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高校就业工作改进共同缔造视域下策略研究

  2023-10-07    3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为了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针对高校部分毕业生呈现出慢就业、缓就业、不就业的状况,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思想破冰”决策共谋,“行动破局”发展共建,“机制破障”齐抓共管,“提质增效”效果共评,“内外兼修”成果共享,提升高校就业工作质量。

  • 关键词:
  • 共同缔造
  • 就业政策
  • 就业精准服务
  • 改进策略
  • 高校就业工作
  • 加入收藏

1、高校就业工作现状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做好就业精准服务落实落细就业政策,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重中之重,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就业问题情况各有不同,做好高校毕业生工作任重而道远,且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一直是我国就业问题中的焦点。2020年以来为保障师生健康安全,大部分高校校园绝大部分时间均施行封闭管理,与现实中的企业和社会接触减少,当时学生处于毕业年级需要实习、就业,绝大部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目标不明确,毕业生就业质量收到严重影响。由于部分应届毕业生消极就业,延长待业时间,挫伤社会就业积极性,对就业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1.1高校就业工作机遇

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发文要求进一步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质量,调整了高校就业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要求,文件明确了精准就业服务工作,准确掌握供求信息,建立精准对接服务平台,大力拓展服务内容,确保信息安全等五个方面的要求,较之以往高校就业工作也不断向市场化、社会化转变。2021年8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中指出,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与政府帮扶相结合”,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1]。实际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经济、新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职业,传统职业面临着重大变革,蓬勃发展的新职业带动了新业态,兴起了大量新的工作岗位,健康养生、网络教育、电子商务等新型产业发展迅猛,网络主播、快递外卖、代驾跑腿等一批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需要的新职业蓬勃发展。

1.2高校就业工作挑战

新技术的发展引发就业变革,过去10年,全球劳动力市场中互联网平台就业人员大幅增加。新技术及产业革命,让劳动力市场岗位需求和结构设置发生巨大变化,普通工人的需求过剩,人力资本面临着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改革要与时俱进,扩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有效化解就业难的问题。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还存在慢就业、缓就业、不就业的消极思想,社会上单一型、普通型、传统型劳动者过剩,技术更新迭代失业、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将同时存在,进一步加剧了岗位需求与结构设置矛盾。2020年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巨变,给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经济发展走势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也带来一些冲击,一方面是保经济稳民生大型基建土建类的项目缩紧,造成用工减少;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对服务业中的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类型都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冲击,分析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影响我国就业结构调整和就业质量提升。


2、共同缔造理念对高校就业工作的有效促进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号召,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培养一批掌握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的骨干人才,推动“共同缔造”活动在全省广泛开展,不断取得实效。“共同缔造”有系统的理论指导、特定的丰富内涵、明确的目标指向、具体的方法策略,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共同缔造理念将“同”的概念与社会治理紧密联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场域下对社会领域“共同性”的执着追求。高校作为集英才为一体的单位,更加应该走在前面,当前高校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难点和痛点,发动骨干人才共同参与,为解决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难题和痛点献计献策,为高校就业工作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的工作方法和策略,借鉴“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1共同缔造理念指导就业工作的契合度

“共同缔造”的出发点,就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既强调为群众解决问题,也强调依靠群众解决问题,和人民群众一起共建美好环境、共创美好生活。同理到高校的就业工作,决策共谋,就是从师生身边的小事、关注的难事、想办的实事入手,找准师生真实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发展共建,就是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增强政府、行业、企业、园区的参与感共建平台;建设共管,就是以完善管理制度、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夯实共建成果,增幅维护管理效果;效果共评,就是发动政府、企业、学校、师生对优质就业基地建设和就业活动开展情况等进行评价和反馈,促进工作提升、让师生满意;成果共享,就是搭建好就业工作服务平台,让高校毕业生享有完整的就业服务,平等享有找工作的信息资源,平等享有友好的工作氛围,塑造“高质量就业”的共同精神,增强高校毕业生发展内生动力。

2.2共同缔造理念作用就业工作的着力点

“共同缔造”的核心,就是动员群众、引导群众,统筹协调政府、行业、社会、企业、群众多元力量和资源,共建共治共享是新时代动员和引导基层群众的有效路径,是共同缔造活动的重要着力点。“共同性”起源于对文化精神的共同追求,还蕴含着对“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共同缔造要求参与社会共同体的群众个体具备理性把握社会实际、理解共同目标,并做出正确价值判断的能力素质。另一方面,社会共同体的形成逻辑决定其本身只有具备适度超前的共同目标和相对强大的共同力量,才能抓住自身存在支撑点和行动着力点。后者的“共同先进性”建立在前者的“群众先进性”基础上,并反过来引导、促进“群众先进性”,产生良性互动。针对当下毕业生的“慢就业”、“缓就业”、“不就业”等现象,运用“以文化人”的方式,紧密结合学校的文化精神内核让毕业生积极起来,总结塑造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色且为社会普遍认同的“共同”精神内核,并在追求共同文化精神的过程中不断求同存异,逐步扩大企业、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的共识面,深化共同体意识,为充分发动毕业生积极就业奠定思想文化和社会基础。


