病,可短暂缓解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由于缺 少对疾病的自我认知能力,服用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 会加重患者的不适感,长期以来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亟需寻找更为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5]。
2025-01-22相关数据显示,社区居民MCI 的患病率为2.5%~20.8%[3 ],老龄妇女、农村人口患病率更高[4 ],有MCI 病史的患者60%~65% 在一生中发展为痴呆症[1 ]。因此及时对MCI 进行干预尤为重要。MCI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认为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尤其是与维生素D 的关系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2025-01-21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约有33.1%的老年人存在抑郁症状〔2-3〕,老年人口的抑郁问题不容忽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应积极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因此,进一步深化老年人抑郁问题的认识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5-01-16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抑郁发作是一种复杂且严重的精神疾病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抑郁和躁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虽然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等已被广泛应用于BD抑郁发作的治疗,但单一药物的治疗效果有限,且易引起不良反应和耐受性问题[2]。
2025-01-08人气:18550
人气:16673
人气:16005
人气:15572
人气:1529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期刊人气:4279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出版地方:湖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2952
国内刊号:43-1457/R
邮发代号:42-12
创刊时间:197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298
影响因子:0.532
影响因子:0.325
影响因子:0.721
影响因子:0.918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