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中阐述了高层建筑消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高层建筑的特点,提出了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和对策。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商业或民用建筑出现,逐渐成为当代城市建筑的主流。但是,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增加,露天室外空间的面积很小。因此,在高层建筑的建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火灾时,难以起火和疏散,经常导致大量人员受害和财产损失,这些伤害是无法估量的。然而,在高层建筑的建设中,对消防安全的管理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火灾隐患仍然很多。
1、高层建筑施工的火灾特性
1.1 火灾隐患多
首先,高层建筑的建筑用电主要是临时布线,布线端子容易松动和生锈。在与电网大面积接触时,用电现场的用电负荷将会增加,而且,四周的过载操作会造成线路热量增加,用电导致火灾出现,在安全使用电力时有发生火灾的危险。在高层建筑装饰施工建设中,因为很多装饰材料都具备易燃的性质,一旦没有及时的处理其中的木屑材质,容易发生火灾,同时,很多焊接施工,有很多热量产生,也是诱发火灾的一大因素,加上施工现场人员复杂,用电量较多,如果出现违规操作,所带来的后果都会非常严重[1]。
1.2 火势蔓延快
在高层建筑内,没有正式投入运行那些火灾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前,其功能如何尚未得知,所以,对于火灾隐患不容易快速发觉,同时,很多高层建筑内防火系统没有安装齐全,例如尚未安装防火门和窗户,防火区域已连接,一旦发生火灾,就无法有效防止火灾蔓延。
1.3 疏散较难
垂直交通部分,例如已完成项目中的通道和楼梯,在完成项目前,很多建筑材料堆放于此占据空间,并且还有很多人为障碍存在。疏散,特别是进行中的建筑中大部分人员的疏散是通过楼梯进行的,所有楼层的人员都必须通过该纵向疏散通道,疏散更加困难。
1.4 扑救困难
在进行中的施工完成之前,大楼内的消防系统仍处于关闭状态。施工场地内的临时供水系统只是为施工提供帮助,对于防火、救火需求无法给予满足,如果主体工程完工,就会切断地面水,尤其是往上层送水时缺乏压力,没有连通城市供水系统,这使得用水难以发挥作用)发生大火时,无法补充消防水源;火势难以控制;在大城市中,高层建筑较为普遍,施工场地大,比较封闭,防火空间容易被占用,因此消防车在使用时不易接近发生火灾,消防建筑物熄灭,尤其是当围栏着火时,消防人员更难到达消防楼层[2]。
2、针对高层建筑的防火方案分析
鉴于上述高层建筑的防火特性和防火精神,在管理项目期间,防火教育工作要落实到位,做到防患于未然,对建筑施工人员展开防火方面的知识普及与教育,将防火的工作重要性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将防火责任意识树立起来,基于相关经验,在项目开始之前和之后,要求公共安全和消防部门为所有施工人员提供有关消防的知识课,并组织和观看视频了解防火知识,将非常有效。还可以根据建筑物单位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制定实用的防火措施,以实现防火和重点预防的结合。具体措施如下:
2.1 基本消防用水的储备
对于初始着火点,只能扑灭少量水,从而消除了危险。只要将100升的容器放在每层楼的易燃工作面上以储存水,它就可以在消防安全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2.2 强化现场值班人员的工作意识
某些火灾是由在一定时间内积聚热量的火灾引起的。因此,安全人员非常有必要对现场进行检查。下班后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对于建筑工人而言尤其重要。
2.3 与分包方签署消防合同
高层建筑施工项目通常同时有多个分包商在建,每个分包商有不同的从属关系,因此很难相互协调。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及时清理可燃,可燃废物,这样消防死角就会出现,所以,在消防工作中一定要划分彼此的责任,将防火意识提升,科学分工,分包商与总承包上签订合约期间,对消防责任合同进行
2.4 组建群众义务消防队
大多数工人的食物,住宿和工作都在施工现场。为了便于统一指挥和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建立相对稳定的群众性自愿消防队,与专职安保人员和公安消防部门随时配合进行消防巡视,并设置奖励以实现集体防卫
2.5 加强消防系统管理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不仅要求管理层高度重视安全部门的监督检查,而且还需要提高每个建筑工人的防火意识。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定期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只有严格控制消防审批,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才能在高层建筑施工现场修建“青铜铁墙”,才能做到。有效地预防火灾事故。
2.6 建设消防通道
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四周需要设置临时环形消防车道,如果有困难时,可以在建筑物长边布置临时消防救援场地,场地需要满足有关规范要求,需要保证消防车道流畅无阻。不能在临时消防车道上堆物、放置垃圾还有挤占临时消防车道。消防车道净宽、净高都不能小于4m。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理解的是,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建筑物自身的建筑结构和材料进行全面分析,而且还需要有效地考虑其防护性能。建筑施工现场大火。它不仅可以促进高层建筑的顺畅施工,而且在减少高层建筑施工中发生的火灾现象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当前的高层建筑施工中,仍然存在一些防火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高层建筑施工中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此,我们必须对现有的消防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促进中国高层建筑的流畅性建设。
参考文献:
[1]陈辉.高层建筑火灾安全学发展的新概念安全核疏散体系设计初论[J]:新建筑.2008.19(8):41-42.
