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数字化转型视域下河南省装备制造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4-08-11    1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文章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在数字化转型战略视域下对河南省装备制造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践进行探索,提出一种“工作室依托,生产任务驱动,岗课赛证融通”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期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提升装备制造行业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为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关键词:
  • 人才培养
  • 就业人口
  • 数字化转型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装备制造业
  • 加入收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制造业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转型,必然会对原有的就业人口及其知识技能形成冲击。实现这样的目标,关键是要有升级版的技能人才队伍与之相适应[1]。当前,制造业数字技术专业人才和数字化转型综合管理人才缺乏的现象较为普遍,制造业从业人员提升数字知识素养、实行转岗再就业的压力较大,需要高度重视和解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人才体系构建问题。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发展,需要具备复合知识结构、多元能力特征、卓越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的青年人才。当前,人才紧缺和培养体系不完善已成为制约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因素,亟须产、学、研、用各界通力合作,加快构建智能制造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各类人才培养质量[2]。


1、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为我省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提供了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3]。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部署,楼阳生书记强调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全面提升数字能力;王凯省长要求大力推动数字河南建设,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推进智能化应用场景行业全覆盖,这些都明确了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方向和重点。

“十四五”时期,对标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河南装备制造业当是核心产业支撑,制造业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人才培养与制造业技术人员需求不相匹配,与企业需求脱轨;毕业生实际操作水平达不到企业生产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较为传统,无法及时了解和掌握当前行业的新技术,这一问题在数字化转型驱动下更为突出,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要尽快转变育人观念和模式,通过企业生产驱动、学校协同育人的措施,借助企业的师资和力量协同育人,联合培养符合装备制造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全球产业数字化转型浪潮正在加速推进。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和中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聚焦产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布局。其中,美国、英国等国家从“自由探索”向“政府干预”转变;德国、法国等国家通过政府直接引领,营造优越的产业数字化生态系统;日本、韩国等国家以问题为导向,重视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中国立足本国优势产业,寻求数字化新变革[4]。

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阶段。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智能制造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也是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难得机遇。据统计,我国约有450万家制造业企业[5]。近年来,智能制造产业的迅猛发展,引领大量制造业企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对智能制造各类人才需求巨大。智能制造处于传统制造与信息技术的交叉领域,在我国的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行业人才缺乏将制约智能制造的健康发展。


2、当前面临的问题


(1)教学理念落后,忽视职业素养培育,数字化转型战略视域下装备制造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应按照企业需求设置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然而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环节,个别院校急于求成,一味追求高就业率,不断压缩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删减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对学生进行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导致学生普遍动手能力不强、职业素养不足。

(2)装备制造企业在数字化驱动战略下创新资源优势还没有较好地转化为创新动能。部分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匮乏,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相比,河南省装备制造业总体仍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环节,与东南沿海等发达省份相比,产业层次和集中度不够高。

(3)装备制造技能人才供给与需求存在缺口,一些青年人才不愿进入制造业企业。随着智能制造市场容量不断扩大,产业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据人社部预测,到2025年,我国智能制造领域人才缺口将达到450万人,面临人才缺乏、断层等问题。很多智能制造企业尚未建立起科学的人才引进培育体系、合理的用人体系以及人才整合体系,导致从业人员稳定感、归属感不强。同时,尽管制造业的工作条件和环境相比以前已经大为改观,并且与传统制造业相比,智能制造的技术含量更高、发展空间更大,但智能制造领域新职业仍然面临青年人才不愿意进入的问题。

(4)装备制造技能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技术发展,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单一。技术院校与高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节奏滞后于产业界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导致技能人才培养不到位,无法强有力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目前,院校相关专业设置不全面、教育资源配置有限、人才培养周期长等问题,使技能人才能力水平和操作规范与产品研制要求不匹配,无法快速承担起企业岗位责任。

(5)装备制造所需技能人才有向两极化发展的趋势。装备制造业逐渐由传统向智能过渡,智能制造行业发展需要技术水平较高、具备复合能力的高级人才。但其成长周期较长,需要从业者自身付出较大努力才能实现。另一方面,对于智能制造中的运营、维修等岗位而言,所需技能相对较低。随着技术的发展,大量劳动者的经验和技能将被集成到机器设备中,对劳动者的需求会越来越低。


