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为肺泡损伤和肺功能受损[1]。ARDS患者常需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以提高氧合和通气功能。然而,传统机械通气方法效果有限[2]。在多种治疗方法中,清醒俯卧位通气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显著改善氧合情况的方法[3],它可以改善通气/灌注失调、减少肺泡塌陷和促进分泌物引流[4,5,6],此外由于患者保留意识和自主呼吸能力,这部分非插管的患者避免了机械通气带来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和呼吸机相关
关键词: 依从性 促进因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清醒俯卧位通气 质性研究 障碍因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由直接或间接肺部损伤引发的过度及失控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是一类严重的重症疾病。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中,ARDS患者占比约为10%,在需气管插管患者中占比达到23%[1,2]。尽管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及体外膜氧合(ECMO)等ARDS支持性治疗技术已取得进展,但ARDS患者的病死率仍高达30%~40%
关键词: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信号通路 外泌体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核转录因子-κB 酪氨酸蛋白激酶 间充质干细胞影响因子:1.330
影响因子:1.498
影响因子:1.258
影响因子:1.428
影响因子:1.939
影响因子:0.45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