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疫情背景下军队院校中医学基础思政元素的挖掘

  2024-07-26    1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在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深入挖掘中医学课程思政资源;从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课程建设,促进中医学教师自身思政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课程思政的优秀案例和典故,提高学生学习中医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在中医文化、中华文华的基础上理解现代思政教育的内核,并提升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

  • 关键词:
  • 中医学基础
  • 军队院校
  • 思政
  • 流行病
  • 疫情背景
  • 加入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2020年以来,疫情持续在全世界范围蔓延,至今已有几百万人死于该病。中国共产党及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全国上下一心,打响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扭转了疫情的局势。在此过程中,老百姓坚定信念,医务工作者甘于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敬畏生命、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因此,个人修养的建立对于这场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疫情背景下,军队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尤为重要。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中华文化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已经坚定地渗入民族血脉当中。中医基础理论这门学科不仅能体现中国古代哲学的主体思维,更是建立现代医务工作者崇高精神世界的基础。在本门课程引导下的思政教育,能激发中医学子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创新课堂,通过人文知识的融入,构建校园文化,让“生命至上、舍生忘死、尊重科学”的抗疫精神有效地渗入每位中医学子的个人思想中。


1、中医医德思想在疫情中的体现


1.1高水平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自古以来,“悬壶济世”是每位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及追求。《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文中所提及的“大慈恻隐之心”即医者所具有的仁心仁术、舍生忘死思想的体现,历代医家立德树人的精神也刻入了现代医务工作者的骨子里。

在疫情肆虐的背景下,许多医者不畏艰险冲在一线救治患者,舍小家保大家,仁心施治,更有人民群众积极配合,坚决服从政府的相关政策,充分体现了融于民族血脉的超高社会责任感[1]。

1.2认真钻研至精至微

古有神农尝百草,如今更有钟南山两次决战疫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成为世界难题,面对变化多端、症状复杂的新型冠状病毒,以钟南山为首的各大医院呼吸科专家,在疫情中挺身而出奔赴一线,收集一手数据,深入研究,制定防疫计划,在极短的时间内总结病毒致病的症状及规律并发布给人民群众,这一举措不仅需要“仁心”,更需要不畏挑战的钻研精神、专业的判断力和执行力。《冯氏锦囊秘录》记载了古代医家的为医之道——“知之而不深,其患尤甚”,古人认为即使拥有仁心,没有精进不倦的学习态度,没有良好的医术,也不可能成为良医。

1.3普同一等以人为本

《伤寒杂病论》指出:“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备急千金要方》记载:“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上述经典为“苍生大医”张仲景及孙思邈对医生的职业态度要求。自古以来,中医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医者对于自身的修养有超高的要求,在灾难疾病面前均秉持众生平等态度,不分贵贱地进行施治,此次的防疫更加体现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也体现了历经千年传承下来的人文精神[2]。

1.4海纳百川融合创新

本次抗疫,医疗团队不拘泥于纯西医的治疗方法,逆行的医护人员各展身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积极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院校的医疗工作者通过连花清瘟胶囊、板蓝根颗粒等中药汤剂有效缓解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并发症,采用针灸疗法调整阴阳,强身健体,组织轻症患者练习八段锦。这不仅仅是中西医治疗方式的结合,更是中西医文化的碰撞。


2、疫情期间中医文化融入疫情防控思政教育的意义


2.1透过历史典故提高个人修养

春秋时期,孔子在《论语》中指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提醒后人要居安思危。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内蒙古财经大学对在校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只有24.12%的学生选择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为社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21.33%的学生选择了捐款,仍有部分学生对于社会状况及防控措施态度消极,缺乏社会责任感[3]。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多数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欠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同时,新时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优越,缺乏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形成了遇到困难就丧失信心的思想状况[4]。

晋代葛洪认为:“人之弃礼,虽犹靦然,而祸败之阶也”。《大学》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良好的个人修养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基础,加强人文教育是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中医文化中有许多医家身体力行地为后代诠释着医者的职业道德和大爱精神。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仲景的“仁爱为本、注重整体”的中医职业素养值得成为现代大学生的榜样,各类医家的典故又可以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相信在强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下,中医学子能更好地接受和吸收具有中医特色的思政课程。

2.2培养中医思维增强防控凝聚力

疫情期间,高校不仅要严抓疫情防控,还要严抓教学质量。校领导工作压力大,大学课程由线下转为线上,在校师生的生活作息也随之产生变化。在此大环境下,学生的心理状态不断下滑,以不同形式呈现出对未来的担忧和焦虑。疫区群众不断通过媒体发声,散播负能量,让原本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学生更加惶恐不安。同时,高校封闭期间,物资的紧缺,也加重了原本生活优渥的在校师生的焦虑程度,在生活上,部分学生只顾自身利益,缺乏团结精神[5]。