[2]欧礼司新.推进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整治加强冬季防火工作[J].消防与生活,2009(12):6-7.
史玉鹏.浅析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防火管理[J].江西建材,2021(01):194-195.
分享:
在房屋建筑的漫长生命周期中,结构安全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由于设计缺陷、施工不当、材料老化或环境因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房屋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结构性裂缝。其中,框架梁裂缝尤为引人关注,它们不仅破坏了建筑的美观性,更可能对房屋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严重威胁。
2024-11-11炼化企业早期建设的人员集中场所距离装置较近且未进行整体抗爆设计,加之生产装置属于高阻塞区,气体爆炸冲击载荷大,存在群死群伤的风险。在既有建筑物没有采用抗爆设计时,事故中建筑物的毁坏是操作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炼油厂某装置办公楼位于炼油厂北部,建筑物为二层建筑,建筑物为框架结构,墙体为砌体结构,门窗均为非抗爆门窗。
2024-09-02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当今社会也面临着快速变化和不断增长的建筑需求,对建筑物、能源和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传统建造方法面临着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和环境影响等一系列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智能建造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采纳意愿。
2024-08-24老旧住宅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变迁和居民的生活记忆。然而,由于建造年代久远,许多老旧住宅已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外立面破损、脏乱等问题日益突出,亟须进行改造和更新。城市的发展与老旧住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栋栋住宅构成了一条条街道,一条条街区筑成了一座座城市。
2024-08-22建筑物的消防智能系统在搭建联动控制体系时,需遵循国家绿色及节能的相关标准,这样在建筑物投入使用时可以达到节能和减少电能消耗的目的。根据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十四五”时期关于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指导纲要》,在这一时期内,我国计划通过不断优化绿色建筑的质量、增强新建项目的节能性能以及对现有建筑进行绿色节能改造等方式,来进一步增强建筑的绿色节能能力。
2024-08-22南通天宁寺位于江苏省南通市中学堂街,寺院整体坐北朝南,由中西两路建筑群组成。中路建筑群沿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金刚殿、大雄之殿、藏经楼、三圣殿;西路建筑群自南向北依次为寮房、水神殿、祖堂、一斋堂、厨房、安宁精舍、库房、大意堂、光孝塔。其中大雄之殿是中路轴线上最重要的木结构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间,系九脊顶(见图1)。
2024-08-21悬挂装置的动态载荷特性直接影响到电梯的平稳性、稳定性和舒适性。研究悬挂装置的动态载荷特性,对于优化电梯设计、提高运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悬挂装置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电梯使用寿命与安全。电梯投入使用后,悬挂装置可能会受到材料疲劳、磨损、人为等因素影响,导致性能下降或失效。
2024-08-16随着社会的发展,豪华的宾馆、酒店、大型商场、写字楼、客运站、地铁等人员密集场所不断增加,这些场所由于建筑物层数较高,单层面积大,人员密集,疏散距离远,疏散通道较多,环境复杂等原因,当火灾发生时,火灾现场的供电系统就会被切断。此时,便需要消防应急疏散指示系统,其中消防应急疏散指示灯具的作用尤为突出,它是发生火灾时,辅助被困人员快速撤离到安全指定位置的重要保障,因此应急疏散指示灯具的可靠性、亮度至关重要。
2024-06-052020年初,武汉市爆发新型冠状肺炎,情况十分严峻,为解决医疗问题、救治患者、减缓疫情传播,武汉市建设了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医院。从计划到建成,每座医院的工期不超过10天。更为重要的是,采用装配式建筑进行施工建设的两大型应急工程不仅在疫情防控和患者治疗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2023-09-18节能保温一体化技术,是指节能保温一体板在工厂集成生产、现场装配化施工的技术,其中工厂集成生产技术,具体是指建筑外墙的保温层和保护层在工厂集成在一起,达到保温隔热、耐火耐久的效果;现场装配化施工技术是指,保温一体化结构无需现场浇筑在现场装配施工即可的施工技术。
2023-08-31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外建筑
期刊人气:1442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办单位: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店息中心,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告息中心
出版地方:湖南
专业分类:建筑
国际刊号:1008-0422
国内刊号:43-1255/TU
邮发代号:42-149
创刊时间:199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1.745
影响因子:1.093
影响因子:1.922
影响因子:0.585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