3、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思路


第一步是调查研究,搜集资料。一方面,深入政府能源部门、统计部门、装备制造企业、省内各高职院校,对当前河南装备制造运营情况、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查;另一方面,利用图书馆资源和互联网,开展大量充足的文献资料查阅与整理的准备工作,理清并掌握数字化转型战略视域下国家和河南省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要求、人才要求、技术支持和经费保障。第二步是分析形势,准确定位。根据国家数字化转型要求和河南省制造业数字化部署,分阶段确定河南装备制造业和人才培养的近期、中期、远期转型发展定位,描绘出时间表、路线图。第三步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立足河南数字化转型目标和装备制造业体系规划,结合河南制造业状况、人才培养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出河南数字化转型战略视域下装备制造行业的人才培养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结合省内数字化转型战略视域下装备制造行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装备制造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对装备制造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专业设置、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实验实训、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教学辅助平台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在数字化转型战略视域下对装备制造行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构建,引入校内协同、校企(行业)协同、校地(区域)协同、校际协同等开放、集成、高效的新模式。依托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河南省高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结合职业技能大赛、“1+X”证书试点单位的条件,建立惠及每一位学生的全过程、数字化、多渠道、开放的、多元的、协同的创新型装备制造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出数字化转型战略视域下符合装备制造行业发展和需求的高职IT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4、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以目前河南省装备制造行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来看,无论是从突破传统培养模式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束缚的角度出发,还是为人才培养计划能够行之有效地落实提供生态平台和可操作性,乃至为特色专业建设提供执行层面的可行性,在数字化战略视域下对河南省装备制造行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构建和实践都势在必行。

构建制造业数字人才教育培训与引进体系,首先,要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职业技工学校开展数字化转型相关学科体系和专业课程建设,培养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综合创新人才。其次,要引导企业、园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培训机构加强合作,以校企共建、定期授课、现场指导等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培训,持续提升劳动者数字知识素养和技能。同时,在省级层面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高端人才引进工程,具体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

一是推进治理制度的数字化转型。职业院校应该从学校层面制定治理制度、数字基座、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教师能力、教学改革、学生素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10个方面的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举措。

二是推进专业与课程的数字化转型。职业院校应制定数字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与课程数字化转型标准、新形态数字教材与教学资源、数字化实训体系、新职业资格与技能证书,以及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多渠道和方式,全面提升专业与课程的建设质量。

三是推进教师数字化专业能力建设。要为教师开发数字化培训课程和项目,打造全周期培训体系,此外,还需要建构职教教师数字化能力模型,开发教师数字化能力评价标准,以期重构数字时代教师专业能力结构。

四是推进学生数字素养与能力培养。要建构学生数字化素养框架,为学生开发包括数字素养的通识核心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等类型的数字素养通识课程。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发学生的数字素养评价标准,为数字素养的科学评价提供权威标准与方法路径。建立由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及学生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评价分析,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及课程改革等提供科学依据,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五是推进数字化转型生态系统建设。一方面,需要鼓励政、校、行、企多方联动,打造职业教育合作长效机制与平台;另一方面,需要鼓励头部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产业趋势分析和未来能力预测,探索数字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范式,让校企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六是推进数字基座建设。为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学习智能环境,需要从数字教育设施体系设计、数字教育平台、智慧校园、虚拟仿真实训室、网络学习空间等方向推动数字基座建设,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

七是推进数字化转型研究与社会服务。一是加强产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和产业商业模式重构研究;二是实施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三是面向在职劳动力提供数字技能提升和转岗培训,面向弱势群体提供数字技能公益培训,以建立终身学习的数字化教育平台。

八是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通过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国内外合作网络建设、加强数字政策与战略对话,开展新理念、新战略、新标准等专题交流,以弥合数字鸿沟、共同推动全球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以助推中国职业教育步入世界职教舞台中央。


5、创新与成效


(1)从河南省装备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装备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的要素保障、装备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装备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的专项政策等方面,多维度地对数字化转型战略视域下河南省装备制造行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剖析研究,提升装备制造行业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较之以往研究更加全面。

(2)在数字化转型战略视域下,以项目为载体,建立校内融合、校企(行业)融合、校地(区域)融合、校际融合的装备制造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装备制造行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专业设置的融合、课程体系建设的融合、师资队伍建设的融合、实验实训的融合、教学评价体系的融合和教学模式的融合,形成一套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示范平台。对于河南省装备制造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具有很好的引领和借鉴作用。

(3)通过对河南省装备制造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形成数字化转型战略视域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惠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而且可以推动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达到以点带面、全面推广,对于河南省装备制造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构建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6、结束语


构建与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实现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在转型,需要以转型发展为目的进行人才培养,发展职业院校与产业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从意识、组织、文化、模式和方法等方面入手,依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创新团队,以企业生产任务为驱动,结合职业技能大赛和“1+X”证书培训,分层推进,全员参与,才能推动系统化的数字化转型,进而服务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姝楠.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D].北京:共中央党校,2020.

[2]李厚佳,许耀东.制造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研究与实践:以数字化先进成型技术专业群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2(34):105-108.

[3]朱伯伦.数字化转型下制造业服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基于供求视角[J].教育教学论坛,2021(39):176-180.

[4]李妍,张荣,李宁.数字经济背景下人才需求与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方向研究:以大连市装备制造产业为例[J].商展经济,2022(11):103-105.

[5]陈建新,刘伯超,朱洪春.数字经济背景下常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0(19):中124-126.


基金资助: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数字化转型视阈下河南省装备制造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23YB0544);


文章来源:刘奇,张习烨,赵锋.数字化转型视域下河南省装备制造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24,38(03):81-8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期刊名称: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期刊人气:1159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机械科学研究院,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机械

国际刊号:1007-6905

国内刊号:11-3839/TH

邮发代号:80-497

创刊时间:197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