在中医看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保证健康的原则。东汉于吉在《太平经》中提出了“太平”“和合”等理想的社会氛围,同时认为精神养生比肉体养生更为重要,提出“思神守一”“形神相卫”的方法。传播中医知识,能在医学层面上(如练习八段锦、利用针灸治疗心理问题)缓解学生的焦虑;同时中医治病的原则,如阴阳调和、顺应天地的理论蕴藏着和谐思想的内核,将历代医家总结的中医智慧融入课堂,传递“以和为贵”的正能量,能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团结精神,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


3、疫情背景下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策略


3.1挖掘经典中医故事激发课堂兴趣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去其糟粕,留其精髓,许多优秀的医学著作得以保存。将教材《中药学》当中将李时珍的钻研精神及高尚医德充分展示给后人。李时珍因发现历代著作对中药的功效性味的认识有许多不足之处,便不畏惧困难,四处拜访,参考著作,用27年编写了《本草纲目》。中医基础理论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将中国古代哲学与生命健康相关联,不仅总结了中医诊病治病的医术方法,还体现了中医“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于医德及个人修养论述最多的《大医精诚》提出“大医精诚”“一视同仁”等重要的德术并重的主题思想,被誉为东方希波克拉底誓言。通过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经典的兴趣,起到化生精神力量的作用。

中国数千年历史中,人民群众也曾被疫情所扰。在中医诊断学的授课过程中,针对性地通过引经据典,溯本清源的方式讲解古代医家的不同学派及具体治病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必备的中医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古代医家的医德医风。如在霍乱肆虐的年代有半痴山人王孟英采用扶正祛邪的治疗方法,力挽狂澜,救百姓于水深火热;而淡泊名利、不计报酬者,又何止孙思邈一人,儿科医圣钱乙辞官归故里,为百姓解除病痛;滋阴派学说创始人朱丹溪78岁风雨无阻,在生命的尽头仍然在用医学照亮世人[6]。

不仅如此,许多经典方剂的创作过程,也体现出古代医者的爱国精神、敬业精神等高尚品德,如方剂学中著名的活血汤剂——血府逐瘀汤的故事。其创作医家清代王清任,为战士解决伤痛,力求创新,摒弃世俗观念,在坟场、战场观察解剖尸体,并绘制解剖图谱。

3.2利用多维载体授课构建校园文化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方式不应局限在课堂上,为满足大学生的文化诉求可以采用多维的文化传播方式[7],让学生体会中医文化中的精神内涵。通过新媒体技术授课,如通过社交媒体开展线上中医知识竞猜、中医故事在线直播等,同时收集学生留言、评论,了解学生对课堂的想法,增强互动。(1)开发微信、微博公众号,建立讨论群组,由专人维护,定期上传趣味中医文化思政知识,并由学生讨论疫情时代下中国古代医家优良精神对他们的启示。(2)建立文化展示平台,让学生创作经典故事的画像、雕塑、趣味表演等,简单平实地描述古代医家的优良品德,并将成果展示、评分,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3)开展中药辨识网络趣味游戏,并且在学生了解一定的中药知识后,组织开展野外实践、采摘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放松心情,进一步提升课堂兴趣。(4)在讲解中药时,通过分享体现古代医家医德的典故,让学生在掌握中药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向古人学习,提高自身医德修养。如在讲杜仲这味药时,可分享本药的传说:很多年前洞庭货运主要靠小木船,船上的纤夫成年累月低头弯腰拉纤,以致积劳成疾,他们中十个约有九个患上了腰部疼痛的顽症。有一位青年纤夫,名叫杜仲,心地善良,他一心只想找到一味药能解除纤夫们的疾苦。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告别了父母,离家上山采药,于山上遇见一老翁,多次拜求并述明原委后,老翁十分感动并从药篓中掏出一块能治疗腰膝疼痛的树皮递给杜仲。杜仲拿着树皮一心要为同伴解除痛苦,但是归途路远,山势险峻,荆棘丛生,最后被山水冲入缥渺的八百里洞庭。洞庭湖纤夫们多日后寻找到杜仲尸体,他手上还紧紧抱着一捆采集的树皮,纤夫们服食之后,疾病痊愈。为了纪念杜仲,人们将此树皮正式命名为杜仲。通过本药材的典故,体现友爱、团结互助、敢于拼搏的精神,正是这样的民族精神保证了医务工作者抗击疫情的斗志和行动的和谐统一。