3、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指导高校就业工作的策略


3.1 “思想破冰”决策共谋

做好高校就业工作需要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坚持“问题导向”,建立系统完善的工作机制,运用社会工程模式实施目标责任制,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就业工作格局,学校各单位部门决策共谋思想上高度统一,坚持“一盘棋”联动,持续构建“高协同”就业工作格局。各高校坚持早研判、早谋划,通过网络问卷、91平台、12365网络平台等,对学生生源信息、就业意向、就业预期、就业服务期望等进行在线调查,摸清毕业生就业底数,为做好就业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对学生而言,要转变“专业必须对口就业”的观念,秉承“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倡导“跨专业就业”“跨界就业”,增强人才对市场多变需求的适应性,最大效度的实现充分就业[2]。

3.2 “行动破局”发展共建

“下上结合”强化供需对接,结合高校领导干部访企拓岗、教师下企业调研等形式与用人单位深度合作,挂牌实习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联络校友资源,拓展岗位信息来源,校企社共建优质用人单位数据库。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校园招聘月”,主办“毕业生双选会”“就业攻坚行动”等系列活动,不断加大校园招聘力度,为毕业生提供优质多元的实习和就业岗位。构建完备系统的就业服务指导体系,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老师队伍,确立学校就业指导的核心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知识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求职择业技巧、职业适应性教育在内的系统化内容体系,以使毕业生具有强有力的核心就业力。通过就业实习与专业实习相结合,利用寒暑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到村镇进行实习实训及社会实践,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家及庭等多方帮助学生积累实践操作经验、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共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3.3 “机制破障”齐抓共管

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积极创建以“双创”为品牌特色的“一院一品”项目建设,持续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举办创新创业国家级赛事,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经过调研近三年有升学意愿、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毕业生逐渐增多,因此国家政府出面增加了大量的政策性岗位,以此满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高校要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精准就业服务,以“三大渠道”为依托,构建精准有力的就业服务方式体系,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学校视频号,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坚持“一条线”贯通,推动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的多方联动,突出全过程就业育人实效,共建“立体化”就业引导机制,强化毕业生价值引领,通过就业动员会引导学生科学确定就业方向,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把握就业机遇,把个人职业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

3.4 “提质增效”效果共评

建立常态化就业指导模式,整合校院两级资源,院系对接企业,组织宣讲会,利用就业工作群、就业信息网等,每天更新发布就业信息,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组织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求职面试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按需参加行业趋势、求职技巧、考公、专升本等主题讲座,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薄弱环节,从源头上给予帮助和指导,提升求职就业技能,持续推进求职简历体检、就业政策解读、就业心理调适等“专家门诊”,一对一指导。坚持“一体化”推进,优化就业服务,充分发挥职业导师、辅导员、朋辈等多方力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精细化就业指导,实现就业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全员行动,努力做到为每位毕业生修改一次简历、指导一次面试、推荐一个岗位,师生齐参与共同提高就业工作质量。

3.5 “内外兼修”成果共享

组织经验交流活动,邀请专业教师、优秀校友、优秀学生代表等为毕业生分享经验促成长,共享“零距离”就业辅导服务,交流方法促提升。每年开展优秀毕业生评选工作,宣传“就业之星”等先进榜样事迹,在学校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就业氛围。高度重视困难群体就业工作,坚持“一对一”帮扶,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帮扶台账,点对点动态掌握学生就业进展。充分运用政策,帮助困难学生申领求职补贴,针对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精准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等服务,依托“宏志助航”就业培训班,实行“经济上资助、心理上疏导、技能上提升、岗位上推荐”四位一体帮扶行动,帮助学生增强求职信心。高校也将以切实服务学生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就业质量为目标,精准施策、精细帮扶,凝心聚力、共同缔造,绘就毕业生美好未来,共享优质就业成果。


4、结 语


新形势下高校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的建设工程结合起来,切实承担起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促进各方提高认识,始终将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学生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保驾护航,坚持“问题导向”,共谋“高协同”就业工作格局,运用“下上结合”,共建“立体化”就业引导机制,开办“专家门诊”调适就业心理,共享“零距离”就业辅导服务,聚焦“困难群体”,共创“精准化”就业帮扶模式。


参考文献:

[1] 赵婀娜,丁雅诵,吴月.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报[N].人民日报,2022-06-15(1).

[2]解廷民,梅阳,钟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践与思考——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2(10):3-11.


文章来源:李俊.共同缔造视域下高校就业工作改进策略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40(03):67-69.DOI:10.1407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名称: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人气:146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出版地方:安徽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1-8054

国内刊号:34-1213/Z

邮发代号:26-197

创刊时间:200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