3.3钻研教材拓展思政教学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本门课程中提到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均为古人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融入中医体系中而形成的。中医治疗疾病以阴阳平和、五行的相互制约为基本原则,这既是中医的思维方式,也是构建学生和谐价值观的有力方式。例如,针对疫情期间出现的物资匮乏问题、学生封禁在校而出现的各团体之间不和谐的人文现象,可以通过中医阴阳消长或五行之间的相互制约来解释自由与约束、充盈与匮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从阴阳两端解释学生的脾气秉性,让学生在日常相处中更加包容,从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8]。

面对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团结意识的缺失,不仅可以从古代医家的医德方面进行思想渗透,还可以从中医基础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基础理论当中提到的“人与自然为一个整体”,经络理论中提到的“四根三结、表里相连、上下沟通、内外相应”的概念,都是整体观念的体现,在讲解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唇亡齿寒”的爱国精神的内核。

除此之外,疫情期间,课程多改为线上,面对这样的教学方式,部分学生表现出缺乏刻苦钻研、甘于奉献的民族精神的问题。在讲解中医诊断学中四诊的望诊时,针对性地阐述望神的概念;而在后续的针灸课程中又有治神守气的概念,反复强调人体想要维持健康的身体需要气定神闲,得神才能拥有好的身体和好的精神状态。生活态度散漫即为不得神的表现,久而久之会形成懈怠的工作学习态度,在古代医家“大医精诚”的医德思想下,精充神旺是医学生需要必备的状态。

另外通过临床病例的分析,建立中医自信。例如在讲述藏象学说五脏功能时,结合典型医案,加深学生对五脏功能的理解。案例:患者,女,53岁,近1个月来因劳累经常心悸,乏力,夜晚不易入睡,多梦易醒,盗汗,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让学生综合症状、体征、舌脉,分析是何脏的什么功能失常导致患者出现上述症状。经过积极思考,学生一致认为此患者症状主要与心的功能失调有关:(1)心气阴不足,心主血脉功能失常,故见心悸、乏力、盗汗;(2)心血不足,心神失养,故见不易入睡、多梦易醒。然后教师继续讲授诊疗过程,治以益气养阴、养血安神,方以生脉饮合酸枣仁汤加减。服药后一周,患者心悸消失,睡眠明显改善,盗汗减少。通过讨论该病例,加深学生对心的功能的理解,了解中医药临床辨治过程及其确切的疗效[9]。

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效果逐渐崭露头角,世界各国人民认可了中医。通过普及中药知识,展示中医经典药材、汤剂,让学生了解中医诊病治病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精神认同感。在课堂上布置有关中医的手工小作业,如中医药驱病香囊的制作,让学生在学习物质文化的过程中了解中医文化蕴含的思想内核。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突如其来的疫情的席卷下,人民的思想不断产生动荡,在如此艰难的时刻,教师对自身修养和心态的调整尤为重要。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讲好中医的基础上充分体现课程思政要素,教师需要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各种途径拓展知识;同时也要分析把控学生思想动态,课堂之外要积极与学生互动,融入学生,切实了解学生的困难,通过言传身教、丰富教学方式,让学生接纳思政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谢俊.疫情背景下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考[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0,40(3):126-131.

[2]田原,潘琳琳,庞国伟.中医文化视域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6):16-18.

[3]杨秋玉,李隽,聂海洋.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孙思邈医德思想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策略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1,34(5):621-625.

[4]雷虹艳,侯艳,刘东梅.新时代传承中医医德理念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路径探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9,36(10):773-776.

[5]巴特尔.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内蒙古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调研和启示[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1,19(2):43-45.

[6]周艳红,欧阳静,李莹波,等.中医“人命至重”生命观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路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2,35(3):332-337.

[7]修宏方,庄得宝.重大疫情视域下提升思政课针对性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1(16):1-4.

[8]王燕,王智星,陈潇,等.基于立德树人的高职中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为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5):40-41.

[9]李冬华,王佳佳,杨铮,等.基于“立德树人,文化自信”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1,45(6):54-56.


基金资助:海军训练机构课程建设项目【No.海医教[2018]155号】;海军训练机构教材建设项目【No.海医教[2018]155号】;


文章来源:胡佳敏,计忆农,尤艳利.疫情背景下军队院校中医学基础思政元素的挖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16):41-4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期刊人气:356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2779

国内刊号:11-5024/R

邮发代号:82-107

创刊时间:2003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